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北京地铁车站设计指南_第1页
8北京地铁车站设计指南_第2页
8北京地铁车站设计指南_第3页
8北京地铁车站设计指南_第4页
8北京地铁车站设计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北京地铁车站设计指南-车站建筑11第八章车站建筑8.1概述及一般要求北京是我国首都,是一座人口密集的国际化大都市,城市人口规模和对周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与其他城市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北京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应存在明显不同的个性化特色,以适应北京轨道交通现状客流总量大、高峰时段冲击较大、换乘车站比例高等客流特色,在建筑设计上应有北京自己的设计特色。本指南立足于指导北京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人员掌握北京与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的不同方法,以便迅速适应北京轨道交通车站设计特点,完成符合北京要求的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本指南适用于《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颁布后新建的车站及既有换乘车站新建的续建部分,不适用于既有线和上述规范颁布施行前通过初步设计审查的在建线车站。8.2车站规模控制和设计标准8.2.1车站设计客流的解析1、车站设计客流,是控制车站整体设计规模的前提条件。进行车站建筑设计时,应对本站近期、初期和远期客流分别进行核算比较,确定车站的最大设计客流量。2、车站最大设计客流量,为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客流量

取大值。其计算方法为本站初期、近期和远期最大预测高峰小时客流量乘以本站超高峰系数,这里需注意一点,针对不同类型的车站,其高峰小时并非传统的早高峰和晚高峰,应校核高峰客流发生的时间段。3、当本站最大设计客流量发生于初期或近期时,应对相应周期运营组织方案进行适当核算,如有必要应进行调整。8.2.2车站类型及分级的确定1、 北京轨道交通车站设计之前,应先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的要求确定车站的分级和分类,后根据不同的分类和分级确定车站的基本规模,并进行相应校核和后评估。北京轨道交通建设不同于全国其他大多数城市,具有独特的人文特点和独一无二的城市特征,因此采用了不同于其他城市的车站设计分级分类体系及相应的设计标准。2、 车站分级分类时,应根据其服务区域环境功能定位、车站主导客流行为特征及其对车站设施设计参数与配置标准的影响程度为依据进行分类,车站规模以及通行设施和服务设施标准应首先确定车站分级、分类,结合不同运营工况合理确定。车站建筑分类可按下表确定。表8.2.2-1车站建筑分类体系3、 根据上条基本分类原则,在确定车站分类的原则基础上,可按下表对车站(不含换乘车站)进行分级。

表8.2.2-2北京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分类分级表注:(1) 在车站环境特征分析中,最终等级的确定应以对车站使用要求最显著的客流构成情况为依据;(2) 车站等级划分应按下列原则全网统筹:针对同一服务区域,特级站数量不大于3座,甲级站数量不大于2座(以上区域换乘站按1座计),乙级站数量不大于2座(以换乘站按2座计)。例如:丰台火车站站,位于北京重要对外交通节点,紧邻铁路客站,城际交通流量较大,因此在查表后得到本站分类为A类特级车站;通州新华大街站,位于6号线与市郊铁路S6线交点,该站是S6线终点车站,查表得该站分类为D类乙级车站。4、 换乘车站应进行换乘运能风险分析。换乘系数较小的车站,宜削弱本站换乘功能,加强网络疏解功能。换乘系数大于50%的车站:运能风险小的,换乘方式应便捷;风险大的应采取适宜的疏导措施。5、 换乘车站应根据其客流构成差异及及其在线网客流组织功能中的定位进行分级,并按下表确定。表8.2.2-3北京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建筑分类表注:换乘车站分级与车站分类是并行的,例如某个车站位于较大

城市商业中心,换乘客流双向24000人次/小时,换乘流量双向10000人次/小时,普通车站分类为B类乙级,而换乘车站等级为大型三级换乘车站。8.2.3车站站台规模的确定1、 北京轨道交通车站公共区普遍设置站台门(屏蔽门或安全门)。站台门端门之间的长度为首末两节车箱司机室外门内侧之间的长度加停车误差,停车误差应根据采用的信号系统参数确定。车站站台计算长度为站台门端门之间的长度。不同列车编组的站台有效侯车区端门间的计算长度可参照确定。表8.2.3-1站台计算长度(m)2、 车站站台宽度的基本值,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并不得低于站台宽度分级表9.3.3规定的最小宽度要求:岛式站台宽度:Bd=2b+n•z+t(9.4.8-1)侧式站台宽度:Bc=b+z+t (9.4.8-2)站台乘降区的宽度:MLQb+=P上、下(9.4.8-3)式中:b 站台乘降区宽度(m);n 横向结构立柱数;z——横向结构柱或中板纵梁宽(m)(含装饰层厚度);

