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矛盾课件_第1页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矛盾课件_第2页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矛盾课件_第3页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矛盾课件_第4页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矛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生态经济系统 的结构与矛盾第四章 生态经济系统 的结构与矛盾要 览第一节 人和人类活动的二重性第二节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第三节 生态经济平衡与生态经济效益第四节 生态经济系统的矛盾及原因附:河流利用中的生态经济平衡要 览第一节 人和人类活动的二重性参 考 阅 读1.赫尔曼戴利,生态经济学。2.Michael Common等,生态经济学引论。3.王松霈,生态经济学。4.Sandra Postel等,河流生命为人类和自然管理水。参 考 阅 读1.赫尔曼戴利,生态经济学。第一节 人和人类活动的二重性一、人与人类活动的二重性二、生产的二重性三、消费的二重性第一节 人和人类活动的二重性一、

2、人与人类活动的二重性一、人与人类活动的二重性(迈克尔贝尔,183)1.人与人类活动的二重性 人的二重性:人类产生于自然,又归属于自然,具有自然属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又是社会的人,具有社会属性,是经济系统的主体。(杨云彦,P8) 人的二重性导致人类活动的二重性:劳动是专属于人类的,在劳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形成劳动的二重性。生产过程是自然过程,也是价值形成过程;经济运动即是自然生态更替演进,又是社会经济变化发展。 人的二重性与人类活动的二重性理论是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该理论可以说明我们为什么要以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一、人与人类活动的二重性(迈

3、克尔贝尔,183)1.人与人类 人在生态经济系统中具有核心地位。人是经济人 ,人是特定制度条件下的人,人又是生态的人。 经济学首先必须是“人”学。在大多数时候,传统经济学将人作为经济过程的外生变量因而不能给予足够重视,人经常被视为手段而非目的本身。生态经济学则必须是人本的经济学,要把“人”放在核心地位,要将人自身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2.人在生态经济系统和生态经济学中的地位传统经济学的见物见利不见人。 人在生态经济系统中具有核心地位。人是经济人 ,人是特定二、生产的二重性1.生产的社会经济属性 (1)生产是社会的生产。 生产目的的社会性; 生产方式的社会性。 (2)生产是历史的生产。 生产方式(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历史性; 生产内容的历史性。二、生产的二重性1.生产的社会经济属性 (1)生产是社2.生产的自然属性 (1)生产资料直接或间接来自自然界且具有特定的物质技术属性。 (2)生产过程的物质技术属性。 (3)生产过程中不断有废弃物质和能量返回自然界。 综上,生产过程是自然生产过程和人工生产过程的结合。“这意味着世界上很少或几乎没有真正的生产,仅仅是在不同形式的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各种转换。”(哈丁,90)2.生产的自然属性 (1)生产资料直接或间接来自自然界且具3.新的生产观 对生产和生产力的新解读。 a.生产内涵的扩大 自然的生产过程;社会经济的生产过程。 b.综合生产力结构 生态

5、经济的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统一。3.新的生产观 对生产和生产力的新解读。 自然生产力 植物的初级生产力与净初级生产力;动物的次级生产力与净次级生产力;分解者的还原生产力;非生物资源生产力:阳光、温度、地形、水、风、土地、矿产、海陆位置等。 社会生产力 科学技术;劳动者、劳动资料(主要是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对立统一 社会生产力需要自然生产力的支持,社会生产力又可反作用于自然生产力;两种生产力可能存在彼此之间的破坏作用。参阅唐建荣,生态经济学,P126。马克思: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力。 自然生产力马克思: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力。 c.生产函数可能的改

6、变(赫尔曼戴利,超越增长,P67,P92;罗杰珀曼,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P25;等等) 原有的生产函数忽略了生产的物质技术属性。 投入:忽略自然资本。 产出:忽略副产品。“太空人”经济的生产函数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如果要在原有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添加环境、资源等变量,这些变量应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生产函数? c.生产函数可能的改变(赫尔曼戴利,超越增长4.自然资本与人造资本的关系 (1)“资本”概念的扩展(据秦大河,P109;科斯坦萨,189;世界银行) 产品资本或人造资本:资本资产及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 自然资本:是一定地理区域背景下的自然资源基础与生态环境状况,人类可据以获得物品和服务的供应(据

