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课件_第1页
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课件_第2页
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课件_第3页
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课件_第4页
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课标要求: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2,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复习思考题:1. 简述汉字的起源及演变的过程,认识汉字统一的意义。2.概述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3.中国古代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原因4.汉字演变的趋势 一、汉字的发展演变基本规律 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2、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半坡遗址陶器上的

2、符号 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灰陶尊和上面刻画的符号3、商周:甲骨文、金文(籀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地位:是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代开始的。、有了较系统的造字方法六书(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假借、转注);、字形结构基本固定。籀文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大篆,即籀文。王国维认为这些文字“左右均一,稍涉繁复,象形象事之意少,规旋矩折之意多”。 石鼓文秦朝统一文字5春秋时期汉字的丰富发展A、秦篆汉隶属于自发的书法艺术;B、魏晋南北朝时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东晋的王羲之成为“书圣”,其行书“飘若浮云,矫若龙”;C、隋唐时期:张旭、怀素的草书狂放不羁; 欧阳询、颜真

3、卿、柳公权的楷书注重规范法度D、宋代:书法艺术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代表: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E、明代:书法艺术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考点2 中国古代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原因1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汉字作为文化传播交流工具的功能在发生变化,以适应人们和社会对精神生活的需求。2汉字作为一种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文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3随着文化的发展,知识群体的形成,成为书法艺术产生的动力。4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危机的加深,使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表达自我

4、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书法艺术在这一时期最终形成。二、书艺历程自发阶段魏晋自觉阶段实用性艺术性王羲之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行书第一” 秦代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代隶书:雄放洒脱浑厚深沉欧阳修 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 多宝塔碑柳公权 玄秘塔碑唐代书法大唐盛世,规范法度黄州寒食诗贴苏轼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米芾珊瑚复官二帖蔡襄 书法宋徽宗书法瘦金体宋朝的书法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色泽乌黑、大小一律、形体方正、线条光洁的官场书体6、清代:“馆阁体”抱残守缺、了

5、无生气 包世臣、康有为崇尚变革小结探究: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1、魏晋时期发展到自觉阶段:对汉末社会动乱的深刻反思,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2、隋唐时期达到新高峰:一统盛世,书法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3、宋元时期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4、明代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加强: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书法强调个性化的创造。书法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复习思考题:1.说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列举绘画艺术的发展阶

6、段及代表人物和作品。2.了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基本特征,感受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魅力。考点1 魏晋、唐朝、两宋、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如何影响绘画特点的考点2 中国文人画有哪些特征?考点3 简要说明“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区别与联系第8课 笔墨丹青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原始绘画技巧虽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对动物、植物等动静形态亦能抓注主要特征,用以表达先民的信仰、愿望以及对于生活的美化装饰。 原始黑山岩画 狩猎图原始花山岩画 战争庆典牧放图一、新石器时代 绘画的起源舞蹈纹彩陶盆(图) 彩陶缸绘鹳鱼石斧纹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 距今4-7千年的

7、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活由游牧、游耕而转入定居为主,陶器在农业、渔猎及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彩陶乃成为这一时期的文化象征。最能代表战国时期绘画艺术成就的遗物,湖南省长沙出土的美女龙凤图、汉代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帛画。这两幅世界上最早的丝织物绘画均是随葬的“铭旌”,具有送死者灵魂升天的含意。1、战国汉代帛画绘画的历程3、隋唐时期绘画趋向全盛山水十二景图卷(图)南宋 夏圭 山径春行图 宋 马远雪景寒林图轴(图)北宋、范宽 窠石平远图轴 北宋 郭熙 4、宋代绘画全面发展文人山水画明文徵明曲港归舟图明唐 寅孟蜀宫妓图清 朱耷荷花小鸟清郑 燮墨竹图清黄慎的花鸟草虫之一6、明清时期绘画流派的涌现三、民

8、间风情 宋代以来,商品经济发展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和文化普及,因此民间文化日益兴盛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气的作品。、宋代描绘市井生活的作品: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明清时期,小说兴盛,作为小说、剧本插图的木刻版画流行。 3、还有百姓喜闻乐见的年画、寺院的壁画、布贴画、剪纸画等。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考点1 魏晋、唐朝、两宋、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如何影响绘画特点的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对儒学的反省,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的形成。从而使得此时期的绘画凸现个性。2唐朝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从而导致绘画更加追求法度和规范,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3两宋时期:重

9、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此时画家更加注重意境。4明清:政治思想专制,社会动荡商品经济发,从而出现一些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画家。 考点2 中国文人画有哪些特征?1追求抒情写意,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形式。2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3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修养。考点3 简要说明“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区别与联系1文人意趣体现在绘画艺术上即是追求“形神兼备”,重视意境,追求个性的发挥;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作品多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结合;在创作思想上提倡以貌写神

10、,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但是这样的画也存在缺点,主要是回避社会矛盾,脱离现实,境界冷僻。2民间风情在绘画上的体现不同于文人意趣,后者讲究诗意、画境等文化内涵,而前者更通俗化,为一般文化层次的平民所喜爱。民间画比起文人画缺乏文学和理论修养,但是它趋于朴实、热烈。第9课 诗言志 歌咏言复习思考题:1.诗经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代表作品2.复述楚辞的形成及特点、汉赋的代表作及代表人物及其的特殊性.3.列举唐诗的代表作品,认识唐诗反映的时代特征。 4 .简述宋词、元曲形成的背景及名家名作,问题:概括下列诗歌的题材诗经关雎诗经硕鼠;离骚;司马相如上林赋;王翰凉州词王维鸟鸣涧李白将进酒杜甫春望白居易红绒毯

