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皮肤病学概论
中医皮肤病学概论1皮肤的结构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重量约点体重的5%,若包括皮下组织,其重量约占体重的15%-16%。成人皮肤面积约为1.2~2平方米,新生儿约为0.21平方米。皮肤的厚度,因人因部位而异,不包括皮下脂肪层,约为0.5~4毫米,一般四肢内侧面和胸、腹部较薄,四肢外侧面、背和手掌、足底等较厚。皮肤的结构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重量约点体重的5%,若包2皮肤的结构
皮肤分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表皮和真皮呈波浪状交错镶嵌。表皮向真皮突出的部分称表皮突,又称钉突,真皮向上伸入表皮的部位称真皮乳头,又称乳头体。在皮肤组织内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神经和肌肉,还有皮肤的附属器,如毛发、指(趾)甲、汗腺、皮脂腺等。皮肤的结构
皮肤分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表皮和真皮呈波3皮肤的结构皮肤的结构4皮肤的结构皮肤的结构5皮肤的结构皮肤的结构6皮肤的结构皮肤的结构7皮肤的结构皮肤的结构8皮肤的结构表皮表皮位于皮肤的最外层,由角质形成细胞和树枝状细胞组成。一般由内向外可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在角质层较厚的掌跖部位有透明层。皮肤的结构表皮9皮肤的结构基底层是一层呈栅状排列的圆柱状基底细胞,细胞底平面顶尖圆,有嗜碱性胞浆和卵圆形核,核内染色质丰富,细胞间有细胞间桥或桥小体相连,但不如棘层细胞明显,有再生能力,向上转化成棘细胞,能修复表皮的缺损而不留痕迹。在基底细胞间有树枝状细胞,能产生黑色素,故称色素细胞,约占基底层细胞的4~10%,皮色的深浅大部分决定于黑色素的多少,它对自然光的照射有保护作用。皮肤的结构基底层是一层呈栅状排列的圆柱状基底细胞,细胞底10皮肤的结构棘层位于基底层之上,由5~10层不规则多角形细胞组成。与基底层相接的一层细胞因刚从基底层转变而来,虽是多角形,但略呈圆柱状,向上转移时它们变扁平,其长轴倾向于皮面平行。每个细胞均有很多原浆突,如棘状,称为棘突,因此这些细胞称为棘细胞。细胞间有桥粒相连,内有组织液和丰富的神经纤维通过,由此摄取养料,排泄新陈代谢产物,并与胞浆内的生活物质网发生关系。皮肤的结构棘层位于基底层之上,由5~10层不规则多角形细11皮肤的结构颗粒层由2~4层梭形细胞组成,胞浆内含有许多深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及少量的被膜颗粒。在颗粒层最上方,被膜颗粒以胞吐方式向细胞间隙释放出磷脂类物质,构成膜样结构,加强相邻细胞膜间的联结,并对水的透过起屏障作用。皮肤的结构颗粒层由2~4层梭形细胞组成,胞浆内含有许多深12皮肤的结构透明层在角质层和颗粒层之间有一薄层均质的嗜酸带,以掌跖部位最为明显,由2~3层无核细胞组成,常规染色,呈透明状,故称透明层。皮肤的结构透明层在角质层和颗粒层之间有一薄层均质的嗜酸带13皮肤的结构角质层位于表皮最外层,是由无核角化细胞所组成。无生物活性,呈嗜酸性染色,是角朊细胞分化最后的一层物质,能耐受一定的磨擦和抵抗化学物质的渗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皮肤的结构角质层位于表皮最外层,是由无核角化细胞所组成。14皮肤的结构皮肤的结构15皮肤的结构真皮真皮分二层,浅层呈乳头状,与表皮相连,称乳头层,其余部位称网状层,二者间无明显界线。它们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基质和细胞组成。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及皮肤的附属器等。皮肤的结构真皮16皮肤的结构胶原纤维在真皮上部较细,无一定走向,在下部最粗,结成束状,互相交织,形成网状,其走向多数与皮面平行。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柔韧性,是真皮的重要组成部分。弹力纤维在真皮下部较多,环绕于汗腺、皮脂腺、毛囊和神经末梢周围,到真皮上部呈垂直方向,终止于表皮真皮交界处。弹力纤维使皮肤具有弹性并是附属器的支架。皮肤的结构胶原纤维在真皮上部较细,无一定走向,在下部最粗,结17皮肤的结构网状纤维是细小的未成熟的胶原纤维,在正常的皮肤中很少,常环绕于毛囊、皮脂腺、汗腺及神经周围,在血管、皮下脂肪组织中也有少量存在。基质是一种无定形、均匀的胶样物质,充满在纤维和细胞间隙,是各种代谢物质的交换场所。皮肤的结构网状纤维是细小的未成熟的胶原纤维,在正常的皮肤中很18皮肤的结构真皮内的细胞主要有成纤维细胞,多位于胶原纤维素附近,参与胶原纤维和基质的形成或更新;组织细胞又称巨噬细胞,通常在毛细血管周围及胶原纤维束间,具有较强的吞噬能力和清除破坏组织碎屑的能力;肥大细胞多在毛细血管附近,受到刺激时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皮肤红肿。此外还有少数浆细胞、淋巴细胞等。皮肤的结构真皮内的细胞主要有成纤维细胞,多位于胶原纤维素附近19皮肤的结构皮下组织皮下组织又称脂膜,位于真皮网状层下方,由大量的脂肪细胞、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它既是热的绝缘体,又是热能量的“仓库”,也是外来震动的有效吸收器,因此它具有防止热的散发、缓解外来机械冲击和储藏热能量的作用。皮肤的结构皮下组织20皮肤的结构皮肤附属器皮肤附属器包括汗腺、皮脂腺、毛发和指(趾)甲。皮肤的结构皮肤附属器21皮肤的生理功能屏障功能:保护体内组织器官免受外界理化、微生物等有害因素的损伤;防治体内水分、电解质、营养物质的丢失。吸收功能:通过毛囊、皮脂腺、汗管、胶质细胞间隙、角质层细胞本身吸收。感觉功能:多种感觉神经末梢传递单一感觉或复合感觉。皮肤的生理功能屏障功能:保护体内组织器官免受外界理化、微生物22皮肤的生理功能分泌和排泄功能:分泌汗液、皮脂,替代部分肾功能。调节体温: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和舒张。代谢功能:维持皮肤能量供给、细胞更新和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功能:最大的免疫器官,递呈抗原。许多免疫反应先发于皮肤。皮肤的生理功能分泌和排泄功能:分泌汗液、皮脂,替代部分肾功能23中医皮肤病的病因导致皮肤病发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六淫、七情、虫毒、饮食以及血瘀等所致,也可继发于血虚风燥、肝肾不足等因素,现分述如下:中医皮肤病的病因导致皮肤病发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六淫、七情、24中医皮肤病的病因风《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许多皮肤病的产生与风邪有着密切的联系,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具有向上向外的倾向,故风邪引起的皮肤病常常偏于上部,如油风(斑秃)、白屑风(头皮糠疹)、面游风(面部脂溢性皮炎)等。《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善行速变,发病迅速,游走不定,时隐时现,变化无常,如风团就有皮肤瘙痒,发远下处,此伏彼起等特点。若风邪久留体内,可导致血燥,进而转致血虚,肤失濡养而致皮肤干燥、脱屑等现象。中医皮肤病的病因风25中医皮肤病的病因湿湿邪为病,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汗出见湿,乃生痤疮。”湿性重浊粘滞,易遏气机,留滞难去,性喜下趋,故起病慢,病程较长,容易复发,部位以下半身为多,如肛门周围、会阴部、下肢等。湿邪能散易凝,可散发或浸淫全身,皮损多为水疱、糜烂、渗液、水肿或呈多形性,如湿疹、天疱疮等。中医皮肤病的病因湿26中医皮肤病的病因火(热)火与热属同类性质,但程度上又有差别,故有“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盛”之说。(火)热为阳邪,其性上炎,病变部位多见于上部、露出部位或泛发全身。火热之邪易耗津动血,若灼伤经脉,迫血妄行,引起皮衄,出现紫癜;若热邪聚于局部,热微则痒,热胜则痛,热甚则腐。皮损呈红色、灼热、疼痛,多为红斑、脓疱、紫癜等,如丹毒、紫癜、红皮病等。中医皮肤病的病因火(热)27中医皮肤病的病因七情致病因素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生理反应,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如果突然受到的精神创伤,或长期的情志刺激,就会影响相应的脏腑功能而造成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临床实践证明精神刺激,情志所伤,能影响人体正常生理调节功能而致病,如斑秃、多汗症、皮肤瘙痒病、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等。中医皮肤病的病因七情致病因素28中医皮肤病的病因饮食致病因素饮食是营养的源泉,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称之为“后天之本”。