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策略抛接球的艺术_第1页
幼儿教学策略抛接球的艺术_第2页
幼儿教学策略抛接球的艺术_第3页
幼儿教学策略抛接球的艺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意大利的瑞吉欧方案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的球,并抛 还给孩子。”“球”有大小之分,我所理解的“球”它也许是幼儿自主活动遇到的各 种各样困难,也许是探索过程中在新情境中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储藏无法解 决的新问题,也许是与同伴合作中、与同伴协调关系时出现的矛盾等。完整的来看这句话:从广义上我理解为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儿童前提下,师 生之间所建立的多种多样的互动方式,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捕捉儿童 学习下一步内容的最正确时刻,不失时机地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狭义上说,是 指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师生的对话表达了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方式,如同打乒 乓球一样,作为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

2、幼儿中有价值的问题,然 后把问题“抛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 主题活动不断深入。本文试从师幼互动中“师生对话”角度入手,探讨其中存在的教育价值及教 育技巧。一、接住、接稳幼儿抛来的“球、关注幼儿的开展需要方案教学中主题确实定、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兴趣。活动围绕孩 子兴趣展开,我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会层出不穷地提出问题。 教师作为“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霍钦斯语)应及时记 录和评价幼儿提出的问题,深入分析幼儿问题的类别、提问的倾向,为幼儿提 供适当的帮助,支持幼儿深入探究。幼儿提出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是什么”的

3、问题。这类问题 数量多,涉及的范围广,比拟浅显,常常是一个接一个,令人招架不住。一般 5岁以下的幼儿提这一类问题的比拟多。主题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提出 的众多问题中有价值的问题,并以此引发幼儿思考,从而推动主题的深入。教 师要把握住幼儿提出的问题最基本的一点是学会倾听。当幼儿在讨论的时候, 教师要静下心来仔细倾听他们的对话,甚至做些纪录,捕捉有价值的问题。然 后在倾听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学会观察,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幼儿都善于用语言 表达,也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从语言中倾听到,有时从幼儿的动作、神情等 也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把握幼儿的问题时,有时可以是被动的 倾听,有时可以是主动地询

4、问。只有找到了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找到推动主题 开展的契机。第二类是“为什么”的问题。这类问题在幼儿园中班这个年龄段明显曾多。 这说明幼儿的思维水平有了新一步提高,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外表现 象,开始探求事物的因果关系和内在结构。这类问题往往是幼儿开展探究活动 的原始动力。这有一段幼儿同伴间的对话:张灵:“李云志,你快看这个大西瓜虫肚子里有好多小西瓜虫,你知道大西 瓜虫是谁生的吗?”李云志:“我们是妈妈生的,大西瓜虫一定是西瓜虫妈妈生的二张灵:“那西瓜虫妈妈是西瓜虫姥姥生的,可西瓜虫姥姥是谁生的?” 李云志:“对,西瓜虫姥姥是谁生的?最早的西瓜虫是谁生的?工 张灵:“这个我可不知道了,我们

5、一起去问老师吧”。从幼儿提出的问题中,我们已明显发现幼儿思维水平的提高。教师面对幼 儿的这类问题,“有问必答”未必是上策,我们可以尝试采取的方式有:第一种方式:直接回答这种方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不断的学习,通过丰富和充实自 己,来回答幼儿的问题。当然,当答不出的时候,最好直接告诉他们:“我不 会,等我看看书再告诉你答案。”这样的回答方式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幼 儿对书有一种兴趣,有一种期望,让他知道书是很有用的,将来许多知识都可 以在书里找到Q第二种方式:提出反问如果说直接回答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渴望,那么提出反问那么能引起幼儿探索 学习的兴趣。幼儿提问后,教师不要急着回答,可以提出反问

6、,和他们一起讨 论答案,这样他们就会有自豪的感觉,会不断地去发现、提问,会越来越爱讨 论与思考。第三种方式:和幼儿一起寻找答案教师可以通过带着幼儿一起观察、操作、查阅资料,去发现答案。第四种方式:留给幼儿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并来报 告自己的点滴发现。如果教师经常留一些时间给幼儿,那么久而久之,幼儿就 会知道从哪里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变得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第三类问题是“怎么样”的问题,这类问题的产生是幼儿的认识水平进一步 提高的标志,这类问题在幼儿所有问题中占极少数,它是建立在前面两类问题 基础之上的。幼儿在寻找这类问题答案时,遇到的困难及需要解决的的疑惑相 对会比拟多,

7、借用皮亚杰说过的“只有把外界的刺激整合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才能被幼儿所感知,如果出现的刺激或问题远远超出幼儿现有的知识结构,幼 儿通常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有时他们的活动也会因此而停顿或干脆被放 弃:所以,教师要分析幼儿的实际水平及现有的知识结构,对于那些幼儿可以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找到答案的问题,可以把这些大问题拆成一个个简单的 问题,从而使它们能够被幼儿原有的知识结构所整合、化为己用;另一方面可 以将“深奥”问题进行设计,变成幼儿通过操作可以感知的事物。这样,幼儿在 操作、尝试、比拟中,就可以将问题逐个整合、层层递进,进而更好地解决问 题。对于那些一时还不能得到结论的问题,那么可以创

