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诗坛大历诗风课件_第1页
中唐诗坛大历诗风课件_第2页
中唐诗坛大历诗风课件_第3页
中唐诗坛大历诗风课件_第4页
中唐诗坛大历诗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唐诗坛大历诗风中唐诗坛大历诗风1、本章主要内容:流派繁多,诗风各异的中唐诗坛。间有盛唐馀韵而气骨顿衰的大历诗风,强调不平则鸣、追求险奇怪异之美的韩孟诗派,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创作,重写实、尚通脱的元白诗派。2、应当重点掌握的基本知识点:“不平则鸣”,“笔补造化”,“郊寒岛瘦”,新乐府,元和体,“元轻白俗”。1、本章主要内容:流派繁多,诗风各异的中唐诗坛。间有盛唐馀韵3、应当重点掌握的作品:韦应物《滁州西涧》;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孟郊《秋怀》;韩愈《山石》、《听颖师弹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李凭箜篌引》、《金铜仙人辞汉歌》、《雁门太守行》;贾岛《寻隐者不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柳宗元《江雪》,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钱塘湖春行》、《卖炭翁》;元稹《遣悲怀》、《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3、应当重点掌握的作品:韦应物《滁州西涧》;刘长卿《逢雪宿芙第一节大历诗风一、韦应物主要是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善于通过清淡幽美的山水意象,传达出寂寞幽独和恬淡自适的意绪,形成高雅明净、澄淡精致的独特风格。

韦应物第一节大历诗风一、韦应物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后人对此诗后两句的化用:欧阳修《采桑子》:“野岸无人舟自横。”寇准《春日登楼怀归》:“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集评清·黄叔灿《唐诗笺注》:“闲淡心胸,方能领略此野趣。所难尤在此种笔墨,分明一幅图画。”清·宋顾乐《万首唐人绝句选评》:“写景清切,悠然意远,绝唱也。”后人对此诗后两句的化用:集清·黄叔灿《唐诗笺注》:“闲淡心胸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韦应物、柳宗元并称“韦柳”,但诗风也有差异。柳宗元《江雪》韦应物、柳宗元并称“韦柳”,但诗风也有差异。二、刘长卿诗歌具有一种冷落寂寞的情调和惆怅衰飒的心绪,显得极为凄清悲凉。在反映这一时期士人的孤独冷漠心态方面,刘长卿的诗歌很有代表性。

二、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三、大历十才子“十才子”之名始见于中唐诗人姚合所编的《极玄集》,是指钱起、卢纶、李端、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除了应酬唱和之作外,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山水风物和羁旅愁思,表现寂寞清冷、超然世外的情怀。钱起为十子之冠,其《省试湘灵鼓瑟》颇负盛名。

三、大历十才子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韩翃《寒食日即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大历十才子名作卢纶《塞下曲》韩翃《寒食日即事》大历十才子名作四、李益从事十八载,五在兵间,故其为文,咸多军旅之思。……或因军中酒酣,或时塞上兵寢,投剑秉笔,散怀于斯文,率皆出于慷慨意气,武毅犷厉。——李益《从军诗序》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皆可与太白、龙标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胡应麟《诗薮》四、李益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王昌龄《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王昌龄《从军行》其一第二节韩孟诗派

这边老年的孟郊,正哼着他那沙涩而带芒刺感的五古,恶毒的咒骂世道人心,夹在咒骂声中的,是卢仝、刘叉的‘插科打诨’和韩愈的宏亮嗓音,向佛老挑衅。那边元稹、张籍、王建等,在白居易的改良社会的大纛下,用律动的乐府调子,对社会泣诉着他们那各阶层中病态的小悲剧。同时远远的,在古老的禅房或一个小县的廨署里,贾岛、姚合领着一群青年人做诗,为各人自己的出路,也为着癖好,做一种阴暗情调的五言律诗。——闻一多《唐诗杂论·贾岛》第二节韩孟诗派这边老年的孟郊,正哼着一、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韩孟诗派:中唐时期兴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有李贺、贾岛、姚合、卢仝、刘叉等人。他们强调“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形成一种险怪新奇的诗风。韩孟诗派对后世诗人影响很大,韩愈所开创的“以文为诗”,对后世诗歌尤其是宋诗散文化特点的形成,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一、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和美学追求:(1)重视主观抒情,提倡“不平则鸣”。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2)提倡“笔补造化”。笔补造化天无功。——李贺《高轩过》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孟郊《怨诗》(3)崇尚雄奇怪异之美。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和美学追求:二、韩愈1、生平经历韩愈二、韩愈韩愈2、诗歌特点第一、新颖奇崛的艺术境界……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韩愈《调张籍》第二、以文为诗的结构笔法淮水出桐柏,山东驰遥遥千里不能休。淝水出其侧,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寿州属县有安丰,唐贞元时,县人董生召南隐居行义于其中。——韩愈《嗟哉董生行》2、诗歌特点第三、劲拔险拗的语言韵律如《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至昌黎时,李杜已在前,纵极力变化,终不能再辟一径。唯少陵奇险处,尚有可推广。故一眼觑定,欲从此劈山开道,自成一家。此昌黎注意所在也。然奇险处亦自有得失。盖少陵才思所到,偶然得之;而昌黎则专以此求胜,故时见斧凿痕迹,有心与无心异也。——赵翼《瓯北诗话》韩愈《陆浑山火》:“虎熊麋猪逮猴猿,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鵾,燖炰煨爊孰飞奔。”第三、劲拔险拗的语言韵律既有诗之优美,复具文之流畅。韵散同体,诗文合一。——陈寅恪《论韩愈》

韩愈《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既有诗之优美,复具文之流畅。韵散同体,诗文合一。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清·叶燮《原诗》韩愈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三、孟郊1、生平经历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钩章棘句,搯擢胃肾。——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

