![2022年医学专题-第一章-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a05259880dfb42453bc48abc7fb67c9/4a05259880dfb42453bc48abc7fb67c91.gif)
![2022年医学专题-第一章-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a05259880dfb42453bc48abc7fb67c9/4a05259880dfb42453bc48abc7fb67c92.gif)
![2022年医学专题-第一章-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a05259880dfb42453bc48abc7fb67c9/4a05259880dfb42453bc48abc7fb67c93.gif)
![2022年医学专题-第一章-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a05259880dfb42453bc48abc7fb67c9/4a05259880dfb42453bc48abc7fb67c94.gif)
![2022年医学专题-第一章-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a05259880dfb42453bc48abc7fb67c9/4a05259880dfb42453bc48abc7fb67c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gàiniàn)第一页,共八十五页。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定义(dìngyì)一、定义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不良(bùliáng)环境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出现各种病态,甚至导致植物局部或整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第二页,共八十五页。二、概念分析病理程序当植物感染病害后,在生理上、组织上、形态上常发生一系列变化,这是一种(yīzhǒnɡ)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叫病理程序
病害与伤害的区分要从经济学的观点和生产的观点加以考虑第三页,共八十五页。病害(bìnghài)与伤害的区分第四页,共八十五页。第五页,共八十五页。茭白(jiāobái)黑粉病茭白(jiāobái)第六页,共八十五页。蒜黄蒜苗第七页,共八十五页。第八页,共八十五页。
荷兰(hélán)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馆保存的一张1619年荷兰画家的一幅得病的郁金香静物画。第九页,共八十五页。第二节植物病害的病因(bìngyīn)一、病原(bìngyuán)(pathogen)引起病害的直接因素统称(tǒngchēng)为病原按照发病的原因可分为两种类型1、生物性的病原2、非生物性病原第十页,共八十五页。1、生物性的病原这类病原均为有生命(shēngmìng)活力的生物,也称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植原体、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第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真菌(zhēnjūn)第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细菌(xìjūn)第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病毒(bìngdú)第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线虫(xiànchónɡ)第十五页,共八十五页。寄生性种子(zhǒngzi)植物第十六页,共八十五页。2、非生物性病原
主要指各种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bāokuò)各种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又包括(bāokuò)温度、湿度、光照的变化;化学因素包括(bāokuò)营养失衡、空气污染、化学毒害等。第十七页,共八十五页。二、寄主(jìzhǔ)(host):遭受病原生物侵染的植物称为寄主。第十八页,共八十五页。1933林克(Link)提出(tíchū)病害三角学说(DiseaseTriangle):
病原寄主
环境三、发病因素(yīnsù)之间的关系杰格(jiéɡé)Geoge,1992第十九页,共八十五页。1976鲁滨逊(Robinson)提出植病四面体学说(xuéshuō)(DiseaseTetrahedron):
环境
病原
寄主三、发病因素(yīnsù)之间的关系人类(rénlèi)第二十页,共八十五页。植物病害的种类多,按病原分类:一、侵染性病害(infectiousdisease)1.定义:由生物性病原引起(yǐnqǐ)的病害,又称为传染性病害2.特点:1)发生通常由点到面,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2)能够传染蔓延;3)在病部可见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第三节侵染(qīnrǎn)性病害和非侵染(qīnrǎn)性病害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五页。
龙柏叶枯病发病(fābìng)中心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五页。二、非侵染性病害
(physiologicaldisease)1.定义(dìngyì):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2.特点:1)成片发生,比较均匀;2)不能够传染蔓延;3)在发病植株上无病原物。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第四节植物病害的症状(zhèngzhuàng)一、定义植物生病后所表现出的病态,称为病害的症状(symptom)。
症状是植物内部发生(fāshēng)一系列病理变化的结果,按照症状在植物体显示部位的不同,分为内部症状和外部症状。
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五页。1、内部症状
在植物体内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发生变化所表现的症状。受病原侵染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常出现一些形态特殊(tèshū)或结构异常的物质,如常见的如病毒病的内含体(inclusion),萎蔫病组织中的侵填体(tylose)和胼胝质(callose)等。第二十五页,共八十五页。植物(zhíwù)细胞内的内含体第二十六页,共八十五页。导管(dǎoguǎn)中的侵填体(tylose)筛管(shāiɡuǎn)中胼胝质(callose)第二十七页,共八十五页。
2、外部(wàibù)症状
指在植物体外表所表现出的种种病态,肉眼就可识别。病状:植物发病后本身(běnshēn)表现出的特征。病征:病原物在植物的发病部位所表现的特征。第二十八页,共八十五页。
二、病状(bìnɡzhuànɡ)的类型1、变色指植物生病后局部(júbù)或全株失去正常的颜色称为变色。变色症状有两种形式。
A、褪绿或黄化整个植株、整张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地变色,这种变色有时局限于叶片的一定部位,如单子叶植物的叶尖或双子叶植物的叶缘。
