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复习资料_第1页
新闻摄影复习资料_第2页
新闻摄影复习资料_第3页
新闻摄影复习资料_第4页
新闻摄影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摄影镜头 第二节 镜头的光学特性一、焦距 1.光线透过镜头这个功能强大的“凸透镜”护具成焦点,焦点至井头中心的距离即为该镜头的焦距。单位,毫米。2.镜头焦距越长,被摄对象成像面积越小,成像倍率越高,但涵盖其他景物越少。3.焦距长于画幅对角线的镜头称为长焦镜头,焦距短于画幅对角线的称为广角镜头,只有一个固定焦距的镜头称为定焦镜头。 像场与视场角1.镜头对准无限远聚焦,在成像平面将形成一个圆形影像,这个圆形影响的区域就是像场。画幅越大,像场越大。2.画幅尺寸不变时,焦距越短,视场角越大,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小。3.视场角越大,被摄主体成像越小,画面涵盖景物越多,视野开阔; 视场角越小,被摄主体成像

2、越大,画面涵盖静物越少,视野狭窄。4.标准镜头的水平视场角大约在45度: 广角镜头的水平视场角在60-130度之间; 超广角镜头的水平视场角在130-180度之间,也被称为鱼眼镜头; 长焦镜头的水平视场角小鱼40度。三、相对孔径与光圈系数1.相对孔径=光圈直径/镜头焦距 比值大,通光能力强;比值小,通光能力弱。 相对孔径的倒数被称为光圈系数(F) 1、1.4、2、2.8、4、5.6、8、11、16、22、32、64 光圈系数(F)=镜头焦距(f)/光圈直径(D)3.镜头的最大相对孔径表示这个镜头的最大通光能力, 相对孔径越大,采用最大光圈时景深区域越浅。 第三节 景深一、什么是景深1.当镜头清

3、晰地聚焦于某一景物时,景物在感光材料上形成的清晰影像,景物之前和景物之后一定距离内的其他景物也能在感光材料商结成较为清晰的影像。可以清晰结像的前后景物间的距离就是景深。 2.主体景物与镜头之间的这段是前景深,主体景物之后的那部分是后景深。 前景深短,后景深长。光圈系数 焦距和拍摄距离固定时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光圈越小,景深越大。镜头焦距 光圈和拍摄距离固定时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拍摄距离 焦距和光圈固定时 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大。 第四节 镜头的分类和使用以画幅分类的镜头(一)小画幅相机用镜头 画幅小于和等于135型相机标准画幅的相机成为小画

4、幅相机。 中画幅相机使用镜头 中画幅相机用的镜头一般是固定焦距设计,大多具有镜间快门,即每个镜头中都有一个快门装置,这使得镜头成本相应提高。大画幅相机用镜头 大画幅相机镜头的光圈、快门、聚焦完全是手动操作,大画幅相机的镜头都是用镜间快门。以焦距分类的镜头固定焦距镜头广角镜头与鱼眼镜头 广角镜头指的是镜头的焦距短于该相机标准镜头焦距的镜头。分为普通广角镜 头和超广角镜头。普通广角镜头的视场角在94-57度之间超广角镜头的视场角在94-180度之间鱼眼镜头是一种特殊的超广角镜头,其焦距大多特别短,镜头视角特别短, 常见多为180度,少数的可达230度。广角、超广角、鱼眼镜头都属于短焦距镜头,其共同

5、特点时视场角大、拍 摄的景物范围广,有透视变形,能够通过渲染近大远小突出主体,增强纵 深感。焦距越短,视场角越大,透视效果越强烈。2.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是指焦距长度与所用相机标准画幅对角线长度基本相同的镜头,其视场角在40-57度之间。中焦距镜头视场角在18-40之间,在透视变形方面的矫正效果最佳,景深效果适中镜头的有效孔径十分大,适合拍人像。长焦距镜头 分为普通长焦镜头和超长焦镜头 普通长焦镜头视场角在10-18度之间,超长焦镜头的小于10度。长焦镜头的视场角小,透视变形少,当对准无限远聚焦时,远处景物的距离呈现压缩感。长焦镜头的景深小,利于虚化前景和背景来突出主体。 光、影调和色彩 第一节

