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8篇)七年书包范文.shubaoc.书包范文com级历史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一、学问力量: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培育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熟悉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力量;学习因果分析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秦始皇,为稳固同意实行的措施引入新课;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揭露秦的暴政,确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暴政的历史功绩;熟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进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进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2、 1、大泽乡起义 2、秦朝的灭亡 难点: 1、秦朝暴政对农夫起义的影响 2、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 【教学突破】 秦始皇的暴政、秦二世的暴政是导致农夫起义爆发的主要和根本缘由,而陈胜吴广起义又是导致秦朝灭亡的直接缘由,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有着较大的内在联系,要引导学生把握这些学问,最主要的是抓住其内在联系,分析因果关系,串联学问点,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预备】 教师: 1、秦末农夫起义动态图课件 2、秦暴政内容的课件 学生: 1、收集“焚书坑儒”的有关史料 2、收集陈胜吴广的相关史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
3、个国家的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稳固统治,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而这个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却成为引发农夫起义的暴政之一。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进入今日的新课陈胜吴广起义。 2、讲解:秦始皇是一位宏大的封建帝王,其在中国历的功绩不行抹灭,但是她有极其残暴,政治上专制专制,经济上横征暴殓,而且还有严酷的刑罚,而最让人痛心的莫过于“焚书”和“坑儒”。请学生代表讲解自己收集的有关“焚书坑儒”的史料。 二、起义的缘由 1、确定学生收集的史料,告知学生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初衷,是为了稳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统治,但结果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破坏了人才。秦始皇的暴政还表达
4、在残酷和剥削以及严酷的刑罚。 2、组织学生阅读56页有关秦始皇暴政的辅栏内容及相关图片资料,深入理解秦暴政。 3、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死后,胡亥夺位且昏庸残暴,可补充“指鹿为马”的成语加深学生的熟悉。 三、大泽乡起义 1、叙述引导:秦二世的昏庸残暴,加速了秦的灭亡,也是引发秦末农夫起义的重要缘由,而直接的缘由却是由于延误军期。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呢。同学们阅读57页辅栏里的内容后就会知道大泽乡起义是怎么爆发的了。(在教师引导下阅读教材,了解到陈胜吴广本是秦军队中的小官,但是因天气缘由误了军期,无奈之下,揭竿而起。 2、出示秦末农夫起义形势图的动态课件,讲解: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公元前209年,陈胜吴
5、广在大泽乡起义,我国历第一个大规模的农夫起义由此开头。(看课件学生了解时间地点) 3、指图分析,告知学生大泽乡起义后,起义军东征西战,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由于阅历缺乏,吴广陈胜先后被害。陈胜吴广牺牲后,农夫起义连续进展,其中以项羽刘邦领导的农夫起义最为。 四、秦朝的灭亡 1、分析秦末农夫起义形势图,告知学生,继陈胜吴广之后,项羽和刘邦的队伍渐渐强大,其中项羽率部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这就是历的巨鹿之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辅栏里的史料。 2、读最终一局部材料(明确秦朝灭亡的时间和标志,也理解到秦朝灭亡就是秦末农夫起义的结果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篇二 学问与力量 以教材中课文消失的根本人物、大事、时
6、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把握学问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力量;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力量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育; 3、口头表达力量的熬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古代历史任务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缘由。 要求 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点鲜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方式与方法 以争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介绍教师去旅游暑假,我们有的同学常外出
7、旅游,旅行社都会为游客细心设计旅游线路。假如教师外出旅游,你们能否设计一条的旅游线路呢?那么,请你们开头行动吧! 【找一找】利用节假日,搜集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设计出xx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带着教师去旅游。 【讲一讲】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当导游,可一边讲解,一边展现搜集的图片、拍的照片、录制的录像或制作的网页,让教师及全体同学一起来了解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 【议一议】让学生就如何爱护好家乡或居住地的名胜古迹绽开争论,自由发言,提出合理建议。 【评一评】由学生投票评比出家乡一日游或XX地一日游的设计线路。最终,由教师来评议出线路设计和导游。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篇
8、三 学问与力量 以教材中课文消失的根本人物、大事、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把握 学问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力量;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力量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育; 3、口头表达力量的熬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缘由。 重点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 难点 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制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以争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 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
9、、三国鼎立图 授课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今日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 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今日我们共同争论这课的内容。 3、叙述新课: 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晰,请翻翻 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 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照旧在,几度夕阳红。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 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
