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ⅰ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_第1页
语文必修ⅰ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_第2页
语文必修ⅰ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_第3页
语文必修ⅰ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_第4页
语文必修ⅰ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必修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语文必修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第四单元第14课晨读 新课启航识记 知识必备片段背诵资料助读探究 文本研读领悟 学海览胜整体把握文本层析积累 写作点滴素材档案佳作欣赏应用体验之旅课文对译第四单元第14课晨读 识记 片段背诵资料助读探究 领悟 第14课诗经两首第15课离骚(节选)第1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第18课汉乐府两首第19课南朝诗两首第14课诗经两首语文必修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语文必修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语文必修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 情感 1历史的长河依旧滚滚过,它不会刻意留下什么,然而淘漉尽世事的悲欢离合后,用诚信

2、穿起的串串爱情的珠玑,却在后人眼前熠熠生辉!那凄美的爱情感动我们的,怕不止一份儿女情长,更是那个亘古不变的“信”字,那些古老而又新鲜的许诺! 情感 2李之仪在江畔吟诵着“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时,江水流走了不绝的思念,千百年后,席慕蓉也在海峡那边蘸着相思,悄悄书写一个老人和他年轻时大陆恋人的故事:“我记得,你曾说过/ 要带我上那条山路,你说/ 那路边种满了山茶/ 还有那细密的相思树而今夜在灯下梳我初白的头发/ 又记起了那个衰老的许诺你是否依旧在我来时的路上张望。”一段多么衰老而又凄婉的爱情啊,隔着海峡,却割不断那悠悠情思! 2李之仪在江畔吟诵着“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时,语文必修粤教版第1

3、4课诗经两首课件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前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故又称“诗三百”。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被抛弃的爱情 诗经产生的年代是奴隶社会中后期,这时候封建的道德礼教尚未成形,地方文化自由发展,因而这一时期的爱情诗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自由浪漫的风格,表现男女爱情的诗篇大都写得十分淳朴而热烈、率真而健康

4、。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关雎,这首古老的爱情诗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婚姻的追求,再如静女写青年男女的约会,表现了大胆而炽烈的情爱。 被抛弃的爱情 随着私有制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就逐渐显现出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就非常低下了,许多女子都遭受了被丈夫抛弃的悲惨命运。氓就是一首比较著名的弃妇诗。诗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在两千多年前的旧社会具有普遍意义。 随着私有制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就逐渐显一、诗经的内容内容解说风“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它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

5、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一、诗经的内容内容解说风“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多内容解说雅“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虽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内容解说雅“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内容解说颂“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君的诗。内容解说颂“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

6、、“鲁颂”4 二、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1赋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 二、诗经的表现手法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结合,相得益彰。淋

7、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 2比 比就是比方,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比喻。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作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诗经中比的运用很广泛,比较好理解。 2比 3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3兴语文必修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薆隐藏,遮掩现出现悦喜爱汝你彤管薆

8、隐藏,遮掩现出现悦喜爱汝你彤管馈赠送吁叹息声脱解脱畔边,岸馈赠送吁叹息声脱解脱畔边,岸动词,到,到达动词,到,到达多年以(之)为,把当做多年以(之)为,把当做动词,说名词,预兆助词,句首语气词动词,说名词,预兆助词,句首语气词形容词,特殊动词,惊异,诧异 形容词,特殊动词,惊异,诧异 介词,把介词,把介词,用介词,承接连词,不译介词,把介词,把介词,用介词,承接连词,不译通“吁”,叹息声 介词,在介词,到形容词词头代词,他的助词,无实义代词,你通“吁”,叹息声 介词,在介词,到形容词词头代词,他的助词,在早晨;在夜里变黄在早晨;在夜里变黄野外放牧的地方贫苦的生活野外放牧的地方贫苦的生活使不专一

