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法之农历历法历法是用年、月、日等时间单位计算时间的方法。主要分为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三种。阳历亦即太阳历,其历年为一个回归年,现时国际通用的公历(西历)即为太阳历的一种,亦简称为阳历;阴历亦称月亮历,或称太阴历,其历月是一个朔望月,历年为12 个朔望月,其大月30 天,小月29 天,伊斯兰历即为阴历的一种;阴阳历的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历月为朔望月,因为12 个朔望月与回归年相差太大,所以阴阳历中设置闰月,因此这种历法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中国的农历就是阴阳历的一种。农历农历,又称农民历、夏历、阴历、旧历,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但
2、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 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历史中国的历法与纪年采用阴阳干支三合历;上古时期,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农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国典籍多有记载,现时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从黄帝纪年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格里历),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 部历法,这些历法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有所作用
3、,如西汉末期的三统历和唐朝的皇极历法等。汉朝以前的古代中国历法以366 天为一岁,用 “闰月”确定四时和确定岁的终始;已经有日、月、旬和时的时间单位, 具备了阴阳历的技术; 观察到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运动规律,用“闰月”“减差法”来调整时差;历法实施成为重要大事,主要内容之一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和“正闰余” ,即确定闰月位置和如何减去多余出来的天数(不是加上缺少的天数),由此来确定年岁的终结和开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王室衰落,诸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现多轨制历法,亦即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自己的地方历法;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历法。汉朝初期开始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
4、全国统一历法, 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编写了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 ,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 天,不再是之前历法的366 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用不着“考定星历,建立五行” ,至此,阴阳五行基本上退出了历法。之后中国历朝颁布的历法,均与太初历大同小异。中华民国成立后,纪年采用西历或民国纪年并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 年成立时,继续使用西历,以公元纪年;但中华民国历仍以1912 年为元年,目前尚在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实际控制区使用。- 1 -
5、夏历、殷历和周历的分别夏历、殷历和周历的主要区别是以不同的月份作为一年之始:夏历以寅月为正月(今农历 1 月)、殷历以丑月(今农历 12 月)为正月、周历以子月(今农历 11 月)为正月,所以又叫三正( zhng)。由于岁首不同,这三者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定义也不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改正朔”,以建亥之月(夏历十月)为岁首,但不改正月,四季完全和夏正相同。 汉初沿秦制,武帝元封七年改用太初历, 以建寅之月为岁首。此后两千多年一般都是用夏正。二十四节气节气 太阳黄经度数所在公历日期 所在苗历日期 * 所分三个气候立春 3152月 35 日 苗历偏月十六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雨水 3302月
6、 1820 日 苗历一月一日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惊蛰 3453月 57 日 苗历一月十六日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春分 0 3 月 2021日 苗历二月一日 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清明 15 4月 4 6 日 苗历二月十六日桐始华、鼠化为鴽、虹始见谷雨 30 4月 1921 日 苗历三月一日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立夏 45 5月 5 7 日 苗历三月十六日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小满 60 5月 2022 日 苗历四月一日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芒种 75 6月 5 7 日 苗历四月十六日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夏至 90 6月 2122 日 苗历五月一日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小暑 1