6、 摄影与光线光的类型按光的性质分 直射光、散射光、反射光。按光源特性分 现有光、人工光按光的造型功能分 顺光、前测光、正测光、前逆光、逆光、顶光、底光。人像摄影用光主光 是人物造型的主要光线,多采用灯光高度在45度角的前测光。辅助光 用来照亮阴影部分,使其具有一定的细节和质感呈现,同事减弱光影对比,增加过渡,多用散射效果的光线。轮廓光背景光装饰光人工光摄影闪光灯闪光灯的工作原理闪光同步在照相机快门全部开启的瞬间闪光灯闪光闪光同步还分为前帘同步、后帘同步。前帘同步是闪光灯在快门完全打开之后即闪光,闪光灯由快门帘的前帘部分触发,所以称为“前帘同步”如果闪光灯是在完全打开的快门即将关闭之前触发,就称

7、为“后帘同步”。闪光的使用技巧消除红眼在较暗的环境中用闪光灯拍摄人像,容易出现红眼现象。这是由于闪光灯的光照时间太短,人眼瞳孔来不及收缩,镜头拍到了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红色反射光所形成的。相机拍摄前闪光灯频闪,被摄者瞳孔缩小即可解决。还可以提高闪光灯的位置。不让视网膜的红色反光进入镜头,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红眼问题。让被摄主体先看着亮的地方,使瞳孔缩小,也是有效方法。 第二节 影调与色彩黑白摄影的影调(一)影调的形成 黑白摄影图片由黑白及深浅不同的灰构成,这些深浅不同的调子被称作黑白摄影的影调。高调(亮调)照片的影调主要是由中灰到白的部分组成,照片的造型感觉来自画面中比重最少的深色部分。利用与镜

8、头方向相同的散射光。反射光即可得到高调照片。中间调照片的影像以不同层级的灰色调为主,深浅变化丰富,给人平和、细腻、舒缓、含蓄的感觉。低调(暗调)照片的影调主要由黑到中灰的部分构成,给人以肃穆、阴郁、沉静、凝重的感觉摄影中的色彩认识色彩色温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成分的通用指标,是按照绝对黑体定义的,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区域和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黑体的色温就叫做光源的色温。低色温光源中红色光辐射相对较多,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蓝色光辐射的比例逐渐增加,逐渐从暖色光变为“冷光”。物体固有色物体受到白光照射后,经过反射、透射、吸收后所变现出来的色彩就是物体固有色。光线中所有光谱成分全部被吸收,物

9、体即为黑色;反之,若全部光谱成分被反射,物体即为白色。色彩三要素色相 即色彩的相貌,又称做色别。如黄、绿、蓝、红等。明度 指色彩的深浅、明暗的程度,也就是色彩的反光率。人眼通常觉得黄绿色明度最高,红色次之,蓝色明度最低。光的强弱也影像明度感觉。饱和度 也称艳度,指颜色的纯度和鲜艳程度。饱和度取决于色彩中所含消色(即黑、白、灰)的比例。含消色程度越大,饱和度就越低。 此外,光滑表面物体的色彩饱和度大于粗糙表面的物体; 直射光照明时的饱和度大于散射光照明。 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的关系密切,明度适中时,饱和度最大。当明度过大或过小时,颜色变会接近黑色或白色。三原色色光三原色 红、绿、蓝。显示屏上人们看

10、到的复杂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微小发光子组成。人眼的视网膜,有三种感色的针状细胞,分别感受红、绿、蓝光。色光三原色是三种色光叠加形成新的色光,所以又称为三加色、加色法原色。(2)色料三原色 黄、品红、青。常见的各种纸质印刷品,衣装、家具等各种生活用品的色彩几乎都是色料三原色原理的应用。 色料三原色是三种色彩染料相互融合、遮挡形成新的色彩,所以也称为三减色、减色法三原色。补色 在加色法色彩体系中,若果两种色光混合后形成白色光,则这两种色光为互补色。如蓝色与黄色(由红色光、绿色光混合形成的),混合后即形成白色光。减色法的色彩体系中,如果两种色料混合后形成灰黑色,则这两种色料为互补色,例如品红色染

