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二茶树品种利用课件_第1页
项目二茶树品种利用课件_第2页
项目二茶树品种利用课件_第3页
项目二茶树品种利用课件_第4页
项目二茶树品种利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项目二 茶树品种利用子项目一 茶树良种的生产意义子项目二 地方特色品种及特色 子项目三 茶树良种的繁育推广LOGO 项目二 茶树品种利用子项目一 茶树良种的生产意义LOG项目二 茶树品种利用LOGO品种=4+1+5+4项目二 茶树品种利用LOGO品种=4+1+5+4子项目一 茶树良种的生产意义一、品种的概念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在一定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等特异性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有性或无性繁殖方式保持其主要特性的一个茶树栽培群体。思考:野生茶树中有没有品种?子项目一 茶树良种的生产意义一、品种的概念子项目一 茶树良种的

2、生产意义1、茶树品种的属性 特异性(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辨认的标志性状)一致性(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其他方面相对整齐一致)稳定性(前后代在形态,生物学和主要经济性状等方面保持相对一致)地区性(一方水土养一方品种:海南大叶种、紫阳槠叶种)时间性(良种的产生及应用) 子项目一 茶树良种的生产意义1、茶树品种的属性子项目一 茶树良种的生产意义2、茶树品种的类别 在茶叶生产和科学研究上,通常按品种的来源和繁殖方法,将茶树品种划分为以下类别:1、有性系品种2、无性系品种3、地方品种4、育成品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子项目一 茶树良种的生产意义2、茶树品种的类别广东科贸职业学子项目一 茶树良种的生产意义1、有

3、性系品种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以种子的形式繁殖后代,其繁殖的品种称有性系。 子项目一 茶树良种的生产意义1、有性系品种通过两性细胞的子项目一 茶树良种的生产意义2、无性系品种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是直接利用母体的枝条、根、芽等营养体的再生能力进行扦插、压条、分株、嫁接以及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殖个体,所繁殖的品种称无性系。无性系有:政和大白茶(福建政和县), 铁观音(安溪县)子项目一 茶树良种的生产意义2、无性系品种不经过两性细胞子项目一 茶树良种的生产意义3、地方品种又称农家品种,指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或栽培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或人为的选择而形成的品种。 地方品种有:乐昌白毛茶(乐昌县), 凤凰水仙(

4、凤凰山)。 子项目一 茶树良种的生产意义3、地方品种又称农家品种,子项目一 茶树良种的生产意义4、育成品种又称改良品种,根据育种目标,通过系统选育、杂交育种以及其它育种方法创造的新类型。 大多数属于无性系,很多育成品种的产量与品质超过原来的地方良种,并且生长性状整齐,如龙井43是中茶所选育成的,浙农12(浙农大),广东省茶科所英红1号。 子项目一 茶树良种的生产意义4、育成品种又称改良品种,子项目一 茶树良种的生产意义二、良种的概念优良品种的简称;良种的三个条件1、具有较高的 经济价值2、具有较高的 抗逆性3、具有较高的纯度和较稳定的遗传性子项目一 茶树良种的生产意义二、良种的概念1、2、3、

5、茶树良种推广的意义 提高品质1 2 3 4 提高采摘效率5增加产量增强抗逆性调节采制“洪峰”茶树良种推广的意义 提高品质1 2 3 1、提高品质 优质的茶如何形成?1、良种,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良种的三大特点)2、自然条件,特定的高山优质生态条件是关键;(高山云雾出好茶)3、栽培施肥,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土壤肥沃vs土壤贫瘠;修剪)4、科学加工,是最后成败的重要一环。最受大家欢迎的茶叶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呢?色、香、味、形1、提高品质 优质的茶如何形成?2、增加产量良种的高产特性表现在:多重快长去英德实习会有相关的实验。2、增加产量良种的高产特性表现在:3、增强抗逆性抗逆性包括:抗寒、抗旱、抗病

6、虫等3、增强抗逆性抗逆性包括:抗寒、抗旱、抗病虫等4、调节采制“洪峰”“洪峰”:1、粮茶劳力的矛盾突显; 2、 采茶与制茶的矛盾。 建议:根据茶树良种间生育期的早生、中生、晚生的不同特性,合理搭配品种,尽可能减低“洪峰”,平衡生产,有效缓解采茶 与制茶间的劳力矛盾以及合理利用机械设备等方面的问题。4、调节采制“洪峰”“洪峰”:5、提高采摘效率采茶机械化:芽叶肥壮,发芽整齐度高5、提高采摘效率采茶机械化:芽叶肥壮,发芽整齐度高子项目二 地方特色品种及名茶绿茶类乌龙茶类红茶类1.云南大叶种2.英红9号3.英红1号1.龙井43号 2.黄山种3.君山种 4.祁门槠叶种1.武夷岩茶之四大名丛2.安溪铁观