10、这个主角,也许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月。(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 (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预备,后由学生发言,叙述故事。) 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请大家先谈一下在这一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弱点在哪里?赤壁之战经过、结果又如何? (先观看多媒体诗词大江东去,后由学生发言) 接下来我们一块了解魏蜀吴三国经济的进展状况。 4、小结。展现课件学问点汇萃 5、课堂争论:戏曲中的曹操与历史中的曹操区分。播放多媒体资料,戏曲资料并绽开争论。 最终
11、由教师小结,指出如何评价曹操。 (对于曹操的一生的评价是一个1000多年来争辩不休的问题,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他疼惜人才,他从下层选拔,从敌方争取;他还重视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统一北方,功绩是不行低估的。有人把他说成乱臣贼子,是不对的,谁有本领谁就应当称帝,罗贯中以汉朝为正统,在三国演义影响下,曹操就成了舞台上的白脸奸臣,这是不公正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状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进展水平,进而熟悉其进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
12、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制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表达出的才智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加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敬重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消失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3、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设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分,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头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熟悉。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现图片,让学生观看、比拟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筑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争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现历史图片:观看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
14、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详细地点后,启发学生观看、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状况,查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终一段小字,然后鼓舞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争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3、稳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情愿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依据教师展现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
15、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有用的表格,对所学学问进展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4、推举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奇、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学问。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夫耕作的苦与乐。 附: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筑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
16、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消失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历史教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把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根底学问。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照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分”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育学生的观看和想象力量;通过思索、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育学生独立思索和进展比拟的力量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到中国是人
17、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骄傲感,培育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制造了人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争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仆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奇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叙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奇。(西方上帝造人传奇、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奇,并不真实牢靠,那么人类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呢?今日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
18、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觉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答复: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快速阅读看谁答