t——每组楼梯和自动扶梯宽度之和(m)(含扶梯之间的宽度,楼梯和扶梯之间的宽度,柱(纵梁)与楼梯或扶梯间所留的装修缝隙宽度;Q上下一一远期或客流控制期超高峰小时单侧站台上下车设计客流量(人),换乘车站含换乘客流量(换算成高峰时段发车间隔内的设计客流量);P——站台上的人流密度(0.5〜0.75廿/人),推荐采用0.6mV人;L 站台计算长度(m);M——站台边缘至站台门立柱内侧的距离。本条计算结果是车站基本站台规模,应根据查表所得车站等级和换乘车站分级对车站规模进行修正,最终确定符合该站客流特征的车站建设规模和设计标准。3、车站站台乘降区宽度应满足乘客候车和乘降的要求,各类车站的站台宽度分级应根据远期超高峰小时的客流特征、行车组织和乘降客流量根据上条公式计算确定。后与下表的规定比较,宽度不应小于下表要求:表8.2.3-2北京轨道交通一般车站站台最小宽度注:本表中特级-丙级对应表8.2.2-1中普通车站分类中的等级划分。表8.2.3-3北京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站台宽度建筑分类表

8寸戚风蛋糕的做法做法步骤8寸戚风蛋糕的用料用料:(8寸)鸡蛋4~5个牛奶40ml玉米油40ml低筋面粉70克糖粉(蛋黄糊用)20克糖粉(蛋白糊用)50克柠檬汁(白醋)4~5滴8寸戚风蛋糕的做法做法1、准备一个干净的盆,把40ml牛奶和20克糖粉倒在盆里,用手动打蛋器搅打至糖融化,如果牛奶太凉不能融化,可以下面放个热水盆之类的,总之让它融化就好啦!2、将40ml玉米油一次性倒入牛奶中,刚开始是油飘在上面的,不用担心,用打蛋器使劲打它吧!

3、 转圈搅打最快,打到牛奶乳化,状态是看不到油星,牛奶和油融为一体,打蛋器划过有纹路,变成图上这个样子,有点浓浓的!这是蛋糕口感湿润个头高的小窍门。4、 分离蛋黄和蛋白,取一个无水无油干净的小碗和盆子,放蛋白的盆一定无水无油。在小碗里分离蛋清蛋黄(用小碗原因在后面的小贴士)分离好一个就把蛋黄放在步骤3盆里,蛋白倒在空盆里,依次分离好鸡蛋,蛋白放在冰箱冷藏室备用。5、 蛋黄全部和牛奶糊搅打均匀,充分乳化完全。6、 把低筋面粉分次加到蛋黄糊里,每次加入都要用打蛋器或者刮刀翻拌或切拌均匀至无干粉。面粉一定分次放,到了合适的浓稠度就不要放了。不用全部放完。不要画圈搅拌以免面粉起筋,蛋糕就不好吃了。三次筛完翻拌均匀后,变成图上的状态,稠稠的,用打蛋器或刮刀挑起一部分糊糊,不间断得往下流,留下的糊糊不会很快消失。7、 在刮刀上剩下的糊糊变成倒三角的样子,蛋黄糊的状态注意看图片,细腻有光泽。放在一边备用,新手的话上面盖个保鲜膜或者别的盖子,因为时间长了蛋黄糊会干干的。8、把蛋白从冰箱冷藏室取出,开始打蛋白啦。打蛋器棒棒要无水无油,用一档把蛋白打成鱼眼泡。加4〜5滴柠檬汁,主要是去腥和稳定蛋白,然后放三分之一蛋白用白砂糖。用一档打发。

9、 打到蛋白明显变多,泡沫变小的时候,再加三分之一蛋白用白砂糖。用一档打均匀后转中档(我的最高5档,就用3档)继续打发。10、 打到蛋白出现明显的纹路,打的时候转动打蛋器有点阻力,提起打蛋器,打蛋头上的蛋白呈现小弯勾的时候,这时候还不是成功的。加入剩下的蛋白用细白砂糖,转到一档打发。这时候要用一档打,因为不小心就会打过了,纹路变得更深,阻力更大。11、 提起打蛋头,上面的蛋白霜变成直直的不会弯曲的样子,但是不是特别短,现在蛋白是9分湿性发泡。打蛋盆里的也是挺立的尖尖角,千万不能打过了,打过了就没有光泽一块一块的。那就不能用了。12、 盆子里打蛋头提起的地方有两个尖尖角不会弯曲,倒扣盆子也不会流动。13、 现在可以预热烤箱了。上下火,如果用140°C烤,就调到150°C预热烤箱,因为打开烤箱门的时候会降温,预热好放进蛋糕以后再迅速调到140C。所谓预热好是指烤箱的发热管不在越来越红,开始逐渐回到正常颜色。大约需要五到十分钟。14、取三分之一蛋白霜到蛋黄糊盆里,采用翻拌或者切拌的手法混合均匀,总之不要一个方向画圈,不然会消泡导致蛋糕变成蛋饼。。

