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45张)【课件】_第1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45张)【课件】_第2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45张)【课件】_第3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45张)【课件】_第4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45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政治体制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掌握凌驾于社会的共权力。国家制度:国家组织、运行需要制度建设,即国家制度 比如:权力分配,人事管理,法律、民族关系、财 政都属于国家制度社会治理:国家具有统治的职能,同样也具有社会治理的职能。社会治理职能的发挥需要国家制度的建设,尤其是政治制度的建设。时空定位导入新课 2020年全球疫情日益严重,中国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展现了中国速度,彰显了大国责任,同时政府工作始终坚持民生导向,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

2、代政府在制度安排方面凝聚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经验,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或民族所难与相比的。遂公盨后母戊鼎大盂鼎毛公鼎先秦时期政治制度遂公盨遂公盨是古代西周中期遂国国君所铸的青铜礼器。内底铭文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关于大禹及德治的文献记录。专家认为这证实了大禹及夏朝的确存在。先秦时期政治制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以正君臣

3、,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思 考:两段材料反映了领袖产生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夏朝的政治体制王位世袭制夏朝的政治体制王位世袭制 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关于启的即位,以上材料如何阐释?为什么出现上述两种不同的说法? 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后母戊鼎“国之大事,在祀及戎”,这件文物就是商代时期用于祭祀的用具,被认为是中国

4、青铜史上的典范。商朝还用占卜来决定国家大事,商王是在什么制度下决定国家大事的呢?商朝政治制度 内外服制内 服商王直接统治王畿的地区外 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ji)之。史记殷本纪商朝政治制度 内外服制 铭文载康王向盂叙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国经验认为文王、武王得以卓越的业绩立国,主要是由于其臣属从不酗酒,每逢祭祀,认真、恭敬,而商王的亡国教训就在于沉迷于酒。由此告诫盂要效法祖先,忠心辅佐王室。大盂鼎西周政治制度 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思考:分封有哪几种类型(对象)?同姓:亲族异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 “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

5、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 钱 穆直接:对殷商遗民的防范,对征服地区进行有效统治。根本:进行有效统治,强化王权,巩固西周统治由此判断,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出发点(目的)是什么? 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 顾炎武 “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 钱 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礼记北山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西周政治制度 分封制“(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篇西周政治制度 分封制毛公

6、鼎西周青铜器,作器者毛公,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铭文约500字,主要是毛公歌颂自己为国服务的政绩,以此铸鼎传后世。西周王臣在青铜器铭文中追念祖先功绩、告祭自己荣誉,是为了加强其在宗族体系中的地位。西周政治制度 宗法制盖天下之大利莫若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 班固白虎通义思考:材料反映了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和影响分别是?西周政治制度 宗法制含义: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原则、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维护贵族内部的稳定政治组织与亲族组织合一,政治权力分配基于血缘关系。(家

7、国同构)思考: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的基本的政治制度,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是维系分封制顺利实行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西周政治制度 宗法制王位世袭制夏朝内外服;中央:设相、卿士地方:封侯、伯商朝分封制宗法制西周特点:“家国同构”,等级森严,尚未形成高度集权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无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

8、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左传襄公十四年 厉王虐,国人谤王。 国语周语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秦汉到明清的中央政治制度秦皇 帝太 尉丞 相御史大夫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三公丞 相百官之长,统领百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御史大夫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监察百官太 尉最高武官,掌军事九卿奉 常宗庙礼仪教化郎 中 令宫中警卫卫 尉宫门警卫太 仆宫廷车马廷 尉司法、首都警卫典 客少数民族宗 正皇室宗族治粟内史租税、 财政少 府皇家财政、官府手工业三公九卿,各司其职,互相牵制,保证皇权。官吏任免财

9、赋收入军队指挥郡县制分封制皇帝任免有任期周王分封世袭凭借才能凭借血缘收归中央诸侯自用少量上贡皇帝指挥诸侯指挥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中央郡县(道)乡、亭、里郡守县令、县长三老、啬夫等地方分权中央集权制度创新历代沿用地方行政机构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九卿郡尉、郡守、郡丞县尉、县令、县丞三老、啬(s)夫、游徼(jio)秦朝从中央到地方官僚机构示意图中央郡县乡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的权力集中到皇帝,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三)文书(1)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2)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递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送到全国各地(3)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都要批阅大量文书

