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02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教材090720排版课件_第1页
JC-02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教材090720排版课件_第2页
JC-02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教材090720排版课件_第3页
JC-02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教材090720排版课件_第4页
JC-02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教材090720排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Beijing Grand Honour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Co., LtdGB/T24001-2004/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培 训 教 材北京国金恒信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1 课 程 安 排第一章 环境行为的认知第二章 环境知识第三章 ISO14000标准概述第四章 基本术语定义及其之间的关系第五章 GB/T24001-2004标准理解和审核 要点第六章 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2第一章 环境行为的认知第一节 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 是指由自然力引起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破坏或环境污染

2、的现象。在这里主要是指由人类的各项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或环境污染的事件和现象。3二、环境问题分类1、原生环境问题 由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等引起的环境问题。2、次生环境问题 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类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通常又可分为生态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两个基本方面。4一、20世纪中叶的八大公害事件第二节 全球环境状况5三、全球环境问题1、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 按目前状况,预计到2030年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升高2-5 ,由此将造成海平面上升20-140cm。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上升0.6,

3、使海平面上升,加剧自然灾害,加大疾病危险,增加传染病。7 2、臭氧层破坏 消耗臭氧的氯氟烃类物质使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臭氧层耗损使大量紫外线直接辐射到地面,导致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增高,并抑制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农作物受害而减产;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低空中臭氧含量的增加会引起光化学烟雾,危害森林、农作物、建筑物等,并会造成人类的机体失调和中毒。85、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与保护问题 由于地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造成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生物资源急剧减少。据估计,到2050年将有25%的物种陷入绝境,6万种植物濒临灭绝。6、生态环境恶化 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是森林锐减、土地

4、荒漠化、淡水缺乏等。 20世纪50年代后,全球森林面积减少,世界的森林面积几乎每年减少1%。 全球每年有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变为荒漠。荒漠化是引起沙尘暴的原因10四、 我国的环境状况 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七大重点流域地表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一些湖泊富养化严重,城市近海海域污染严重,赤潮频繁发生,其面积不断扩大。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空气污染严重,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11 城市普遍存在噪声扰民现象,在开展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的176个城市中,一半以上的城市属于中度或较重污染城市。 城市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日益严重,城市生活垃圾仅有

5、少量经过无害化处理,全国上百座城市出现垃圾围城现象,二次污染、“白色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土地退化严重,荒漠化、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扬尘、浮尘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12 第一节 环境知识概述 在环境科学中,环境的含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外部世界主要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周围事物。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界众多要素,如阳光、空气、陆地、土壤、水体、天然森林和草原、野生生物等,又包括经过人类社会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界,如城市、村落、水库、港口、公路、铁路、空港、园林等。它既包括这些物质性的要素,又包括由这些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及其所呈现出的

6、状态。第二章 环境知识14环境的基本类型15 环境污染不仅意味着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系统,导致其结构和功能发生不利于人类及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变化,而且还包含各种变化所衍生的环境效应,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17二、污染源1、污染源 污染源指向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毒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控制污染源,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根本。 污染源管理的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承担治理责任,开发者承担补偿责任和不断强化监督管理,以管促治。182、工业污染源管理污染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污染源调查评价。建立污染档案及数据库。主要污染源污染效应调查。实施总量控制,强化环境规划管理

7、。污染源环境质量管理。建立主要污染源全过程的监控系统,包括:污染物排放质量、主要污染源影响范围内的环境质量。19污染源环境技术管理。贯彻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境技术政 策,调整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推行和建立环境管理体系。203、钢铁工业污染源1)大气污染钢铁工业生产过程有三个方面能引起大气污染:燃料燃烧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粉尘、二氧化硫 和烟道气等;加工原材料时,机械破碎的煤、焦炭、铁矿、 石灰等所产生的渣和粉尘;加工装料时的化学反应,如炼钢吹氧时产生的 红、黄色氧化铁烟雾。21特点排放量大;烟气温度高;间断性;烟气中含尘浓度高,变化大。223)钢铁工业的废渣及其他 钢铁工业废渣主