15、 混合到几乎看不到蛋白了,(其实有一点也无所谓,因为还要和剩下的大部队混合),然后把蛋黄蛋白混合糊糊全部倒入蛋白盆里,再次混合,注意手法。事实证明打发够了的蛋白霜还是不那么容易消泡的。比较能受人折腾。如果很容易消泡,是因为打发不够。16、 手法问题〜最简单的就是炒菜时候的手法,右手拿刮刀在盆子的4点钟方向插到盆底,铲起蛋白霜盖在上层,左手转动盆,再重复这个步骤。直到把下层的蛋白霜都翻过来与蛋黄糊混合均匀。第二种方法是切拌,右手在盆子上方至盆子下方写1,也就是竖着画一道。左手朝一个方向转动盆子,我一般是逆时针转动。右手同时和一开始一样画1。转一下画个1,直到看不到白色蛋白霜。我经常两者结合,首先翻拌,大体上看不到白色的蛋白霜了就用切拌,混合的更加均匀。只要手法对了,蛋糕就成功了一半。17、 混合好的状态是这样的,拌起来手感轻盈有一点点弹力,蓬松又浓稠。(看图看图)刮刀挑起一部分面糊,均匀不间断往下流,留下的面糊不会很快消失掉。混合蛋白霜和蛋黄糊的时候速度要快,不然你混合好的蛋糕糊可能已经消泡了变得比较稀,这样的戚风是长不高的。

18、 把处理好的蛋糕糊倒入8寸模具,不要在模具里抹油或者铺油纸,因为这样都会阻碍蛋糕的长高。倒糊糊的时候要稍微提起有点高度。差不多十几厘米,缓缓倒进去。全部倒入之后,提起模具十厘米左右在桌子上振几下,振平蛋糕糊,主要是为了振出大气泡,可以看到有大气泡出来,振了烤出的蛋糕组织细腻没有大洞洞。也可以借助刮刀弄平,不是很平也没关系,烤得时候就会慢慢平了。看图能看出蛋糕糊的浓稠度,如果很稀就是前面步骤有不对的。19、 放在烤箱中层烤网上开上下火开始烤制。我的烤箱一共四层,就放在倒数第二层,蛋糕模放上去大约在烤箱中间的位置。我的是SKG25L烤箱,合适130°C,55分钟。不一样大小和品牌型号的烤箱温度不一样。小的烤箱可能是130C一小时,110C一小时都有。大烤箱有人是150C或者160C。这个温度只是参考。20、 图片是半个小时左右的时候,已经长高到和模具差不多平齐,如果你的十几分钟就到了模具顶端了,证明温度太高了。造成外面干裂,里面不熟。如果半小时了,你的蛋糕才高了一点点,证明温度太低了。21、如果表面颜色太黑了,应该是你温度太高了,记得盖一张锡纸防止着色更深。动作要快速,不要打开门太久(温度合适的

话颜色不会很深,也不需要盖锡纸,建议是烤制过程不开烤箱门,因为戚风蛋糕对温度很敏感,容易塌。)还剩一两分钟的时候拿根牙签在蛋糕厚点的位置扎进去,拔出来看看牙签上是否干净。如果牙签上有蛋糕糊,就需要加时间,如果干爽就可以取出来了。也可以用手拍一拍蛋糕表面,干爽快速回弹,不留手印不沾手,听到噗噗声就是好了。22、 烤好取出后立刻振两下模具,这一次是为了振出里面热气。立刻倒扣在烤网上晾凉。烤网要用东西撑起来(比如用小碗或者盘子放在烤网四个角撑起来或者放个大盆)如果你的蛋糕高出模具,就不要倒扣在烤网了,不然就压矮啦,高出模具的可以在桌子平放两块切菜板,把蛋糕模具边缘架在两个切菜板边上,架住蛋糕模具,不要碰到中间蛋糕。不要直接放在桌子上,那样蒸汽排不出来,蛋糕回缩而且里面很湿。倒扣至少两三个小时直到彻底凉透,手摸模具冰凉的,才能脱模。23、 完全凉透就可以脱模啦!可以用专门的脱模刀在模具内侧划一圈,或者用手脱模都可以。然后就可以享受啦!脱模的时候用手轻轻沿着模具内侧扒蛋糕,转着圈每个位置都扒一扒,让蛋糕周边脱离模具。最后拖出蛋糕,用同样手法脱底模。熟能生巧。其实戚风主要是口感湿润轻盈,内部组织细腻就好。高度,开裂都不是最重要的。当然啦〜人生就是追求完美的过程,祝大家做出自己心中完美的戚风〜