7、张象枢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153)。如,气候与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含产品)、土地、矿产、地形地貌、海陆位置等。 人力资本:劳动力、知识与技能、对教育保健等方面的投资等。 社会资本:文化基础、社会关系和制度等。4.自然资本与人造资本的关系 (1)“资本”概念的扩展(据 (2)自然资本与人造资本之间的关系(诺伊迈耶,39-40) 弱可持续:要求保持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的合计总价值不变。这意味着自然资本可以安全地被人造资本所替代。 强可持续:自然资本不能够和其他形式的资本相互替代(一些自然资本形式之间如表土和淡水也不具有相互替代的关系),必须保持自然资本存量的价值不下降以及总的资本存量价值

8、不降低。 另一种观点认为,从价值而非实物存量的角度定义强可持续性可能是有问题的。必须就某些自然资本的实际存量进行保存,对这种资源存量的使用不能超越它们的再生能力,以保全相应的环境功能。 (2)自然资本与人造资本之间的关系(诺伊迈耶,39-4图 弱可持续的图形解释NCMCOA可持续区域不可持续区域MN45图 强可持续的图形解释NNCMCO可持续区域A不可持续区域45两种可持续的图形解释图 弱可持续的图形解释NCMCOA可持续不可持续区域MN4支持强可持续的主要理由(诺伊迈耶,39-40) 1.对于耗竭自然资本的有害后果,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把握的和无知的。 2.自然资本的损失常常是不可逆转的。

9、 3.有些形式的自然资本提供基本的生命支持功能。 4.个人极其讨厌自然资本的损失。一个更强烈的意见是:对任何环境恶化所造成的损失,对个人(当代的或后代的)来说并不能通过增加消费机会来加以补偿。支持强可持续的主要理由(诺伊迈耶,39-40) 1.对于 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关系,互补是根本的。 长期以来,人们对两种资本具有替代性的认识存有误区。其实替代既有“完全的替代”,也有“有限的替代”。 “完全的替代”是指人造资本能在自然资本为0的时候也能生产出产品;“有限的替代”则是指人造资本的增加能(在一定范围内和部分地)抵消自然资本减少造成的产量下降,但若自然资本很少或削减到0,人造资本则孤掌难鸣。从这

10、个意义上说,“有限的替代”反映的恰恰是两种资本的互补关系,而且这种互补要比替代更具本质性。为什么强可持续比弱可持续可能更合理? 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关系,互补是根本的。为什么强可持资本的沙漏: 毫无疑问,一切形式的人造资本都直接或间接地由自然资本转化而来。尤其对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本来讲,人造资本的增加和自然资本的减少是对称的(暂不考虑技术和资本转化效率)。一棵树被砍伐而制成一张桌子。我们由此得到了桌子的功用而失去了树的功用。(戴利,超越增长。96)讨论:自然资本与人造资本的关系资本的沙漏:讨论:自然资本与人造资本的关系 一个实业家如果看到一家公司在迅速地消耗它的资本,他大概不会认为这家公司解决

11、了它的生产问题,获得了生存能力。那么,当问题涉及到我们这家庞大的公司,涉及到“地球号”这架宇宙飞船的经济性,特别是涉及到它的豪贵乘客的经济问题时,我们又怎能忽略这个极其重要的事实呢? 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P2。 一个实业家如果看到一家公司在迅速地消耗它的资本,他大概 威廉诺德豪斯指出全球变暖对美国经济影响很小,原因是只有农业对气候反映灵敏,而农业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附加价值总数的3。很明显,并非种子、土壤和阳光、雨水本身,而是被劳动和资本附加与他们之上的价值使我们赖以生活。单纯材料的重要性不被人们重视,人们指出,整个萃取部门(矿、井、采石场之类)也不过占GNP的5或6。但是,如果附加价值的95

12、不是独立于5的萃取部门之外,而是依赖于后者、以后者为基础,那么有关后者不重要的观点就是错误的。附加价值不是加法,而更类似于乘法我们用劳动和资本乘以“材料”的价值。但是,如果乘法的基数为零,结果仍为零。附加价值的金字塔的大小问题并没有告诉我们它所立足的资源基础问题。赫尔曼戴利,超越增长,P91。 威廉诺德豪斯指出全球变暖对美国经济影响很小,原 (3)自然资本的保有与投资(超越增长,107) 自然资本的保有。 强可持续要求投资于自然资本:培养的自然资本;戴利的资源利用原则。 (3)自然资本的保有与投资(超越增长,107)三、消费的两重属性1.消费的社会经济属性 (1)消费对象的社会性(3)消费目的