11、料与绿色染料(由黄色和青色混合而成)混合后即为灰黑色。消色黑、白、灰对白光中的所有光谱成分等量吸收和反射,没有色彩倾向,所以被称为消色。白光照射在物体上,反射率在3/4以上时,即呈白色感觉;反光率在1/10以下时,即呈黑色感觉;反光率在1/103/4之间时,就呈深浅不同的灰色感觉。 测光与曝光 第一节 理解测光光与曝光(一)感光度(ISO) 感光度是感光材料的感光能力。数字相机,感光度高,影像传感器的感光能力就高,曝光所需要的光量就少。光圈快门速度(略) 第二节 摄影测光数字相机常见测光模式评价测光 评价测光是数字相机的基本测光模式,又称矩阵测光,分区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以中央局部区域为重

12、点,兼顾周围区域的一种测光模式,是平均测光与点测光方式的创造性融合。这种测光方式符合人们以中央部分为主。为先的视觉心理和抓拍方式。点测光 只对画面中很小部分进行测光,测量区域占全部画幅的1%5%,适合于光线复杂的拍摄环境,尤其是在主体占画面全面积比例较小时。这种测光模式尤其适合于广告摄影、舞台摄影等需要精细曝光控制的专业拍摄。局部侧光 局部侧光于点测光的功能相似,不过在测光模式中测量区域面积增加了,占全部画幅的6%9%,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点测光使用困难的问题,提高了曝光的准确率。 第三节 摄影曝光 曝光模式手动曝光(M)略 红外线摄影、紫外线摄影等特殊拍摄也需要运用手动曝光模式。 光圈优先(A、

13、Av) 先设定光圈数值,然后让相机测光、曝光系统自动设定快门速度。 因为光圈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所以光圈优先特别适用于需要景深控制的拍摄场合。快门优先(S、Tv)也称速度优先,先设定快门速度,然后让相机测光、曝光系统自动设定光圈数值和曝光模式。设定慢快门拍摄运动虚化或用高速快门来凝固动态的瞬间。使用快门优先时,光圈调整可能失误,从而导致曝光失误。手持相机使用长焦镜头时,也可以运用快门优先模式来降低手持震动带来的虚化风险。(四)程序自动(P) 程序自动是由相机根据测光结果自动给定光圈、快门速度的曝光模式,适合快速抓拍,但摄影师无法对光圈、快门效果进行精确控制。曝光系统的其他功能(一)EV值即曝

14、光指数,是指曝光量的数值。当感光度为ISO100、光圈系数为F1,曝光时间为一秒时,EV值定义为0。如果曝光量减少一档(快门速度加快一级或光圈孔缩小一级),曝光指数减少一挡,表示为EV1;反之为EV1.曝光指数是光圈EV值与快门EV值之和。例如在选择F11和1/125秒这个组合时,光圈的EV值是7,快门的EV值是7,这个曝光组合的曝光指数就是77=14。EV值相加等于14的组合所形成的曝光量是一样,但形成的光影效果完全不同。光圈系数(F)11.422.845.681116223245光圈EV值01234567891011快门EV值01234567891011快门速度11/21/1/41/81/

15、151/601/1251/2501/5001/10001/2000曝光补偿选择程序自动、光圈优先、快门优先等模式时,在相机自动测量、设定的曝光参数上人工增加或减少曝光量称为曝光补偿。“白加黑减”是基本原则,即白色、高调为主的画面增加曝光量,黑色、低调为主的画面减少曝光量。 摄影构图 第一节 构图概述什么是构图摄影构图更多偏重于对现有客观事物的选择、构成,强调瞬间的选取,综合运用摄影影像记录的客观性并结合摄影者的主观判断,从而完成影像的拍摄。 第二节 形象构图的因素一、拍摄距离和景别(一)远景从远距离拍摄,景物范围大,表现大环境和总体结构。远景呈现的是概貌。缺少细节表现,重点表现全局和环境。(二

16、)全景表现被摄主体的全貌,也能交代被摄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拍摄全景要确保主题形象的完整,并在主体周围留有余地,周围的环境和细节也要适当保留。(三)中景拍摄者距离景物较近,重点拍摄景物的局部,环境退居次要地位,适合阐述画面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或者强调主体的状态和变化(四)近景拍摄者更加贴近主体,放大主体的局部细节,更为清晰、明确。近景着重表现人物的情绪,刻画人物的性格。(五)特写用来变现主体特征最强,最具有变现力的部分,基本忽略背景、环境的表现。影响景别的因素不仅有拍摄距离,还有镜头的焦距。二、拍摄角度水平角度 正面、前侧面、侧面、后侧面、背面垂直角度 仰视、平视、俯视动感效果(1