19、复的即快又准) 生快速答复: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觉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二)、北京人 教师先介绍有关贾兰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头盖骨发觉、失踪的经过,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入一个考古学学问即只有发觉了头盖骨才能复员古代人类的面貌。这就是为什么元谋人的相貌不能够复员而北京人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20、2、距今年月约70万年至20万年。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让学生观看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并试着说一说北京人的的体质特征。学生可能答复不全,教师补充。 4、生活状况: 使用打制石器。 已经使用自然火。会使用自然火之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用火烧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削减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进展。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加了制服自然的力量。) 过着群居生活。让学生阅读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的段落,争论:北京人为什么过群居生活?北京人群居生活的状况怎样?学生结合课文和一些相关学问,应较简单地答复出答案。(北京人生活的环境险恶,工具简洁粗糙,只
21、靠个人力气,无法生活下去。所以北京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几十个人在一起,依靠集体的力气打野兽,采集植物果实、根茎,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果实,生活艰难。) 通过北京人的生活状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逼迫类人猿为生存而斗争,制造简洁粗糙的工具去猎取食物,这个过程就是劳动。劳动促进了人的进展。假如不是环境险恶,类人猿不需劳动即能获得食物,人类也就不会消失了。所以说:劳动制造了人。 (三)、山顶洞人 投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山顶洞人的生活”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图片自读课文,答复以下问题,指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1、结合山
22、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指出,山顶洞人在体质特征方面有什么变化?(模样同现代人根本一样) 2、识“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说明山顶洞人在制造工具方面把握了哪些先进技术?并举例说明(把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例骨针) 3、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猎取火种的方法同北京人有什么不同?(会人工取火) 4、识“山顶洞人的生活”图,说明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怎样形成的?(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 学生阅读课文自由答复,然后师生共同订正归纳总结,填写图表。 【合作探究】 1、结合以下有关材料和图片,思索北京人为何要过群居生活?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 2、北京人已学会使用自然火,火的使用对北京
23、人来说有什么作用?在人类历史进展中有什么意义?想像一下,北京人是怎么样取得自然火的? 大家的想象很丰富,既然我们知道了北京人已经会制造简洁的工具,过着群居生活,会使用自然火。那么,我们再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显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同学们应当从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人工取火、社会组织等方面进展比拟。 【小结提升】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日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依据板书图表提问、稳固强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展了表达: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
24、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消失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富强,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进展状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富强等主要史实。通过思索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育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力量;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教学,培育学生观看、想象力量。 【教学重难点】 “盛世经济的富强”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我国历的女皇帝是谁?(武则天)她的政绩主要表达在哪
25、些方面?(重视进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科举制的发) 引导过渡:所以,郭沫若赞扬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意思是说武则天的统治弘扬了贞观之治的成果,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拓了道路。“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形成?有哪些成就?请看第3课。 一、“开元盛世” 学生阅读1011页课文、插图和资料, 1、“开元盛世”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唐玄宗) 2、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主要从哪些方面进展改革?: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实行的措施有: 任用名相(如熟识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走马任姚崇”); 整顿地方吏治; 崇尚节省(反对浪费烧毁珠玉锦绣)。 3、依据13页“文献资料”和“动脑筋”:唐玄宗和他的曾
26、祖父唐太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他们都擅长任用贤才,重视吏治,留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明,经济有进展,消失了封建社会里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 过渡讲解: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不但留意从政治方面进展改革,还很重视进展生产,使得当时经济富强起来。 二、盛世经济的富强 农业: 兴修水利工程; 农作物种植上:水稻采纳育秧移植栽培、蔬菜品种增多、饮茶之风盛行; 农具改良:唐朝时创造了新的生产工具和浇灌工具; 抗拒天灾的力量增加。 手工业: 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 陶瓷业:代表作有越窑、刑窑和(最的)。 商业: 唐朝的商业富强,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长安:不是全国政治、经
27、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的大都市。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富强,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三、唐朝的衰亡 1、学生阅读1516页的课文,按16页“活动与探究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唐玄宗年少时,在民间亲身经受了一些不得志的事情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能够记得人民的疾苦,能够勤于政事。)后来他坚持这样做了吗?(没有)看教材中的小字局部。 2、在唐玄宗统治后期发生的一场叛乱叫做什么?(安史之乱)唐朝灭亡于哪一年?(907年) 【板书设计】 一、“开元盛世” 措施: 任用名相 整顿地方吏治 崇尚节省 二、盛世经济的富强 农业: 手工
