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控制课件_第1页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控制课件_第2页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控制课件_第3页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控制课件_第4页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控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控制2011级 李嘉瑜在人类社会迈进21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因此,国际间的交流与相互理解显得尤为重要;面临着新的形势,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条件下,如何进行跨文化交流,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 因文化差异造成的冲撞。换言之,如何在尊重对象国风俗民情的基础上顺利实现跨文化交流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关于全球化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

2、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纷纷引起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世界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自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时起,全球化过程已经开始了。为什么现在才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呢?这是因为在过去500年中,我们看到的还主要是国家力量的伸张,民族利益的碰撞,宗教的传播,文化的渗透总之,还只是局部力量的会合而引起的冲突和融和。而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超国家的、超国界的、全球性的力量在行动,全球

3、性的问题在蔓延 。二、文化的定义最早具有科学意义的文化定义,公认是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提出的:“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符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TParsons)在建构结构功能分析理论时,就把文化当作分析单位行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内容包括信念、符号、规范三个方面,成为与经济、政治、社会(交往)一起构成整体社会的四个行动系统中的一个。无论我们把文化定义为一种生活方式。还是把文化视为单纯的符号系统,我们都可以发现文化并非自然生成的,而是人们为了生存而必须适应外界环境、控制各种自然

4、力量、过有组织的群体(社会)生活,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生活)过程中的建构或有目的的创造。三、文化的特征(一)普同性 文化的普同性表现为社会实践活动中普同的文化形式,其特点是各个不同民族的意识和行为具有共同的、同一的样式。 (二)多样性 不同的自然、历史和社会条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种类和文化模式,使得世界文化从整体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三)民族性 文化总是根植于民族之中,与民族的发展相伴相生。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 (四)继承性 人类生息繁衍,向前发展,文化也连绵不断,世代相传。继承性是文化的基础,如果没有继承性,也就没有文化可言。 四、中西文化比较中国加

5、入WTO,随着经济的全面介入,引起文化上的冲突是必定无疑的。文化冲突是不同性质的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对抗。一个社会集体的文化接触到另一个社会集体的文化,必然会出现内在的传统文化与外来的异质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文化冲突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文化差异的存在,文化对产生它的环境是适应的,但对其他的环境却不一定完全适应。这种不适应便产生了矛盾和冲突,而其前提则是相互交流中的比较和差异。中西文化 大差异西方文化的内容及其特点西方文化属于科学文化,这是由它的发展过程曲折性所决定的,科学文化重物质,轻人伦,其价值取向以功利为本位,强调人权,主张个人至上。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基于独立人格的人文主义。与东方文化不同,西方

6、文化强调的是人的个性发展,是一种明显的个人主义文化。从内容方面来说,纵向上,西方文化囊括了从古希腊罗马直至当代欧美的历史文化;横向上,则包括了英法德意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从学科上分,还包括了文学、哲学、历史、宗教等。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一、西方文化是科学文化,注重科学性;东方文化是人文文化,注重人文性与艺术性。二、西方文化强调法制的作用,依法治国;东方文化则注重道德的教化,提倡以德服人。三、西方文化静中求动,而东方文化则动中求静。静中求动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创新的、具有攻击性的,而动中求静则恰好相反,其表现出的生活态度是消极的、因循守旧的、保守的。四、西方文化以个人

7、为中心,东方文化以集体为中心。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联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世界上各种文化正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好的模式被人加以借鉴,不好的模式被人进行改进发展甚至抛弃。随着这种趋势的日益发展,全球文化一体化不是没有可能。清朝时,我们国家的一些有眼光的仁人志士就开始把目光投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文化,而如今越来越多的西方企业家也把目光投向古代中国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智慧,从中汲取营养。随着这种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界线将日益模糊。五、亨廷顿与“文明冲突论”一、塞缪尔亨廷顿 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 ),出生于1927年8月18日。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思想

8、家、国际政治理论家。亨廷顿:十六岁考入耶鲁大学两年半后旋即因“成绩特优”毕业,后赴芝加哥大学攻读硕士,1951 年年仅二十三岁的亨廷顿在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先后在美国政府许多部门担任过公职或充当顾问。2008年12月24日,亨廷顿在马萨诸塞州逝世,享年81岁。1996 年,亨廷顿出版了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9、。 其二,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的保证。因此,在不同文明之间,跨越界限(CrossingBoundaries)非常重要,在不同的文明间,尊重和承认相互的界限同样非常重要。 其三,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并呈现出多种复杂趋势: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多极的和多文明的全球政治;不同文明间的相对力量及其领导或核心国家正在发生重大转变,文明间力量的对比会受到重大影响;一般来说,具有不同文化的国家间最可能的是相互疏远和冷淡,也可能是高度敌对的关系,而文明之间更可能是竞争性共处(CompetitiveCoexistence),即