10、(1)汉承秦制,中央行政体制仍为三公九卿制。但是,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府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2)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中朝(或称“内朝”),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3)西汉晚期以后,丞相制被三公制取代,中朝尚书台的权力逐渐增大(4)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利受到削弱秦汉到明清的中央政治制度汉西汉:中外朝制皇 帝中 朝外 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 卿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隋唐三省六部制皇 帝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起草政令)(执行 政务)(封驳审议)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宰相秦汉到明清的中央政治制度隋唐皇 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起

11、草诏令负责执行封驳审议凡军国大事、官员任免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复奏总决策隋唐:三省六部制作用:分工明确,彼此制约,提高效率,加强皇权。政事堂中书门下宰相会议召开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来改称中书门下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秦汉到明清的中央政治制度宋皇 帝三司枢密院财政中书门下(政事堂)三司使御前会议台谏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执政)枢密使(执政)枢密副使(执政)御史中丞知谏院行政军政监察二府三司特点:机构重叠秦汉到明清的中央政治制度元 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太子充任。其下有左右丞相各一人,“统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则总省事,佐天子,理万机”。 元史 元初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

12、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元史高鸣传元朝实行一省制原因何在?有何弊端?元:一省制丞相权重秦汉到明清的中央政治制度明清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 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 盛内阁的形成过程侍从顾问参与机密事务决策票拟权“部权尽归内阁”X(时期)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神宗Y(地位上升情况)O明内阁地位演变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性质任 免对皇权影响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一级行政机构内侍机构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制约皇权君主专制

13、强化的产物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思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区别“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 赵翼,檐曝杂记清:军机处养心殿军机处原因:处理西北军务 加强皇权特点:简、速、密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影响: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调整、演变情况趋势两汉魏晋隋唐北宋元朝明朝清朝汉武帝时,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形成中朝和外朝。三省六部制形成、完善。设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形成二府三司。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置

14、内阁。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秦汉到明清的中央政治制度课堂小结请指出下列图片反映的各是什么制度?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秦汉到明清的中央政治制度课堂反馈(1)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条主线发展演变。(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逐渐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秦汉到明清

15、的中央政治制度提升总结秦汉到明清的地方政治制度秦汉隋唐郡县制分为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郡国并行制 郡、县二级制 州、郡、县三级制西汉景帝、武帝后,诸侯国的权力被不断削弱;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刺史有行政权和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也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州、县二级制废郡,以州统县道、州、县三级制 节度使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宋元明清州(府、军、监)和县二级 路、州(府)、县三级制路的主要职责是监察州县各级官

16、吏行省制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了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省、府、县三级制废行中书省,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总揽一省之权省、府、县三级制除巡抚外,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秦汉到明清的地方政治制度秦汉到明清的地方政治制度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

17、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分封制郡县制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羁)请。 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脣(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律“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东汉王充论衡 睡虎地秦墓竹简根据材料分析秦朝文书制度有哪些影响?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秦汉到明清的地方政治制度文书制度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1、二级制和三级制是主体,沿袭变革是变迁的主线。2、州的地位由高到低,县最稳定

18、,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特征。3、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要因素。秦汉到明清的地方政治制度课堂反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规律性认识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王朝建立初期,一般要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王朝的后期,中央集权制到破坏,对地方的控制也随之减弱。宋代设置通判监督知州,设置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明代设置三司分掌地方民政与财政法、军事等,但分权易导致效率降低的局面出现。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迁的一条主要线路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主变革为辅。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纵观中国2000多年自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而县之上的州府、省则变化很大。秦汉到明清的地方政治制度提升总结朝代中央行政地方治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隋唐两宋元明清世袭制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原始民主传统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诞生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文书郡县制中朝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郡国并行制 郡、县二级制 州、郡、县三级制三省六部制州、县二级制道、州、县三级制 节度使二府三司制 路、州(府)、县三级制中书省(一省制)行省制废宰相(洪武),设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