28、业: 商业: 历史教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篇七 【课程标准】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猎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力量与方法:通过识图培育观看力量;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育再造想象力量;通过比拟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忙学生学习运用比拟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展爱国主义教育;熟悉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展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熟悉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
29、重、难点】 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肯定的时间挨次)。调动学生的参加兴趣 学生阅读课 积极参加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挨次。 二、元谋人 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月与地域?” 考察:“作为科学工,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觉,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过渡:已经开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
30、。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认真讨论,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月、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 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相宜人的生存? 比拟体质特征(观看真人比拟)。 旧石器与自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看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猎取食物?依据是什么? 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 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活动: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
31、何度过的? 学生阅读,先建立一个整体映像 然后分别进展考察(阅读、观看、分析、结论、发言等活动)。 增加学生的骄傲感。 四、山顶洞人 大约二十万年后,在北京人生活过的地方,又消失了一种进步得多的原始人类这就是“山顶洞人”。 引导学生考察一下,山顶洞人有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留意哪些方面,列表归纳)。 比拟北京人山顶洞人 生活年月 体质特征 工具制作 生活用火 穿着 自然过渡,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阅读教材,填表比拟 着重考察:怎么知道他们会人工取火?他们是如何钻孔的? 五、收获与疑问 我们今日的科考完毕了,你有什么收获呢? 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答复,作为小结。 拓展思路。 六、练习 书后“学习
32、测评”。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篇八 一、课程标准 2-5通过典型实例,比拟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2-6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湄南河平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根本特征及其存在的内在联系,把握梳理学问的复习方法。 2、通过比照湄南河平原和美国大平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和生活以及文化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把握区域间比照的复习方法。 3、运用所学的复习方法,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
33、问题。 4、通过例题的讲解,把握做题的根本方法。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分析湄南河平原和美国大平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根本特征及其存在的内在联系,把握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 2难点:运用所学的复习方法,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四、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有没有玩过大家来找茬的嬉戏呢?今日,教师就带同学们一起来玩一玩这个好玩的嬉戏。 一、【复习方法介绍】 【嬉戏一】大家来找茬 时间:5分钟 形式:4人小组合作找茬 要求:从给出材料中找出表述有误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看谁找的最快、最多、做全面! 湄南河平原 湄南河
34、平原,位于东南亚山东半岛的泰国境内,濒临波斯湾,经纬度位置也许在南纬14度17度,西经99度103度之间。 湄南河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网密布,均为旱地。湄南河平原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玉米和大豆。由于这里的人口较为稠密,同时人力资源充分,所以湄南河平原的农业生产方式大多采纳大规模的机械化耕种。由于当地潮湿的自然环境,房屋的建立均为平房和低矮的楼房。当地人民崇尚“谷神”“稻母”等神灵,人们团结互助,邻里关系融洽。 师:同学们。你们都找到了哪些茬呀? 生(预设):山东半岛-中南半岛;南纬-北纬;西经-东经;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旱地-水田;小麦、玉米和大豆-水稻;大规模
35、的机械化耕种-人工耕种;平房和低矮的楼房-高脚屋。 师:看来同学们对之前所学的学问把握的很不错。从以上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复习回忆一个地区的相关学问需要从哪些要素入手呢? 生(预设):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等。 师:一个地区的要素有许多,所以需要我们同学进展合理的归纳,这就是我们复习的第一种方法:要素归纳法。在归纳的同时,还需要留意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环节目的:此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找茬的方式进展回忆性复习,引出复习的第一种方法-要素归纳法。 【过渡】刚刚的嬉戏同学们玩的过瘾吗?接下来我们再玩一个嬉戏,这个嬉戏的名称叫做“对对碰”。什么碰什么呢?湄南河平原碰美国大平原,看看他们之间会不会碰出火花来呢? 【嬉戏二】对对碰 师:我们以开火车的形式完成这个表格。 师:结合这个表格中的内容,请同学们思索以下几个问题。 1、试分析两个地区农作物存在差异的缘由。 生一(预设):这和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湄南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技术合作项目终止及解除合同书
- 2025年度农村水井承包合同与农业灌溉用水权流转及监管协议
- 2025年度特殊年龄段劳动者用工协议及权益保障
- 2025年度个体商户劳动合同(家政服务行业合作)
- 5G通信借款居间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分红股收益确认与分配协议
- 2025年度影视作品著作权许可及广告植入合作合同
- 2025年度分手协议书模板:分手后共同债务承担协议
- 2025年度房屋拆除与建筑垃圾清运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企业导师带徒技能传承服务协议
- 2025年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第二十章手术减肥及体形塑造美容手术美容外科学概论讲解
- 2025年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履带式剪叉高空作业平台安全操作规程
- 《水稻育秧技术新》课件
- 2024-2025年第一学期初中德育工作总结
- 围手术期手术患者护理要点
- 2025年大连长兴开发建设限公司工作人员公开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货物学 课件1.3货物的计量
- 《钠离子电池用电解液编制说明》
- 全球医疗旅游经济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