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电堆红外探测器的非接触人体表面温度测量系统设计样本_第1页
基于热电堆红外探测器的非接触人体表面温度测量系统设计样本_第2页
基于热电堆红外探测器的非接触人体表面温度测量系统设计样本_第3页
基于热电堆红外探测器的非接触人体表面温度测量系统设计样本_第4页
基于热电堆红外探测器的非接触人体表面温度测量系统设计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440626352 1 技术指标 PAGEREF _Toc440626352 h 1 HYPERLINK l _Toc440626353 2 设计方案及其比较 PAGEREF _Toc440626353 h 1 HYPERLINK l _Toc440626354 2.1 设计原理 PAGEREF _Toc440626354 h 1 HYPERLINK l _Toc440626355 2.2 设计流程图 PAGEREF _Toc440626355 h 1 HYPERLI

2、NK l _Toc440626356 2.3 各模块方案设计 PAGEREF _Toc440626356 h 2 HYPERLINK l _Toc440626357 2.3.1 TP337温度传感器模块 PAGEREF _Toc440626357 h 2 HYPERLINK l _Toc440626358 2.3.2 LM358电压信号放大模块 PAGEREF _Toc440626358 h 4 HYPERLINK l _Toc440626359 2.3.3 AD转换模块 PAGEREF _Toc440626359 h 6 HYPERLINK l _Toc440626360 2.3.4单片机模

3、块 PAGEREF _Toc440626360 h 7 HYPERLINK l _Toc440626361 2.3.5 LED显示模块 PAGEREF _Toc440626361 h 7 HYPERLINK l _Toc440626362 2.4 方案比较 PAGEREF _Toc440626362 h 8 HYPERLINK l _Toc440626363 3 实现方案 PAGEREF _Toc440626363 h 9 HYPERLINK l _Toc440626364 4 调试过程或结论 PAGEREF _Toc440626364 h 9 HYPERLINK l _Toc44062636

4、5 4.1 调试过程 PAGEREF _Toc440626365 h 9 HYPERLINK l _Toc440626366 4.2 结论 PAGEREF _Toc440626366 h 11 HYPERLINK l _Toc440626367 5 心得体会 PAGEREF _Toc440626367 h 11 HYPERLINK l _Toc440626368 6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440626368 h 12基于热电堆红外探测器的非接触人体表面温度测量系统设计1 技术指标设计一个非接触人体表面温度系统, 要求: ( 1) 经过热电堆TP337A来探测人体表面的温度; ( 2

5、) 由LED数码管显示测量的温度, 要求显示温度精度能够达到0.1; ( 3) 能够连续测量人体表面或环境温度。2 设计方案及其比较2.1 设计原理根据技术指标, 热电堆红外探测器探测人体温度系统主要是由单片机模块、 TP337温度传感器模块、 LM358电压信号放大模块、 A/D转换模块、 LED数码管显示模块组成。首先TP337红外温度传感器将红外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由于输出的电压信号很微弱, 因此需要用由LM358组成的运算放大电路进行前置放大, 然后将放大的电压信号发送至由PCF8591组成的A/D转换电路, 再将转换后得到的数字信号送至单片机进行处理, 最后将处理的结果送至LED数码

6、管显示屏进行实时测量温度的显示。从而实现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2.2 设计流程图根据设计原理, 能够画出其流程图, 见图1。图1 设计流程图2.3 各模块方案设计2.3.1 TP337温度传感器模块经过查阅技术手册能够知道TP337A的内部结构和管脚如图2所示。红外测温模块即是TP337A的工作电路, TP337A是一种人体热释电传感器, 能够经过非接触的方式检测出物体放射出来的红外线能量变化, 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HYPERLINK t _blank 红外温度传感器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 灵敏度高、 准确度高、 测量范围广、 使用方便, 特别非接触式测量使红外温度传感器和以红外传感器为核心

