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2年新编)猫 教案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2年新编)猫 教案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2年新编)猫 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猫

郑振铎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了解“我”家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3.体会“我”同情弱小、勇于自省的精神,学会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通过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方法,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品析语言,了解“我”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瞧,这些猫真可爱!不仅我们喜爱猫,古今中外的很多名人也喜爱猫。钱锺书曾经帮猫打架,为猫写诗;季羡林的猫亦步亦趋地随他散步,在他的稿纸上撒尿;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生前为猫立下遗嘱,以保证猫在他的府邸生活无忧……可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养了几只猫后却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猫》,去看看为什么他家永不养猫。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郑振铎,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

2.默读课文,体会情感

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郑振铎先生的家庭琐事,感受他的温情与哀愁。请大家按照大屏幕上的要求默读文章,并完成相关任务。

课件出示:

(1)默读时间为5分钟。

(2)圈出文中的易错生字,将易误读的生字注上拼音,读不准的字做好标记,集中订正。

(3)文章写了什么事?这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请用一句话概括。

3.圈点勾画,理解内容

(1)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用横线勾画写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的语句,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表格。

(生互相交流,师引导)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从隔壁要来的

从舅舅家要来的

流浪猫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浑身黄色

毛色花白,不好看,“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性情

很活泼,“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又扑过去抢”

更有趣,更活泼。会爬树,捉老鼠,“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在那里晒太阳”

不活泼,忧郁,懒惰,“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吃得胖胖的”

在家中的地位

很受喜爱,“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很受家人的宠爱,“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查问好几次”

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大家都不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结局

病死

丢失

死亡

(2)结合表格内容,从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方面对三只猫进行比较,概括它们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相似:三只猫的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不同: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因为是要来的,自然显得珍贵,外形好看,性情活泼可爱,在家中备受喜爱,结局不是病死就是丢失,都是外因所致。而第三只猫是捡来的,自然没人拿它当回事,外形难看甚至令人讨厌,性情忧郁懒惰,遭受冷遇,结局是被冤枉后忽然死去。它们的特点、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

(3)文中写三只猫的文段都有明显的结束标志,请用波浪线勾画相关语句,并说说它们在结构上的作用。

句子:(1)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2)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作用:句(1)表现第一只猫的死让我们难过,但不至于太伤心,也为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句(2)表现第二只猫的丢失让我们非常伤心,较第一只猫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有总结上文的作用。

句(3)“永不”显示作者态度的决绝,比前面的伤心程度更深,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师补充:这些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总结全文的关键性语句,使文章衔接自然,层次清晰。

(4)讨论:同样是猫,为什么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的命运会截然不同呢?

前两只猫来历珍贵,长相漂亮,性格活泼可爱,自然惹人喜爱。第三只猫流浪而来,长相丑陋,性格也不讨喜,自然遭受冷遇,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人凭着个人的好恶、偏见对待事物,造成了第三只猫的悲剧。

小结:作者对三只猫从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多个方面进行介绍,在它们不同的特点与命运中,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对精彩的描写语句进行赏析,体会作者的情感波澜,理解文章对比手法的妙处,为后面探究主题做铺垫。我们发现,造成它们命运各异的原因是人们对它们不同的情感态度。

三、体会情感

1.圈点勾画,赏析句子

默读课文,用横线勾画描写猫和人物心理活动的词句,并就相关语句做批注。

课件出示:

用“‘___________(词句)’写出了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的句式回答。

提示:品析关键词语(动词、数量词)以及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

2.体会心情变化

结合全文思考:对于三只猫,“我”前后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第一只猫喜爱酸辛、难过

第二只猫宠爱愤恨、难过

第三只猫冷漠、愤恨难过、歉疚、自责、悔恨

3.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最让“我”难过的是第三只猫的亡失,为什么还要写前面两只猫呢?有什么好处?

提示:结合前面了解的三只猫的不同特点与命运来思考。

小结:文章讲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表现自己三次的情感波澜,层次渐进,运用对比,突出第三只猫的悲苦命运及其原因,感受到作者“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的哀愁”。

说说课外阅读蔡旭的《动物与人的世界》的收获。

四、品读课文,探究主题

过渡:三次养猫,情趣不同,结局不同,心情也不同。对于前两只猫,失之痛,是因为爱之深。对于第三只猫,“我们”一直不曾喜爱过,可是它的死亡让“我”最难过,仅仅是因为它死了吗?

1.研读文本

(1)默读第15—34段,思考:作者冤枉第三只猫的证据是什么?用波浪线勾画有关句子。

(2)芙蓉鸟真的是被第三只猫咬死的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上面课件中的句子,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比较句子去掉“似乎”“好像”前后的效果。

②猜想猫“凝望”“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的原因。

(3)猫,因为不会讲话,没有话语权,有冤不能诉。假如我们就是那只可怜的猫,你会对作者说些什么呢?

(4)谈谈你对文中“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的理解。

(5)第三只猫死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作者真的只是怕面对冤死的第三只猫吗?

作者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通过三只猫的故事,发出深切的悔恨,呼吁社会平等、公道,呼吁人们同情弱小,谴责霸权。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与郑振铎同时代的鲁迅、郁达夫等很多作家都是严于律己,勇于自省,敢于揭开自己心灵的疮疤,呼吁人们勇敢追求平等自由,同情弱小,谴责霸权。

2.理解主旨

(1)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

(2)从这个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可以从不同角度谈谈。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终于读懂了作者“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那哀愁是一颗勇于自省的心,一颗同情弱小的心,一颗勇敢追求公平公正的心。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喜欢文中哪一只猫呢?为什么?

2.如果你是第三只猫,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呢?

结束语:文章以“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总领全文,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收束全文,结构紧凑。文章以猫写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