7、音3.凤凰单丛 4.岭头单丛5.金萱(台茶12号) 6.翠玉(台茶13号)7.青心乌龙子项目二 地方特色品种及名茶绿茶类乌龙茶类红茶类1.云南大叶1、云南大叶种原产云南省西南部和南部澜沧江流域,是我国1984年11月首批认定通过的30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之一,被全国广泛推广种植,其后裔(含以云南大叶种为育种材料的后代)遍布我国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云南大叶种茶树植株多为乔木型,树冠高大,自然生长树高56m,最高达20m以上。云南大叶种的优良品种主要有: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勐海大叶种、景东大叶茶、景谷大白茶,云南大叶种茶叶,内含物质丰富,云南大叶种是普洱茶的唯一原料。无性系地方良种:云抗

8、10号、云抗14号、云抗43号、长叶白毫(1985年审定为省级良种。 ) 1、云南大叶种原产云南省西南部和南部澜沧江流域,是我国1981、云南大叶种云南茶区辽阔,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规定,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普洱市、临沧市、西双版纳州、保山市等11个州市所辖75个县(市、区)及所属的639个乡镇。但茶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以南、哀牢山以西、怒江以东、澜沧江中下游两岸地带。按习惯分为滇西、滇南、滇中、滇东北四个茶区。 古六大茶山:清乾隆进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日革登、三曰倚邦、四日莽枝、五日蛮砖、六日慢撒,周八百里。1、云南大叶种云南

9、茶区辽阔,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规定,普洱茶地理1、云南大叶种 易武茶山曼撒茶山攸乐茶山革登茶山1、云南大叶种 2、英红9号 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于1961年开始,从引进的云南大叶种群体茶园中选择优良单株22个;19631975年开展株系比较试验,其中选育出产量高、品质优、适制性好的优良株系,并命名为英红9号。19821990年在湛江进行区域适应性试验。1980年以来,先在省农科院茶叶所设立母本园示范应用,后逐步推广至广东、广西、湖南、四川、福建5省(区)生产示范应用。1988年英红9号被审定为省级茶树良种,并被省农业厅列为重点推广茶树良种。至1996年止,累计推广面积1 500公顷。 2、英红9

10、号 2、英红9号特征特性:英红9号属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种,树势直立高大,顶端优势强,单叶叶面积65.52 cm2,叶椭圆形,叶渐尖,叶色淡,叶质柔软,叶面隆起且富有光泽。萌芽早(3月中下旬),休眠迟(11月底至12月初),生育期长(有效采摘期278天),年采茶56轮。芽叶黄绿色,粗壮茸毛特多(一芽三叶长12.7 cm,重2.05 g),属重芽型,育芽能力强,生长整齐。发芽较密,每轮平均3048个。2、英红9号特征特性:英红9号属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种,树势直立英红9号金毫茶:研究表明,英红9号是适制金毫茶的最佳品种。用一芽一叶初展(或单芽)原料创制的金毫茶,是目前国内红茶类中的唯一高档名茶,品质表现

11、为外形秀丽、色泽金黄、金毫满披匀亮、汤色红艳、香气持久有花香、滋味嫩鲜醇浓甜爽,被誉为“金美人”。该产品于1992、1994、1996年连续3届获广东省名茶金奖。 -大叶茶新品种英红9号的选育及利用李家贤等1999年英红9号金毫茶:研究表明,英红9号是适制金毫茶的最佳品种。用3、英红1号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二倍体。 来源及分布: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581986年从阿萨姆种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广东英德、清远、湛江等地有栽培。福建、湖南、四川等省有少量引种。1987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171987。 适栽地区:华南和西南部分红茶茶区。

12、 3、英红1号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二倍体。 1.龙井43号1960年初,对龙井茶树群体进行了单株选种。同年春天选了六、七十株表现较突出的茶树,并对这些单株母树作了生物学特性和主要经济性状的观察,发现编号为龙井6043号的单株发芽早,长势,旺,育芽力强,主要化学成份含量较群体显著提高,符合龙井茶早采、嫩采的一个特点。1972年起,在龙井茶区推广,并在旗枪茶区及一些预备试制龙井茶的场、队试种示范。品种名称由原编号简化为龙井43。1.龙井43号1960年初,对龙井茶树群体进行了单株选种。同1.龙井43号主要特征:龙井43为典型的灌木型茶树,从根茎处分枝,枝叶茂密,树姿开张。成熟叶片长椭圆

