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后检测能力提升中图版_第1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后检测能力提升中图版_第2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后检测能力提升中图版_第3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后检测能力提升中图版_第4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后检测能力提升中图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基础牢固某地域预计20年后辈口将达到9000万,现有的耕地由于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湖而减少8000km2。读表,回答12题。表1未来某地域环境承载力的最低花销量表草地耕地森林淡水(平均)1000m21000m21000m22000m3/年表2某地域现有资源总量表人口/人总面积/草地/耕地/森林/有效年径km2km2km2km2流量/m36200万22万5万8万7.5万5105万1.20年后,该地域人均耕地面积为()A600m2B800m2C400m2D200m22未来对该地域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小的因素是()A耕地B森林C淡水D草地解析:第1题,依照20年后总人口及耕地面

2、积变化情况计算可得。第2题,据表可知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小。答案:1.B2.C以下列图为四个面积均为2的地域。读图,回答34题。1万km3工业文明时期,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A甲地域B乙地域C丙地域D丁地域4综合考虑,甲、乙、丙、丁四个地域环境承载力从大到小的排序是()1/7A甲、乙、丙、丁B乙、丁、丙、甲C丁、乙、甲、丙D丙、乙、丁、甲解析:第3题,工业文明时期,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地域内矿产资源的数量。第4题,读图可知,乙地域位于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因此乙地域的环境承载力最大;丁地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且地势比甲、丙两地域低,因此丁地域环境承载力大于甲、丙两地域;丙地

3、域坡缓,甲地域坡陡,因此丙地域的环境承载力大于甲地域。答案:3.D4.B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限制,人类的发展要碰到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据此回答56题。5我国北方地域比西北地域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域比西北地域()A空间条件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D草场资源丰富6图中反响的能提升青藏地域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路子是()ABCD解析:第5题,北方地域土地、水资源等利用条件比西北地域优越,环境承载力较大。第6题,青藏高原地域耕地条件改进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只能靠科技应用领域。答案:5.C6.B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域在一准时期可以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地

4、址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相同。据此回答第7题。2/77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以下公式估计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花销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花销量均大体相同,依照该公式估计,四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ABCD解析:选D。图中四市耕地面积相同,但是四市农作物熟制不相同。市农作物为一年两熟,年人均粮食花销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小,因此市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8读图,回答以下问题。我国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大体表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试解析造成东西部地理环境承载力差其他主要原因。我国西部地域地广人稀,但资源丰富

5、,在西部开发过程中,我们要防范哪些可能影响环境承载力的环境问题产生?解析:(1)结合图例和图示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地理环境承载力受多种因素的限制。造成我国东西部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人口的素质和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人口的生活和花销水相同。(3)西部地域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在经济发展中可以转变为巨大的经济优势,使环境承载力增大。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西部地域自然环3/7境相当纤弱,在开发过程中一旦碰到破坏很难恢复。答案:(1)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差

6、异;人口素质的差异;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人口的生活和花销水平的差异等。主要防范由开发而以致或加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能力提升下表表示山东省与青海省人口与面积数据统计。读表,完成12题。省份人口(万人)面积(万km2)1990(年)843915山东省2012(年)96851990(年)44672青海省2012(年)5731.关于19902012年两省人口特点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山东省年人口增加速度大于青海省B青海省人口密度变化大于山东省C青海省年人口增加量大于山东省D山东省人口密度小于青海省2青海省人口承载力远低于山东省,其最主要原因是该省()A交通不便B人口花销水平

7、低C自然环境纤弱D资源困穷解析:第1题,依照表格中数据计算可知,19902012年山东省人口增加了1246万,增加速度为14.8%;青海省人口增加了127万,增加速度为28.5%,故A、C项错误。山东省人口密度由562.6人/km2增加到645.7人/km2,增加了15%;青海省人口密度由6.19人/km2增加到7.96人/km2,增加了29%,B项正确。第2题,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天气寒冷,生态环境纤弱是人口承载力低的主要原因。答案:1.B2.C复生节岛是位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以下列图为复生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4/73据图可知,复生节岛()A在纯自然状态下

8、供应的物质可以养活大体6000人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平定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4复生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变化说明()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与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有关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限制C人口数量只能低于环境承载力D环境承载力是保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友善发展的底线解析:第3题,环境承载力受资源、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它是在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后而作出的预计数值,不是在纯自然状态下而得出的数值;t2时期,该地实质人口数量和环境承载力均获取提升,据此推测环境承载力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t3时期,该

9、岛实质人口数量高出了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恶化;t4时期,该岛实质人口数量虽凑近环境承载力,但生态环境质量较t1时期差。第4题,环境承载力碰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花销水相同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域的人口数量变化碰到环境承载力的限制;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是保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友善发展的底线。答案:3.B4.D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的东西两部分形象地反响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但没有变化,而且“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据此回答56题。5我国以下地域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

10、是()A青藏地域B长江中下游地域C内蒙古地域D新疆地域6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5/7A我国东部的实质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B我国西部的实质人口数量小于人口合理容量C若实质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获取了充分利用D若实质人口数量小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解析:我国东部地域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合理容量也大。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域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约为7亿,从目前实质人口数量看,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人口数量均已高出人口合理容量。答案:5.B6.D读澳大利亚大陆人口分布图,回答第7题。7有关澳大利亚环境承载力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大陆各地域环境

11、承载力相差不大B地形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决定性因素C内陆地域水资源缺乏,环境承载力小D人口密度高的地域环境承载力小解析:选C。资源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由于资源情况的差异,澳大利亚大陆各地域环境承载力差异大;澳大利亚内陆地域由于水资源缺乏,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密度高的地域环境承载力大。8阅读关于我国人口的图文资料,回答以下问题。人口盈余是指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所以致的积极经济结果。中国目前基本处于人口盈余期与负债期的过渡阶段。以下列图显示了我国的人口盈余期及人口负债期。图中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

12、口之比。6/7说明抚养比与就业比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与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均迅速上升,解析以致这种变化的原因。解析人口盈余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依照我国的国情,谋求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采用哪些措施?解析:(1)抚养比和就业比的关系经过读图可得出。(2)抚养比上升,说明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要,联系我国人口增加的特点可解析得出结论。(3)人口盈余期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发展,但面对就业等压力。(4)保持人口合理容量需要控制人口增加速度,走可连续发展之路。答案:(1)抚养比越高,就业比越低。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公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医疗卫惹祸业的进步,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较高,少儿抚养比迅速上升,以致总抚养比迅速上升。2013年后,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