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部编版五年级上版五年级上第课《古诗词三》第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部编版五年级上版五年级上第课《古诗词三》第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部编版五年级上版五年级上第课《古诗词三》第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部编版五年级上版五年级上第课《古诗词三》第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部编版五年级上版五年级上第课《古诗词三》第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语文上第21课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古诗词三首 单元7单元学科语文年级5年级学习目标目标知识与能力 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自主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2.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走出忧愁困境。 重点1.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2.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难点1.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2.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2、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涛声依旧。听着这优美的旋律,我们不禁想起了在唐朝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这枫桥夜泊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作者的情怀。出示课题:枫桥夜泊 思考、讨论问题。通过问题直接导入,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二、初读感知1.走进作者张继,从小聪明好学,唐玄宗天宝年间,举进士第,时任盐铁判官,为官正直,有政绩,唐代大历末年检校祠部元外郎,于红州(南昌)分掌财赋,后来因不满时政

3、,辞官漫游,晚年游历于吴越一带的名山大川之间,与文人名士多有交往,创作上受东晋文人陶渊明影响。诗法清迥,传世之作不多,以抒写个人愁绪的枫桥夜泊和反映民生疾苦的阊门即事最为有名。 2.写作背景那年秋天,诗人张继去赶考,榜上无名,于是他就买了一张船票,乘舟经过姑苏,把船停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他带着满腔的羁旅乡愁,彻夜未眠。 准备天亮时,他走出船舱,看见一轮月亮渐渐落下,成群的乌鸦啼叫着离开巢去觅食,天空中布满了寒霜,江边的枫树,远处渔船上闪烁的灯火,好一幅美丽的霜天景象。他又往远处看,城外的寒山寺朦胧可见,悠远的钟声从寒山寺传出来,格外的寂寞、忧伤。 或许是忧于国事,又或许是触景感怀,于是心有万千

4、,这动人的诗句油然而生,从而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3.解题枫桥夜泊 枫桥:在江苏省苏州城外的枫桥镇。 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岸边。 意思是作者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4.词语释义 乌啼:乌鸦啼叫.霜满天:天地间布满寒霜.江枫:江边的枫树。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渔火:捕鱼的灯火.对:相对.愁眠:忧愁而无法入睡。三、感悟诗意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四、我会写1.请同学们,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泊 愁 寺 2.随文识字:(1)学生交流怎么记

5、这个生字。(字的读音、结构、部首、组词、笔顺、造句等)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3.教师指导书写汉字。五、朗读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诗句中的停顿!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六、鉴赏诗歌1.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秋天 2.从哪儿可以看出来?霜满天 秋霜季节是指每年的九月、十月份,是深秋来临。 3.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月落、枫桥、渔火、霜满天 4.看到满天的霜,你是什么感受?清冷、凄凉 5.江枫渔火对愁眠”,读着读着,哪个字眼触动你的心?愁 6.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啊? 思乡之愁、孤独之愁、寂寞之愁。 7.作者又听到了什么?乌啼、

6、钟声 8.“乌啼”是什么意思?乌鸦的叫声在人们印象中一般是怎样的形象? 乌鸦的叫声。 乌鸦主要是以吃腐肉和其它一些小型动物为生,所以被称做大自然的清道夫,它的叫声是“呱呱”的粗劣嘶哑声,因此使人感到又凄凉又厌烦,被认为是一种不祥之鸟。其实乌鸦还是受国家保护的益鸟。 9.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 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 10.那晚上一个人在夜半听到钟声,会是什么感觉? 静、寂寞、忧愁。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抒发了一种暗夜中落寞愁苦的幽深之情。 11.在刚才的讲解中,

7、我们看到了月落,看到了充满寒意的满天霜,看到了江边的枫树和点点渔火,还有那远处若隐若现的寒山寺,在我们的耳边还不时传来那一声声躁人的乌啼,以及悠远沉重的寺庙钟声。好,你们能不能用想象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境?想一想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江南秋夜图? 宁静、幽暗、寒冷、凄凉、遥远、美丽的江南秋夜图。 1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描写了深秋时诗人在苏州城外的寒山寺边枫桥下船上看到清寂景象,听到乌啼及钟声,写出了诗人对泊舟枫桥之夜心绪不宁,倍感凄清寂寥怀念之情。13.写作特点这首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晚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二)学

8、习长相思一、激趣导入在李白的眼中,思念家乡就是那一轮挂在天上的举头可望的明月,在台湾诗人余光中的笔下,思念家乡就是那一湾隔在大陆和台湾之间的浅浅的海峡。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笔下,思念家乡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这节课来学习长相思一词。二、初读感知1.走进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著名词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一生淡泊名利、文武双全。他的词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2.写作背景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

9、引发了纳兰对京师中家的思念,写下了这首词。3.读准字音。y pn gng gu榆 畔 更 聒4.词语释义 榆关:山海关。 程:路程。 千帐:在这里是虚数。指很多帐篷。 乡心:指思乡之心。 故园:故乡。 碎:打断。 那畔:那边,这里指山海关外。 一:连续不断。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 即整夜风雪交加。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三、感悟诗意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四、我会

10、写1.请同学们,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榆 畔2.随文识字:(1)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字的读音、结构、部首、组词、笔顺、造句等)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3.教师指导书写汉字。三、赏析诗词。1.上阙: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 “身向榆关那畔行”说明了行进的方向。 “千帐灯”点明了军帐很多,此行队伍的人数之多。 从上片中,我们发现作者“身”在哪里? 在征途2.下阙: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风一更,雪一更”说明夜晚天气变化的更恶劣了。 “故园”故乡。 从下片中,我们发现作者的“心”又在哪里?在故园3.纳兰性德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诗人的思想之情。4.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思乡之情的?写景叙事、倾诉心声。5.诗的主旨描写了边塞军旅途中的情形,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四、拓展阅读搜集有关思乡的诗句。(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2)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3)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4)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5)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感悟、思考、表达。合作探究,披文入情。思考并回答问题。活动探究。理解、探究。思考,回答问题活动探究 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 通过探讨、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