8、要来自矿石和焦煤的选洗过程、冶炼铁钢的高炉渣及钢渣等。 此外,钢铁工业中大型机械如鼓风机、压缩机、离心机、轧钢机、采掘机等的噪声也很大,影响周围环境。24三、污染物分类1、污染物分类 按照污染物的性质分为: 化学污染; 物理污染; 生物污染。 252、污染物按性质分类1)化学性污染物 化学污染:由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的毒害作用,给水生物及人类健康带来不利、危害直至死亡的污染。272)物理性污染物 物理污染:由热量、噪声、电磁波、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损害的污染。 283)生物性污染物 生物污染:由人为活动使环境污染而导致生物灭绝、死亡,或使生物变异而危及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污染传播。293、

9、污染物按形态分类及防治技术1)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介入大气中的能够直接(如一次污染物)或间接(如二次污染物)、近期或远期地引起大气质量变坏的物质、能量和微生物,称为大气污染物。3031衡量大气污染物的指标:在表述大气污染物时常用:TSP总悬浮颗粒物: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m的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的颗粒物。PM10 是TSP的一部分。32A 几种气态污染物介绍烟尘和粉尘 颗粒物除由自然来源,如风沙、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地震)等引起外,由人为活动形成的颗粒物主要为烟尘和粉尘。烟尘通常指伴随燃料或其他物质燃烧过程产生的颗粒物,例如锅炉、高炉、电炉、炼焦炉

10、、加热炉等生产燃烧过程产生的颗粒物。粉尘指矿石等固体物料在破碎、筛分、碾磨、加料等生产过程及运输过程产生的颗粒物。33硫化物 硫常以SO2和H2S的形态进入大气。 SO2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不可燃气体,是一种分布广、危害大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碳氧化物 碳氧化物主要有两种物质:CO和CO2。CO主要是由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其中由汽车等移动源产生的CO约占总排放量的70。CO2是大气中一种“正常”成分,它主要来源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34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的种类很多,包括N2O、NO、NO2、N2O3等。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碳氢化合物 氮气混合物包括烷烃、烯烃和芳烃

11、等复杂多样的物质。人为来源主要是石油燃料的不充分燃烧和石油类的蒸发过程。卤代化合物 即由氟、氯、碘和溴与烃类结合的化合物。35B 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36C 大气污染物的主要危害二氧化硫污染地区易形成酸雨。温室气体诱发温室效应。臭氧层耗竭,导致人类疾病。损害人体健康。如二氧化硫主要影响呼吸道,造成支气管炎、哮喘病,影响植物生长;二氧化硅会使肺组织硬化,损害呼吸功能,发生“矽肺”。372)水污染物 水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生活或生产活动,改变了天然水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组成和性质,影响了人类的对水的利用或危害人类的健康。 A 主要水污染物: 重金属,主要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 等生物毒性

12、显著的重元素; 非金属无机毒物,主要有氰化物、氟化物和 H2S ; 有机有毒物质,主要有酚类化合物、有机农 药、多氯联苯(PCB)、多环芳烃类; 有机无毒物,主要指耗氧有机物;38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钾、硫及其化合物;酸碱及一般无机盐类;放射性物质,主要来源有:核电站的废料、放射性废水、经浓缩固化后处置容器破损造成的放射性污染物质泄漏,大气中放射性尘埃的降落和地面径流,放射性同位素在化学、冶金、医学、农业等部门广泛应用后的污水排放等;油污染,主要来自沿海及河口石油的开发、油轮运输、炼油工业废水的排放等;热污染,热电厂、冶金等工业排放的冷却水;病源微生物,包括病菌、病毒、寄生虫。39B 水