13、的社会性(2)消费方式的社会性市场经济、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务劳动。需要层次论;消费与劳动力的再生产。三、消费的两重属性1.消费的社会经济属性 (1)消费对象的社2.消费的自然属性(1)消费手段直接或间接来自自然界。 (2)消费过程是生理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3)消费产物回到自然界。 被忽略的“消费”品:空气,温度,湿度,水,景观没有什么能被“消费”得了。2.消费的自然属性(1)消费手段直接或间接来自自然界。 3.新的消费观 效用函数的常见形式:U=U(C) 。 新效用函数U=U(Ue,Un,Us) Ue,Un,Us分别表示经济效用、来自自然的非经济效用和社会效用。 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目标:经济

14、效用和非经济效用的权衡。3.新的消费观 效用函数的常见形式:U=U(C)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一、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物质能量功能关系二、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摆置第二节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一、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物质一、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物质能量和功能关系1.物质关系(严茂超,119) (1)自然物流与经济物流的相互转化 经济物流:投入产出链、投入产出网和交换链、交换网。 自然物流:主要有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小循环和地球化学循环。 自然物流与经济物流的相互转化。 自然物流是经济物流的基础,表现为自然物流是经济物流的来源和归宿。经济物流又可反馈作用于自然物流以促进其高速转化和物

15、质积累。一、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物质能量和功能关系1.物质关系(严茂(2)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物质平衡关系(克尼斯的“物质平衡理论”) 经济、环境及二者之间的物质流动关系。 经济与外部环境的物质平衡关系: R=M-C 上式中,R、M、C分别代表废弃物、从环境中获取的物质、资本积累。MRC经济系统(2)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物质平衡关系(克尼斯的“物质平衡理论”生产流通消费RABCw3w1w2r1r3r2 P经济物流图:自然物流与经济物流的关系自然物流AW1+W2+W3;AB+W1+r1-R;BC+W2+r2;CW3+r3。 生产流通消费RABCw3w1w2r1r3r2 P经济物流图:2.能量关系 (1)

16、自然能流 包括太阳能(以及与太阳能流有关的生物能、矿物能、水能、风能等)、地热能、潮汐能等。 食物链、食物网是生命系统能量的主要通道;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活动等则是非生命系统自然能流的主要表现形式。 (2)经济能流 生态食物链、生产链、流通链等是经济能流的主要通道。2.能量关系 (1)自然能流 (3)自然能流和经济能流的相互转化 a.自然能流向经济能流的转化 农林牧渔业是自然能流向经济能流转化的生物渠道。采掘业、电力行业等,是自然能流向经济能流转化的工业渠道。 b.经济能流向自然能流的转化 经济能流大部分以热耗散的形式退出经济活动,向自然能流转化。 经济能流也可以反馈能的方式“转化”为自然能

17、流(如煤炭开采、作物种植等)。 (3)自然能流和经济能流的相互转化3.功能关系 生态系统服务。 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与改造。3.功能关系 生态系统服务。二、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摆置1.生态(环境)系统是经济的子系统 环境与经济是不可分的,环境是经济系统的一部分。当环境成为稀缺资源,并进入经济系统的分析过程后,环境就成为可以提供各种服务的财产(“环境资源经济学”PPT)。 二、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摆置1.生态(环境)系统是经济的子系2.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 生态系统是经济系统的基础,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自然物理系统和自然生命系统提供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条件。人类经济活动可以对自然生

18、态系统进行积极的反馈,但这种反馈必须符合生态要求,必须受到包括生态规律在内的自然规律的制约。2.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 生态系统是经济系统的基础自消 费 者循 环 者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然物理系统能量废能废能干扰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能量自然物理系统废能图:(左图)人类出现前的自然生态系统 (右图)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物质流 能量流自然生命子系统自然生命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加工生产者 初级生产者能量自消 费 者循 环 者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然物理系统能思考:讨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讨论天人关系。你认为天人关系应如何定位?天人之间的关系究竟应被理解为“母子”关系,还是应被理解为“竞争”