如果饮食不节,饥饱失常,伤及脾胃,影响气血生化功能,或过食辛辣厚味,内热、内湿滋生。《素问·生气通天论》曰:“膏梁之变,足生大疔”。或纳食禀体不耐之物而致病,如瘾疹(荨麻疹)、湿疹等。中医皮肤病的病因饮食致病因素29中医皮肤病的病因“虫”致病因素据中医文献记载,对“虫”的含义包括范围较广:1、有虫直接引起的,如疥虫引起的疥疮等;2、有虫毒或过敏引起的,如刺毛虫引起的射工毒、肠寄生虫引起的瘾疹(荨麻疹)等;3、有指浅部真菌感染的癣虫引起的,如圆癣(体癣)等;中医皮肤病的病因“虫”致病因素30中医皮肤病的病因4、有些仅是有虫爬感或奇痒难受而意,实非真有其虫,古人用杀虫为主的药物治疗而奏效,故也认为由虫所致。因此,我们必须从病证出发,从实际出发来认识虫的致病因素。其特征为奇痒难受或痒如虫行,有的表现为丘疹、糜烂、抓痕、血痂;有的真有其虫,相互传染,有的可伴虫斑、腹痛、大便中可查到虫卵。中医皮肤病的病因4、有些仅是有虫爬感或奇痒难受而意,实非真有31中医皮肤病的病因“毒”致病因素“毒”邪引起皮肤病,一般是说发展较快,病情较重。1、有药物毒,含有中毒和过敏之意。《外科正宗》曰:“砒毒者,阳精火毒之物,服之令脏腑干涸,皮肤紫黑,气血乘逆败绝而死。”2、有食物毒,《诸病源候论·食鲈鱼肝中毒候》曰:“此鱼肝有毒,人食之中其毒者,即面皮剥落,虽尔不致于死。”中医皮肤病的病因“毒”致病因素32中医皮肤病的病因3、有虫毒,《诸病源候论·蜂螯候》曰:“此中大土蜂,最有毒,一熬中人,便即倒闷,举体洪肿。”4、有植物毒,《诸病源候论·漆疮候》曰:“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又曰:“若火烧漆,其毒气则厉,若人急重,亦有性自耐者,终日烧煮,竟不为害也。”中医皮肤病的病因3、有虫毒,《诸病源候论·蜂螯候》曰:“此中33中医皮肤病的病因5、有传染的,如浸淫所染之梅毒等。6、有指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的,如丹毒、无名肿毒等。毒邪可产生多种形态的皮损,如红斑、肿胀、丘疹、风团、糜烂,甚至溃疡,或痒或疼,或局部或泛发全身,来势较急,有的可反复发作,多考虑为毒邪所致。中医皮肤病的病因5、有传染的,如浸淫所染之梅毒等。34中医皮肤病的病因血瘀致病因素血瘀是指血脉运行不畅,气血瘀滞,或血溢脉外,积瘀皮肤肌肉或脏腑的一种因素。导致血瘀的原因很多,如寒热、情志、饮食、起居、外伤出血等均可导致血瘀。血瘀又能导致多种疾病,如结节性红斑、硬红斑、紫癜、血管瘤、各种类型的血管炎等。其主要皮损表现为紫斑、瘀点、红节、肿块、毛细血管扩张、肥厚、硬化、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涩等症。中医皮肤病的病因血瘀致病因素35中医皮肤病的病因《医林改错》中曰:“血受寒则凝结有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灵枢·贼风篇》曰:“若有所堕坠,……则四气凝结。”《神农本草经疏·杂症门》曰:“蓄血俗名内伤,或积劳,或多怨,或饱后行房,或负重努力,或登高坠下,或奔逐过敏,皆致蓄血。”《证治准绳·杂病》曰:“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高,皆能使血瘀滞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中医皮肤病的病因《医林改错》中曰:“血受寒则凝结有块,血受热36中医皮肤病的病因血虚风燥血虚风燥亦为皮肤病的重要病机。多种慢性皮肤病因长期皮肤瘙痒,寝食不安,脾虚食减,脾胃失其健运,阴血失其化源,以致血虚生风化燥,或风湿郁久,郁而化热化火,伤其阴血,阴血亏虚,导致血虚风燥,或本虚病久导致血虚风燥。中医皮肤病的病因血虚风燥37中医皮肤病的病因由于血虚则不能濡养肌肤,肤失濡润,血虚生风化燥,风邪逗留肌肤,可引起皮肤干燥、脱屑、痛痒、粗糙等情况。血虚风燥临床症状表现为病期较长,皮损干燥、肥厚、粗糙、脱屑、痛痒,伴有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苔薄、脉濡等。血虚风燥常见于牛皮癣、白疕、慢性湿疮、风瘙痒、鱼鳞病等慢性病久之皮肤病。中医皮肤病的病因由于血虚则不能濡养肌肤,肤失濡润,血虚生风化38中医皮肤病的病因肝肾不足肝肾不足
脏腑失调是皮肤病重要的病因病机,其中以肝肾不足为多见。肝藏血,开窍于目,在体为筋,其华在爪,其色属青;肾藏精,为先天之本,为生殖发育之源,开窍于耳,其荣在发,其色黑。肝血虚,爪甲失养,则指甲肥厚干燥变脆;肝虚血燥,筋气失荣,则生疣目;肝经火郁血滞,可致血痣。肾精不充,发失其养,则毛发干枯易脱;肾虚,本色上泛,则面生黧黑斑。
中医皮肤病的病因肝肾不足39中医皮肤病的病因因肝肾不足所致生的皮肤病,其特点是:大多呈慢性过程,其皮损有干燥、肥厚粗糙、脱屑或伴毛发枯槁,脱发,色素沉着,指甲受损,或伴生疣目、血痣等;且其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常同患者的生长、发育、妊娠、月经等有关。并伴有全身症状,如兼见头晕目眩,耳鸣,面部烘热,腰膝酸软,失眠多梦,遗精,舌红少津,苔少或光剥,脉弦细等,为肝肾阴虚;如兼见面色淡白,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头昏耳鸣,阳痿,舌苔白,舌体胖,边有齿痕,脉沉细等,为肾阳不足。中医皮肤病的病因因肝肾不足所致生的皮肤病,其特点是:大多呈慢40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是整个机体的一部分,与脏腑、血脉,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病形之外,实发于内”。皮肤虽大多发在体表,它的病根可产生于内脏(或体内),因此,必须从患者的整体出发,通过四诊对病情进行详细的调查,皮损形态、发病部位和它的性质是辨证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它们的内在联系加以综合、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诊断及分型。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是整个机体的一部分,与脏腑、血脉,经络41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常见症状辨证可分二大类,全身症状辨证和局部症状辨症。全身症状辨证与内科相同,这里不再复述。局部症状辨证,分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常见症状辨证可分二大类,全身症状辨42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自觉症状辨证自觉症状是患者把自己的感觉反映给他人(包括医护人员)的症状,如瘙痒、疼痛、麻木、灼热等,它们是多种皮肤病的共同症状,故须结合临床表现另以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自觉症状辨证43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瘙痒一般说来,瘙痒与风、湿、热、虫、血虚等关系比较密切。遍体作痒,走窜不定,皮损干性,多属风痒;糜烂渗液,滋水淋漓,皮损常缠绵难愈多属湿痒;皮损肥厚,脱屑,至苔藓样变,多为血虚作痒。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瘙痒44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2、疼痛主要由营卫不和,经络阻滞不通而致,这就是《内经》所指出的“不痛则通,通则不痛。”皮色苍白或不变,得热痛减,遇冷痛剧,多属寒痛;皮色焮红,灼热疼痛,遇冷则减,多属热痛;胀痛剧烈,按之软而复起,多属胀痛;痛无定处,攻痛难忍,多属气滞疼痛;痛有定处,或皮色青紫刺痛,多属血瘀疼痛,若痛时喜按,喜暖或酸痛者,多属虚痛;疼痛拒按者多属实痛。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2、疼痛主要由营卫不和,经络阻滞不通而致,45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3、灼热4、麻木5、蚁行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3、灼热46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他觉症状辨证他觉症状辨证又称客观症状辨证,是通过望诊和触诊检查到病变皮肤上的形态改变,即皮肤损害,简称皮损,又称皮疹。一般将皮肤损害分为原发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二大类。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他觉症状辨证47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原发性损害又称原发疹,是皮肤病理变化中直接产生的第一个结果。不同的皮肤病常有不同的原发疹,因此富有诊断价值。继发性损害是由原发性损害演变而来,或因治疗,或因感染,或因搔抓,或因其他性机械损害而致。它们是辨证论治中的一个重要依据。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原发性损害48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原发性皮损:对皮肤病的诊断有直接意义。