7、057月 68 日 苗历五月十六日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大暑 1207月 2224 日 苗历六月一日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立秋 135 8 月 7 9 日 苗历六月十六日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处暑 1508月 2224 日 苗历七月一日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白露 1659月 79 日 苗历七月十六日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秋分 1809月 2224 日 苗历八月一日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寒露 195 10月89 日 苗历八月十六日鸿雁来宾、雀攻大水为蛤、菊有黄花霜降 210 10月23 24 日 苗历九月一日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立冬 225 11月78 日 苗历九月
8、十六日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小雪 240 11月22 23 日 苗历十月一日虹藏不见、天气上腾、闭塞而成冬大雪 255 12月68 日 苗历十月十六日鴠鸟不鸣、虎始交、荔挺生冬至 270 12月21 23 日 苗历动月一日(苗历新年)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小寒 2851月 57 日 苗历动月十六日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大寒 3001月 2021 日 苗历偏月一日鸡始乳、鸷鸟厉疾、水泽腹坚上边提及地球靠近近日点时公转速度会比较快,所以在冬季时两个中气相距29.44 日,而夏季时则相距31.44 日。因为两个中气之间的时间可以比1 朔望月( = 29.53059 日)的时间长,所以农历一个月
9、可能只有一个节气,而没有一个相应的中气。反过来说,两个中气之间的时间也可以比1朔望月的时间短,所以农历一个月可能有两个中气和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歌:(采取二十四节气各一字而成篇以方便记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 -农历规则与置闰时间、月相计算以东经120 度(中国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为准。以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其中子时为一日之始。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因一个朔望月= 月相由新月循环到新月所经过的时间= 29.53059 日,定大月30 天,小月 29 天,大小月交替。新月出现那天为一月之始,即初一,例如:本月新月下月新月农历月长公历5月1日 13时5月
10、31日 01时30 天公历5月1日 01时5月 30日 13时29 天以地球绕日公转一周为一“岁”。计算采用冬至日测量的回归年,即冬至至下一个冬至的时间,约有365 日。冬至所在月为子月,定此月为农历十一月,进而定出正月。正月初一即一年之始元旦(又名为春节)。因为一“岁”= 12.37 月,定 12 个月为平年, 13 个月为闰年。即一年有12 或 13 个月。从正月初一至下一个正月初一。包含了完整的十二个月的“岁”定为“闰岁” ,相应这一年定为闰年,有十三个月。一年有十二个中气,定闰年中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闰年虽有十三个月,但并没有十三月的名称,其中闰月名称沿续上个月。例如,在四月之后的闰
11、月称闰四月。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 每月的天数依照月相盈亏而定, 一年的时间以 12 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 1 回归年),每隔一定时间要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 个月。通常19 年置 7 闰,无中气那个月则为闰月。十九年置七闰农历一个月为朔望月,农历一年通常有 12 朔望月( = 354.36708 日),比 1 回归年短了 10.87512 日;阴历闰年则有 13 朔望月( = 383.89767 日),比 1 回归年长了 18.65547 日。 19 个回归年的长度为 6939.6018 日,而 19x12+7=235 个朔望月(十九年置七
12、闰)的长度为6939.68865 日。可见十九年置七闰的规则是为了协调阴历年与回归年日数的差。因为 1 阴历年比1 回归年少约11 日,所以在公历中翌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比每年的早11天;如果遇上闰年,则推迟约19 天。农历基本上以19 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 年 5 月 27 日、 1982年 5 月 27 日和 1963 年 5 月 27 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间中也有例外的例子,比如说公历的 1917 年 4 月 4 日是闰二月十三、 1936 年 4 月 4 日是三月十三、 还有 1955 年 4 月 4日是三月十二。不过日子相差最多也只是一天。闰月月份在 1
13、645 年以前,农历使用平太阳,各月之后出现闰月的几率相等。闰正月、闰腊月常出现。1645 年之后使用真太阳,各月出现闰月的几率变为不相等。闰十月、闰九月少见;闰正月、闰冬月罕见;闰腊月到现在未见。- 3 -以下是 1645 年至 2644 年一千年间各闰月的统计。闰月闰一闰二闰三闰四闰五闰六闰七闰八闰九闰十闰十闰十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一月二月总数6234761745951268950另有计算表明, 2262 年将会再次出现 闰一月 ; 3358 年将会出现 闰十二月 。其他农历的第一个月,按照习惯称为正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分别称为冬月和腊月。表示气候寒冷的成语“十冬腊月”就是从此得来,字面意思即为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为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农历的一个月的前十天按顺序习惯上称为初日,如农历的一月二日称为正月初二。后十天按顺序习惯上称为廿日,亦有些通胜将之说成念日;如农历的一月二十二日称为正月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