13、体主要污染物来源 40C 水污染物的危害通过污水可传播疾病、传染病;水体中的重金属能引起急慢性中毒,如有机汞污染引起的水俣病;长期饮用含有砷、镉、苯并(a)吡及其他多环芳烃等物质的水,可能诱发癌症等。41D 水质指标 COD化学耗氧量 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国标规定100 mg/l。 PH酸碱度 水溶液中氢离子数,即污水酸碱度大小的指标,简称PH值。地面水质和生活饮用水质的卫生要求是PH值为6.58.5。42 SS悬浮物 悬浮物是指在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状物质,如不溶于水的淤泥、粘土、有机物、微生物等。 BOD5生化耗氧量 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

14、,使水样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目前普遍采用在20条件下5天的生物化学过程需要氧的量为指标,记为BOD5 ,或简称BOD。43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998年1月1日后建设的单位)序号污染物适用范围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1pH一切排污单位6969692悬浮物(SS)(mg/L) 采矿、选矿、选煤工业70300-其他排污单位701504003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mg/L) 甘蔗制糖、苎麻脱胶、湿法纤维板、染料、洗毛工业2060600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2030-其他排污单位20303004化学需氧

15、量(COD)(mg/L) 甜莱制糖、合成脂肪酸、湿法纤维板、染料、洗毛、有机磷农药工业1002001000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60120-其他排污单位1001505005石油类(mg/L) 一切排污单位510206动植物油(mg/L) 一切排污单位1015100443)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45A 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工业固体废弃物制造加工组织产生的废物;矿业固体废弃物在采矿、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尾矿废石和其他废石;城市固

16、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及市政工程维修废物;农业固体废弃物农业生产过程中丢弃的废物和农产品加工过程排出的废物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排出的废物;放射性固体废弃物被放射性物质污染而不能再利用的各种物品和废料。46 B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影响环境卫生。474)噪声 环境噪声: 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环境噪声污染: 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48 物理学的观点是,把节奏有调,听起来和谐的声音称为乐声,而把杂乱无章,听起来不和谐的声音称为噪声

17、。 测量评价噪声最经常采用的是等效连续A声级,单位为分贝。 主要特征: 感觉公害; 局限性和分散性。49A 噪声的分类按振动的性质分: 气体动力噪声; 机械噪声; 电磁性噪声。按噪声的来源划分: 交通噪声:汽车、火车和飞机等; 工业噪声:鼓风机、轧钢机、破碎机和冲床等所产生 的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打桩机、挖土机和混凝土搅拌机等; 社会生活噪声:高音喇叭、收录机等。50B 噪声的控制标准510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1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2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

18、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523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4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535)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 是指进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超出土壤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54土壤污染类型水污染型: 指由于利用工业和城市污水进

19、行灌溉而造成的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型: 指由于大气污染物沉降到地面而形成的土壤污染。农业污染型: 由于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用薄膜和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造成的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型: 指城市垃圾、工业废渣和各种废弃物的堆积场所,通过大气扩散、降水、淋滤而使周围地区的土壤受到污染。556)热污染热污染的定义 由工业生产排入水和空气中的废热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形成原因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矿物质燃料所产生的废热向环境直接排放;温室气体的排放,引起大气增温;由于氟里昂物质的排放,破坏大气臭氧层,导致太阳辐射增强;由于气候异常造成水体增温等。567)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是指由放射性核素(如铀、钍)放

20、射出某些特殊射线,对环境及人体造成的危害。造成危害的射线主要是射线、射线和射线。放射性污染物的来源 核工业的排放物; 核试验产生的带放射性的沉降物; 工业开采的矿物质、加工的石材; 医疗照射的射线以及某些分析测试仪器使用的放射性物质。放射性污染物的危害 会使物种变异,影响动植物发育; 会对人类造成放射致癌,甚至致死。578)电磁辐射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的定义 是指频率范围为101kHz300GHz的电磁波对人体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 来自高频振荡管、高频变压器、天线、馈线、工作电极以及无线电辐射器等。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 人体长期受较强电磁辐射,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机能障碍与失