9、使三心二意使不专一使三心二意(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应为“以秋为期”)2状语后置俟我于城隅(现代汉语语序:于城隅俟我)(三)省略句(1)(静女)爱而不见,(我)搔首踟蹰(省略主语)(2)(氓)匪来贸丝(省略主语)(二)倒装句语文必修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语文必修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内容提要 静女选自诗经邶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它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的口吻描写了与恋人约会的情景,描绘了“我”见到恋人前后的不同心情。这首诗格调轻松优美,把民间一对男女恋人约会时的情景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内容提要 静女选自诗经邶风,是一首优美的 氓选自诗经卫风,是

10、“卫风”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诗经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它是一首叙事诗,全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描述了一个妇女被丈夫遗弃后,回忆当初恋爱、结婚的经过以及婚后的遭遇,诉说了自己对不幸婚姻的痛苦、怨恨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该女子坚毅的性格。 氓选自诗经卫风,是“卫风”中最长的一首民歌结构概览结构概览语文必修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提示: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静 女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2“自牧归荑,洵美且异”作者夸赞荑草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夸物实

11、际上是夸人,这里还是双关,最后两句小伙子就直接敞开心扉,并不是物本身有多么美好,而是爱人及物,托物抒情。 2“自牧归荑,洵美且异”作者夸赞荑草的用意是什么? 3“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你能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提示:“姝”即美丽、漂亮,“城隅”,城上的角楼,一说是城边的角落。男青年如期来到约会地点,静女同他逗着玩,隐藏起来,使他发现不了,急得他抓耳挠腮,徘徊不定。诗人绘声绘色地通过一系列连续动作化的镜头,摄下了这对青年男女恋爱生活的画面,内容和表现上的真实,使人物“呼之欲出”。 3“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你 4静女是以谁的口吻写的?描绘了什么场景?格

12、调怎样? 提示:本诗是以男子口吻写的活泼生动的情诗。诗歌把民间男女约会时的情景描摹得生动逼真,充满了活泼的生活气息和明朗纯朴的民歌风味,格调轻松优美。 4静女是以谁的口吻写的?描绘了什么场景?格调怎 5“彤管”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 提示:“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5“彤管”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氓 6从全诗看,氓在对比中描写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认识到了什么? 提示:婚前:女主人公纯真、热情;婚后:女主人公清醒、刚烈。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生

13、活经历中得出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氓 6从全诗看,氓在对比中描写了女主人公什 7. 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恩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人。 7. 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 8“淇水汤汤,渐车帏裳”两句应如何理解? 提示:以“淇水”起兴,引出女子被弃而回娘家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女子内心惊涛骇浪般的痛苦。 8“淇水汤汤,渐车帏裳”两句应如何理解? 9“桑之未落,

14、其叶沃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没有其他意义? 提示:用了“起兴”的手法,即先说出一个事物,以引起下文所要歌咏的对象。这一句“兴”中也有“比”,以“桑”设喻,“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美丽。 9“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没有其 10氓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提示:(1)人物自身婚前婚后的对比。女主人公婚前纯真、热情,“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婚后辛苦、受辱,“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氓婚前情深,“信誓旦旦”,婚后负心,“二三其德”。 10氓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2)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对感情的态度的对比。女主人公婚前憧憬幸福的婚姻,婚后

15、对婚姻心灰意冷,“无与士耽”。 (3)女主人公婚前婚后性格对比。女主人公婚前热情、善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婚后坚强、刚烈,“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对感情的态度的对比。女主人公婚 11静女与氓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提示:两首诗都表现了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静女大胆热烈的爱情表白是自然健康的人性之歌。氓的主人公感情更为复杂,初始她怀着对爱情的忠诚决心“及尔偕老”建立了家庭,因此丈夫的负心就给她造成了巨大的感情伤害,但她并没有在“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的痛苦中不能自拔,而是在总结出“无与士耽”的教训后,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义无反顾地离开丈夫,开始新的生活,更

16、表现了人格的尊严。 11静女与氓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语文必修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语文必修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语文必修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语文必修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语文必修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语文必修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语文必修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语文必修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语文必修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语文必修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 静女 1重章叠句,韵律优美 “静女其姝”与“静女其娈”反复出现,强调了女子的美貌、文静,突出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全诗感情真挚恳切,内容富于变化,韵律优美和谐,格调明朗欢快,充分体现了民歌的特色。 静女