19、关系、“统治”关系?有人说,将经济系统视为生态系统子系统的看法,是经济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莱斯特布朗P1)思考:讨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讨论天人关系。第三节 生态经济平衡与生态经济效益一、生态经济平衡二、生态经济效益第三节 生态经济平衡与生态经济效益一、生态经济平衡一、生态经济平衡1.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的区别 (1)平衡的表现 经济平衡可以归结为“不同层面的供求平衡”,是人口和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中的动态平衡。生态平衡则是指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过程的稳定性和功能的完好性,是相对静态的平衡。 (2)平衡的机制 经济系统的平衡机制:前馈,正反馈下的负反馈。反馈迅

20、速。 生态系统的平衡机制:负反馈。反馈迟滞。 一、生态经济平衡1.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的区别 (1)平衡2.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的联系(1)生态平衡是经济平衡的基础;(2)经济平衡反过来又影响生态平衡的实现。2.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的联系(1)生态平衡是经济平衡的基础;3.生态经济平衡 生态经济平衡是符合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经济平衡与符合自然生态系统进化发展目标的生态平衡的协调统一,是生态经济系统各要素协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构有序、功能协调的动态平衡(参阅韩威,90)。 生态经济平衡的根本要求:经济系统最终成为生态系统的稳态子系统。此时,经济系统的边界(规模)处于最合适的状态,这种状态不妨碍生态系统自

21、身实现健康的平衡,且生态系统维持和补充经济系统的吞吐量也是可持续的。在此前提下,再努力实现经济系统的动态平衡(戴利6;41)。 3.生态经济平衡 生态经济平衡是符合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经济至上生态至上和谐共存(生态经济平衡)图: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经济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经济至上生态至上和谐共存4.生态经济平衡的实现 要想实现生态经济平衡,就要在生态许可的范围内对生态系统进行改造,使其合乎经济的目的;同时还要在生态规律指导下,改造人类的生产和消费,使经济活动不危及生态的平衡。前一种改造是生态学的任务,后一种改造则应该由生态学家和经

22、济学家共同完成(莱斯特布朗P1)。 片面强调经济平衡,忽视生态平衡;或者片面强调生态平衡,忽视经济发展需要,都是竭力需要避免的两种错误倾向。4.生态经济平衡的实现 要想实现生态经济平衡,就要在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两类平衡的统一生态阈限环境恶化指标0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潘家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陶在朴,12。经济发展水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两类平衡的统一生态阈限环境恶0图:环境库兹思考:根据你的理解,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揭示的趋势是否成立?1992年的一项研究使用了10个环境指标与人均收入进行统计回归,结果发现,只有城市SO2含量与城市空气的悬浮物颗粒两项环境指标大致符合EKC,而形成温室效应的最主

23、要气体CO2含量以及城镇固体废弃物数量完全不符合EKC。1996年的另一项研究甚至认为,到2025年,如果人均收入达到7127美元,仍然不可能出现SO2排放量减少的库兹涅茨效应。思考:根据你的理解,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揭示的趋势是否成立?二、生态经济效益(余谋昌,316)1.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区别2.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联系 生态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基础。从长远看,生态效益是最大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的提高反过来也为提高生态效益提供条件。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具有短期性、局部性。 生态效益: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的有益影响;生态效益具有长期性、外部性(整体性)。二、生态经济效益(余谋

24、昌,316)1.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区3.生态经济效益及其实现 生态经济效益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对立统一。从本质上讲,生态经济效益是经济效益内涵的扩大。 指标体系(略)。3.生态经济效益及其实现 生态经济效益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几种可能的情况(据余谋昌,320)生态效益经济效益oabcd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几种可能的情况(据余谋昌,320)脆弱生态环境与西部开发 脆弱生态环境,是指当生态环境退化超过了现有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下能长期维持目前人类利用和发展水平的生态环境。其成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脆弱生态环境因不同地区、不同成因而表现出不同特征。归纳起来主要