21、调,如头晕、头疼、乏力等症状。另外,电磁波对电子仪器、通讯设备等造成干扰,还会引起易燃油类和气体燃烧、爆炸。58第三章 ISO14000标准概述第一节 ISO14000标准的产生背景: 8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全球环境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责任义务。基础: 发达国家的环境绩效赢得广泛认可。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运用。 ISO9000标准的巨大成功。目的:真正地帮助和促进改善环境。59第二节 ISO14000系列标准的构成1、ISO14000系列按标准属性形成的结构:ISO14000支持技术子系统基本标准子系统基础标准子系统环境审核环境管理体系术语和定义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价环境表现评

22、价602、ISO14000系列按标准的功能形成的结构:评价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标志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环境管理体系环境表现评价环境审核评价组织613、ISO14000部分标准简介1) GB/T24001-2004(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2) GB/T24004-2004(ISO14004:2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3) GB/T19011-2003(ISO19011:2003)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62第三节 ISO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作用/意义一、标准的特点自愿性自愿采用。灵活性提供系统地建立并管理管理行 为承诺的方法。

23、广泛适用性适用任何组织; 各种地 理、文化和社会条件。预防性环境保护的预防为主的原则。兼容性与ISO9001/OHSMS18000兼容。63二. 推行标准的作用和意义1、推行ISO14000系列标准的社会意义 1)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2)提高遵法守法意识; 3)调动组织防治环境污染的主动性; 4)有力推动资源和能源的节约; 5)有利于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统一,实现可持续 发展; 6)统一的国际标准,多边互认,消除技术壁垒; 7)推动综合管理,使经营由粗放向集约化转变。642、推行ISO14000系列标准对组织的现实意义1)提高员工环境意识和守法的主动性/自觉性;2)组织可以依此建立符合起码要

24、求的环境体系;3)通过环境认证可以提高组织的形象/信誉/知名度;4)可满足市场/相关方要求,开拓市场/吸引投资;5)建立内/外部信息沟通,增进居民/社区/相关方的了解,改善相互关系;6)环境投入产生环境效益,环境效益有利于经济效益增长;员工心情舒畅,劳动热情高;7)适应绿色消费,提高竞争优势;8)推动组织技改,改进工艺,开发新产品。65第四章 基本术语定义及其之间的关系第一节 环境,环境影响,环境因素1、环境environment (3.5) 组织(3.16) 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3.16

25、)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66“外部存在”是要求思路从组织内/外 部到全球;环境指物质的客观存在及其间相互作用 /依存/转换;对要求建立ISO14001体系的组织,其环 境的概念包括生产所在地;包括所在地周围 的环境;也包括遥远的海滨和臭氧层。672、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 impact(3.17)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3.16) 的环境因素(3.6)给环境(3.5) 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组织的环境因素是组织的活动(如:采购、运 输、储存原材料/产品、产品的设计/制造、资源 的开发、能源的利用等)、产品、服务中所产生 的环境因素。 有害的影响:排污,浪费能源 有益的影响:回收

26、包装物,绿化683、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aspect (3.6) 一个组织(3.16) 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3.5) 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 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69组织的产品/活动/服务中的许多基本要素都 可能与环境发生作用,产生有害或有益的影 响,对这些基本要素称为环境因素. 如:粉尘排放;热辐射;电/水/煤能源消耗由于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大小、程度不同,对 同一组织的不同时间以及不同组织之间,重 要环境因素可能不同。70产品/活动/服务环境因素环境影响 环境氟里昂的储存氟里昂的泄漏大气污染臭氧层车辆维护减少尾气排放减轻大气污染大

27、气环境啤酒厂污水排放COD的排放污染水体海,河冰箱耗电电能消耗资源消耗气或水环境、环境因素、环境影响的关系71第二节 环境方针、目标、指标1、环境方针environmental policy (3.11) 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3.16)的环境绩效(3.10) 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 (3.9) 和环境指标(3.12)提供了一个框架。72环境方针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声明;是 体系的指导思想/行为准则。环境方针是建立环境目标/指标的基础; 应包括:遵守法规、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 的内容。环境方针是组织总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合时,应协调一致。制定环境方