7、的红外测温模块、 红外测温仪在工业现场、 国防建设、 科学研究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主要应用于铁路、 车辆、 HYPERLINK t _blank 石油化工、 食品、 医药、 塑料、 橡胶、 纺织、 造纸、 电力等行业的 HYPERLINK t _blank 温度测量、 温度检测、 设备故障的诊断。特别适用于高温和危险场合的远距离测温。其详细的参数表见图3所示。图2 红外探测器管脚图图3 红外探测器温度参数表红外探测器温度与输出电压的关系如图4所示。图4 红外探测器温度与输出电压的关系综合以上相关资料, 能够大致推测出在环境温度为25摄氏度时, 温度与电压大致呈线性关系, 温度大约是电压的390

8、00倍。红外探测器的典型工作电路如图5所示。图5 红外探测器原理图2.3.2 LM358电压信号放大模块由于TP337温度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非常微弱, 为了我们准确地测出人体温度, 我需要将信号放大, 根据课设要求, 采用LM358运算放大器, 放大由TP337温度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 其具体方案如下。方案一方案一采用LM358双运算放大器, 内部包括有两个独立的、 高增益、 内部频率补偿的 HYPERLINK t _blank 运算放大器。适合于电源电压范围很宽的单电源使用, 也适用于双电源工作模式, 在推荐的工作条件下, 电源电流与电源电压无关, 其方案一的原理图如图6所示。图2 采用LM

9、358双运算放大器原理图图6方案一原理图 方案二方案二也采用LM358双运算放大器, 但与方案一不同的是在两个运算放大器添加一电容C8, 添加此电容之后便能够起到滤波, 消除噪声干扰等效果, 这样能够有效放大信号, 同时又能够减少噪声干扰, 其方案二原理图如图7所示。图7采用LM358双运算放大器原理图方案三针对方案一放大信号之后存在较多噪声, 会影响实际效果, 方案二采用添加电容C8来实现滤波, 消除噪声干扰, 为了更强劲地的抑制零点漂移以及消除噪声干扰, 因此采用差分放大电路, 其原理图如图8所示。图8 差分放大电路2.3.3 AD转换模块利用PCF8591搭建AD转换电路。PCF8591

10、是单片, 单电源低功耗8位CMOS数据采集器件, 具有4个模拟输入, 一个输出和一个串行I2C总线接口。3个地址引脚用于编程硬件地址, 允许将最多8个器件连接至I2C总线而不需要额外硬件。器件地址, 控制和数据通道经过两线双向I2C总线传输。经过放大电路后的电压值经过AIN0输入, SCL和SDA输出转换后的数据, 与后续的单片机连接并进行处理。因此, 我们需要采用AD0804转换。AD0804是属于连续渐进式的AD转换器, 这种转换器转换速度快, 分辨率高, 普遍被应用于微电脑的接口设计上。对于编程来说, 直接输出八位的数字信号, 利用编程, 简化程序的复杂性。其AD转换模块原理图见图9。图

11、9 AD0804搭建的AD转换电路2.3.4单片机模块选用STC89C52单片机, 这是一种低功耗, 高性能的CMOS位微控制器。STC89C52使用经典的MCS-51内核, 但做了很多的改进使得芯片具有传统51单片机不具备的功能。设计电路如图10所示。其中, P1.0和P1.1分别用来与I2 图10 单片机模块2.3.5 LED显示模块LED的位选使用138译码器, 能够节约单片机引脚, 段选端使用573锁存器, 因为直接利用单片机引脚驱动功率不够。74LS138译码器的功能是把输入的3位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 并让对应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即, A2A1A0输入001时, 对应的十进制数为1

12、, 则输出端Y1输出低电平, 其余为高电平。当OE端为低电平时, 芯片能够工作, LE为高电平时, 输出端与输入端相同, 若LE为低电平, 芯片锁存, 此时不论输入多少, 芯片始终输出锁存前状态的输出值查阅资料可知, 74HC573的真值表如图11所示。根据真值表看出, 当OE端为低电平时, 芯片能够工作, LE为高电平时, 输出端与输入端相同, 若LE为低电平, 芯片锁存, 此时不论输入多少, 芯片始终输出锁存前状态的输出值。图11 74HC573的真值表LED连接图见图12所示。 图12 LED显示电路2.4 方案比较对于LM358电压信号放大模块, 方案一和方案二采用同样的芯片, 但方案