17、2细节描写,生动形象 第一章中温柔美丽的姑娘与男子约好在城角相会,时候到了,她却“爱而不见”,急得男子“搔首踟蹰”。这两个动作细节把男子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十分逼真地表现了出来。此时姑娘虽未露面,但从她故意躲人的表现,读者已可窥见她那天真的模样和调皮的神态。 2细节描写,生动形象 氓 1运用对比,形象鲜明 本诗通篇运用对比手法,如女主人公婚前与婚后容貌的对比、女主人公用情专一与氓“二三其德”的对比、女主人公婚前的美好愿望与婚后的不幸遭遇的对比、氓婚前与婚后态度的对比等。诗篇在对比中刻画了一个薄情寡义的负心男子形象,也塑造了一位勤劳善良、忠于爱情、坚强果断的女子形象。 氓 2比兴

18、手法,增强意蕴 氓第三、四章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从而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文章的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2比兴手法,增强意蕴语文必修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语文必修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课内素材 诗经两首刻画的女性形象不仅有对爱情的执著和爱情理想追求的纯洁美,还有个性率真、大胆泼辣的性情美。静女形象的顽皮可爱,氓中“弃妇”的爱之热烈,恨之痛切的率真坚决,都是文学长廊中光辉的形象。 应用角度“女性”“爱情”等。课内素材 诗经两首刻画的女性形象不仅有对爱情的鲜活素材 读懂诗经可以解决婚姻问题 12月9日重庆晚报载,

19、自称要身体力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庆崽儿“长衫李悝”,在重庆精典书店为其新书论语讲义进行了签售。他不仅大胆和于丹“较量”,用自己的方式新解论语,还称:“读懂诗经可以解决婚姻问题。” 按照“长衫李悝”的说法,“现在100对夫妻,只有20对在正常生活,这20对里面又只有5对是从心灵深处愿意白头偕老,许多婚姻都充满了危机和问题。”鲜活素材 读懂诗经可以解决婚姻问题 热评“读懂诗经可以解决婚姻问题。”这个观点真有些“振聋发聩”。婚姻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一部书就能解决的。诗经里面关于爱情的诗歌确实不少,但“月有阴晴圆缺”,里面既有幸福的婚姻,也有被扼杀的幸福;有信誓旦旦,海枯石烂,也有始乱终弃,朝三暮四

20、。读了氓之后,你还会相信所谓的“爱情”吗?当然,并不是说世间寻不到真爱,但仅仅依靠一部古书,就可以获得真正的婚姻与爱情,就显得滑稽可笑了。 热评“读懂诗经可以解决婚姻问题。”这个观点语文必修粤教版第14课诗经两首课件 横穿诗经的河流(节选) 洪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 横穿诗经的河流(节选)和黑夜。如今,它

21、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 诗经在我心目中,尊贵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在这部边缘泛黄的典籍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只有阡陌属于自己,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村野气十足的诗经象征着一

22、个时代,民族的时代,那也是人类咿呀学 诗经在我心目中,尊贵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语、蹒跚学步的时代。在大自然的露天课堂里,稚气未脱的书声琅琅。连文盲都可能成为真诚的歌手只要他们用心灵读懂造物主手中的无字天书。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些目睹造物主的指纹而成长的无名诗人,在平凡的劳动、情爱、游猎中获得神秘的智慧。和这些诗兴大发的自然之子相比,我们是苍白的,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今天的世界已经是被修改了的原稿。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很难发现上帝的手迹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语、蹒跚学步的时代。在大自然的露天课堂里,稚气未脱的书声琅琅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读诗经,简直无从想象,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情?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从纸上重新浮现借助音乐与文字的力量。耕种、狩猎、婚嫁、祭祀、园艺、兵役是人类一代又一代遗传的生活方式。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总把我带回农历的年代,我开始低头寻找一把祖传的农具(譬如名称古怪的耒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仿佛置身于鸡犬之声相闻的村庄,模仿祖先熟稔的农事,刀耕火种。在阅读中我延续着古人的生活。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读诗经,简直无从想象,这 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诗经本身就是一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