28、针应广泛听取相关方意见。732、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 objective (3.9) 组织(3.16) 依据其环境方针(3.11)规定的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环境目标应文件化;应考虑环境评审结果;已 确定的环境因素(特别是重大环境因素);法 规和其他相关要求,环境目标要切实可行。环境目标尽可能量化;用环境参数表达,便于 分解/考核。目标应定期评审/修订。743、环境指标environmental targe (3.12) 由环境目标(3.9)产生,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须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3.16) 或其局部。依据环境目标制定环境指标对环境绩效作具

29、 体规定和时限要求;应将环境指标分解落实到职能/层次/岗位;环境指标应量化/有可测量性.75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间的关系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节能降耗04年较01年单耗减5% 02年较01年减3%(单耗从A降至B) 03年较02年减6%(单耗从B降至C) 04年较03年减9%(单耗从C降至D)遵守环保法规标准 02年排放污水COD达标 1季调研污水治理方案 2季采购设备 3季安装 4季运行调试/验收/达标节电降耗04年电厂自用节电3% 04年较03年生产用节电4% 04年较03年办公/照明节电2%76第三节 环境管理体系、污染预防与持续改进1、环境管理体系(3.8) environmenta

30、l management system (EMS) 组织(3.16) 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3.11),并管理其环境因素(3.6)。 注1: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 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 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 惯例、程序(3.19)、过程和资源。77环境管理是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原有体系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 持提供帮助,要充实/完善;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以实现方针/目标为 依据,同时考虑有效性和经济技术可行性;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对组织有社会/环境效益。78(5)GB/T24001有5个一级要素及分成的若干

31、二级要素 4.2环境方针4.3策划 4.3.1环境因素 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4.4实施与运行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4.4.3信息交流 4.4.4文件4.4.5文件控制 4.4.6运行控制4.4.7应急准备和响应持续改进4.6管理评审4.5检查4.5.1监测和测量4.5.2合规性评价 4.5.3不符合、纠正措施 与预防措施4.5.4记录控制 4.5.5内部审核 792、污染预防prevention of pollution (3.18)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3.7)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

32、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的削减或消除,过程、产 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 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 理。80由粗放经营/末端治理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环境管理的优先顺序: 用先进工艺/设备消除/减量污染物 以环境安全的方式循环回用,综合利用 对残余污染物妥善处理/处置,减少影响减少避免污染比末端治理更经济/更有效。813、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 (3.2) 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3.8) 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3.16) 的环境方针(3.11),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

33、3.10) 的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是组织的重要环节。可对整个体系;也可对 某个要素。82第四节 组织、相关方、环境绩效 1、组织 organization (3.16)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或其结合体,或上述单位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无论其是否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 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83符合“组织”定义的都可以进行环境认证;组织的若干单位只要具有独立的职能/行政 管理能力,均可视为“组织”;“组织”的性质:生产性/服务性/政府机构 及社团。842

34、、相关方interested party (3.13) 关注组织(3.16)的环境绩效(3.10) 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相关方是关注或受影响的个人/团体; 关注的相关方:股东、供方、顾客、员工; 受影响的相关方:相邻工厂/居民/下风单位。853、环境绩效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3.10) 组织(3.16) 对其环境因素(3.6) 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注:在环境管理体系(3.8)条件下,可对照组织 (3.16)的环境方针(3.11)、环境目标(3.9) 、环 境指标(3.12) 及其他环境绩效要求对结果进 行测量。 应定期测量环境表现(行为)取

35、得证据; 是对环境因素的控制/失控结果可能正或负;86引 言 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来控制其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绩效。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措施都在相继制定,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第五章 GB/T24001-2004标准理解和审核要点第一节 引言87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价自身的环境绩效。但仅靠这种“评审”和“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绩效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和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

