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免疫调节课件1_第1页
(人教版)免疫调节课件1_第2页
(人教版)免疫调节课件1_第3页
(人教版)免疫调节课件1_第4页
(人教版)免疫调节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4节 免疫调节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问题探讨: 前面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们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你能不能举几个例子?1第4节 免疫调节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问题探讨2正常免疫反应对人体有利,异常免疫反应对人体有害。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一)过敏反应1、概念: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 所发生的反应。2、特点: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 3、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2正常免疫反应对人体有利,异常免疫反应对人体有害。免疫失调3什么是过敏反应?各

2、种过敏反应3什么是过敏反应?各种过敏反应4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室内尘土、鱼虾、牛奶、青霉素、磺胺、奎宁等过敏原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正常免疫反应抗原刺激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找出过敏原,远离过敏原什么是过敏原?它和正常免疫反应中的抗原有何区别?如何预防过敏反应?4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室过敏原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皮5(二)自身免疫病1、概念: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出现的症状。2、实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二)自身免疫病1、概念: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6先天性免疫缺陷

3、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如艾滋病2、类型3、艾滋病(1)病因:(2)传播途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入侵免疫系统,使T细胞大量死亡,丧失一切免疫功能。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三)免疫缺陷病1、概念:指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6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如7HIV:艾滋病HIV(蓝色)攻击T细胞致病机理: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 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 使T细胞大量死亡, 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对病原体及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而致人死亡。7HIV:艾滋病HIV(蓝色)攻击T细胞致病机理: HI8艾滋病1)HIV

4、急性感染期: 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喉炎、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在2一3个星期内,这些症状会自然消失。 2)无症状期: 约占从感染到死亡整个过程的80%时间,这时的病人被叫作HIV携带者,表面上大多数感染者与正常人没有区别,只是其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与病毒进行着无形的斗争。感染者的无症状期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少则为2年,多的可达20年。 3)症状期:初期淋巴结肿大,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肝脾肿大、心力衰竭等,最终死亡。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毒(HIV)到死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8艾滋病1)HIV急性感染期: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毒(H9艾 滋

5、病 一 些 病 症9艾 滋 病 一 些 病 症10(1)洁身自爱,不与配偶以外的人发生性关系。(2)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3)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4)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5)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须经过爱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讨论:如何预防艾滋病?10(1)洁身自爱,不与配偶以外的人发生性关系。讨论:如何预11资料分析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下图表示HIV感染后,体液中H

6、IV浓度和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 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11资料分析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12HIV侵入后HIV和T细胞浓度变化12HIV侵入后HIV和T细胞浓度变化131、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讨论 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2、HIV浓度升高、人体免疫能力丧失和艾滋病的直接死因有什么关系?T细胞在人体内可能发挥什么功能? 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由此可以看出,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据图分析,艾滋病患者如不进行

7、治疗,大约能生存几年?约年131、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讨论 变异细胞(肿瘤细胞)含有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成为抗原被免疫系统识别。通过免疫反应将这些细胞清除,从而避免肿瘤的形成。效应细胞肿瘤细胞(二)、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变异细胞(肿瘤细胞)含有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成为抗原15免疫的功能及功能异常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出现过敏反应。例如:对药物、食物、花粉的过敏。出现自我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缺陷综合症;如:艾滋病肿瘤形成出现排斥反应

8、。如;器官移植15免疫的功能及功能异常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清除衰16三、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预防2.抗原检测3.器官移植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16三、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预防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171、免疫预防免疫预防又称预防接种。是将减毒的活病原体或保留抗原特性的经杀死的病原体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内产生抗体并形成记忆细胞以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接种了疫苗的人体内有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传染病的病原体侵入体内时,就能迅速产生大量的效应细胞和抗体将病原体清除,从而避免传染病的发生。2、抗原检测根据抗原能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体

9、内组织中的抗原。171、免疫预防免疫预防又称预防接种。是将减毒的活病原体183、什么叫器官移植?HLA指的是什么?器官移植成功的关键取决于什么?人类白细胞抗原,即: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的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只要有一半以上相同即可); 但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3、器官移植183、什么叫器官移植?HLA指的是什么?器官移植成功的关键19资料分析:器官移植所带来的问题19资料分析:器官移植所带来的问题20讨论1、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移植的器官对于被移植者来说是异物,

10、免疫系统具有排异反应,但是,当时没有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任何措施。2、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必须控制适当的剂量,恰到好处才有望使移植的器官能够较长时间发挥作用。20讨论1、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移植的器213、仅靠医疗技术的改进,能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吗?不能。例如,解决供体短缺的问题,需要有更多的人自愿捐献器官。4、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创建了中华骨髓库,但在接下来的10年间,库存资料还不足3万份。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从2001年4月起,中国红十字会重新启动了这项计划,更名