10、冷战和冷和平;种族冲突会普遍存在,在文化和文明将人们分开的同时,文化的相似之处将人们带到了一起,并促进了相互间的信任和合作,这有助于削弱或消除隔阂。 我国学界、政界眼中的“文明冲突论”对亨廷顿的观点,我们学界乃至政界对其评价是“结论失当”。 其一,任何一种观点、学说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利益要求和价值选择上,因此,亨氏的观点、学说正是基于对利益与价值作出双重权衡和选择后,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而提出。 其二,前述亨氏的主要观点和他的文献所详尽地表明的他在文明冲突方面的全部观点,都能从历史、现实和理论中找到支持或反对的理由,而笔者更关注的是,亨氏作为著名学者,对我们作了无论正面还是反面的哪些提醒或警

11、示,从而作出相应的反应。 六、关于文化冲突概念;文化冲突是某一地域的某一时期、某一民族或某一群体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模式或文化精神,由于不再有效地规范社会和个体的行为而陷入危机,同时新的文化特质开始出现并遭遇到了旧文化模式或文化精神的排斥和抵制,于是新旧文化模式或文化精神之间展开的对抗。文化冲突及其表征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中心文化与边缘文化的分割、对立,绝不仅仅是地缘性概念或文化差序格局的象征,文化与信息、经济、市场的“一体化”使西方文化与当初殖民时代相比,显示出更强的强势力量。自20世纪中叶以来,非西方文化、边缘文化再次受到极大关注,如何重新正视、挖掘非西方文化的价值,以补西方文化的缺失,成为

12、焦点。文化冲突的性质区域性的文化冲突时代性的文化冲突民族性的文化冲突阶级性或阶层性的文化冲突团体性或派系间的文化冲突如何看待文化冲突?文化冲突是普遍存在的,必须研究文化冲突存在的社会文化背景,才能认识其性质。文化冲突过程中确实会出现文化认同危机,但是对于文化认同危机处理得当,就会产生新的凝聚力。文化冲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因为文化冲突实际上是文化竞争和文化比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个性就会显现出来,并且在竞争、冲突、比较中获得发展。换言之,文化冲突为文化转型奠定了基础。需要把文化冲突放置到分化、文化整合当中观察。新媒体放大文化冲突?随着新媒体的到来,一时的宣泄,尤其是基于文化背景差异的

13、评价或者批评,可能在无数次的“转发”后,引发意想不到的反应,酿酒始料不及的后果。例如: “新加坡妖娆哥” “图书馆里的亚洲人”“新加坡妖娆哥”一位自称“新加坡妖娆哥”的中国留学生,拍摄了一段录像上网,以夸张的女性化打扮和强调,形容新加坡的社会现象、用于习惯,以及多元种族的社会组成,引起本地网民的强烈反弹,造成轩然大波。他就读的学校随即将他开除,其学生准证也被取消而必须返回中国。“图书馆里的亚洲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一名白人女生在YouTube上传了一段名为“图书馆里的亚洲人”的视频,并指亚洲人“没有教养”。适逢日本海啸灾难,她对日本学生在图书馆用手机打电话的模仿,更是引起舆论批

14、评。据纽约时报报道,虽然校方以“言论自由”为由决定不处分这名女大学生,但她已发表声明称,因受到“巨大压力”,甚至“接到死亡威胁和整个社区的排斥”而决定退学。社交网络加速人们的行为?在国大传播与新媒体系任教的谢里欧提斯(Giorgos Cheliotis)助理教授,在谈到社交网络在文化冲突的加剧和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时,援引了纽约时报8月14日刊登的一篇有关伦敦暴动的分析。文中点出学者帕米拉(Pamela Rutledge)的看法,即“社交网络加速人们的行为,因为它创造了社会模仿(social modeling)-人们看到其他参与者,并受到鼓舞。七、文化控制“控制论”一同最初来源希腊文mberuh

15、htz,原意为“操舵术”,就是掌舵的方法和技术的思想。1948年诺伯特维纳发表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一书正式提出控制论思想。维纳把控制论看作是一门研究机器、生命社会中控制和通讯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动态系统在变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状态的科学。他特意创造“Cybernetics”这个英语新词来命名这门科学。控制论的三个基本部分: 1、信息论,即主要是关于各种通路(包括机器、生物机体)中信息的加工传递和贮存的统计理论。 2.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论,即主要是反馈论,包括从功能的观点对机器和物体中(神经系统、内分泌及其他系统)的调节和控制的一般规律的研究。 3、自动快速电子

16、计算机的理论,即与人类思维过程相似的自动组织逻辑过程的理论。文化控制的概念概念: 文化控制乃是对文化的生产、传播、冲突、变迁等社会过程进行系统管理和操纵的一种科学。如何理解文化控制?1、文化控制是一种全过程的控制。2、文化控制不仅仅是外力的压制,而是合乎规律的系统管理和操作。3、文化控制不是关卡,而是选择、反馈的自我实现。文化控制与自然控制的区别 1、自然控制的变量比较简单,文化控制的变量比较复杂。2、自然控制只是刺激反应的生物或武力过程,文化控制这是一种有行为规范的社会心理过程。(比如谁来控制“山寨”一词的语义)3、由于文化控制是有预期的目的的行为,输入输出是变化的,不确定性强。文化控制的意义一、控制某些文化的超限度增长,编制各种文化发展的“指标令”二、控制文化失调,避免社会问题出现三、控制文化变迁,使之更有计划性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