36、个纳入组织整体的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 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这些要素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其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他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责任。88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重要环境因素信息来制定和实施方针与目标。本标准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其运行模式如图1 所示。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组织中各个层次与职能的承诺,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制定其环境方针,建立实现所承诺的方针的目标和过程,采取必要的措

37、施来改进环境绩效,并证实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本标准的总体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 89图1 本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 (EMS) 模式持续改进管理评审环境方针检 查策 划实施与运行90注:本标准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 的运行模式。关于PDCA 的含意简要说明如下:策划:建立所需的目标和过程,以实现组织的 环境方针所期望的结果;实施:对过程予以实施;检查:根据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法律法 规和其他要求,对过程进行监测和测量,并报 告其结果;改进: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 绩效。91 许多组

38、织通过由过程组成的体系以及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运行进行管理,这种方式称为“过程方法”。GB/T 190012000 提倡使用过程方法。由于PDCA 可以应用于所有的过程,因此这两种方式可以看作是兼容的。92 本标准第二版的修订重点是更加明确地表述第一版的内容;同时对GB/T 19001 的内容予以必要的考虑,以加强两标准的兼容性,从而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附录 A 和正文第4 章的相关条目采用了对应的序号。如A.3.3 对应4.3.3,其内容都是关于目标、指标和方案的论述,A.5.5 和4.5.5 的内容都是关于内部审核等。另外,还在附录B 中给出了GB/T 24001200

39、4 和GB/T 190012000 之间相近技术内容的对应关系。93 本标准规定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能够用于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或注册)和(或)自我声明。本标准和用来为组织建立、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区别。环境管理涉及多方面内容,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与竞争意义。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组织已建立了适当的环境管理体系。 其他一些标准,特别是ISO/TC 207 制定的关于环境管理的各种技术文件,提供了环境管理支持技术的指南。对其他标准的参阅仅用于获取信息。94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须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

40、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GB/T 240042004。 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承诺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以及进行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外,未提出对环境绩效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绩效的组织,可能都是符合本标准要求的。95 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管理技术,有助于为所有相关方带来更好的结果。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并不能保证取得这样的结果。环境管理体系能够促使组织为实现环境目标,在适宜和经济条件许可时,考虑采用最佳可行技术,同时充分考虑到采用这些技术的成本效益。96 本标准不包含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如质量、职业健康安全、财务或风险等管理体系

41、要求。但可以将本标准所规定的要素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要素进行协调,或加以整合。组织可通过对现有管理体系做出修改,以建立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这里还要指出,对各种管理体系要素的应用,可能因不同的用途和不同相关方而异。 环境管理体系的详细程度、复杂程度、体系文件的规模及所投入的资源等,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体系覆盖的范围,组织的规模,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等。中小型企业尤其如此。97【理解要点】 引言部分逐项叙述了标准的特点和应用原则。有9方面的要点:一、有效的环境管理需建立并实施结构化的管理 体系。二、本标准的实施遵循自愿原则,并不改变组织的法 律责任。(不应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本标准

42、 的总体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 们与社会和经济需求的关系 三、由于PDCA 可以应用于所有的过程,因此PDCA与 “过程方法”可以看作是兼容的。98四、 2004版的修订重点是更加明确地表述第一版的内容;同时对GB/T 19001 的内容予以必要的考虑,以加强两标准的兼容性。五、本标准是广泛适用的并作为认证依据的标准。六、本标准着眼于采用系统的管理措施。(未提供改进的具体措施与方法要求)七、环境管理体系不必独立于其他管理体系,并应纳入组织整个管理体系中。八、实施本标准的关键是坚持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九、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责任以及全员参与。99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

43、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本标准适用于组织所确定的能够控制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那些环境因素。但标准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第二节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和审核要点100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a) 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b)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c) 通过下列方式证实对本标准的符合: 1)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2) 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 予以确认; 3) 寻求外部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 4)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 (或注册)。 101