25、有:沙化,石砾化,盐碱化,水土流失,肥力下降,旱化,植被退化,土壤适宜性降低,灾害频度及强度增加等。 我国西部地区许多地方都是生态脆弱区,由于长期过度开发,生态问题十分严重。以西北七省区为例。内蒙古中西部草场因过牧等原因引起退化、土地沙漠化,致使沙尘暴肆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达70-80%,年损失土壤24-25亿t;晋、陕、蒙交界地带的煤矿开采使该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达总面积的86.5%,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达入河总量的1/4;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水资源在上中游河西走廊被过量引用,导致下游内蒙额济纳旗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成为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柴达木盆地属高寒荒漠区,脆弱生态环境与西部开发 脆弱生态环

26、境,是指当生态环境退植被生长缓慢,但每年要烧掉红柳5000多万公斤作柴用,使固沙植被1000多万亩被毁,天然林砍伐严重,森林面积由原来的7.1万亩锐减至1.5万亩;长江、黄河发源地土地沙漠化加剧;西藏、青海、甘肃的非法淘金使水源涵养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采金留下的氰化物污染河流和土壤。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土地沙化严重,可可西里藏羚羊濒临灭绝。青海湖区垦荒34万亩,入湖河水被大量截留灌溉,半个世纪中,湖水深度由35米下降至24米,鸟岛与陆地相连,湖滨流沙蔓延113.5万亩,270万亩草场退化。新疆棉花生产面积大幅度增加,一方面破坏水土,同时也导致农药用量增大,污染环境并造成人畜中毒等。这些还仅仅是西北

27、7省区诸多环境问题的一部分。 因此,在开发西部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要注意将保护生态环境和开发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 林培英等,环境问题案例教程。P90植被生长缓慢,但每年要烧掉红柳5000多万公斤作柴用,使固沙 周口莲花味精厂是淮河流域19家重点污染企业之一。该集团资产总额达25亿元,年产味精12万t,是世界单厂生产味精第一的企业,产销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同行之首。但是“莲花”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危害。作为淮河上游企业,莲花集团日排放高浓度废水4000多立方米,化学耗氧物170多t。生活在淮河两岸的群众整日闻着恶臭,连口清水也喝不上,弄得民怨沸腾,有的

28、半夜去堵“莲花”的排污管道,有的四处奔走上访告状。 后来,“莲花”开始下大力气进行治污。该集团共投入治污资金1.5亿元,但治污并未使企业“伤元气”,而且还繁衍出许多新的产业,真正实现了“废水治理与综合利用并举,达标排放与经济效益同轨”的目标。 通过改革生产工艺,加强回收利用,注重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从原料投入、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水资源综合利用全程控制的治污之路,突破了“先排污后治理”的传统模式。资料:淮河治污与莲花味精厂的变化 周口莲花味精厂是淮河流域19家重点污染企业之一。该集团资 采用蛋白提取、浓缩、厌氧、理化生物膜、耗氧等5种工艺,集中国内外先进的治污技术,符合“低投入、高效率的要求,

29、填补了国内味精行业废水治理技术上的空白。 从味精废水中提取蛋白,日产烘干蛋白35t,可作为医药、饲料等行业的重要原料,每年可创经济效益3500万元。 浓缩法提取的高效有机液肥,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增产效果明显,目前已在1万ha2农田推广,每年可生产16.5万立方米,相当于近4万t碳氨,等于每年向农业直接无偿投入2000万元,为工业反哺农业开出了一条新路。 厌氧沼气工程日产沼气1万立方米,可供8000户城镇居民生活用气。这位新能源开发和环保走向产业化提供重要的示范作用。 莲花集团解决了困扰企业发展的污水问题后,不仅为自己更快发展铺平了道路,而且在国内外塑造了全新的企业形象。 采用蛋白提取、浓缩

30、、厌氧、理化生物膜、耗氧等5种工艺第四节 生态经济系统的矛盾及原因一、生态与经济矛盾的表现与实质二、导致生态经济矛盾的原因第四节 生态经济系统的矛盾及原因一、生态与经济矛盾的表现与一、生态与经济矛盾的表现与实质 生态与经济的矛盾,表现为生态供给与经济需求的矛盾,其实质是由物质能量关系的不协调导致的功能关系的不协调,是生态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不协调。一、生态与经济矛盾的表现与实质 生态与经济的矛盾,表1.生态与经济的矛盾,表现为生态供给与经济需求的矛盾。源需求源供给汇需求汇供给精神性需求精神性供给支持性需求支持性供给1.生态与经济的矛盾,表现为生态供给与经济需求的矛盾。源需求2.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是