三、孟郊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车》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答友人赠炭》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游终南山》千山不隐响,一叶动亦闻。——《桐庐山中赠李明府》思新意奇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秋怀》道路如抽蚕,宛转羁肠縻。——《出东门》楚屈入水死,诗孟踏雪僵。——《答卢仝》舟行素冰折,声作青瑶嘶。——《寒溪》溪镜不隐发,树衣常御寒。——《送无怀道士游富春山水》奇语奇句2、诗歌特点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车》思新意奇冷露滴梦破,

贫寒的生活

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秋怀十五首》其四

凄寒的心境荒寒的环境清寒的意象寒喜用意象:冰、雪、霜喜用词语:寒、冷、冻、凉喜用色彩:青、绿、翠忧人成苦吟,达士为高歌。——孟郊《送崔寅亮下第》非其身备尝之,不能道此句也。——欧阳修《六一诗话》郊之寒……其实从真性情流出。——沈德潜《唐诗别裁集》郊寒岛瘦贫寒的生活寒喜用意象:冰、雪、霜忧人成苦吟,达士元轻白俗,郊寒岛瘦。——苏轼《祭柳子玉文》夜读孟郊诗,细字如牛毛。寒灯照昏花,佳处时一遭……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又似煮彭蚏,竟日嚼空螯。……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不如且置之,饮我玉色醪。——苏轼《读孟郊诗二首》之一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元好问《论诗绝句》集评元轻白俗,郊寒岛瘦。集评四、李贺1、生平经历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新唐书·李贺传》李贺四、李贺1、生平经历李贺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愈为作《讳辩》,然卒亦不就举。——《新唐书·李贺传》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韩愈《讳辩》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愈为作《讳辩》,然卒亦不就举。2、诗歌特点——“瑰诡”意象新奇,设色鲜明,想象丰富而奇特。

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严羽《沧浪诗话》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2、诗歌特点——“瑰诡”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月如无恨月常圆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月如无恨月常圆李贺《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想象丰富李贺《李凭箜篌引》想象丰富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垅,不足为其怨恨悲秋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杜牧《李长吉歌诗叙》

浮想联翩,构思精巧,意境绮丽,风格奇诡幽艳

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艺术家不仅要在世界里看得很多,熟悉外在的和内在的现象,而且还要把众多的重大的东西摆在胸中玩味,深刻地被它们掌握和感动;他必须发出过很多的行动,得到过很多的经历,有丰富的生活,然后才有能力用具体形象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因此,天才尽管在青年时代就已露头角,但是只有到了中年和老年,才能达到艺术作品的真正的成熟。——黑格尔《美学》钱锺书《谈艺录》:“铺陈追琢,景象虽幽,怀抱不深。”

高棅《唐诗品汇》:“使假之以年,少加以理,其格律岂止是哉!”艺术家不仅要在世界里看得很多,熟悉外在的和内在的现象,而且还李贺与李白比较相同:想象力惊人,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善于运用色彩。不同:思想格调:李白多乐观;李贺多忧伤风格特色:李白诗风豪放飘逸;李贺诗风凄绝凄清语言不同:李白语言多清新自然,明净华美;李贺语言峭奇险怪,喜用冷艳凄迷的词藻。李贺与李白比较第三节

刘禹锡和柳宗元一、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戏赠看花诸君子》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再游玄都观》性格刚毅第三节

刘禹锡和柳宗元一、刘禹锡性格刚毅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咏史怀古之作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咏史怀古之作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二、柳宗元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二、柳宗元第四节元白诗派一、新乐府新乐府,即以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批判现实的精神。其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其源可追溯至杜甫的“因事立题,无复倚傍”乐府风格的诗歌创作,后经元结、顾况等人的承续,张籍、王建又进一步写实化和通俗化,至李绅,“新乐府”的概念形成,并得到元稹和白居易的响应,将新乐府的创作推向高潮,形成了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新诗风。第四节元白诗派一、新乐府新乐府,即以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二、白居易1、生平经历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与元九书》

白居易(772——846)

二、白居易白居易2、诗歌理论(1)诗歌应植根于社会的现实生活,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的现实生活,这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顾学颉校点中华书局1999年2、诗歌理论(1)诗歌应植根于社会的现实生活,要真实地反映社(2)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且古之为文者,上以纽王教,系国风,下以存炯戒,通讽谕。故惩劝善恶之柄,执于文士褒贬之际焉;补察得失之端,操于诗人美刺之间焉。——《策林》(3)强调诗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主张诗歌的写实性和通俗化。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

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寄唐生》为文者必当尚质抑淫,著诚去伪。——《策林》(2)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1、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是否为“重色误国”?2、李、杨这种君王与贵妃之间生生死死的爱情是否像普通人的爱情那样,也值得肯定呢?3、诗中对杨玉环美貌的描写,是否也体现了现实生活的“美”?《长恨歌》分析1、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是否为“重色误国”?《长恨歌》分析《长恨歌》分析一、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一)爱情主题说(二)讽喻主题说(三)双重主题说(四)其它观点

《长恨歌》分析一、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二、“美”的事物孕育“恨”的滋生(一)“美”的追求——“恨”的铺垫(二)“美”的实现——“恨”的叠起三、毁灭的美丽,永恒的情恨(一)“美”的毁灭——“恨”的顶峰(二)“美”的怀念——“恨”的延续二、“美”的事物孕育“恨”的滋生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娼妓,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由是增价。——白居易《与元九书》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所题挽诗盖其得名,在《长恨歌》一篇……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篇天下。——赵翼《瓯北诗话》《长恨歌》影响广泛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娼妓,妓大夸曰:“我诵得自来文人作品,其最能为他人所欣赏者,最能于世间流播者,未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