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与《长恨歌》_第1页
王安忆与《长恨歌》_第2页
王安忆与《长恨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3王安忆与长恨歌王安忆,当代女作家,祖籍福建同安,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茹志鹃迁居上海。1975年冬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发表成名作雨,沙沙沙。著有小说集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尾声流逝小鲍庄,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父系和母系的神话长恨歌,散文集蒲公英母女漫游美利坚(与茹志鹃合集),儿童文学作品集黑黑白白,论著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以及乘火车去旅行王安忆自选集等。其中本次列车终点获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流逝和小鲍庄分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5年,王安忆的长恨歌在钟山上连载,年底出版了单行本,很快引起评论界的注意,评论者认为王安忆的写作直承

2、由张爱玲所开启的“海派”文学传统;2000年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继而在一项以“三城记”(上海、香港与台北)来命名的出版计划中,王安忆又成为“上海”的代言人,这本写了一个好看的“上海故事”的长恨歌,再次受到媒体与学界的垂青。人们不仅“在小说中阅读城市”,更是在关于“上海”这座城市的想像和争论中来阅读这部小说。王安忆是一位著述颇丰的当代女作家,其创作亦表现出多变的风格。80年代的小鲍庄引领着“寻根”文学的潮流,此后颇受争议的“三恋”系列(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是属于这一时期的“热点”作品。几经转型,90年代的王安忆开始了她的“上海故事”系列,这在长恨歌之前的实验性小说纪实与虚构中

3、已初露端倪,此后又有妹头富萍上种红菱下种藕相继问世,关于“上海”的叙述,王安忆竟是一发不可收拾。长恨歌这部小说以委婉从容细致的笔调,虚构了一个美丽、善良而又柔弱的女性不幸的一生和悲剧的命运。我们可以从她虚荣而又务实、精致而又凄凉的生活中窥见很多人类共通的无奈,人活着就是一种艰辛,无处可逃,别无选择。同时,在更深层面上,小说可以说是通过一个女人的故事来表达一个城市的传奇与命运,并寄寓了自己对这种沧桑嬗变的哀伤。在娓娓叙述的笔调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其中包含着作者的思考,是一种对于所谓上海“弄堂文化”的思考与开掘。这种上海所特有的“弄堂文化”,是由历史和传统所造就的,同时也是每一个上海的平民所参与形成的。作者在思考“弄堂文化”与“城市命运”的同时,对于那些远离时代主潮,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女性们也寄予了深深的同情。所以,在整部小说里,是有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间情怀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正是这种情绪,浸润出作品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让每一个读过它的人都回味深长。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曾将“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授予王安忆,致词给予长恨歌较高的评价:“王安忆的长恨歌,描写的不只是一座城市,而是将这座城市写成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