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的食品卫生监督课件_第1页
地震灾害的食品卫生监督课件_第2页
地震灾害的食品卫生监督课件_第3页
地震灾害的食品卫生监督课件_第4页
地震灾害的食品卫生监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灾害的食品卫生监督地震灾害的食品卫生监督工作重点保障食物供给,防范营养缺乏症;充分利用现有食物资源,防止污染变质;防止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对被埋食物的清挖、检验、鉴定和处理;对霉变粮食的处理;对外援食品的卫生管理与监督;对灾区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卫生监督;加强食品卫生知识宣传。工作重点保障食物供给,防范营养缺乏症;保障食物供给,防范营养缺乏症灾害使灾区正常的食物保障体系及灾区与外界的交通联系陷入瘫痪,造成食物资源紧急匮乏,致使灾民成为营养不良的高危人群。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外援食品的卫生安全,建立安全快捷的食物运送通道;开展现有食物资源调查,在确保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加以利用,以保证灾民的基本能量摄入需求;在食物分配与配给过程中,首先满足儿童、孕妇、乳母、老人等营养不良人群。保障食物供给,防范营养缺乏症灾害使灾区正常的食物保障体系及可利用的食物定型包装的食品。密封的、未渗漏的金属罐头、桶装啤酒、酱油、食醋及真空盖玻璃容器包装的食品等无定型包装的食品

食物没有受到灾害因素的影响或影响不大受过水浸或受潮、但未霉烂变质的原粮或成品粮受过水浸的叶菜类和根茎类农作物受过短时间水浸而残存的食糖、食盐受过水浸的冷藏、腌制、干制的畜禽肉和鱼虾等

可利用的食物定型包装的食品。密封的、未渗漏的金属罐头、桶装不能利用食物凡在自然水域内自行死亡的鱼类、贝甲类和鸭鹅类等水禽,一般都可能源于中毒,不能供作食用。特别当大批成群急性死亡时,应考虑水域已受剧毒毒物污染,应加强监督监测,以免毒害扩散。被砸死或者其他原因致死的畜禽肉,灾害时甩出、抛洒、丢弃的食物,有毒有害的可能性较大,不宜贸然食用。包装袋易渗透的食物受洪水浸润损坏,该食物不宜再供食用。冷藏食物在高于冷藏温度一段时间(超过有效保质期)后,不宜再供食用。由于灾害所致食物固有性状发生明显改变的食物,不宜再供食用。散装的食物成品,有受水浸或水溅可能的,不能再供食用。明显烧焦或直接被火烤坏的食物不宜再供食用。不能利用食物凡在自然水域内自行死亡的鱼类、贝甲类和鸭鹅类等充分利用现有食物资源

防止污染变质食品制作食品贮藏食品运送食品分发充分利用现有食物资源

防止污染变质食品制作防止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WHO对食源性疾病所下的定义为:是指通过摄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防止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需要重点预防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用已死亡畜禽肉和未很好冷藏的米饭、蔬菜食品特别容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一般为误食有毒物质(农药、亚硝酸盐等)引起。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豆浆、扁豆或食用苦杏仁、发芽土豆、毒蘑菇会引起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误食猪甲状腺、肾上腺和含毒的鱼类会引起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需要重点预防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食物中毒的现场应急处理对病人紧急处理和报告对中毒食品进行控制处理发生食物中毒的现场应急处理对病人紧急处理和报告对病人紧急处理和报告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对病人及时诊断和急救治疗并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内容包括食物中毒发生地点、时间、人数、典型症状和体征、治疗情况、中毒食物。对病人紧急处理和报告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对病人及时诊断和急救对中毒食品进行控制处理封存现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通知追回或停止食用其他场所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待调查确认不是中毒食物以后才能食用。对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并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固体食品,可用煮沸消毒15~30分钟处理;液体食品可用漂白粉消毒,消毒后废弃。餐具等可煮沸15~30分钟,也可采用漂白粉消毒。对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可用20%石灰乳或漂白粉消毒(一份排泄物加二份消毒液混合放置2小时),环境可采用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消毒。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应将引起中毒的有毒物进行深埋处理。对中毒食品进行控制处理封存现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通对被埋食物的清挖、检验、