常见的原发疹有斑疹、丘疹、疱疹、结节、风团等。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原发性皮损:对皮肤病的诊断有直接意义。常见49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斑疹:既不隆起,也不凹陷,仅是限界性的皮肤色素改变。若是红斑,疹色鲜艳,有热象,多属阳斑;紫斑可因热邪迫血妄行,或脾不统血,或血瘀所致;白斑,多系气滞或血虚;黄褐斑,多系肝肾亏损,或肝郁气滞,或脾胃实热;黑斑,多系肾虚或气血瘀滞。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斑疹:既不隆起,也不凹陷,仅是限界性的皮肤50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51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52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53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54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55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丘疹:直径在1厘米以内,局限性高出于皮面的实质性隆起。斑疹基础上出现的丘疹称斑丘疹,丘疹顶端有水疱者称丘疱疹。丘疹色红,起病急骤,风热为多;色淡、病久,血虚或阴虚为多;丘疱疹,湿热者为多。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丘疹:直径在1厘米以内,局限性高出于皮面的56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57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58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59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60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61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62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疱疹:具有腔隙的限界性隆起,高出于皮面,腔隙内含有液体。液体是浆液者称为水疱,直径大于1厘米的水疱称大疱。液体是脓液者称脓液,液体是血液者称血疱。水疱基底周围红润属热者多,红胜偏热,疱重偏湿;色淡病久,遇寒加重,属虚寒者多;深在性水疱,脾虚运湿不化或寒湿者多。脓疱,色黄,疱壁紧张,基底红润,起病急,有热象,属实者多,色淡不鲜,疱壁松驰,基底部不红,病程久,属虚者多。血疱,外伤或血热者多。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疱疹:具有腔隙的限界性隆起,高出于皮面,腔63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64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65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66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结节:位于皮内或皮下组织的限界性实质性损害,可高出于皮面或隐于皮下,触扪才知。皮色不变,质软,痰凝气滞者为多;质硬,瘀滞或痰血互凝者为多;色红,湿热蕴结为多;色紫,血瘀者为多。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结节:位于皮内或皮下组织的限界性实质性损害67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68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69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70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风团:又称风疹块,是一过性局限性水肿性隆起,发病急,消退也快,不留痕迹。色红者多属风热;色白者多属风寒或血虚;色紫暗,血瘀者为多。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风团:又称风疹块,是一过性局限性水肿性隆起71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72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73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继发性皮损:在皮肤病的诊断中有参考作用。常见的继发性损害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裂隙、疤痕、萎缩、苔藓样变等。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继发性皮损:在皮肤病的诊断中有参考作用。常74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鳞屑:脱落的表皮上皮碎屑。机体在正常下,脱落的数量不大,不易感觉,在病理情况下,鳞屑较显著。大片红肿皮疹上的鳞屑,多为血热;红肿不明显,原发疹干燥,多为血虚;疾病恢复期的鳞屑,常是邪气已退,正气将复,趋向痊愈之象。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鳞屑:脱落的表皮上皮碎屑。机体在正常下,脱75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76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77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糜烂:皮肤表皮的局限性缺损,表面潮红,湿润,愈后不留下疤痕。渗液清者,属湿者多;渗液色黄,湿热者多;病久色淡,脾虚湿盛或虚寒者多。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糜烂:皮肤表皮的局限性缺损,表面潮红,湿润78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79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80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溃疡:表皮以下皮肤组织的缺损,修复时有结缔组织填充,愈后常留疤痕。急性红肿热痛多为热毒;慢性平塌苍白为气血虚弱,疮面紫黯为血虚瘀滞。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溃疡:表皮以下皮肤组织的缺损,修复时有结缔81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82中医皮肤病学概论课件83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痂:由皮损表面的渗出物干燥而成。浆痂、脂痂多属湿热;脓痂多属热毒未净;血痂多属血热或外伤。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痂:由皮损表面的渗出物干燥而成。浆痂、脂痂84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85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86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87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88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抓痕:由搔抓引起的线状损害。多系风盛、血热或血虚风燥所致。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抓痕:由搔抓引起的线状损害。多系风盛、血热89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90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皲裂:皮肤组织中断,形成线状裂口又称皲裂。多系风燥、寒盛或血虚。风性燥烈,燥胜则干,寒胜则裂。血虚风燥,肤失滋养亦常导致皲裂。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皲裂:皮肤组织中断,形成线状裂口又称皲裂。