1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李清照声声慢 岳飞满江红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课堂探究教学互动1)春秋:(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歌的源头。2)战国:屈原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 ),代表作为离骚。3)汉代:出现文采华丽的 (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4)唐代:( )繁荣,前期体现了豪放、想像力丰富的特色;后期体现了 深沉、 凝重和悲壮的特色。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5)宋代:( )盛行,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苏轼、辛弃疾。6)元代:( )发展,代表人物张养浩。考点1 唐诗繁荣的原因1政治: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社会前提条件;2经济:经济的繁荣的发展,国力的强盛3文化:南北

12、、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4其他因素: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考点2 宋词繁荣的原因1两宋时期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2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3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第10课 从传奇到小说复习思考题:1.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演变历程2.唐传奇,宋元话本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代表作品3.明清时期的时代特色及其在小说领域的反映和主要作品的分类(1)小说的兴起与发展魏晋南北朝(兴起)志怪小说搜神记世说新语唐朝(成熟)传奇(

13、短篇小说)柳毅传莺莺传宋代话本(新阶段、奠基)明清小说(蓬勃发展、空前繁荣)四大名著结合教材内容概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三国志平话问题:请同学们列举明清时期小说的代表类型及作品探究教学互动阅读升华1,阅读片段章节,分析不同类型小说的特点2,体验小说中所蕴含的作者感情,3,探讨小说中蕴含的历史时代信息1,通俗小说:“三言二拍” 金瓶梅2,批判现实主义力作:儒林外史聊斋志异3,“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明清小说代表作简介乱世纷争,展现人情义气的恢弘博大水泊梁山,农民阶级的悲歌抗争史鬼怪神魔,映射光怪陆离的封建末世风情末世悲歌,贵族爱情

14、折射的家族兴衰梦士林百态,批判科举制度的弊端写鬼写妖,点评世态的悲欢炎凉三言二拍衣食住行,描绘现实社会的起居生活考点1 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背景1明清时期,一大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兴起,这为通俗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轻商思想。市民队伍的壮大使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读者队伍扩大。3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考点2 世俗文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1隋唐以来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 2城市经济发展的繁荣。 3市民阶层的兴起。考点4 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1先秦: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

15、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加强。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各放异彩。 3隋唐: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称为社会的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4宋元:宋代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两宋之际,太平景象被金人铁蹄踏破,士人南下,流落异乡。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诗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朝廷不思进取。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

16、取无望,心情压抑。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第11课 梨园春秋复习思考题:1.梳理古代戏剧的历史发展线索,简述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就,体验东方戏剧的艺术魅力。 2.了解京剧产生的原因,简述京剧发展的历程,归纳其艺术特征。起源傩之舞巫师为驱鬼敬神、逐疫去邪所进行的宗教祭祀活动,称为傩或傩祭、傩仪。傩师所唱的歌、所跳的舞称为傩歌、傩舞。傩戏又是在傩歌、傩舞的基础上出现的。 “傩”,见鬼惊词。(即见到鬼发出的惊呼声。) 说文解字“梨园”的产生: 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 音律,又

17、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 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 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由此 可知梨园为唐代玄宗时宫廷所设的 训练乐工的机构。梨园的主要职责 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鼎足而三。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南戏 南戏亦称“戏文”。原为宋代流行于南方,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南宋时又称“温州杂剧”。元灭南宋后,渐以南戏称之。为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对明清两代的戏曲影响颇大。剧南戏赤桑镇本今知有二百余种,但全本流传者仅有十余种,且多经明人改编。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者也。 王国维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元杂剧创

18、作繁荣的原因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元代多年不行科举,士子无其他出路,社会地位低下。吸取前代艺术精华。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和王实甫。京剧净生丑旦京剧唱念做打京剧京胡月琴弦子单皮鼓大锣小锣京剧考点1 京剧的艺术特点1讲究唱、念、打、舞。2讲究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节奏变化,轻重缓急。3有生、旦、丑、净四大行当。4用各种脸谱表现人的性格、忠奸。 考点2 清代京剧兴起的原因北京的文化氛围是京剧形成的有利环境。明清时期的北京既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又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这里成为达官贵人、各地商人、四方艺人聚集的中心,成为全国的一大休闲文化中心。这就为戏剧艺术在北京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徽班进京”是京剧形成的关键。乾隆帝为庆祝八十寿辰,调三庆班进京,后来,四喜、和春、春台三大徽班进京,其演出风行一时,徽剧占据了北京的舞台。道光年间,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加入徽班演出。在徽汉两剧种交融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长处,逐渐形成一种新剧种-京剧。京剧本身具有通俗质朴的特点,满足观众的口味。广大艺术家不懈努力的结果。考点3 影响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1政治、宗教因素:()原始时代戏曲的起源-傩戏就带有巫术色彩。先秦至唐代傩成为国家祭祀和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