13、二比喻案一输出的信号更准确, 受到外界的干很少, 也很容易找出她们之间的电流电压关系来计算放大倍数, 对于方案三难度高, 不容易实现这会给后期的调试过程带来很大的麻烦, 因此选择方案二。3 实现方案如图所示, TP337A感应到红外线后, 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经过两级放大电路得到最终的模拟电压信号。经过模数转换, 得到数字信号, 并用单片机进行处理, 最后经过LED动态输出温度值。TP337A工作电路中的电容起到滤波的作用, 滤掉信号中不稳定的交流信号, 得到稳定的直流信号; 两级运放电路中, 根据公式能够推算出电阻的大概范围, 这些内容在第四部分会给出详细的叙述。根据上面的分析, 最终确定的

14、实现方案原理图如图13所示。图13 实现方案的原理图4 调试过程或结论4.1 调试过程技术要求中, 要求温度精确到0.1度, 因此电压需要放大1000倍以上, 我选用了两个100K的电阻和两个10K的滑动变阻器, 并将她们分别调节在90K和3K左右, 这样放大倍数差不多接近于1000倍, 这样才能达到课设要求。我也遇到一些困难, 原本以为在仿真软件上能够正常工作, 想当然硬件电路也能运行。然而, 在检查无语法错误下载到单片机后, LED并没有显示数字, 经过检查发现是自己弄错了138输入的三个管脚的高低顺序, 输出又只选用了低位的四个输出, 因此未能正确控制LED的位选。在改正了电路后, 问题

15、即解决, 四位数码管上有我希望的三位能够亮起, 但还是没有显示正确的数字, 反而显示的是乱码。检查了一下程序, 发现自己粗心大意在编程时没有考虑到P0端口和段选端的顺序对应, 因此未能正常输出。改正程序后问题得到解决。在调节了电阻后, 问题略有改进, 但还是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后来我考虑到是滤波的问题, 如果不加入电容滤波, 交流信号和直流信号混合会对电路产生很大干扰, 加入电容后滤去交流信号, 只留下稳定的直流信号, 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虽然数值仍有跳动, 但幅度很小, 一般是在0.1到0.5之间, 基本能够认为是稳定数值。当我把手放上去时, LED显示为40度至50度之间, 虽然有些偏高,

16、 但咨询老师后得知, 考虑到实际情况, 这属于正常范围。其实物图见14, 15。图14 实物图图15 实物图4.2 结论本次课程设计从完成任务上来说是成功的, 基本实现了技术要求上的所有内容。可是还是有些不完美, 比如数字显示并不是十分稳定, 温度值也不是那么准确, 与实际还是存在一定的偏差, 最后咨询老师才发现了问题所在, 虽然问题没能及时解决。5 心得体会热电堆由于不是老师上课重点讲的内容, 也不在考察的范围内, 因此我对热电堆的工作原理并不是十分了解, 更别提利用它来设计一个温度感应系统来动态显示温度。可是经过老师的PPT, 我也学到许多知识。首先, 我仔细阅读了TP337A的技术手册,

17、 全英文的技术手册对自己的词汇量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幸自己还算不怎么费力的就看完了技术手册。了解了热电堆的工作原理后, 便是系统的设计了。根据老师所给提示, 本次的电路能够分为五部分: 红外测温模块, 信号放大模块, AD转换模块, 单片机处理模块, LED显示模块。对于信号放大模块, 我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 因此我把大二时的模电课本翻了出来, 仔细阅读了有关运算放大器的章节, 设计出了放大电路。接下来是AD转换模块, 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后, 结合I2设计好电路, 编写好程序, 就是程序的烧录过程。本以为自己的程序编写的没有什么错误, 只要能够正确烧录, 就能够正常工作, 没想到问题一大堆。这让我意识到了理论与实际的差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句话说的很对, 不经过实践, 我是不能发现程序中存在的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