31、由物质能量关系的不协调导致的功能关系的不协调。 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动具有“单向性”特点。经济系统能量利用具有“非持续”的特征(这不仅是因为经济系统的能量流动也是单向的,是由高势能向低势能逐级降阶的,还因为经济系统的能量利用规模十分巨大,且能量利用以不可再生能源为主,在利用过程中很少有多级利用,能量利用效率很低)。这与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的“循环”性和能量流动的“可持续”性形成了鲜明对比。2.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是由物质能量关系的不协调导致的功能关系3.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是生态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不协调。 (1)生态经济的再生产过程(刘思华,绿色经济论) 生态再生产:自然资源再生产;自然环境再生产。 人口再

32、生产:现有劳动力再生产;后备劳动力再生产。 物质再生产:生产资料再生产;消费资料再生产。 精神再生产:科学技术再生产;文化再生产。 以上四种再生产过程,生态再生产是基础;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反作用于生态再生产,精神再生产决定这种反作用的形式和深度。3.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是生态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不协调。 (表土与文明:自然界形成1厘米厚表土需100-200年(教案119)。 (2)四种再生产过程的矛盾 a)人口再生产与生态再生产的矛盾; b)物质再生产与生态再生产的矛盾; 自然生产力更新和社会生产力更新的周期。 c)精神再生产与生态再生产的矛盾。 d)人口、物质再生产与精神再生产的矛盾。表土与文

33、明:自然界形成1厘米厚表土需100-200年(教案1二、导致生态经济矛盾的原因1.生产与消费2.技术3.人口4.分配5.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体系6.市场失灵7.政策失误二、导致生态经济矛盾的原因1.生产与消费8.深层原因:价值与理念(钱、余、雷) 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教案,P80-85):“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将人类置于一切事物之中心的世界观。人是自然界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必然构成一切价值的尺度,自然及其存在物不具有内在价值而只有工具价值。因此,一切人类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只能是,也应当是人类利益。8.深层原因:价值与理念(钱、余、雷) 人类中心主讨论:应该归罪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吗

34、? 许多人认为,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以及功利主义的经济动机是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你怎么看?讨论:应该归罪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吗? 许多人认为,人 所谓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是造成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的说法是靠不住的。错不在“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错在我们如何贯彻这一价值观。“人类中心主义”不是为所欲为,“战天斗地”、“征服自然”等等的态度是由于错误的“认识”所造成的,是与“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相矛盾的,因为这样的做法并不能保证人类的最大利益。 另外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肯定与生态经济学没有关系。经济学必须是功利的。生态经济学的伦理基础应该是功利主义的生态伦

35、理。 所谓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是造成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的利奥波德:功利论生态伦理的局限 在一个全部是以经济动机为出发点的资源保护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弱点是,土地共同体的大部分成员都不具有经济价值。当这些非经济性的种类中的某一种受到威胁,而我们又正好很喜欢它,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地找出一些托词来使它具有经济上的重要性。在这个世纪初,鸣禽看来是要消失了。于是,鸟类学家们便急忙提出某种使人震惊的证据来说明它们灭绝的后果,以挽救它们。他们说,如果没有鸟儿控制虫子,其后果将是虫子把我们吃掉。这种证据必须是经济上的,为的是使其产生效用。 某些树种已经被有经济头脑的林业工作者们“开出树籍”了,因为它们长得太

36、慢,或者出售价格太低。如美国尖页扁柏、落叶松、落羽杉、山毛榉,以及铁杉就是例子。 总而言之,一个孤立的以经济的个人利益为基础的保护主义体系,是绝对片面性的。它趋向于忽视,从而也就最终要灭绝很多在土地共同体中缺乏商业价值、但却是它得以健康运转的基础的部分(利奥波德,200-203)。 对市场不能发现的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并将其应用于经济决策,能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吗?利奥波德:功利论生态伦理的局限 在一个全部是以经济动机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矛盾课件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矛盾课件附:河流利用中的生态经济平衡一、河流属性二、河流利用中的问题三、河流管理之生态需水量问题四、国内河流水量管理相关案