91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92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93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疤痕:填补原来皮肤缺损的结缔组织和表皮,常缺乏皮肤附属器和正常的皮纹。疤痕通常分三种:平滑疤痕,疤痕与皮肤高低一致,表面光滑;增生性疤痕,又称肥厚(大)性疤痕,表面隆起,质较硬,色淡红,多系气血壅滞或血瘀痰凝所致。萎缩性疤痕,低于皮面,触之较软,白色,多系气血不足或肝肾亏损所致。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疤痕:填补原来皮肤缺损的结缔组织和表皮,常94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95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96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97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萎缩;可分表皮萎缩和真皮萎缩或二者萎缩同时存在。皮肤萎缩多系气血不足,亦有气滞血瘀或肝肾阳虚所致者。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萎缩;可分表皮萎缩和真皮萎缩或二者萎缩98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99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苔鲜样变:局限性皮肤增厚,皮纹加宽,皮沟加深,触之粗,视之象苔藓,可伴有轻度色素沉着和少量鳞屑。苔藓样变多系血虚风燥或气血瘀滞,肤失所养而致。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苔鲜样变:局限性皮肤增厚,皮纹加宽,皮沟加100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01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02皮肤病的治疗治疗皮肤病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两大类,内治法和外治法。使用时必须根据患者的素质,疾病的辨证,然后订出内治和外治法则,进行治疗。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使用。皮肤病的治疗治疗皮肤病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两大类,内治法和外治103皮肤病的治疗外治法外治法主要是指中药外治疗法,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有“疮疡之症,最重外治”之说,在皮肤病学的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除药物外治法外,还有针刺疗法、砭刺疗法、穴位封闭疗法等。皮肤病的治疗外治法104皮肤病的治疗外用药的使用,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禀体反应(如耐受情况、过敏反应等)、皮损性质及其特点等进行辨证施治,合理地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剂型以及浓度,并向患者详细说明用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不然就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起相反的作用。皮肤病的治疗外用药的使用,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禀体反应(如105皮肤病的治疗外用药通常包括剂型和主药两部分。剂型是指外用药配制的基本形态,如熏洗剂、药散(粉剂)、油剂、药膏(包括软膏、糊剂)等。主药是指有积极治疗作用的药物,如硫磺具有杀虫止痒作用。二妙散(黄柏、苍术等分)具有清热燥湿作用等。外用药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剂型,药物的作用以及它们的浓度。常用的外用药制剂有以下几种:皮肤病的治疗外用药通常包括剂型和主药两部分。剂型是指外用药配106皮肤病的治疗(一)水剂又称溶剂。是中药汤剂的外用,或把药物放在纱布袋内,用棉线扎口,开水泡浸,去渣存液,使其成为具有药物有效成份的溶液,常用方法如下:皮肤病的治疗(一)水剂又称溶剂。是中药汤剂的外用,或把药107皮肤病的治疗1、溻渍法,又称湿敷法,分冷湿敷、热湿敷、开放性湿敷、闭合性湿敷、连续性湿敷和间歇性湿敷。皮肤科常用的湿敷是开放性间歇性冷湿敷,即把敷料(一般用4至6层吸湿性较强的柔软细布或纱布)浸在10-20℃的药液中,浸透中稍加挤拧,以不滴水为度,然后复盖患处,每隔数分钟一次。皮肤病的治疗1、溻渍法,又称湿敷法,分冷湿敷、热湿敷、开放性108皮肤病的治疗天冷更换时间可稍长一些,天热需勤换一些,持续时间视渗液多少和炎症程度而定,一般30分钟至1小时,本法具有收敛、消炎、止痒作用,适用于急性渗液性皮肤病,如皮炎洗剂(本品是溶液)湿敷治疗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的治疗天冷更换时间可稍长一些,天热需勤换一些,持续时间109皮肤病的治疗应用时注意浓度,宜淡不宜浓,应防止吸收后中毒。敷料与皮损面要紧密接触,并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防止渗液饱和而引起刺激。或因敷料药液中水分蒸发,浓度增高而引起不良反应,要及时更换,一次湿敷面积不超过体表面积的三分之一,若要超过此面积者,可分批者,每批选用一种药液,小儿一般不作大面积湿敷,可改用洗涤法。湿敷后的敷料清洗干净,经煮沸消毒后下次再用,寒冷季节尽量少用,并注意保暖。皮肤病的治疗应用时注意浓度,宜淡不宜浓,应防止吸收后中毒。敷110皮肤病的治疗2、洗涤法,即水剂冷却后清洗患部,既可清洁皮肤,又可达到消炎止痒,祛除病邪的作用,适用于化脓初期有倾向的创口性皮肤病,如马齿苋水洗剂(是溶剂)外洗治疗脓疱疮,黄丁水洗剂(是溶剂)外洗治疗脚湿气。皮肤病的治疗2、洗涤法,即水剂冷却后清洗患部,既可清洁皮肤,111皮肤病的治疗3、浸浴法,水剂在适宜的温度下浸浴(包括局部浸浴和全身浸浴)。具有清洁皮肤,祛风杀虫作用,如蛇床子汤浸泡坐浴治疗阴囊湿疹,会阴部瘙痒症等局限性皮肤病,椒地浴治疗疥疮,楮桃叶浴治疗白疕(银屑病)、皮肤瘙痒病、瘾疹(荨麻疹)等泛发性皮肤病。皮肤病的治疗3、浸浴法,水剂在适宜的温度下浸浴(包括局部浸浴112皮肤病的治疗使用浸浴法时,要注意中药与水之比例,一般以1比10至1比50为且,浸浴的温度可分为冷水浴(水温约法为5-25℃)、温水浴(温度约为30-35℃)、暖水浴(水温约为35-40℃)、热水浴(水温约为40-45℃)四种。皮肤病的治疗使用浸浴法时,要注意中药与水之比例,一般以1比1113皮肤病的治疗(二)药散又称药粉或粉剂。将一种或多种经炮制后的中药研成极细末而成,用时将药散直接扑于患处,起到清凉、收敛、滑爽皮肤的作用。如松花粉、滑石粉外扑治疗小儿痱子、尿布皮炎,止痒扑粉治疗干性瘙痒性皮肤病。皮肤病的治疗(二)药散又称药粉或粉剂。将一种或多种经炮制114皮肤病的治疗药散应研得细腻,以无声为度,要干燥,避免因粗糙,潮湿而刺激皮肤,深在性皮肤病和渗液多者,不宜用本法,毛发稠密部位和皲裂处一般不用。皮肤病的治疗药散应研得细腻,以无声为度,要干燥,避免因粗糙,115皮肤病的治疗(三)水粉剂(洗剂)由药散和水混合而成,直接涂于患处,具有清凉止痒、保护皮肤作用。如颠倒散,用开水调敷治疗痤疮,酒渣鼻,若药散仅占30-50%,用时需震荡,故称震荡剂,亦称洗剂,如炉甘石洗剂、解毒搽剂治疗丘疹性荨麻疹和各种干性瘙痒性皮肤病,皮脂搽剂治疗酒渣鼻、痤疮、皮脂溢出等。皮肤病的治疗(三)水粉剂(洗剂)由药散和水混合而成,直接116皮肤病的治疗(四)酊剂:药物置于50-75%酒精浸泡后得到的酒浸剂。补骨脂酊、复方土槿皮酊。急性炎性皮肤病、表皮缺损、皮肤薄嫩处禁用。皮肤病的治疗(四)酊剂:药物置于50-75%酒精浸泡后得到的117皮肤病的治疗(五)油剂由药散和植物油如麻油、菜油、花生油等调制而成,具有消炎止痒、减少渗出、保护创面等作用。如黄灵丹、青黛散麻油调敷治疗湿疹等轻度糜烂,渗出性皮肤病,也可用于湿敷之间的间歇期。皮肤病的治疗(五)油剂由药散和植物油如麻油、菜油、花生油118皮肤病的治疗(六)软膏又称油膏。由药散和半固体油类调匀或煎熬成半固体制剂。具有润泽皮肤,软化痂皮,防止外界刺激等作用。一般用豚脂(猪油),其穿透性强,涂展性好,无刺激性,但容易腐败,使药物变质,受热易溶化等缺点,目前已不常用,由凡士林代替。适用于干燥肥厚性皮肤病,以及少许湿润的疮面。如加味黄连膏治疗湿疹血虚风燥证,白疕(银屑病),20%马勃膏治疗冻疮,若油膏中的药散超过30%便成糊剂。皮肤病的治疗(六)软膏又称油膏。由药散和半固体油类调匀或119皮肤病的治疗软膏油腻,有碍散热和汗液、水分的蒸发,吸湿性差,故渗液多的糜烂,溃疡忌用。皮肤病的治疗软膏油腻,有碍散热和汗液、水分的蒸发,吸湿性差,120皮肤病的治疗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皮肤病的外用药物使用原则是要根据皮肤损害的表现来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皮肤病的治疗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121皮肤病的治疗1、要根据病情阶段用药
