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_第1页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 重要的不是学问的数量,而是学问的质量,有些人知道许多许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学问点(总结),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学问点:水循环和洋流 1. 水循环 (1)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作用 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此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主要作用是使陆地上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 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上的水循环,由蒸发、降水等环节组成,水量最大。 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上的水循环,主要环节有蒸发、蒸腾、降水等,水量最小。 (2)意

2、义: 维持着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汲取、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冲突; 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使陆地淡水资源得以更新; 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影响地表径流,如引水浇灌、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影响地下径流,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浇灌等; 影响水汽输送和降水,如人工降雨等; 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2. 洋流 (1)洋流的分类: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低。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

3、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高。 (2)世界洋流分布 (3)洋流的分布规律 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淌,南半球相反。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疆,形成呈逆时针方向流淌的大洋环流。 南极大陆外围(南纬4060四周海疆),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为寒流。 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疆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有关。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学问点:陆地环境 1. 地壳物质循环 (1)岩石按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如石灰岩、砂

4、岩、页岩)、变质岩(如片麻岩、板岩、大理岩)。 (2)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3)岩层新老关系的推断 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的分布规律是岩层年龄越大,其位置越靠下。 岩浆岩可以根据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推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岩层。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且其形成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一般状况下,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假如是海底的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留意上述推断参照的必需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5、) 2. 内力作用与地貌 3. 外力作用与地貌 4.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5. 非地带性现象分析表现实例分析 6. 山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雪线分布的影响因素 (1)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 山地自然带类型(带谱)与山地所处的纬度、山地的海拔和坡向等因素有关。 山地所在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简单,反之越简洁。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起始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全都;赤道四周的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相像。 同一山体相同自然带在阳坡分布的高度高于阴坡。 (2)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全球雪线高度分布的总趋势是两极最低,

6、向低纬度渐渐上升。同一山体,一般阳坡日照强,气温高,雪线高于阴坡。 降水量: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学问点:人口与城市 1. 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社会生产力进展的结果,生存条件的改善导致死亡率的下降,因此,转变过程从死亡率下降开头,然后诞生率下降,最终二者均达到较低水平,完成转变过程。 (2)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太快:主要表现在进展中国家。影响: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大;影响经济进展。对策:掌握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养。 人口增长太慢: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严峻。 我国的主要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量大;人口素养较低;人口老龄化;人口

7、性别比较大。 2. 人口迁移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方面:合理的人口迁移,为迁入地供应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迁入地资源开发、社会经济进展以及综合环境的改善。 不利方面:不合理的人口迁移,在肯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也会给城市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给迁入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治安带来压力。 对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方面: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展;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冲突,有利于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更好地爱护自然环境;迁出人口获得就业机会,增加了家庭收入,有

8、利于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 不利方面:迁出的人口大多是身体素养或文化素养相对较好的年轻人,这对迁出地而言无疑是一种损失;基础(教育)投入多,回报少,影响迁出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进展。 3. 城市三大功能分区 4. 城市化 城市化即人口向城市集聚、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以及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农村土地变为城镇用地的过程。世界城市化进程如下图所示: 5.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产生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等。 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削减、地下水漏斗区范围扩大;对河流水地表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对水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污染,水质降低。 对生物的影响: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削减 (2)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易产生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3)爱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打造“生态城市”: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爱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地理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