B、花叶或斑驳花叶指叶片黄绿相间,不同部分之间轮廓明显的变色;斑驳是指各部分轮廓不清的变色。第二十九页,共八十五页。褪绿或黄化(huánɡhuà)第三十页,共八十五页。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五页。花叶(huāyè)或斑驳第三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第三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第三十四页,共八十五页。Peanut(花生(huāshēnɡ))
leafwithconcentricringspotscausedbyTomatospottedwiltvirus(TSWV).第三十五页,共八十五页。条纹(tiáowén)花叶第三十六页,共八十五页。脉明第三十七页,共八十五页。2、坏死(huàisǐ)
坏死指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因受害的部位不同而表现各种症状。常见(chánɡjiàn)的有斑点、穿孔、猝倒、溃疡和疮痂等症状。第三十八页,共八十五页。斑点(bāndiǎn)第三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第四十页,共八十五页。第四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第四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第四十三页,共八十五页。芦笋(lúsǔn)茎枯病
大豆(dàdòu)茎枯病
第四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穿孔(chuānkǒng)第四十五页,共八十五页。溃疡(kuìyáng)第四十六页,共八十五页。柑橘(gānjú)疮痂病(Sphacelomafawcettii)
疮痂(chuāngjiā)第四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猝倒(cùdǎo)第四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第四十九页,共八十五页。3、腐烂(fǔlàn)
腐烂是在细胞或组织坏死的同时,伴随着组织结构的破坏和分解。按照腐败组织的质地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三种。组织腐烂时,水份(shuǐfèn)能及时蒸发而消失则形成干腐;如细胞消解的很快,腐烂组织不能失水则形成湿腐;如果是组织中的中胶层受到破坏,腐烂的组织细胞离析,以后再发生细胞的消解叫软腐。第五十页,共八十五页。腐烂(fǔlàn)第五十一页,共八十五页。软腐第五十二页,共八十五页。4、萎蔫(wěiniān)
病理性的萎蔫是指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侵染(qīnrǎn)后,生理机能受到破坏,阻止和影响水分的运输,发生萎蔫。还有一种是因干旱引起的植株萎蔫,称生理性萎蔫.
常见的萎蔫有:枯萎、黄萎、青枯。
第五十三页,共八十五页。枯萎(kūwěi)第五十四页,共八十五页。黄萎第五十五页,共八十五页。青枯第五十六页,共八十五页。5、畸形(jīxíng)
是指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发生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病变,致使植物整株或局部的形态异常。一般常见(chánɡjiàn)的有:(1)增生:细胞数量增多,体积不变。如癌肿、瘿瘤、丛枝或丛根(2)减生:细胞分裂受阻,生长减慢,造成植株的矮缩、矮化、小叶或小果等症状。(3)变态或变形:如花变叶、叶变花、缩叶或蕨叶等。第五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癌肿第五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瘿瘤(yǐnɡliú)第五十九页,共八十五页。丛枝第六十页,共八十五页。丛枝第六十一页,共八十五页。丛根第六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玉米(yùmǐ)黑条矮缩病矮缩第六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矮化第六十四页,共八十五页。小叶(xiǎoyè)第六十五页,共八十五页。花变叶第六十六页,共八十五页。
缩叶第六十七页,共八十五页。蕨叶第六十八页,共八十五页。三、病征(bìngzhēng)的类型1、霉状物
霉是真菌性病害(bìnghài)常见的病征,不同的病害(bìnghài),霉层的颜色、结构、疏密等变化较大,可分为霜霉、黑霉、灰霉、青霉、白霉等。第六十九页,共八十五页。霜霉第七十页,共八十五页。灰霉第七十一页,共八十五页。青霉第七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白霉第七十三页,共八十五页。2、粉状物
粉状物是某些真菌的孢子密集的聚集在一起所表现的特征。根据颜色的不同又可分为(fēnwéi)白粉、锈粉、黑粉等。第七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白粉(báifěn)第七十五页,共八十五页。锈粉第七十六页,共八十五页。黑粉第七十七页,共八十五页。3、点状物(zhuànɡwù)
病菌常在病部产生一些大小、形状、颜色各异的粒状物。这些粒状物有的着生在寄主的表皮下,部分露出,不易与寄主组织分离,如真菌的分生孢子盘、分子孢子器、子囊壳、子座等;有的则长在寄主植物表面,如白粉菌的闭囊壳等。第七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点状物(zhuànɡwù)第七十九页,共八十五页。小麦(xiǎomài)白粉病闭囊壳第八十页,共八十五页。4、颗粒状物
是真菌(zhēnjūn)菌丝体变态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形状如颗粒,为菌核。第八十一页,共八十五页。菌核(jūnhé)第八十二页,共八十五页。5、脓状物
这是细菌特有的特征性结构。在病部表面(biǎomiàn)溢出含有许多细菌和胶质物的液滴,称作菌脓或菌胶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灯箱标识的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0-2025年中国白内停钠盐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当归合枝片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打腊革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预防措施
- 2025年商标续展合同的评审标准
- 2025年幕墙伸缩支撑臂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转手房交易资金监管服务协议
- 2025年商标权益转让合同的合规审查
- 2025年镍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桥梁桩基专项施工方案-
- 高中生物竞赛课件 【知识精研+拓展提升】 细胞生物学
- 农产品食品检验员二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工厂车间划线标准与标识管理(共37张PPT)
- 完整版人教版PEP英语四年级下册全册课件ppt
-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概述课件
-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印度课件
- DSH中的常见语法考点
- 2023年民办中学三重一大事项决策规定
- 2022中和北美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的对比(全文)
- 学校开学研判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