皮肤炎症在急性阶段,若仅有红斑、丘疹、水疱而无渗液,宜用洗剂、粉剂、乳剂;若有大量渗液或明显红肿,则用溶液湿敷为宜。皮肤炎症在亚急性阶段,渗液与糜烂很少,红肿减轻,有鳞屑和结痂,则用油剂为宜。皮肤炎症在慢性阶段,有浸润肥厚、角化过度时,则用软膏为主。可参照外用药物剂型选择用药。
皮肤病的治疗1、要根据病情阶段用药皮肤炎症在急性阶段,若仅122皮肤病的治疗外用药物剂型选择应用表皮肤损害选用剂型斑洗剂、软 膏丘疹洗剂水疱粉剂、洗剂脓疱粉剂、洗剂结节软膏风团洗剂痂油剂、软膏抓痕洗剂鳞屑油剂、软膏糜烂溶液湿敷(用于渗液多者)洗剂(用于渗液少者)皲裂软膏苔藓样变软膏皮肤病的治疗外用药物剂型选择应用表123皮肤病的治疗2、注意控制感染有感染时先用清热解毒、抗感染制剂控制感染,然后再针对原来皮损选用药物。3、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先用性质比较温和的药物,尤其是儿童或女性患者不宜采用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面部、阴部皮肤慎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皮肤病的治疗2、注意控制感染有感染时先用清热解毒、抗感染制124皮肤病的治疗4、用药浓度宜先低后浓先用低浓度制剂,根据病情需要再提高浓度。一般急性皮肤病用药宜温和安抚,顽固性慢性皮损可用刺激性较强和浓度较高的药物。5、随时注意药敏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现象,应立即停用,并给予及时处理。皮肤病的治疗4、用药浓度宜先低后浓先用低浓度制剂,根据病情125提示:原发性与继发性皮损特点!!外用药的使用原则!!提示:126中医皮肤病学概论
中医皮肤病学概论127皮肤的结构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重量约点体重的5%,若包括皮下组织,其重量约占体重的15%-16%。成人皮肤面积约为1.2~2平方米,新生儿约为0.21平方米。皮肤的厚度,因人因部位而异,不包括皮下脂肪层,约为0.5~4毫米,一般四肢内侧面和胸、腹部较薄,四肢外侧面、背和手掌、足底等较厚。皮肤的结构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重量约点体重的5%,若包128皮肤的结构
皮肤分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表皮和真皮呈波浪状交错镶嵌。表皮向真皮突出的部分称表皮突,又称钉突,真皮向上伸入表皮的部位称真皮乳头,又称乳头体。在皮肤组织内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神经和肌肉,还有皮肤的附属器,如毛发、指(趾)甲、汗腺、皮脂腺等。皮肤的结构
皮肤分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表皮和真皮呈波129皮肤的结构皮肤的结构130皮肤的结构皮肤的结构131皮肤的结构皮肤的结构132皮肤的结构皮肤的结构133皮肤的结构皮肤的结构134皮肤的结构表皮表皮位于皮肤的最外层,由角质形成细胞和树枝状细胞组成。一般由内向外可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在角质层较厚的掌跖部位有透明层。皮肤的结构表皮135皮肤的结构基底层是一层呈栅状排列的圆柱状基底细胞,细胞底平面顶尖圆,有嗜碱性胞浆和卵圆形核,核内染色质丰富,细胞间有细胞间桥或桥小体相连,但不如棘层细胞明显,有再生能力,向上转化成棘细胞,能修复表皮的缺损而不留痕迹。在基底细胞间有树枝状细胞,能产生黑色素,故称色素细胞,约占基底层细胞的4~10%,皮色的深浅大部分决定于黑色素的多少,它对自然光的照射有保护作用。皮肤的结构基底层是一层呈栅状排列的圆柱状基底细胞,细胞底136皮肤的结构棘层位于基底层之上,由5~10层不规则多角形细胞组成。与基底层相接的一层细胞因刚从基底层转变而来,虽是多角形,但略呈圆柱状,向上转移时它们变扁平,其长轴倾向于皮面平行。每个细胞均有很多原浆突,如棘状,称为棘突,因此这些细胞称为棘细胞。细胞间有桥粒相连,内有组织液和丰富的神经纤维通过,由此摄取养料,排泄新陈代谢产物,并与胞浆内的生活物质网发生关系。皮肤的结构棘层位于基底层之上,由5~10层不规则多角形细137皮肤的结构颗粒层由2~4层梭形细胞组成,胞浆内含有许多深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及少量的被膜颗粒。在颗粒层最上方,被膜颗粒以胞吐方式向细胞间隙释放出磷脂类物质,构成膜样结构,加强相邻细胞膜间的联结,并对水的透过起屏障作用。皮肤的结构颗粒层由2~4层梭形细胞组成,胞浆内含有许多深138皮肤的结构透明层在角质层和颗粒层之间有一薄层均质的嗜酸带,以掌跖部位最为明显,由2~3层无核细胞组成,常规染色,呈透明状,故称透明层。皮肤的结构透明层在角质层和颗粒层之间有一薄层均质的嗜酸带139皮肤的结构角质层位于表皮最外层,是由无核角化细胞所组成。无生物活性,呈嗜酸性染色,是角朊细胞分化最后的一层物质,能耐受一定的磨擦和抵抗化学物质的渗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皮肤的结构角质层位于表皮最外层,是由无核角化细胞所组成。140皮肤的结构皮肤的结构141皮肤的结构真皮真皮分二层,浅层呈乳头状,与表皮相连,称乳头层,其余部位称网状层,二者间无明显界线。它们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基质和细胞组成。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及皮肤的附属器等。皮肤的结构真皮142皮肤的结构胶原纤维在真皮上部较细,无一定走向,在下部最粗,结成束状,互相交织,形成网状,其走向多数与皮面平行。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柔韧性,是真皮的重要组成部分。弹力纤维在真皮下部较多,环绕于汗腺、皮脂腺、毛囊和神经末梢周围,到真皮上部呈垂直方向,终止于表皮真皮交界处。弹力纤维使皮肤具有弹性并是附属器的支架。皮肤的结构胶原纤维在真皮上部较细,无一定走向,在下部最粗,结143皮肤的结构网状纤维是细小的未成熟的胶原纤维,在正常的皮肤中很少,常环绕于毛囊、皮脂腺、汗腺及神经周围,在血管、皮下脂肪组织中也有少量存在。基质是一种无定形、均匀的胶样物质,充满在纤维和细胞间隙,是各种代谢物质的交换场所。皮肤的结构网状纤维是细小的未成熟的胶原纤维,在正常的皮肤中很144皮肤的结构真皮内的细胞主要有成纤维细胞,多位于胶原纤维素附近,参与胶原纤维和基质的形成或更新;组织细胞又称巨噬细胞,通常在毛细血管周围及胶原纤维束间,具有较强的吞噬能力和清除破坏组织碎屑的能力;肥大细胞多在毛细血管附近,受到刺激时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皮肤红肿。此外还有少数浆细胞、淋巴细胞等。皮肤的结构真皮内的细胞主要有成纤维细胞,多位于胶原纤维素附近145皮肤的结构皮下组织皮下组织又称脂膜,位于真皮网状层下方,由大量的脂肪细胞、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它既是热的绝缘体,又是热能量的“仓库”,也是外来震动的有效吸收器,因此它具有防止热的散发、缓解外来机械冲击和储藏热能量的作用。皮肤的结构皮下组织146皮肤的结构皮肤附属器皮肤附属器包括汗腺、皮脂腺、毛发和指(趾)甲。皮肤的结构皮肤附属器147皮肤的生理功能屏障功能:保护体内组织器官免受外界理化、微生物等有害因素的损伤;防治体内水分、电解质、营养物质的丢失。吸收功能:通过毛囊、皮脂腺、汗管、胶质细胞间隙、角质层细胞本身吸收。感觉功能:多种感觉神经末梢传递单一感觉或复合感觉。皮肤的生理功能屏障功能:保护体内组织器官免受外界理化、微生物148皮肤的生理功能分泌和排泄功能:分泌汗液、皮脂,替代部分肾功能。调节体温: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和舒张。代谢功能:维持皮肤能量供给、细胞更新和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功能:最大的免疫器官,递呈抗原。许多免疫反应先发于皮肤。皮肤的生理功能分泌和排泄功能:分泌汗液、皮脂,替代部分肾功能149中医皮肤病的病因导致皮肤病发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六淫、七情、虫毒、饮食以及血瘀等所致,也可继发于血虚风燥、肝肾不足等因素,现分述如下:中医皮肤病的病因导致皮肤病发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六淫、七情、150中医皮肤病的病因风《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许多皮肤病的产生与风邪有着密切的联系,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具有向上向外的倾向,故风邪引起的皮肤病常常偏于上部,如油风(斑秃)、白屑风(头皮糠疹)、面游风(面部脂溢性皮炎)等。《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善行速变,发病迅速,游走不定,时隐时现,变化无常,如风团就有皮肤瘙痒,发远下处,此伏彼起等特点。