37、例附:河流利用中的生态经济平衡一、河流属性一、河流属性1.什么是河流 水流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曲线形凹槽内作经常性或周期性的流动,这种流动的水体与容纳它的凹槽合称为河流。你满意于这样的河流概念吗?你理解的河流是什么样子的?一、河流属性1.什么是河流 水流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2.河流的自然属性 (1)河流的一般物理特性 水沙二相性,水沙不平衡性,三维性,水流非均匀性,等。 (2)河流随时间变化特性 如,河流水沙变化与降水的关系。 (3)河流的横断面特性 U字形、V字形河谷断面,宽深比。2.河流的自然属性 (1)河流的一般物理特性 ( (5)河流的平面特性 流域平面特性、河段平面特性(山区河流

38、与平原河流)、历史平面特性(河流流路的改变)。 (4)河流的纵剖面特性 河流的纵剖面是沿河流中线(或取沿程各横断面的河床最低点)的剖面,测出中线(或河床最低点)地形变化转折的高程以河长为横坐标,高程为纵坐标,即可绘出河流的纵剖面图。 (5)河流的平面特性 (4)河流的纵剖面特性3.河流的社会属性 (1)河流孕育人类文明 (3)河流与人类伦理 (2)河流具有价值功能 供水,泄洪和滞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生态环境功能,文化功能,等。 河流的选择价值。3.河流的社会属性 (1)河流孕育人类文明 (3)河二、河流利用中的问题1.工农业及生活污染物造成河流污染2.超量引水使河流发生断流3.修建大坝

39、造成坝上游淤积和坝下游冲刷及其他生态问题4.人为稳定河流流路导致防洪压力增大 河流是生态经济系统的血脉。河流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不协调导致了十分严重的问题。典型的如:二、河流利用中的问题1.工农业及生活污染物造成河流污染 黄河下游利津站历年断流情况统计表黄河下游利津站历年断流情况统计表全球大型大坝在各个国家的分布情况全球大型大坝在各个国家的分布情况全球大中型水坝的密度(资料出处:全球环境展望CEO-5,107)全球大中型水坝的密度(资料出处:全球环境展望CEO-5,10大坝带来的问题Sandra Postel等,河流生命,23,25;同时参阅谈广鸣等,49大坝带来的问题Sandra Poste

40、l等,河流生命,2河流滩地的价值 据科斯坦扎的测算,淡水沼泽地及河流滩地每年每公顷的效益将近20000美元,在所研究的16种生态区系中其价值仅次于河流入海口的价值,列第二位。这些沼泽地和河流滩地在水的拦蓄、洪灾的减缓、食物的传输、污染物的分解等方面价值尤其突出。 健康的河道滩地生态系统的价值是所有自然资产中最容易被低估的。大多数现代水利工程都是以修筑大堤以阻止河水漫溢河岸来取代滩地这一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控制洪水的功能。这种取代不仅常常被证明是不成功的、花费昂贵的做法,而且也破坏了健康的滩地所提供的生命支持功能。季节性的洪水将河道与其周围的土地连了起来,因而促进了营养成分和生物在不同生境间的交换,

41、进而提高了物种的多样性,增加了生物的生产率。许多河流滩地都是鱼类繁殖和生息的重要区域。研究者已经发现,对于拥有大面积滩地的热带河流,鱼类在河流滩地栖息期间的生长量能占到其年生长量的75%。 健康的河道滩地生态系统还具有极大的农业价值,埃及文明(以及其他许多大河文明)就建立在这一生态系统的基础之上。这一系统的防洪价值也十分巨大。1993年发生在美国中西部的洪水造成了120-16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而研究人员发现,只需花费20-30亿美元去恢复密西西比河流域上游530万hm2的湿地,就能够从根本上减轻1993年的洪水灾害。河流滩地的价值 据科斯坦扎的测算,淡水沼泽地及河流滩地河岸带生态系统自然地理特征与组成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概念框架及其关键问题河岸带生态系统自然地理特征与组成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稳定河流流路的代价黄河下游的悬河和二级悬河稳定河流流路的代价黄河下游的悬河和二级悬河三、河流管理之生态需水量问题 河流管理包括水量管理、水质管理、河岸地管理、河道管理等内容。其中,对河流生态需水量的管理是水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所谓生态需水量,是指为维持地表水体特定的生态环境功能,天然水体必须储存和消耗的最小水量。1.二十世纪水的分配方法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