44、 本标准旨在使其所有要求都能够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诸如组织的环境方针,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运行场所和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 中对如何使用本标准提供了资料性的指南。102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 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 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103【理解要点】“建立”是从“决定”“建成”的全过程“保持”是建成后按要求的运行/监督/检查/审核/评审/持续改进;体系建立后要予以保持,及时调整/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体系文件应描述建立了怎样的体系/如何保持。104

45、4.2 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规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保其:a) 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b) 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 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d) 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f) 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g) 可为公众所获取。105环境方针的制定/实施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内容包括“两个承诺和一个框架” 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承诺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 为环境目标/指标的制定/评审提供框架。环境方针应适合组织的类型/规模与环

46、境影响;形成文件向全体员工(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传达/可为公众所获取;(是公开性的体现)环境方针应定期评审/修订。【理解要点】106【审核要点 】环境方针是否形成文件/最高管理者批准;内容与组织的适宜性;内容包括“两个承诺一个框架”;用何种方法使全体员工理解环境方针;用何种方式让公众获取环境方针;环境方针是否付诸实施。1074.3 策划4.3.1环境因素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 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b) 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

47、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108组织应建立若干满足标准要求的程序;程序用于确定环境因素,判定重大环境因素;需要确定的环境因素包括:与组织活动/产品/服务相关的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因素;【理解要点】109按“三种状态” “三种时态”按向大气/水体排放/土地污染/废弃物管理/原材料自然资源的使用/当地环境问题和社区性问题;制定环境目标应考虑重大环境因素;及时更新环境因素信息/调整识别方法/评价依据。 正常异常紧急过去现在将来110【审核要点 】程序是否规定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

48、/更新及适用;环境因素识别的充分性;环境因素评价/确定的合理性;环境因素/重大环境因素是否登记;现场/周边是否有特殊环境要求;识别的环境因素是否包括三种状态;识别的环境因素是否包括三种时态;识别的环境因素是否包括能够施加影响的相关方(包括组织的供方)。111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 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b) 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112建立要求的程序;用于涉及的环境

49、因素的法律/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建立获得上述文件获取渠道/变动信息的跟踪;“法律/法规”国家/地方/部门;【理解要点】113“其他要求”,例如: 和政府机构的协议; 和顾客的协议; 非法规性指南; 自愿性原则或业务规范; 自愿性环境标志或产品护理承诺; 行业协会的要求; 和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协议; 组织或其上级组织对公众的承诺; 本单位的要求。114【审核要点 】是否建立适用的程序;获取渠道是否满足要求;及时更新的符合性;有无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115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

50、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116 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其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 a) 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 的职责; b) 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117应在组织的各个职能和层次上建立/执行/更新;各层次的目标/指标应形成文件;建立和评审目标时要考虑:法律和其他要求/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相关方的观点/经济能力;目标/指标与方针相呼应,

51、体现“两个承诺”。组织制定一个或多个环境管理方案是成功实施体系的一个关键要素;其作用是保证目标/指标的实现;方案应逐层/逐步细化,内容包括职责/方法/时限/人员/对新活动的环境评审;方案应随情况变化(新增活动/产品开发/工艺更改的设计、计划、施工、运行),相应修改;【理解要点】118【审核要点 】内容与方针的协调,特别是考虑重大环境因素;目标/指标的分解/落实,尽可能量化;是否考虑相关方的观点;是否体现环境方针对污染预防的承诺。有无文件化的方案;方案是否明确规定职责/方法/时间表;方案能否保证相应目标/指标的实现。1194.4 实施与运行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

52、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 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作用、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120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 管理体系; b)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 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121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要求组织所有部门承担相关的环境职责,特别是关键职责;明确各层次的任务/职责/权限,形成文件;最高管理者指定管理者代表,