若风邪久留体内,可导致血燥,进而转致血虚,肤失濡养而致皮肤干燥、脱屑等现象。中医皮肤病的病因风151中医皮肤病的病因湿湿邪为病,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汗出见湿,乃生痤疮。”湿性重浊粘滞,易遏气机,留滞难去,性喜下趋,故起病慢,病程较长,容易复发,部位以下半身为多,如肛门周围、会阴部、下肢等。湿邪能散易凝,可散发或浸淫全身,皮损多为水疱、糜烂、渗液、水肿或呈多形性,如湿疹、天疱疮等。中医皮肤病的病因湿152中医皮肤病的病因火(热)火与热属同类性质,但程度上又有差别,故有“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盛”之说。(火)热为阳邪,其性上炎,病变部位多见于上部、露出部位或泛发全身。火热之邪易耗津动血,若灼伤经脉,迫血妄行,引起皮衄,出现紫癜;若热邪聚于局部,热微则痒,热胜则痛,热甚则腐。皮损呈红色、灼热、疼痛,多为红斑、脓疱、紫癜等,如丹毒、紫癜、红皮病等。中医皮肤病的病因火(热)153中医皮肤病的病因七情致病因素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生理反应,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如果突然受到的精神创伤,或长期的情志刺激,就会影响相应的脏腑功能而造成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临床实践证明精神刺激,情志所伤,能影响人体正常生理调节功能而致病,如斑秃、多汗症、皮肤瘙痒病、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等。中医皮肤病的病因七情致病因素154中医皮肤病的病因饮食致病因素饮食是营养的源泉,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称之为“后天之本”。如果饮食不节,饥饱失常,伤及脾胃,影响气血生化功能,或过食辛辣厚味,内热、内湿滋生。《素问·生气通天论》曰:“膏梁之变,足生大疔”。或纳食禀体不耐之物而致病,如瘾疹(荨麻疹)、湿疹等。中医皮肤病的病因饮食致病因素155中医皮肤病的病因“虫”致病因素据中医文献记载,对“虫”的含义包括范围较广:1、有虫直接引起的,如疥虫引起的疥疮等;2、有虫毒或过敏引起的,如刺毛虫引起的射工毒、肠寄生虫引起的瘾疹(荨麻疹)等;3、有指浅部真菌感染的癣虫引起的,如圆癣(体癣)等;中医皮肤病的病因“虫”致病因素156中医皮肤病的病因4、有些仅是有虫爬感或奇痒难受而意,实非真有其虫,古人用杀虫为主的药物治疗而奏效,故也认为由虫所致。因此,我们必须从病证出发,从实际出发来认识虫的致病因素。其特征为奇痒难受或痒如虫行,有的表现为丘疹、糜烂、抓痕、血痂;有的真有其虫,相互传染,有的可伴虫斑、腹痛、大便中可查到虫卵。中医皮肤病的病因4、有些仅是有虫爬感或奇痒难受而意,实非真有157中医皮肤病的病因“毒”致病因素“毒”邪引起皮肤病,一般是说发展较快,病情较重。1、有药物毒,含有中毒和过敏之意。《外科正宗》曰:“砒毒者,阳精火毒之物,服之令脏腑干涸,皮肤紫黑,气血乘逆败绝而死。”2、有食物毒,《诸病源候论·食鲈鱼肝中毒候》曰:“此鱼肝有毒,人食之中其毒者,即面皮剥落,虽尔不致于死。”中医皮肤病的病因“毒”致病因素158中医皮肤病的病因3、有虫毒,《诸病源候论·蜂螯候》曰:“此中大土蜂,最有毒,一熬中人,便即倒闷,举体洪肿。”4、有植物毒,《诸病源候论·漆疮候》曰:“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又曰:“若火烧漆,其毒气则厉,若人急重,亦有性自耐者,终日烧煮,竟不为害也。”中医皮肤病的病因3、有虫毒,《诸病源候论·蜂螯候》曰:“此中159中医皮肤病的病因5、有传染的,如浸淫所染之梅毒等。6、有指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的,如丹毒、无名肿毒等。毒邪可产生多种形态的皮损,如红斑、肿胀、丘疹、风团、糜烂,甚至溃疡,或痒或疼,或局部或泛发全身,来势较急,有的可反复发作,多考虑为毒邪所致。中医皮肤病的病因5、有传染的,如浸淫所染之梅毒等。160中医皮肤病的病因血瘀致病因素血瘀是指血脉运行不畅,气血瘀滞,或血溢脉外,积瘀皮肤肌肉或脏腑的一种因素。导致血瘀的原因很多,如寒热、情志、饮食、起居、外伤出血等均可导致血瘀。血瘀又能导致多种疾病,如结节性红斑、硬红斑、紫癜、血管瘤、各种类型的血管炎等。其主要皮损表现为紫斑、瘀点、红节、肿块、毛细血管扩张、肥厚、硬化、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涩等症。中医皮肤病的病因血瘀致病因素161中医皮肤病的病因《医林改错》中曰:“血受寒则凝结有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灵枢·贼风篇》曰:“若有所堕坠,……则四气凝结。”《神农本草经疏·杂症门》曰:“蓄血俗名内伤,或积劳,或多怨,或饱后行房,或负重努力,或登高坠下,或奔逐过敏,皆致蓄血。”《证治准绳·杂病》曰:“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高,皆能使血瘀滞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中医皮肤病的病因《医林改错》中曰:“血受寒则凝结有块,血受热162中医皮肤病的病因血虚风燥血虚风燥亦为皮肤病的重要病机。多种慢性皮肤病因长期皮肤瘙痒,寝食不安,脾虚食减,脾胃失其健运,阴血失其化源,以致血虚生风化燥,或风湿郁久,郁而化热化火,伤其阴血,阴血亏虚,导致血虚风燥,或本虚病久导致血虚风燥。中医皮肤病的病因血虚风燥163中医皮肤病的病因由于血虚则不能濡养肌肤,肤失濡润,血虚生风化燥,风邪逗留肌肤,可引起皮肤干燥、脱屑、痛痒、粗糙等情况。血虚风燥临床症状表现为病期较长,皮损干燥、肥厚、粗糙、脱屑、痛痒,伴有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苔薄、脉濡等。血虚风燥常见于牛皮癣、白疕、慢性湿疮、风瘙痒、鱼鳞病等慢性病久之皮肤病。中医皮肤病的病因由于血虚则不能濡养肌肤,肤失濡润,血虚生风化164中医皮肤病的病因肝肾不足肝肾不足
脏腑失调是皮肤病重要的病因病机,其中以肝肾不足为多见。肝藏血,开窍于目,在体为筋,其华在爪,其色属青;肾藏精,为先天之本,为生殖发育之源,开窍于耳,其荣在发,其色黑。肝血虚,爪甲失养,则指甲肥厚干燥变脆;肝虚血燥,筋气失荣,则生疣目;肝经火郁血滞,可致血痣。肾精不充,发失其养,则毛发干枯易脱;肾虚,本色上泛,则面生黧黑斑。
中医皮肤病的病因肝肾不足165中医皮肤病的病因因肝肾不足所致生的皮肤病,其特点是:大多呈慢性过程,其皮损有干燥、肥厚粗糙、脱屑或伴毛发枯槁,脱发,色素沉着,指甲受损,或伴生疣目、血痣等;且其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常同患者的生长、发育、妊娠、月经等有关。并伴有全身症状,如兼见头晕目眩,耳鸣,面部烘热,腰膝酸软,失眠多梦,遗精,舌红少津,苔少或光剥,脉弦细等,为肝肾阴虚;如兼见面色淡白,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头昏耳鸣,阳痿,舌苔白,舌体胖,边有齿痕,脉沉细等,为肾阳不足。中医皮肤病的病因因肝肾不足所致生的皮肤病,其特点是:大多呈慢166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是整个机体的一部分,与脏腑、血脉,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病形之外,实发于内”。皮肤虽大多发在体表,它的病根可产生于内脏(或体内),因此,必须从患者的整体出发,通过四诊对病情进行详细的调查,皮损形态、发病部位和它的性质是辨证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它们的内在联系加以综合、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诊断及分型。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是整个机体的一部分,与脏腑、血脉,经络167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常见症状辨证可分二大类,全身症状辨证和局部症状辨症。全身症状辨证与内科相同,这里不再复述。局部症状辨证,分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常见症状辨证可分二大类,全身症状辨168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自觉症状辨证自觉症状是患者把自己的感觉反映给他人(包括医护人员)的症状,如瘙痒、疼痛、麻木、灼热等,它们是多种皮肤病的共同症状,故须结合临床表现另以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自觉症状辨证169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瘙痒一般说来,瘙痒与风、湿、热、虫、血虚等关系比较密切。遍体作痒,走窜不定,皮损干性,多属风痒;糜烂渗液,滋水淋漓,皮损常缠绵难愈多属湿痒;皮损肥厚,脱屑,至苔藓样变,多为血虚作痒。