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1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2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3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4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纲展示考情解读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本专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考查的重点是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进程等。从考查形式上看,本专题命题形式多样、材料选取广泛、多以表格、图片和人物观点等为载体,题型多样。预计今后高考有可能

2、从以下几点命题:一是再现新中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历程有关史实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二是中国经济体制的变迁,从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性及特点考纲展示考情解读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考点突破、深化拔高2热点素养、素能应用3课时跟踪、规范训练1考点突破、深化拔高2热点素养、素能应用3课时跟踪、规范训练考点突破、深化拔高考点突破、深化拔高 主干梳理关键词: 过渡时期、所有制变革、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左”倾错误、三面红旗、“八字”方针1国民经济

3、恢复:19491952年,新中国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_创造了条件。2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_的社会主义改造。”经济建设考点1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史实资本主义工商业 主干梳理经济建设考点1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3“一五”计划(1)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经济指标基本超额完成。(2)意义:“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_奠定了初步的基础。4三大改造(1)过程:国家有

4、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_,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_阶段。工业化社会主义公有制初级3“一五”计划工业化社会主义公有制初级51956年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6中共“八大”制定正确方针(1)内容:一是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二是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2)评价:是对_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工业国社会主义建设工业

5、国社会主义建设7“左”倾泛滥(1)表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原因:急于求成,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没有经济建设经验;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3)结果: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大跃进大跃进8调整恢复:1960年冬提出“_”,1962年底,经济形势好转。9“文化大革命”(1)实质:“左”倾错误发展成以_为纲的恶果。(2)影响:国民经济基本瘫痪,面临崩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八字方针阶级斗争八字方针阶级斗争跟踪训练1下表是“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据此可知()A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国家建立高

6、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重大改善D“一五”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A部门工业建设交通通信农林水利文教卫生所占比例58.2%19.2%7.6%7.2%A部门工业建设交通通信农林水利文教卫生所占比例58.2%1【解析】通过表格可知,在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据了一半以上,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史实,故A项正确;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通过三大改造完成的,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侧重于重工业的发展,与民生的改善并不密切,故C项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是“大跃进”等“左”倾错误,故D项错误。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

7、主义建设的道路2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其中“调整”就是“适当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速度,即尽可能提高农业发展的速度,提高轻工业发展的速度,适当控制重工业的发展速度。”据此,“调整”的直接作用是()A解决大炼钢铁造成的严重经济问题 B发展轻工业以带动城市的经济改革C取消人民公社以促进农业快速发展D彻底否定了“多快好省”的总路线A2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解析】根据材料“适当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速度”“适当控制重工业的发展速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因此党中央从1960年

8、开始对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进行调整,解决大炼钢铁造成的严重经济问题,故A项正确;B项是“调整”的具体内容,排除;C项说法错误,错在“取消”;D项说法错误,错在“彻底否定”。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关键词:包产到户、“增强企业活力”、市场经济体制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_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2)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人民公社考点2经济体制改革关键词:包产到户、“增强企业活力”、市场经济体制人民公社考2国有企业改革(1)内容:中心环节是“_”,以产权制度

9、改革和_改革为主要内容。(2)意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增强了活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国有资产大幅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增强企业活力股份制增强企业活力股份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目标:_年中共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发展: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_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3)意义: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_,有利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1992非公有制经济生产力1992非公有制经济生产力跟踪训练3(2019湖北八校二模)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

10、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积极支持有经营能力和技术专长的农民进入集镇经营工商业,并放宽其落户政策,统计为非农业人口,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从户籍上限制农民进城的旧规定。这反映出()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B社会管理适应改革进程的需要C城乡差距和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D农村改革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B跟踪训练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表现来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对户口制度进行了调整,体现了社会管理制度应该随着改革的进程而改革,也反映出了社会管理应该适应改革进程的需要,B项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普遍开始,排除A项;C、D两项不符合史实。20

11、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主干梳理关键词: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1过程(1)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_五个经济特区。(2)_年开放上海、天津、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海南考点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84 主干梳理海南考点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84(3)1985年以后,闽东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4)1990年,国家作出开发、开放_的决定,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5)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_,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上

12、海浦东世界贸易组织上海浦东世界贸易组织2特点:形成从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从东部到中西部_、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3意义:适应了_的发展趋势,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特区全方位全球化经济特区全方位全球化跟踪训练4(2019成都三模)19781993年间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表注:“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中国出口商品比重与世界出口商品平均比重的比值。比值大于1,表示国际竞争力具有优势;比值小于1,则表示竞争力相对较弱。年份农产品类资本密集型工业制成品类19782.000.320.819851500.260.7819

13、900.930.4710819930.710.49114跟踪训练年份农产品类资本密集型工业制成品类19782.0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当时我国()A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B产业结构在逐步优化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进出口贸易迅猛发展【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我国在改革开放后资本密集型、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正在逐步上升,而农产品类国际竞争力逐渐下降,体现了我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升,尤其是重工业,意味着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这是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果,B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时间为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排除;材料只反映了出口贸易,未反映进口,D项排除。BB热点

14、素养、素能应用热点素养、素能应用一、运用唯物史观理解新中国经济路线、经济政策的调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可简记:“一化三改”。实质: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第一次:土地改革。(1)原因:地主土地私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2)核心内容: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3)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开辟了道路。一、运用唯物史观理解新中国经济路线、经济政策的调整。第二次:农业合作化。(1)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

15、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3)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第三次:人民公社化。(1)原因: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2)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3)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第二次:农业合作化。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2)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3)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

16、大转变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2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第二次: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

17、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第二次: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第三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

18、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3)结果:这次调整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三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体验1】(2019全国卷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解析】D对:由材料“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

19、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一五”计划期间学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A错:与史实和材料不符,当时新中国的科学研究刚刚起步。B错: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才提出的。C错:这一时期是学习苏联时期,对苏联经验的反思不多。D【体验1】(2019全国卷31)据统计,1954年1【体验2】(2016全国卷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旨在考

20、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信息“一五计划”“住宅建设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受到抑制”等结合所学可推断出,当时我国的工作重心在重工业建设上,A项符合题意;B、C、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A【体验2】(2016全国卷31)“一五”计划期间,我【体验3】 (2018全国卷31)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D【体验3】 (2018全国卷31)下图是1953年的【解析】由材料信息“1

21、953年”“资源勘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此时正是“一五”计划轰轰烈烈进行之时,故D项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表明中国已经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已经开始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故C项错误。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体验4】(2018全国卷31)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22、B【体验4】(2018全国卷31)下图为1956年的一【解析】漫画中一位老奶奶用尺量布做衣服,小孙女在一旁翻看书本陪着老奶奶;两位女勘探队员肩上扛着工作用的长尺和三脚架等工具向这边走来。此画以小孙女的口气,用了这样的副标题:“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奶奶的尺”与“阿姨的尺”这两种不同性质和用途的“尺”,反映了新老两代妇女的不同社会地位和作用,讴歌了新中国女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故选B项;工业化是用机器生产的形式,而材料中奶奶用尺子做新衣属于手工劳动,故A项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与题干中的“1956年”不符,故排除C项;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城市还是

23、乡村,更没有城乡之间的对比,故D项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解析】漫画中一位老奶奶用尺量布做衣服,小孙女在一旁翻看书二、考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体验5】(2018全国卷31)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A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二、考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A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解析】表格数据反映了1982年到1988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中,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非农产业迅速增加,这一变化说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不出城乡一体化的信息,B项不正确;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项与史实不符;材料只是反映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不能得出整个国家工业结构是否合理,D项不正确。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体验6】(2017北京18)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