8、设环境,提供机会,让幼 儿带着疑问继续探索,因为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更有 价值,让幼儿不断产生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二、“接抛球”的艺术1、师生之间的“推打练习”教师在“接球”时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幼儿瞬 间的思维火花,生成一个个精彩的探索画面,如以“我在长大”为主题的生成活 动中,孩子们通过与父母交谈及查资料,解决了他们上次提出的疑问,得出了 自己的论证:“妈妈肚子里有一颗种子,爸爸肚子里有一颗种子,两颗种子碰到 一起就有了我。”“你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长大的? ”我提出问题。“是吃好多好多有营养的东西,是吗? ”何先睿答道。“我想是这样,小宝宝是

9、用嘴巴吃吗?”“好像应该是这样。”何先睿说。“不是,是用一根小带子吸收营养的,”马宇琪大声地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带着问题向家长寻求答案。在下次讨论中,大 家认可了马宇琪的答案,并知道这根“小带子”的名字叫做脐带。教师要善于接 幼儿发来的“球、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技巧,正如实录中一样,问题提出后,幼 儿在接过教师“球”的同时,也抛还给教师一个“球一”是吃好多有营养的东西, 是吗?二教师接过幼儿的“球;并再一次推回给幼儿:“我想是这样,小宝宝 是用嘴巴吃吗? ”结果引发幼儿之间争执等系列探索活动Q师生在“一推一打”过 程中,对所要探索的问题有了更加清晰认识,从而使探索活动得到深入开展。 同时,

10、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训练和开展,这与新纲要中“幼儿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开展起来的“观点不谋而和了。2、当幼儿发“臭球”时幼儿在探索过程中,会不可防止的出现与科学概念相违背的“错误理论、 正如我们打球时发的“臭球”一般,我想这既可能是由于他们生活经验的局限所 致,也可能是由他们的简单思维方式所造成的。当然,还有局部幼儿是属于人 云亦云,没有自己独立想法的。当幼儿出现“错误”理论时,教师首先要把这种“错误”看作是幼儿探索过程 中的闪光点,而不要马上指出他们的看法是错误的,也不要急于把正确答案公 布于众,而要学会“装傻”,要多问问幼儿:“真的是这样吗?”“你为什么这么认 为?”“你能

11、拿出证据来吗?”以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 的真相。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人士(如医生等)来为幼儿做专门的介 绍,或者去收集一些比拟有权威性的资料向幼儿介绍正确的理论,因为从“错 误”到真相大白的过程,就是幼儿逐渐学习思考与分析的过程。3、当幼儿不接球时有时候幼儿不接教师“发出的球”或“打回去的球”,这时教师就要反省:自 己这个“球”是否过高、过难了?教师要考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了解他们到 底需要什么,并及时调整手中的“球、以使幼儿有能力、有兴趣地去“接球二4、制造“技术球”教师在与幼儿相互“发球”“接球”的过程中,还可以运用技巧,制造一些超 水平的“技术球”,如:有时候

12、,面对幼儿的问题,教师可以打个“擦边球不 直接给幼儿答案,而是旁敲侧击地引导、启发幼儿。如:“夏天”的主题生成 后,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多个瓶瓶罐罐,让他们自由玩水降温。突然,我听见张 灵大声叫史文越:“史文越,快过来帮帮我。我急忙走过去看个究竟。张灵 说:“史文越这个瓶子总是灌不满,你用手指头把瓶上的洞堵上,我来灌水好 吗?”史文越也很感兴趣,就蹲下用手指头堵住了洞,张灵用水瓢往瓶子里灌 水。等水灌满后,他发出命令:“史文越快把手松开。”史文越把手一松,水就 从洞里往外喷。我发现从两个洞喷出的水柱不一样远,就问:“你们发现两个水 柱有什么不一样吗? ”他们俩都看着我摇摇头。我想他们也许陶醉于刚才

13、水柱的 喷涌中很高兴,未注意其它。我说:“你们可以再试一次。”第二次喷水时,他 们俩的眼睛直盯着水柱看,忽然张灵大声说:“我知道了,一个水柱近,一个水 柱远。”史文越也大声说道:“我也看到了。“我又问:“为什么一个近一个远 呢?”他们俩一次又一次的灌水、放水,但很久没有找到答案。有几次我很想告 诉他答案,但忍住了。终于,他俩跑来找我说:“我们知道了,水面离喷水的洞 越远,从洞里喷出的水柱就越远;离喷水的洞越近,水柱也就越近。”在幼儿探 索活动中,我学会“等待”,并不急于告诉幼儿答案,而是适时地以问题启发, 并观注幼儿探索过程,弓I导启发幼儿自己寻求答案。有时候,可以打个“转球”,让幼儿进一步领会其中的奥秘。如我们在开展 “春天的植物”主题活动时,孩子们对蚂蚁产生了兴趣,但却没从幼儿园里找到 一只蚂蚁。看到这种情况,我问道:“怎么会没有呢?你们想想平时都是在哪里 看到蚂蚁的? ”孩子们又到幼儿园的草地、操场、花坛边去找,可还是没找到。 于是他们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想法:有的孩子认为蚂蚁可能在树叶上,或者在溜 冰场上;有的孩子认为幼儿园里太干净了,应该到家里的垃圾桶边去找;还有 的孩子认为应该去挖个洞找蚂蚁,或者用饼干、香蕉去引蚂蚁等等。这时,我 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想一想,你们以前是在什么时候看到蚂蚁的?孩子们有 的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