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瘙痒170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2、疼痛主要由营卫不和,经络阻滞不通而致,这就是《内经》所指出的“不痛则通,通则不痛。”皮色苍白或不变,得热痛减,遇冷痛剧,多属寒痛;皮色焮红,灼热疼痛,遇冷则减,多属热痛;胀痛剧烈,按之软而复起,多属胀痛;痛无定处,攻痛难忍,多属气滞疼痛;痛有定处,或皮色青紫刺痛,多属血瘀疼痛,若痛时喜按,喜暖或酸痛者,多属虚痛;疼痛拒按者多属实痛。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2、疼痛主要由营卫不和,经络阻滞不通而致,171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3、灼热4、麻木5、蚁行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3、灼热172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他觉症状辨证他觉症状辨证又称客观症状辨证,是通过望诊和触诊检查到病变皮肤上的形态改变,即皮肤损害,简称皮损,又称皮疹。一般将皮肤损害分为原发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二大类。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他觉症状辨证173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原发性损害又称原发疹,是皮肤病理变化中直接产生的第一个结果。不同的皮肤病常有不同的原发疹,因此富有诊断价值。继发性损害是由原发性损害演变而来,或因治疗,或因感染,或因搔抓,或因其他性机械损害而致。它们是辨证论治中的一个重要依据。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原发性损害174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原发性皮损:对皮肤病的诊断有直接意义。常见的原发疹有斑疹、丘疹、疱疹、结节、风团等。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原发性皮损:对皮肤病的诊断有直接意义。常见175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斑疹:既不隆起,也不凹陷,仅是限界性的皮肤色素改变。若是红斑,疹色鲜艳,有热象,多属阳斑;紫斑可因热邪迫血妄行,或脾不统血,或血瘀所致;白斑,多系气滞或血虚;黄褐斑,多系肝肾亏损,或肝郁气滞,或脾胃实热;黑斑,多系肾虚或气血瘀滞。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斑疹:既不隆起,也不凹陷,仅是限界性的皮肤176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77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78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79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80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81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丘疹:直径在1厘米以内,局限性高出于皮面的实质性隆起。斑疹基础上出现的丘疹称斑丘疹,丘疹顶端有水疱者称丘疱疹。丘疹色红,起病急骤,风热为多;色淡、病久,血虚或阴虚为多;丘疱疹,湿热者为多。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丘疹:直径在1厘米以内,局限性高出于皮面的182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83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84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85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86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87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88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疱疹:具有腔隙的限界性隆起,高出于皮面,腔隙内含有液体。液体是浆液者称为水疱,直径大于1厘米的水疱称大疱。液体是脓液者称脓液,液体是血液者称血疱。水疱基底周围红润属热者多,红胜偏热,疱重偏湿;色淡病久,遇寒加重,属虚寒者多;深在性水疱,脾虚运湿不化或寒湿者多。脓疱,色黄,疱壁紧张,基底红润,起病急,有热象,属实者多,色淡不鲜,疱壁松驰,基底部不红,病程久,属虚者多。血疱,外伤或血热者多。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疱疹:具有腔隙的限界性隆起,高出于皮面,腔189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90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91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92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结节:位于皮内或皮下组织的限界性实质性损害,可高出于皮面或隐于皮下,触扪才知。皮色不变,质软,痰凝气滞者为多;质硬,瘀滞或痰血互凝者为多;色红,湿热蕴结为多;色紫,血瘀者为多。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结节:位于皮内或皮下组织的限界性实质性损害193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94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95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96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风团:又称风疹块,是一过性局限性水肿性隆起,发病急,消退也快,不留痕迹。色红者多属风热;色白者多属风寒或血虚;色紫暗,血瘀者为多。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风团:又称风疹块,是一过性局限性水肿性隆起197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98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199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继发性皮损:在皮肤病的诊断中有参考作用。常见的继发性损害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裂隙、疤痕、萎缩、苔藓样变等。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继发性皮损:在皮肤病的诊断中有参考作用。常200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鳞屑:脱落的表皮上皮碎屑。机体在正常下,脱落的数量不大,不易感觉,在病理情况下,鳞屑较显著。大片红肿皮疹上的鳞屑,多为血热;红肿不明显,原发疹干燥,多为血虚;疾病恢复期的鳞屑,常是邪气已退,正气将复,趋向痊愈之象。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鳞屑:脱落的表皮上皮碎屑。机体在正常下,脱201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202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203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糜烂:皮肤表皮的局限性缺损,表面潮红,湿润,愈后不留下疤痕。渗液清者,属湿者多;渗液色黄,湿热者多;病久色淡,脾虚湿盛或虚寒者多。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糜烂:皮肤表皮的局限性缺损,表面潮红,湿润204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205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206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溃疡:表皮以下皮肤组织的缺损,修复时有结缔组织填充,愈后常留疤痕。急性红肿热痛多为热毒;慢性平塌苍白为气血虚弱,疮面紫黯为血虚瘀滞。