53、明确任务/职责/权限:建立/实施/保持体系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供评审和 改进;管理者为体系实施提供必要的资源。【理解要点】122【审核要点 】是否配备必要资源;是否明确部门/管代的职权;有无文件并传达。123 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 组织应确保所有为它或代表它从事被确定为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基于必要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组织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组织应确定与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应保存相关的记录。124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使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 a) 符合环

54、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 求的重要性; b) 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或潜在环 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环 境效益; c) 他们在实现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符合性方面 的作用与职责; d)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125对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教育/培训/经验/能力的要求,以便其胜任工作。明确培训需求(对象/目的/内容/时间);对重要环境因素/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岗位(包括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培训程序,通过培训使员工意识到: 符合方针/程序/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活动中环境影响/改进带来的环境效益; 实施方针/程序/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的

55、作用/职责; 偏离规定程序的潜在后果。【理解要点】126【审核要点 】程序中是否对明确培训需求提出要求;重要环境因素/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岗位/员工是进行相应的培训;对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岗位的教育/培训/经验/能力是否作出规定;培训的记录和效果;管理层/部门的培训情况;哪些是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是否需要培训,培训的内容?最高管理者是否确保人员是胜任的。1274.4.3 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a) 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 b) 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形成文件和回应。 组织应决定是否就其重要环境因素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

56、并将决定形成文件。如决定进行外部交流,则应规定交流的方式并予以实施。 128建立内外双向信息交流的程序;程序的功能是:组织职能/层次环境因素/体系的信息交流;相关方信息的接受/成文/答复;应急计划和其他问题与官方机构的联络;特别注意重要环境因素信息的处理并记录其决定(法规变化/顾客的环境要求/废弃物处置/市场环境需求变化的信息),此时,是否需要与外部相关方沟通,可由组织决定,不论决定是否沟通,都应形成文件。【理解要点】129【审核要点 】是否建立了内外双向信息交流的程序;内外信息交流渠道是否畅通;异常/紧急情况时的信息如何交流;重要环境因素信息与外部相关方沟通的决定;外部重要环境因素信息接收/

57、处理/答复是否完整。1304.4.4 文件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 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b) 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的描述;c) 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d) 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e) 组织为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131【理解要点】文件的多样性(书面/电子媒体);文件充分描述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给出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标准不要求单独编写环境管理手册,不主张复杂繁琐的文件系统。132【审核要点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是否覆盖17个要素;文件内容是否符合17个要素的要求;文件各要素间的逻辑关

58、系是否明确;各级文件是否便于查询;电子媒体的文件是否有效,控制的方法。1334.4.5 文件控制 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按照4.5.4 的要求进行控制。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规定: a)在文件发布前进行审批,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 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审批;134 c) 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 d) 确保在使用处能得到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e) 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易于识别; f ) 确保对策划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 件做出标识,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 g) 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

59、用。如须将其保 留,要做出适当的标识。135建立/保持对标准要求的所有文件实施有效控制的程序;程序满足5项要求: 便于查找; 定期评审;修订时,由授权人确认适宜性; 关键岗位能得到文件有效版本; 撤回失效文件或有措施防止误用; 需留存的失效文件予以标识。文件的档案要求:清晰/日期/标识/保管/留存建立/保持文件制定/修改的程序;重在体系运行的有效控制/不是烦琐的文件系统。【理解要点】136【审核要点 】各类文件是否便于查找;各类关键岗位是否得到现行文件版本;失效文件的管理情况;文件的制定/更改/修订的管理情况;文件的档案管理要求清晰/日期/标识/保管/留存是否符合。1374.4.6 运行控制

60、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以确保其通过下列方式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a) 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形成文件的程序, 以控制因缺乏程序文件而导致偏离环境方针、目 标和指标的情况; b) 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 c) 对于组织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所确定的重要环 境因素,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并将适用的 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及合同方。138是体系的实际操作过程,控制对象是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组织应根据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确定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 要求对运行和活动按要求进行规划,并确保实施: 可能偏离方针/目标/指标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