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播电视编导文学常识之先秦文学-宋代文学_第1页
一、广播电视编导文学常识之先秦文学-宋代文学_第2页
一、广播电视编导文学常识之先秦文学-宋代文学_第3页
一、广播电视编导文学常识之先秦文学-宋代文学_第4页
一、广播电视编导文学常识之先秦文学-宋代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播电视编导文学常识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主讲人:潘岚世界文学的分类一、中国文学二、外国文学(西方)第一大章中国文学中国文学史的三个分期一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二、中古期(魏晋致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三、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具体分类一、先秦文学二、秦汉文学三、魏晋南北朝文学四、隋唐五代文学五、宋代文学六、元代文学七、明代文学八、清代文学九、中国近、现代文学(1840—1949)十、中国当代文学(1949—)第二章:秦汉文学秦汉文学:“秦代”和"汉代”(秦代历时短,秦汉文学主要是两汉的文学)主要成就(四个方面):辞赋史传文政论文乐府诗歌

秦代文学1、(前221—前206)共15年为了巩固统治,秦王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这些措施对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进步作用,但在思想方面,秦始皇却结束了先秦百家争鸣的局面,扼杀了士阶层的文化创造精神。焚书坑儒(图片)遗址焚书坑儒(场面)3、先秦文学特征:秦世不问严刑峻法,焚书坑儒使得秦朝的学术与文学几乎一片荒芜,留下给后人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刻石文和诏令秦令一类的英文文字,大多出于丞相李斯之手。李斯:《谏逐客书》吕不韦门客:《吕氏春秋》秦王政8年(公元前239年)

汉代文学

1、汉代(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做了汉王,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到东汉末献帝建安初年公元196年)汉代文学分两个时期一、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二、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后史学家将其称为两汉。西汉是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是汉光武帝刘秀建立,建都洛阳。王莽篡汉自立(公元9年—公元23年)汉代文学2、汉代文学的文化背景(社会状况)(1)汉初,废除了秦朝的”挟书律“,大规模收罗典籍,允许各家学说流行,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之说。(2)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了完整的社会政治思想。太学生(3)把读经与士人的求官谋路相结合,使得宗经成为社会风气,还使得读书人成为儒生,结束百家争鸣局面。(4)东汉时与“士”阶层壮大,为魏晋思想解放,学术活跃提供基础3、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1)汉代用推荐和考试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提供机遇。(2)汉初各诸侯王、外戚照养文士,(吴王刘濞(枚乘、邹阳、严忌等,梁孝王刘武(司马相如、韩安国、公孙诡)淮南王刘安等两汉文学(西汉和东汉)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散文,诗歌,汉赋。

两汉散文

两汉散文以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最为突出。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是汉代最辉煌的成就。东汉班固的《汉书》与之齐名。政论文的代表作政论文中名篇佳作叠现,其中包括:贾谊的《过秦论》、《论治安策》晁错的《论贵粟疏》桓宽的《盐铁论》王充的《论衡》王符的《潜夫论》仲长统的《昌言》等。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前86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原名<太史公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贾谊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贾子新书十卷,共五十六篇。相关书籍▪政论散文:《论治安策》、《过秦论》、《论积贮疏》▪晁错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县城南晁喜铺)人。汉文帝时,晁错因文才出众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老师)、贤文学。在教导太子中受理深刻,辩才非凡,被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景帝)尊为“智囊”。因七国之乱被腰斩于西安东市。著作:大量政论性文章:《论贵粟疏》、《言兵事书》、《说景帝前削藩书》、《募民徏塞下书》。王充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会稽。王充年少时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到太学(中央最高学府)里学习,拜扶风(地名)人班彪为师。王充的代表作品:《论衡》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两汉诗歌一、汉乐府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两汉诗歌以乐府诗和五言诗成就最为显著。两汉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种新诗体汉乐府的种类1、郊庙歌辞:主要是贵族文人为祭祀而作的乐歌,华丽典雅,没有什么思想内容。如《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楚音)、《郊祀歌》十九章等。音乐主要采用秦国音乐和楚国音乐。2、鼓吹曲辞:又叫短箫铙歌,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歌辞是后来补写的,内容庞杂。主要是民间创作。3、相和歌辞:音乐是各地采来的俗乐,歌辞也多是“街陌谣讴”。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是汉乐府中的精华。4、杂曲歌辞:其中乐调多不知所起。因无可归类,就自成一类。里面有一部分优秀民歌。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诗经》亦是现实主义),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代表作品《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陌上桑》、《长歌行》“乐府双壁”(叙事诗双璧):《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

“乐府三绝”: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宗法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家长专制和宗法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本诗第一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以孔雀失偶暗示夫妻离别,孔雀徘徊返故,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统领全文,引出下文。《陌上桑》《陌上桑》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沈约编撰的《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寸楷《陌上桑》(刘庚三)[1]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全诗共分三解。解为乐歌的段落,本诗的乐歌段落与歌词内容的段落大致相合。第一解从开始至“但坐观罗敷”,主要叙述罗敷的美貌。第二解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要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辞拒绝。第三解从“东方千余骑”至结束,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并让他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羞愧。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木兰诗木兰诗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又名《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秦妇吟《秦妇吟》是唐末五代诗人韦庄创作的长篇叙事诗。这是一首乐府诗。后人把《秦妇吟》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北朝乐府《木兰辞》并称为“乐府三绝”。此诗在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两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水平,为中国古代叙事诗树立了一座丰碑。背景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军攻入长安,僖宗出逃成都,韦庄因应试正留在城中,目赌长安城内的变乱,兵中弟妹一度相失,又多日卧病;离开长安的第二年,中和三年(883年)在东都洛阳,他将当时耳闻目见的种种乱离情形,通过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即秦妇的“自述”,写成长篇叙事诗《秦妇吟》。评价:我国诗史上才华横溢的长篇叙事诗之一。汉赋汉赋乃两汉一代之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它兼收并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诸种文体。形成了一种容量宏大且颇具表现力的综合型文学样式。代表作品辞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惜誓》、《旱云赋》、《虚赋》贾谊的《吊屈原赋》是骚体赋,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枚乘的《七发》,汉赋的顶峰:司马相如的大赋。汉大赋力作: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开启了抒情小赋的先河:张衡的《归田赋》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作品名录《子虚赋》、《上林赋》、《司马相如上书谏猎》、《长门赋》《凤求凰》传说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古琴曲,演义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司马相如被誉为“汉赋第一大家”枚乘枚乘(?~前140),字叔,西汉辞赋家。汉族,秦建治时古淮阴人。枚乘因再七国叛乱前后两次上谏吴王而显名。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枚乘画像《七发》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托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以互相问答的形式构成八段文字。《七发》的出现,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班固与《两都赋》《两都赋》是汉代文学家、史学家班固创作的大赋,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西都赋》由假想人物西都宾叙述长安形势险要、物产富蔗、宫廷华丽等情况,以暗示建都长安的优越性;《东都赋》则由另一假想人物东都主人对东汉建都洛阳后的各种政治措施进行美化和歌颂,意谓洛阳当日的盛况,已远远超过了西汉首都长安。后来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在形式上皆颇受其影响。汉赋四大家汉赋四大家,一般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另说,汉赋四大家是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淮南小山的合称。所有代表作集锦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现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六篇,另有《梨赋》、《鱼赋》、《梓山赋》三篇仅存篇名。扬雄:《河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