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溃疡:表皮以下皮肤组织的缺损,修复时有结缔207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208中医皮肤病学概论课件209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痂:由皮损表面的渗出物干燥而成。浆痂、脂痂多属湿热;脓痂多属热毒未净;血痂多属血热或外伤。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痂:由皮损表面的渗出物干燥而成。浆痂、脂痂210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211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212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213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214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抓痕:由搔抓引起的线状损害。多系风盛、血热或血虚风燥所致。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抓痕:由搔抓引起的线状损害。多系风盛、血热215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216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皲裂:皮肤组织中断,形成线状裂口又称皲裂。多系风燥、寒盛或血虚。风性燥烈,燥胜则干,寒胜则裂。血虚风燥,肤失滋养亦常导致皲裂。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皲裂:皮肤组织中断,形成线状裂口又称皲裂。217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218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219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疤痕:填补原来皮肤缺损的结缔组织和表皮,常缺乏皮肤附属器和正常的皮纹。疤痕通常分三种:平滑疤痕,疤痕与皮肤高低一致,表面光滑;增生性疤痕,又称肥厚(大)性疤痕,表面隆起,质较硬,色淡红,多系气血壅滞或血瘀痰凝所致。萎缩性疤痕,低于皮面,触之较软,白色,多系气血不足或肝肾亏损所致。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疤痕:填补原来皮肤缺损的结缔组织和表皮,常220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221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222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223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萎缩;可分表皮萎缩和真皮萎缩或二者萎缩同时存在。皮肤萎缩多系气血不足,亦有气滞血瘀或肝肾阳虚所致者。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萎缩;可分表皮萎缩和真皮萎缩或二者萎缩224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225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苔鲜样变:局限性皮肤增厚,皮纹加宽,皮沟加深,触之粗,视之象苔藓,可伴有轻度色素沉着和少量鳞屑。苔藓样变多系血虚风燥或气血瘀滞,肤失所养而致。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苔鲜样变:局限性皮肤增厚,皮纹加宽,皮沟加226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227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皮肤病的症状及辨证228皮肤病的治疗治疗皮肤病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两大类,内治法和外治法。使用时必须根据患者的素质,疾病的辨证,然后订出内治和外治法则,进行治疗。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使用。皮肤病的治疗治疗皮肤病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两大类,内治法和外治229皮肤病的治疗外治法外治法主要是指中药外治疗法,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有“疮疡之症,最重外治”之说,在皮肤病学的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除药物外治法外,还有针刺疗法、砭刺疗法、穴位封闭疗法等。皮肤病的治疗外治法230皮肤病的治疗外用药的使用,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禀体反应(如耐受情况、过敏反应等)、皮损性质及其特点等进行辨证施治,合理地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剂型以及浓度,并向患者详细说明用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不然就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起相反的作用。皮肤病的治疗外用药的使用,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禀体反应(如231皮肤病的治疗外用药通常包括剂型和主药两部分。剂型是指外用药配制的基本形态,如熏洗剂、药散(粉剂)、油剂、药膏(包括软膏、糊剂)等。主药是指有积极治疗作用的药物,如硫磺具有杀虫止痒作用。二妙散(黄柏、苍术等分)具有清热燥湿作用等。外用药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剂型,药物的作用以及它们的浓度。常用的外用药制剂有以下几种:皮肤病的治疗外用药通常包括剂型和主药两部分。剂型是指外用药配232皮肤病的治疗(一)水剂又称溶剂。是中药汤剂的外用,或把药物放在纱布袋内,用棉线扎口,开水泡浸,去渣存液,使其成为具有药物有效成份的溶液,常用方法如下:皮肤病的治疗(一)水剂又称溶剂。是中药汤剂的外用,或把药233皮肤病的治疗1、溻渍法,又称湿敷法,分冷湿敷、热湿敷、开放性湿敷、闭合性湿敷、连续性湿敷和间歇性湿敷。皮肤科常用的湿敷是开放性间歇性冷湿敷,即把敷料(一般用4至6层吸湿性较强的柔软细布或纱布)浸在10-20℃的药液中,浸透中稍加挤拧,以不滴水为度,然后复盖患处,每隔数分钟一次。皮肤病的治疗1、溻渍法,又称湿敷法,分冷湿敷、热湿敷、开放性234皮肤病的治疗天冷更换时间可稍长一些,天热需勤换一些,持续时间视渗液多少和炎症程度而定,一般30分钟至1小时,本法具有收敛、消炎、止痒作用,适用于急性渗液性皮肤病,如皮炎洗剂(本品是溶液)湿敷治疗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的治疗天冷更换时间可稍长一些,天热需勤换一些,持续时间235皮肤病的治疗应用时注意浓度,宜淡不宜浓,应防止吸收后中毒。敷料与皮损面要紧密接触,并保持一定的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数据时代的行业现状与创新考核试卷
- 玉石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考核试卷
- 公共设施管理的变革与创新考核试卷
-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 生物科技在食品安全的应用考核试卷
- 盐海淡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考核试卷
- 制定目标与实现计划培训考核试卷
- 防震防火课件教学课件
- DB11T 714.1-2010 电子政务运维服务支撑系统规范 第1部分:基本要求
- 地理课件模板教学课件
- 无人机校企合作协议
- 工程设备进场进场开箱验收单
- GB 16809-2008防火窗
- 《百团大战》历史课件
- 八年级上册道德及法治非选择题专项训练
- 2023年徐州市国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机械课程设计~二级减速器设计教程
- 国家开放大学《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参考答案
-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实施方案
- 股骨干骨折的护理查房课件
- 计算方法第三章函数逼近与快速傅里叶变换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