17、)运用慢速快门形成虚化影像 相机要稳固,并且要确保快门速度低于主体的运动速度,才能产生虚实对比,产生动感。运用高速快门抓取运动物体的动态瞬间 快门速度要高于主体的运动速度,凝固动态。追随拍摄 相机以较低的快门速度与被摄主体同步运动拍摄,这种方法是利用相对静止的原理,形成的效果是主体相对清晰,但背景虚化。拍摄要点是保持与被摄主体的同步运动速度。故意使用较低的快门速度 有设计的故意晃动相机,能形成完全虚化的影像,适合静物的动态表现。爆炸变焦 运用较低的快门速度,在变焦的瞬间启动快门,形成向画面中心汇集的虚线条,这样会产生向画面里汇聚进入的动态效果。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声源,声音的传播,声速

18、掌握声音特性:响度、振幅、音调、频率、音色知识梳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液体、固体、气体中传播,但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搭载信息和传递能量的作用。声音的强弱成为响度,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频率的单位是Hz(赫兹);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音的振动频率,声音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音色取决于发生器的材料和结构;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噪声: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凡是影响人

19、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控制噪声的声源(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的振动),阻断噪声传播(主要方法是歌声、吸声和消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戴护耳器,如耳塞、耳罩或头盔等)。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的范围通常在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与可听声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声呐)、穿透力强、易于获取比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应用:声呐、B超成像、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焊接器(塑料袋封口);检测和控制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检测核爆炸。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记叙文基础知识(一)

20、记叙文的特点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2、分类:A、按样式分:通讯、回忆录、游记、新闻、参观访问记、民间故事。B、记叙内容分: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二)记叙的要素和人称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A、时间:一般用时间词表示;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B、地点:单一地点,事件在一处发生;还有的事件随情节发展而转换。C、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主要人物往往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次要人物帮助形成完整的情节,并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D、起因:指引发事件的原因,一般在开头,也有在后头(倒叙)E、经过:指事件发展的过

21、程,复杂事件的经过往往包含若干阶段,可先概括再综合。F、结果:指事件的结尾,一般也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它是事件的一部分。如以抒情议论结尾的不能当作结果。记叙的人称:A、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我”是其中的一个人物,文章记叙的人和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容易使读者产生真实而亲切的感觉。文中如有心理活动描写必定是“我”的,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能是“我”猜测的,不可直接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B、第二人称: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出于直接抒情的需要。但记叙文通篇一般不采用第二人称。C、第三人称: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文中每人

22、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或称谓,没有“我”这个代词。其好处在于人物事件的展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文中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可描写。(三)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指记叙文材料安排方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1、顺叙:记叙的材料按时间推移、地点转移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法。用顺叙写的文章、层次、段落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可从时间推移、程序推进、空间转换等标志着手,理清思路。2、倒叙:先把事件的结果写出,或先把后发生的事(或是某个突出的片断或结局)叙述,然后再按事情的发生发展记叙,最后落到结果,使首尾呼应。其注意点:开头一般先写结果,或是由

23、眼前的事物引起回忆;开始追述时,文章一般要用一两句话表明以下要追述以往的事;追述部分仍按时间顺序写。3、插叙:在顺叙过程中插入与中心思想有关的事件。分析插叙要把握两点:一是转入插叙的过渡句。二是由插叙转到顺叙的过渡句,它们衔接要自然、完美。阅读时要注意插叙前后的过渡性文字。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人物描写起补充、衬托的作用。(四)记叙的中心与材料1、记叙的中心:就是作者凭借记人写景,给景状物告诉读者,自己对生活的看法。2、中心的把握:(1)、内容:一是文章所表现的主要内容,二是作者的感受、文章的意义。(2)、方法:抓具体材料: 写人为主的,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从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意义入手;叙事为主的,通过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进行归纳,从把握文章通过叙写的事件所要说明的道理入手;写景状物为主的,要根据所描写景物的特征,把握文章通过写景状物抒发的感情进行分析归纳。抓文章题目抓开头结尾抓议论抒情语句记叙的材料(内容):就是根据需要围绕中心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所叙述的生活内容。材料必须为中心服务。抓记叙的要素:如:写人为主的材料主要有:人物的外貌、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