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 初二 历史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 初二 历史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 初二 历史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 初二 历史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中 初二 历史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PAGE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 八年级下册)单元: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题: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授课人: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石厦初中部 李树审核人:深圳市福田区莲花中学北校区 王双燕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主要讲述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大陆与台湾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

2、方式分析本课的课程标准是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子目通过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呈现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看到历代领导人为促进祖国统一的不懈努力。再联系港澳回归,从而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知道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切入,以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时间为线轴,通过不同时期的丰富史料见证大历史,通过两岸政府、民间的史料档案,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变迁,也能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海峡阻隔不断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3、。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唯物史观:引导学生通过唯物史观对所认识的史事进行全面客观的考查,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时空观念:利用地图并引导学生制作时间轴,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利用地图,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在时空背景下去探究历史。史料实证:利用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影像史料等,引导学生探究海峡两岸关系的变迁,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引导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5、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台湾老兵何文德的曲折人生经历,让学生了解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使

4、学生认识到,即使路途艰险、困难重重,也阻隔不断两岸人民的浓浓亲情、血脉关系,两岸人民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00字以内)1. 了解党和政府不同时期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2. 探究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五、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1. 新课导入。导入余光中的乡愁乡愁表达的意旨是什么?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设计意图:以乡愁的故事,切入主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设置悬念,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好铺垫。2.

5、 正课讲授。讲授新课离乡:少小离家老难回,乡音不改日思亲介绍台湾的形状、地理位置及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渊源。设问: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增强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引导学生学会联系所学,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活动1:展示清丘逢甲所做的诗春愁及台湾光复纪念歌教师活动2:展示图片,学生活动:观看歌,观察图片,回顾所学。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国民党军队逃往台湾 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明确台湾问题的由来及实质,区分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的不同。过渡语:台湾与大陆相分离,给我们

6、两岸的亲人带来了重重的乡愁,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篇章的学习望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二、望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教师活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材料一;在福建省东山岛,国民党抓兵一夜之间就抓走了4792名壮丁,留下八百多名“活寡妇”。从少妇变成阿婆,望穿秋水的等待演绎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人间悲剧。材料二:“那时不准向大陆写信,我偷偷写了,可无法寄出。我想到用空罐头盒,把信放进,抛向大海,漂向对岸,或许对岸好心人捡到了会把信转到家。但漂回来呢?被人捡了交队部,军法处置。最后只好把信烧了。”台湾老兵鲍海青材料三:于右任的望大陆问题:为什么这些台湾亲人不能重返大陆与家人团聚?2、

7、教师活动:展示表格,解决问题。(学生活动:让学生阅读课完成表格。)(请学生回答,完成表格,教师总结,我们通过表格可以发现,这时候两岸的关系是比较紧张的,由于台湾当局实行“三不政策”,造成了台湾和大陆将近40年的隔绝。)设计意图:利用表格,可以化繁为简,突出重点,梳理知识脉络。过渡语:改革开放前,两岸关系是隔绝的、紧张的一种状态,改革开放后,一篇重要文章的发表让两岸关系渐趋缓和,也让两岸同胞看到了曙光,这篇重要文章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3、教师活动:展示告台湾同胞书。学生活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片,标题这里提到“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

8、这说明了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的对台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两岸关系来说有何影响。(请同学们看课本内容,回答问题。)教师活动:是的,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下,形成了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这是重点内容,请同学们做好标记。对台政策由和平解放转变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有何影响?。(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走向缓和)4、教师活动:展示材料三:为什么近在咫尺的大陆和台湾的同胞却不能自由来往呢?我们认为这种藩篱没有理由继续存在。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

9、我们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这是相互的需要,对任何一方都有利而无害。告台湾同胞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解读史料,增强提取信息能力,增强学生史料实证素养。问题:同学们仔细阅读材料,思考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了怎样的倡议?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教师活动:是的,告台湾同胞书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通”,那么这样的倡议有无得到台湾的热情回应呢?是的,一开始的时候台湾是冷漠拒绝的,不过到了1987年,有一件事情打破了海峡两岸的坚冰,一位台湾老兵何文德终于从台湾回到了阔别几十年的家乡。三、还乡: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1.教师活动:展示并介绍图片

10、,提出问题。问题: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使何文德得以重返故乡?请同学们阅读书本内容,回答问题。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探亲。教师:这个事件有何重要影响?学生回答:打破了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教师:回答得非常准确,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思考问题。九二共识(1992年)海基会九二共识(1992年)海基会成立(1991年)汪辜会谈(1993年)汪辜会谈(1993年)“胡连会”(2005年)“习马会”(2015年)学生活动:思考:图中握手人物身份的变化反映出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过渡语:海峡两岸关系从隔

11、绝到走向缓和,从达成共识到两岸领导人的会面,两岸关系日益密切。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海峡两岸同感同源,同文同种,我们都是一家人,统一是两岸人民内心共同的期盼。3、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感受海峡两岸在经济、人员往来、文化等方面日益密切的交往。认识到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设计意图:利用图片直观感受,化抽象为具体。)教师活动:播放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二之相逢,记录两岸亲人相聚共餐的温馨画面,体现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历程。学生活动:观看纪录片,并思考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的变化历程,梳理重大事件。设计意图:通过纪录片,让学生回归历史现场,神入历史,感受历史。学生活动:小组讨

12、论: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还有哪些?(引导学生从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探究,老师归纳)过渡:当今阻碍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四、团圆: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1.教师活动:展示材料,提出问题材料一: 美国对台军售的图片材料二:历代台独领导人的言论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当今阻碍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有哪些?教师总结,并点拨,为了捍卫祖国的统一, 2005年3月14日,我国通过了反国家分裂法,明确了“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 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自觉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的责任。3.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梳理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变迁历程,在学习中,我们深刻地感悟到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祖国必须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