鉴定和处理食品厂、库、店中的食物,因地震房屋倒塌,而被损毁或污染。应尽快清挖、整理、检验、鉴定和适当处理,凡能食用或清除污染物后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后能食用,应立即按规定的安全食用方法分发食用,作为救灾食物的一个重要来源。清挖食物前,应先组织食品卫生及有关人员对现场进行调查,了解被埋食物的种类、数量、包装、储存方式及位置、建筑物结构等清况,查看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根据调查情况,综合分析后提出初步处理方案,首先采取防止食物污染和变质的措施。清挖出的食物要经过检验、鉴定和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可食用。对被埋食物的清挖、检验、

鉴定和处理食品厂、库、店中的食物霉变粮食的处理原则为防止急性中毒,应限制或禁止食用严重霉变粮食,已受潮还没有发霉变质的粮食要抓紧晾(晒)干,或用机械方法烘干,尽快降低其水分含量到15%以下。霉变粮食的处理原则为防止急性中毒,应限制或禁止食用严重霉变麦类是否可食用标准通常用霉粒检出率来评价麦类是否可食用可食麦类:霉粒检出率低于6%,其中赤霉病麦的检出率低于3%。条件可食麦类:霉粒检出率在6%~40%之间,经过去霉处理,达到可食用标准后方可食用。不可食麦类:霉粒检出率大于40%。麦类是否可食用标准通常用霉粒检出率来评价麦类是否可食用霉变麦类的处理原则已发霉但霉粒检出率符合可食标准,尚没有变质的麦子应及时加工、尽快食用。如麦子表面稍有霉变,但色泽及气味近于正常,组织完整的,可用清水反复冲洗麦粒表面的霉变物质后及时加工、尽快食用。麦子已经霉料变质,如发黑、呈灰色、组织松散、发粘、气味不正常时应作为非食用原料处理。霉变麦类的处理原则已发霉但霉粒检出率符合可食标准,尚没有变霉变粮食的防霉去毒方法风选法泥水漂浮法去皮法清水浸泡法加碱加氯法霉变粮食的防霉去毒方法风选法外援食品的卫生管理与监督加强外援食品产地及灾区救援食品发放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明确监管机构及其职责。严把外援食物的选择关、制作关、运送关、贮存关和分发关。外援食品的卫生管理与监督加强外援食品产地及灾区救援食品发放外援食品的监管程序登记受理检验评价发放追踪外援食品的监管程序登记外援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外援食品的生产加工、卫生质量、适宜品种、保存期限、运输方式,运达时间,以及防止污染措施,如防腐、防晒、防蝇、防尘等。外援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外援食品的生产加工、灾区内外援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建立外援食品的检查制度,设置检查站,分类抽查救灾食品的卫生状况,在感官检查有异常的情况下,开展实验室检验。检查中应注意食品包装及标识说明,食品在保质期内感官性状正常的可以放行,而超保质期的有必要进一步检查。对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做好卸货、储存、转运、分发的卫生指导。灾区内外援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建立外援食品的检查制度,设置检外援食品的选择原则最好是直接入口的防污染和卫生质量稳定的定型包装或者袋装密封食品和瓶装饮料。干燥食品或水活性值低的食品。提供清洁的或消毒过的瓜果蔬菜。小包装的复合维生素。其他食品,如生大蒜等具有防止肠道传染病食品。清洁饮用水。炊具、食品容器和餐具。外援食品的选择原则最好是直接入口的防污染和卫生质量稳定的定型不适宜作外援的食品生肉类、鱼类及其非定型包装的熟肉、熟鱼类食品。水活性较高的非定型包装食品。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不适宜作外援的食品生肉类、鱼类及其非定型包装的熟肉、熟鱼类对灾区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卫生监督对集贸市场及街头食品的卫生监督保证清洁瓜果蔬菜供应,禁止游动摊贩售卖非包装熟食品,尤其是散装熟肉、水产品和切开的水果。不准销售来源不明的食品及原料。对在简易条件下生产经营的集体食堂和饮食业单位进行严格卫生监督和临时控制措施集体用餐单位应优先配备清洁用水、洗涤消毒设备以及食品加热和冷藏设备。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监督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做好食品设备、容器、环境的清洁、消毒后,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认可后开业,并加强对其食品和原料的监督,防止食品污染。

对灾区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卫生监督对集贸市场及街头食加强食品卫生知识宣传以居民家庭预防食物中毒为主避免在简易住处集中做大量食物和集体供餐,避免购买和食用摊贩销售的未包装的熟肉和冷荤菜;食品要生熟分开,现吃现做,做后尽快食用;所有现场加工的食品应烧熟煮透,剩饭菜一定要在食用前单独重新加热,存放时间不明的食物不要直接食用。加强食品卫生知识宣传以居民家庭预防食物中毒为主不可食用的已死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