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_第1页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_第2页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_第3页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_第4页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8第三章 相互作用全章概述本章学习力的基本知识,是学习整个力学的基础和准备.内容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力的分解。本章的内容与初中学过的有关力学知识联系密切,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深化,是今后学好其它力学知识的基础。在新课程标准下本章突出了以下特点:l、和过去教材相比,突出介绍了自然界中的四种相互作用,四种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没有定论的说法激起了有志者的热情与探索欲望。2、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我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教学内容或回应教学内容,比如足球运动、重心改变、摩擦力的产生等等,源于生活的实例激发了大家探索的热情。3、强调实验的作用,锻炼动手能力。每节课都设计了若干实验,比如微小形变

2、的演示,弹簧弹力规律的探索,滚动摩擦的研究等等.在实验过程中 体会和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源于生活并且最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和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新课程学习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直或水平.3、知道

3、物体重心的含义、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 态发生改变、知道力的三要素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以及对初中知识的回顾,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及大小与什么 有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以及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5、通过“重心概念的引人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2、培养主

4、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通过介绍“神五”发射升空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 活和社会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教学重点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教学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2、重心的概念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教学用具:多媒体,长方形木块,锯条,橡皮条,已知质量的钩码,重锤线,铅笔,刻度尺,质量均匀分布的金属板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力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力的知识。(二)进行新课1、对“力和

5、力的图示”的学习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运动员踢球、守门员接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等录像资料。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解释现象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讨论现象的共同点,教师引导,得出结论点评:通过实际问题以及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活动:演示用手压锯条、拉橡皮条等等,提出问题;l、类似这些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实例?、所有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列举实例,概括总结自己的结论点评: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兴趣,完成力的定义的教学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1、用手指推长方形小木块,你能看到几种不同的现象?、比较几种不同的现象,你能说出力的作用和它所产生的

6、效果之间的关系吗?、说出你的结论.学生活动:学生实验推木块。操作参考: l、用大小不同的力推木块靠近桌面的地方 2、用大小相同的力推木块的不同侧面 3、用大小相同的力推距离桌面不同高度的地方学生叙述现象,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点评:通过实验,分析现象,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叙述实验现象、抽象概括总结物理问题的能力.教师活动:总结、点评、提出问题: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也是一个矢量。1、我们学过的物理量中,有哪些是矢量?2、我们怎样用数学方法来表示力?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观看课件力的图示作图法,完成对力的图示的教学。学生活动:思考问题、阅读教材,观看课件.

7、、对“重力”的学习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神州五号升空录像,带有苹果落地、航天飞机绕地飞行、人抛出物体、月球绕地运行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 1、发射卫星或飞船为什么用那么大的火箭? 、苹果落地、航天飞机绕地飞行、人抛出物体落向地面、月球绕地运行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录像和图片,感受人类探索自然的成就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点评:进一步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并勇于探索科学,得出重力的定义.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弹簧秤测已知质量的物体的重力,提出问题:l、通过测量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你能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吗?2、关于重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你的结论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实验测量,交

8、流讨论,得出结论点评: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演示不同情况下的重锤线。学生活动:学生猜想、观察、分析得出重力方向的结论。点评: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分析观察概括总结的能力.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l、你能用一支铅笔将一个刻度尺水平支起来吗?做做看。2、根据二力平衡,你能找到刻度尺的重心吗?3、根据刻度尺的重心的位置,猜想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的重心在哪里?4、你的猜想正确吗?你该怎么做?5、若在刻度尺的一端放上一块橡皮,刚才支点的位置改变了吗?说明什么?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做实验: l、平衡刻度尺 、确定

9、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金属板的重心并实验验证。点评: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培养学生实验能力。3、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学习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提出回答:l、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是什么?2、质子带正电,但质子(与中子一起)却能聚在一起构成原子核,请猜测原因可能是什么?3、假设重力不存在了,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学生解答;交流讨论,发表见解。点评:阅读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提取物理信息的能力。(三)课堂总结、点评这节课重点是对重物牵引下小车的运动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涉及到了实验的设计、操作以及作图象的方法、原则,很好地

10、提高了大家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又为后面学习这种匀变速运动打下了基础.(四)实例探究关于重力的理解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B、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只有落向地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天平直接测出B、物体对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C、物体对悬线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二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D、物体静止地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对重心的理解、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点、重心是物

11、体各部分所受重力作用的集中点,也就是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这个物体上,但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的重心就一定在物体上、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4、把一条盘在地上,长为的质量分布均匀的铁链向上提起。当铁链刚好拉直时, 他的重心位置升高了 .5、如图所示把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薄板BCD绕过C点的水平轴转动,其重心最多可升高 课余作业1、课后完成课本57页“问题与练习”中的习题。2、用悬挂法确定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硬纸板、衣服挂)、通过实验,能否说明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问题与练习”(P57)参考答案1、()足球运动员大力射门;用手拉橡皮筋(2)人在地球上受到重力作用。2、

12、(1) (2) (3) (4)3、略教学体会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附录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材分析这一章教材通过分析生活和生产中大量的实际问题(如运动员踢球、守门员接球、压锯条、物体落向地面、地球自转等)引入力的概念和重力的概念,并应用二力平衡原理引入重心的概念.自然界中的物体,正常情况下都离不开重力的作用,因此在相互作用的教学中,教材将重力放在其它力的前面,突出重力的重要性。由于学生对重力并不陌生,因此教材在这部分的处理中只做陈述性的简单介绍.从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现有接受能力来看,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和重心的概念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解决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