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吸猫文化”_第1页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吸猫文化”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9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吸猫文化”近来,“吸猫”现象兴起,伴随着“丧情绪”在年轻人群体中蔓延发酵以及在“二次元”文化在中国的影响不断地提升,“佛系青年”的诞生,无不是年轻人一代的精神信仰的投射。他们没有经历过抗战时代的磨难,无病呻吟的“为赋新词强说愁”,成为年轻一代的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但其实人类对猫的喜爱并不是从近年才开始的,“猫”文化的历史发展,猫和人类之间存在久远而复杂的亲密关系。9500年前,猫与人类的故事篇章已经展开。人们对猫和人类的关系史一脉相承的概括为猫作为神灵和驱魔的角色存在,实际上猫的角色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也在发生相应变化。随着人类生存

2、技能的增长,粮食储备量也增加,猫成为守卫粮食与鼠患抗争的斗士,猫也成为了人类的亲密伙伴。回看中国唐代诗人黄庭坚、宋代词人陆游、现代作家丰子恺、马未都等等,无不是爱猫人士。就连暑期票房排名靠前的妖猫传都以一只黑猫的视角来向观众铺陈杨贵妃的一生。微博上的“回忆专用小马甲”用自己的镜头和文字记录自己作为“铲屎官”的点点滴滴以及无数关于猫主题的实体店雨后春笋般衍生发展,可见猫的魅力实在无法令人抵御。一、“吸猫”的精神诉求和价值实质(一)“吸猫”的精神诉求:自我的觉醒从2022年开始就有一个全新的网络名词“吸猫”出现,并且大规模的传播和使用。随后,又出现了“猫主子”以及“铲屎官”的名词,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3、。“吸猫”是一个网络用语,指的是宠物猫的主人对猫咪的喜爱动作,包括对猫猫亲亲抱抱甚至忍不住的使劲嗅等。“吸”似乎与容易使人上瘾的事物有着不可分割的语用渊源,由此可见猫也是一种容易让人上瘾的物种。(二)“猫型社会”的形成猫文化在近年来的迅速发展,乃是根源于社会心理的变化,我们称之为“猫型社会”。“猫型社会”表现为生活小康后所形成的一种与猫性情相似的社会。人们的行为特征向猫靠拢,面对压力,不再热衷于竞争,开始追求舒适、个性、宅和不喜争斗。(三)“空巢青年”与“一人经济”的诞生与崛起数据显示,爱猫群体群体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且年龄段都是80、90后。他们一般远离故乡,独自在外打拼,未婚单身

4、且独居。巧合的是,这些特征,与中国宠物消费者行为报告中提到的养宠物人群的吻合度达到95%以上。国家民政局最近的数据表明: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近2亿,独居人口从1990 年的6%上升到2022年的14.6%,有超过5800万人一个人生活。这个群体促进了 “一人经济”的发展。如近年来兴起的迷你KTV、迷你健身房、一人餐厅等等,就是“一人经济”的体现。对于单身青年来说,比起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猫咪不仅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较少。不仅避免社交环节,还能获得稳定的陪伴和抚慰,起到了“治愈”的心理功效,满足了吸猫群众的情感需求。所以,表面上看“吸猫”是年轻人对猫的喜爱之情跃然网络,但实质上却是背后的精神诉求与

5、时代变迁的投射。快节奏的社会,冷漠的人际关系让很多人倍感孤寂和痛苦,不断寻觅“疗伤”良药。而众多宠物中,猫是一种天生保持距离感的动物。它温文尔雅,从容不惊,甚至带着优雅和高贵气质,是很多年轻人难以拒绝的“治愈系”宠物,集各种疗效于一身,其他宠物无法比拟。对于单身青年来说,“吸猫”表明面上看起来是一个个的个体行为联结在了一起,但其实质是亚文化,价值实质是一种对社会和现实生活无力抗辩的自我聊以藉慰。二、新媒体助力“猫文化”的传播(一)当亚文化遇上了新平台当今,我们生活在媒介化的社会中,我们离不开媒介,媒介彻底的形塑了我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就亚文化而言,一方面,亚文化离不开媒介这个传播载体;而另一方

6、面,媒介也在塑造、再现、建构,甚至是刺激和催生亚文化的诞生。爱猫人士不断的“部落化”(群体传播),以往的青年亚文化可能会通过与现在不同的载体传播和展示、表露亚文化的细枝末节,但如今在互联网这个包罗万象的平台上面,“猫”以各种姿态诱惑着每一个“吸猫”人士。猫的照片、视频还有恶搞的“吸猫”大片等,爱猫人士借助发达的媒介产品呈现和传播自己。寻求社会的认同和群体媒介文化权利。新媒体的存在为爱猫人士对猫咪喜爱情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容纳空间。微博是云养猫基地,也是重要的猫咪商业化平台。截止至2022年1月,微博拥有超过550万个给自己标注了“猫咪”的账户,猫星人在微博中俨然成为了动物中的网红。在真正的瘾君子