蛋糕常见问题㈠蛋糕为什么长不高,塌陷,回缩?鸡蛋是否新鲜?是否冷藏过?准备做蛋糕用的鸡蛋买回来后请放进冰箱冷藏,做的时候取出使用。做蛋黄糊的时候,蛋白液放冰箱冷藏备用。虽然冷藏过的鸡蛋比起常温下的较难打发,但是打发好的蛋白霜却比常温的组织更结实,更耐折腾,烤好后更不易塌。蛋白是否打发到位?是否贴盆打?糖量是否随意大改?打蛋白的盆不要过大,打蛋器垂直插入蛋白液至少应没过三分之二。如果不够请一手倾斜盆,一手持打蛋器打。如果还不够,请换小盆。打的时候打蛋器要贴盆打,稍稍接触到盆边和盆底,手持打蛋器要绕盆内侧转圈或一手转盆,把每个部位蛋白都打到,否则盆边和盆底的蛋白是打不到的,等混和蛋黄糊的时候必然消泡。这个方子是正常糖量,不会很甜,不建议减糖。因为糖也是帮助蛋白霜稳定的重要因素,糖量过少的话蛋白霜不耐折腾,混合的时候再稍微不注意手法,那消泡是一定的。混合的手法对不对?是否看到或听到明显消泡?混合的时候切忌画圈搅拌!不管你是翻拌切拌,总之不要往一个方向画圈。不然烤出来的一定是口感密实的鸡蛋饼。混合的速度要快,要轻,要流畅。手法问题只能多练。

蛋糕糊倒进模具后是否有振几下?是否在外面停留过久才放入烤箱,烤箱是否预热好了?蛋糕糊的制作过程中免不了进去很多空气,烤好后会有大大小小的气泡。所以进烤箱前多震几下,能看到气泡慢慢浮上来破开。预热烤箱大约需要6分钟多,所以自己算好时间大约做好蛋糕糊前6分钟左右开始预热烤箱,等整理好蛋糕糊正好烤箱预热好了,直接放进去。不要做好了蛋糕糊才开始预热,等预热好了,蛋糕糊一定有不同程度的消泡。熟练的朋友,打蛋白的时候就可以预热烤箱了,不熟练的打好蛋白就先预热烤箱。如果没有烤箱温度计,那看到烤箱变红的发热管不再加深红色,反而开始变黑,就证明预热好了。烤制过程中有没有频繁开烤箱门?或者长时间开了一次门?热胀冷缩都知道,戚风蛋糕又是对温度很敏感的一款蛋糕。整个烤制过程中是不建议开烤箱门的,也不建议减少温度。当蛋糕到了最高点以后开始稍微降低的时候就是熟了。就算开门检查,也请快速开门插牙签或者用手拍检查。其实有时候亚熟的蛋糕插了牙签也带不出来蛋糕液。建议还是到时间了快速开门用手拍一下蛋糕表面,有弹性不粘手,不留手印快速回弹,听到噗噗声,就证明熟了。蛋糕表面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烫,拍一拍不会烫到。小心别碰到烤箱壁或者发热管就好。常用烤箱了,知道温度时间了,就不用开门检查了。