11、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并在北京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起分库。 你关注过有关报道吗?建立骨髓库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有什么意义?你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吗?213、仅靠医疗技术的改进,能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吗224、提示:建立骨髓库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意义。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在很多疾病,尤其是白血病的惟一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我国每年约有400多万患者等待着造血干细胞移植。全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万人,而且主要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50%以上是儿童。我国现在20岁左右的青年、少年及儿童中独生子女多,这就意味着很难在有亲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中找到造血干细胞供者,而在非血

12、缘关系者中具有相同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能够实施骨髓移植的概率只有1/10000-1/5000,甚至更小(如果供者与受者的HLA不同,便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只有尽快使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扩充到10万份以上,才可以初步适应临床的需要。成立志愿捐献者资料库就成为挽救患者的惟一途径。224、提示:建立骨髓库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意义。造血23本节小结人体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物质基础特点物质基础特点免疫系统一、二、免疫系统的组成三、特异性免疫的类型体液免疫细胞免疫23本节小结人体三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非特

13、异性免疫24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艾滋病五、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清除六、免疫学的应用免疫预防抗原检测器官移植24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艾滋病25疑难辨析 (l)溶酶体杀菌若在口腔内进行,属第一道防线(在外界环境中完成都属该防线);若在体液中进行,则属于第二道防线。二种情况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吞噬细胞在体液中吞噬病原微生物并将其杀灭,应为非特异性免疫;若仅仅暴露抗原决定族并呈递给T细胞或吞噬抗原抗体结合物应界定于特异性免疫。 (3)效应B细胞是唯一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该细胞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较多;也是免疫反应中唯

14、一没有识别抗原能力的细胞。 (4)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相对较短,而记忆细胞可长期存在或终生存在。解题时若感染或注射疫苗后短时间发挥作用为抗体,长时期应考虑记忆细胞。25疑难辨析 (l)溶酶体杀菌若在口腔内进行,属第一道26再见祝你健康退出26再见祝你健康退出27爱德华詹纳返回英国内科专家爱德华詹纳发明和普及了一种预防可怕的天花病的方法接种疫苗法。詹纳于1749年出生在英国格洛斯特郡伯克利小镇上。十二岁时他跟一位内科医生学徒,后来在一家医院里边学解剖边工作。1792年在圣安德鲁大学获得医学学位。他四十五、六岁时已成为格洛郡内的一位有名的内科和外科医生。詹纳在一本薄书天花疫苗因果之调查里公布了他的结

15、果,他于1798年非正式地发表了这本书。就是这本书是接种方法被迅速采用的主要原因。公元1749公元183227爱德华詹纳返回英国内科专家爱德华詹纳发明和普及了一种28爱德华詹纳的第一次接种 1796年5月,詹纳用从一个奶场女工手上的牛痘脓胞中取出来的物质给一个八岁的男孩詹姆斯菲普斯注射。如事先所料,这孩子患了牛痘,但很快就得以恢复。詹纳又给他种天花痘,果不出所料,孩子没有出现天花病症。返回28爱德华詹纳的第一次接种 1796年5月,詹纳用从一个奶29病原体1、病毒(virus)2、支原体(mycoplasma)3、衣原体(bacterium)4、立克次体(rickettsia)5、细菌(her

16、edity)6、螺旋体(spirochete)7、放线菌属(Actinomyces)8、真菌(fungus)9、寄生虫(parasite)10、朊毒体(prion)返回29病原体1、病毒(virus)2、支原体(mycoplas30抗体的发现过程返回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用细菌或其外毒素给动物注射,过一段时间后,该动物的血清中出现一些有防御作用的保护性成分。 在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用电泳法鉴定,证明抗体是一种球蛋白。 1959年科学家对抗体的结构进行了研究,证明它是由四条肽链组成,借二硫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Y型的四链分子。不同的抗体某些部分氨基酸序列各不相同,决定

17、抗体的特异性。30抗体的发现过程返回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家们在实验31实验探索强X光照射去 胸腺小鼠无免疫性输给小鼠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 免疫功能得到恢复,但不能产生游离于体液中的抗体 输给来自骨髓的淋巴细胞 免疫功能不能恢复,但产生抗体的功能得到一定恢复 同时输入来自胸腺和骨髓的淋巴细胞小鼠就可恢复全部免疫功能 返回实验结论: 胸腺内的淋巴细胞和骨髓中的淋巴细胞在免疫中起不同的作用,分别称为T细胞和B细胞。31实验探索强X光照射去 胸腺小鼠无免疫性输给小鼠来自胸腺的体液免疫过程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 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

18、特有的抗原决定簇,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B细胞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是终末细胞,不再增殖,寿命很短,经过几天大量产生抗体以后就死去。抗体离开浆细胞后,随血液、淋巴液流到全身各部,发挥消灭抗原的作用);小部分B细胞成为记忆细胞(记忆细胞的特点是寿命长,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如果有同样的抗原第二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没有记忆的B细胞更快地做出反应,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抗体与入侵的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是对人体细胞的黏附,从而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体液免疫返回二次免疫体液免疫过程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记忆细胞抗体抗体与抗原33 1、不同的抗原所具有的抗原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