7、是如何吸猫走红的短短十几小时就火遍了全网络,形成了刷屏的强势信息覆盖。 在微信平台上,2022年微信公众号上与猫有关的热门文章超过33万篇以不吸猫的你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混在时尚圈为代表,总阅读数超过 11.5亿。微信是时下全民使用的社交媒体,作为社交主流媒体之一的微信平台有巨大的流量,在微信平台上也运营着大量与猫相关的:表情包、小程序、公众号等,微信也成为了吸猫人群的一大聚集场所。网络是一个开放的话语场所,让每一个网民都持有麦克风来表达自己的喜好与心声,在这个牌台上爱猫之风又一次盛行。(二)新媒体为“猫文化”在网络环境中开疆扩土当年轻人因为喜爱和兴趣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在交流中一次又一次引起

8、共鸣,这种精神上的享受是无可比拟的。从喜爱猫,到自己在各种猫吧吸猫或者是在别人的朋友圈里一遍又一遍翻看和猫相关的视频和图片的时候,引起自己强烈的需要亲自养一只猫的欲望。养猫,与猫作伴,猫陪人作伴,在无形中刺激了猫的商业文化的出现和崛起。猫无论是从精神象征的角度还是从商业消费品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诱惑力十分强大的物种。网络环境的特性催生了爱猫人士的表达欲。云吸猫只不过是将日常吸猫的行为平移到了网络空间,在不了解猫的人眼里这群对猫的喜欢近乎痴狂的人是不是有些异于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没有办法去向身边的人倾诉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但是在网络上这个包容、自由的空间激发了爱猫群体的表达欲,他们将自己的乐趣

9、在网络平台上分享又收获了更高层次的乐趣与享受。网络环境还给爱猫群体强大的心理赋能。以前爱猫人士认为单个的自己太过渺小,现在有壮大的群体,它们开始变得无所畏惧。类似于“沉默的螺旋”,根据网络空间的生态气候来调整自己的媒介行为和媒介态度。三、消费主义对其收编意味着死亡?还是唇亡齿寒?(一)“猫”经济的诞生猫咪极大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自然也就产生了市场需求,并开始在日本人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22年,猫咪经济学是在日本开始频频出现的一个新词,在日本经济界近年甚至形成了一个定论:无论涉及哪种领域,只要用好了猫咪,就一定能够获利,即猫咪等于经济。日本的“猫咪经济”告诉我们,要想做好文化产业,

10、沉下心去寻找民众真正的情感需求所在,摸准切入口,才能事半功倍。推动日本“猫咪经济”是文化与经济互动,直至产生良性循环的经典案例。我们将视野转回中国,我们会发现很多事物已经初具“猫经济”的苗头。从不断增多的各种app例如抖音、微信、微博上面传播的猫视频、图片到爱猫人士甘愿沦为猫奴,为猫买猫粮、猫砂、猫玩具、猫房子,带猫去宠物店洗澡凹造型,到各种以猫为主题的书店和咖啡店、餐厅的开设,以及各种云吸猫的app猫咪后院开发上线,以猫为中心集聚了越来越多的爱猫人士。随着云吸猫、云养猫成为互联网中的热潮,与猫相关的商业化发展也在近几年呈现出雨后春笋之势,带来了巨大的网络流量和可观的商业利益。云养猫商业化途径

11、之一是将猫咪IP化。“郭斯特”凭借两只猫咪积攒下的超级人气,出版漫画、设计了不少周边产品,销量可观。而妖猫传在暑期一举取得了5亿票房,这背后折射出一种趋势:内容产业已经开始注意到吸猫人群,猫咪变成新兴IP的热点。基于猫咪的创业正在萌芽,资本正在努力开发其中的市场潜力。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全球性吸猫现象的大规模流行。受猫文化影响的主体人群,已经或即将成为网络消费群体中的主体。随着吸猫现象的爆发,也带动了人们消费观的转变,给商业与社会同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猫经济的核心在于为悦己而消费。一个人生活最大的消费主张是,即使不便宜,也要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追求舒适和享受。年轻人为此购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

12、式注定了“猫咪经济”囊括了各种消费场景和领域。(二)商业对其的收编意味着死亡么?相互依存,你侬我侬吸猫作为一种靡窜于青年群体中的亚文化,同几十年前的嬉皮士具有由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引用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所阐明的观点就是“拒绝被名誉地位以及汇报原则所社会化,拒绝当代这包括丰盛、社会成功及摆设在内的整个礼拜仪式”。“猫型社会”让很多年轻人另辟蹊径选择自认为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但却不小心沦为商业的猎物。热爱原始状态的消费社会,立即就像把猫这种奇特且无攻击性的动物品种引种进来,把他们“收编”进自己的民俗中。实际上,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观看,他们不就是丰盛社会的一个奢侈产品么?他们的行为状态和兴趣共鸣点,是强化了他们社会某些特征的边缘人物。商业裹挟着猫文化在资本市场上呼啸而过,但猫文化也随着商业的流行普及大行于世被更多人接受和认可,这两者并不是水火不容相容的,而是唇亡齿寒。当猫不再被爱猫人士喜欢,就会丧失消费群体,这个产业自然会死亡。当商业把猫这个元素加入各种形式的商品中时,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猫本身,而是商业对爱猫人士的认同、协助甚至是支持。随处可见的猫元素,随处可消费的猫文化,随处可见的喜欢。爱猫无可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