蛋糕出炉后有没有摔一下振出热气?有没有迅速倒扣且给蛋糕留下拉空间和散热高度?是否凉透才脱模?烤好的蛋糕拿出来时骤冷会有略微回缩。但是应当还是满模状态,如果回缩很多就是上面几条没有做好。刚拿出来的蛋糕里面充满热气,遇冷迅速凝结成水珠,所以快速振一振,让热气跑出来一些,然后再马上倒扣。满模凸出模具的蛋糕倒扣就不要用烤网了,不然就压矮了。最近刚学的可以左右放两个切菜板,蛋糕模具倒扣在中间,菜板边架起来蛋糕模具。这样不碰到蛋糕表面,好看且有下拉空间。不满模的可以倒扣在烤网上,烤网一定找东西撑高。不要把烤网放桌子上,没有散热空间,跟没倒扣一样。不急的话等三四个小时以上蛋糕彻底凉透了再正过来脱模。凉透的蛋糕,摸模具底面和边都是凉的。再着急也要两三个小时。不然没有散热完全的蛋糕凉透以后会回缩不稳塌陷里面也有水汽特别湿。㈡能用花生油芝麻油黄油各种别的油吗?只能用无味油。你把鼻子凑到油瓶上闻闻有没有味道?花生油辣么香,你是要做花生油味的戚风?日常多见得可以用色拉油,玉米油,实在不行橄榄油。别的不要用。㈢能把牛奶换成水吗?

可以,但是前提是你已经熟练掌握做戚风的要领,不用比着步骤就能做出不错的戚风。如果你现在做的还是不熟,塌陷等各种问题戚风,建议你不要乱改,毕竟买袋纯牛奶不麻烦。㈣可以用不粘模吗?为了好脱模,可以在模具四周底面抹油或者垫油纸包锡纸吗?不能完全说不可以。但是不建议。铝的活底阳极模很便宜,比不粘模便宜,而且做戚风效果更好。因为戚风主要就是靠着不够光滑的模具内壁攀爬。如果是很光滑的不粘模,它会爬不高做戚风不能再模具里任何位置涂抹任何乱七八糟的油。影响爬高。为了好脱模很多人垫油纸包锡纸,可以是可以,但是底部的热气排不出,如果你做熟练了,你随便垫。不熟练的话,还是别乱垫。㈤蛋糕为什么很湿啊?为什么有很重的蛋腥味?怎么办?这款是有乳化过程的戚风,口感就是会湿润绵软一些。戚风和海绵蛋糕的区别也在这里,海绵蛋糕就很干爽,戚风蛋糕就是湿润的。只要你蛋糕做的完好,不塌熟透就是正常的湿润。如果你吃不惯,就参考别的方子或者直接做海绵蛋糕。如果蛋糕做好了的话,是不会有很明显的蛋腥味,除非你鸡蛋太久了,临近蛋白蛋黄混合的那种状态了,马上坏掉了。打蛋白的时候可以多挤点柠檬汁,我试了挤七到十滴也不会有问题。柠

檬汁去腥同时帮助稳定蛋白组织,同样可以用白醋,塔塔粉代替。还受不了蛋腥味可以在蛋黄糊里滴几滴香草精。不过我从来不用香精也没有很重的蛋腥味。大部分有蛋腥味的除了鸡蛋不新鲜就是蛋糕没做好。㈥蛋糕中间怎么又湿又黏?这种情况大部分是没有熟透,亚熟状态。首先戚风烤制过程最好不要超过一小时。一小时以上的戚风水分蒸发太多口感变差。保证一小时以内适当增加温度或延长时间。如果还不行,看看第一条关于塌陷回缩的解答,里面每一条都做到了吗?(七)一定要乳化吗?怎么乳化?不一定,也可以把除低粉以外的材料混合均匀砂糖融化后直接筛入低粉混合均匀。其他步骤没问题也会做出很不错的戚风。乳化是为了让戚风口感更湿润更密实绵软,高度也会变高一点。乳化的过程主要是水分子和油彻底融合。我是先倒牛奶,糖,后倒油,然后用手动打蛋器随便疯狂乱打。。。不用考虑能不能转圈打,随便打就好了,打到乳化的时候,打蛋器划过液体会有纹路出面,而且看不到油漂在上面。然后再倒进去蛋黄,混合均匀以后筛入低粉就好了。当然也可以直接把牛奶,糖,油,蛋黄全部直接倒在盆里一起打,也能打到乳化。蛋黄和糖都能帮助水油乳化。

(八) 可以用长烤盘方烤盘等其他模具烤吗?可以用电饭煲微波炉烤吗?蛋糕糊都是一样的,当然可以放在不同的模具里烤。不过要根据模具大小和深浅调节烤箱温度和时间。模具越浅越小,时间越短。我觉得戚风这种对温度要求很苛刻的蛋糕,最好还是用烤箱吧。。(九) 蛋糕表面为什么开裂?戚风有点其实开裂也是不影响。开裂的话,首先考虑是不是温度过高了。正常的温度,30分钟左右蛋糕会达到满模,40分钟左右达到最高点稍微回落的时候就出炉。最多一小时。如果你的20分钟就达到最高点再也不高了,就证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