13、形,叶长7.84厘米,叶宽3.28厘米,叶形指数2.39。叶色绿,富有光泽,微隆起,叶缘微波状,叶肉较厚。新梢嫩叶色绿背卷,茸毛中等,嫩叶叶柄基部稍微泛红。一芽二叶全长4.12厘米,芽长1.99厘米,较之龙井种、鸿坑种、福鼎自毫、黄叶早等品种,芽叶短小,但较粗壮。1.龙井43号主要特征:龙井43为典型的灌木型茶树,从根茎处2、黄山种为地方群体品种,有性系。灌木型,大叶类,中生种。产地及分布:原产安徽省黄山市。主要分布在安徽南部山区。在安徽和山东茶区有较大面积栽培。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 130211985。 制黄山毛峰,条索紧结,有锋苗,白毫显露,色泽深绿油

14、润,香气清鲜持久,滋味醇和,汤色黄绿清澈。抗寒性、适应性强。结实性中等。 适栽地区:长江南北茶区和寒冷茶区。2、黄山种3、君山种有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产地及分布:原产湖南省岳阳市洞庭山,为当地主要栽培品种。浙江杭州等地有少量引种。 适制绿茶和黄茶,品质优。制君山银针(黄茶),芽身金黄,汤色橙黄明亮,香气清纯,滋味甜爽。抗寒、抗旱性强。结实性强。 适栽地区:湖南中部、北部茶区。 3、君山种有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产地及分布:原产湖4、祁门槠叶种黄山地区的国家级茶树良种, 1982年被定为安徽省地方良种,1984年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全国推广地方良种。适制红,绿茶。制祁

15、门红茶,品质最佳,具独特“祁门香”。 4、祁门槠叶种黄山地区的国家级茶树良种, 1982年被定为安1、武夷岩茶之四大名枞原产地树型树姿叶片 大小叶色叶形其他生育期大红袍天心岩九龙窟石壁上灌木,矮小半开张 深绿富光泽椭圆形侧脉5-7对2株较早生; 2株中生; 2株晚生白鸡冠火焰岗下之外鬼洞中小乔木中叶类浓绿富光泽长椭圆侧脉5-8对;嫩叶薄软,色黄或淡黄水金龟牛栏坑葛寨峰下灌木半开张绿富光泽长椭圆侧脉7-11队;芽叶色淡绿、茸毛多晚生种铁罗汉慧苑岩峰库坑小乔木半开张中叶类绿富光泽椭圆或近长椭圆侧脉平均8对;黄绿色茸毛尚多1、武夷岩茶之四大名枞原产地树型树姿叶片 大小叶色叶形其他大红袍 茶经称茶山之

16、土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茶园土壤系烂石或砾壤。 大红袍 茶经称茶山之土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白鸡冠白鸡冠是武夷山四大名丛之一。在慧苑岩火焰峰下外鬼洞和武夷山公祠后山的茶树,芽叶奇特,叶色淡绿,绿中带白,芽儿弯弯又毛绒绒的,那形态就像白锦鸡头上的鸡冠,故名白鸡冠。明朝的一则“鸡冠”治恶疾的故事,使得白鸡冠茶声名大震。每年5月下旬开始采摘,以二叶或三叶为主,色泽绿里透红,回甘隽永。 白鸡冠白鸡冠是武夷山四大名丛之一。在慧苑岩火焰峰下外鬼洞和武2、安溪铁观音铁观音又名红心观音、红样观音,天性娇弱,抗逆性较差,有“好喝不好栽”之说。铁观音是茶树品种名,也是成品茶和商品茶名称。铁观音

17、茶树树姿灌木型,分枝较稀疏,且生长较披张。铁观音属于无性繁殖品种,可以用压条繁殖或短穗扦插繁殖技术。安溪铁观音茶叶制成乌龙茶,其茶叶外型条索卷曲圆结,沉重,色泽绿润,滋味醇厚甘鲜,香气清芳高强,具有天然花香和特殊香味“观音韵味”,品质极优。2、安溪铁观音铁观音又名红心观音、红样观音,天性娇弱,抗逆性3、凤凰单丛凤凰单丛,是凤凰水仙群体中优异单株的总称。单丛茶资源的形成有三个特点,就是单株培育单株采制单株鉴定。据七十年代调查,凤凰茶区保存的老丛茶树约有三千七百余株。数年前,把树体较大、品质优良的进行登记整理,有性状记录的单株113个;2004年,在原有基础上,整理记录的单株增加到206个。单丛茶

18、濒危资源:通俗来说,孤寡的老丛树,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就是“濒危”。何谓“孤寡”,道理上就是这棵树的“基因型”没有同型接替,它的消亡,意味遗传资源的流失。当然,这棵树的“表现型”性状应是非常优异的。3、凤凰单丛凤凰单丛,是凤凰水仙群体中优异单株的总称。老丛树相应的保护措施:无性繁殖:无性系母子基因型相同,是直接传承的最好方式。如清末、民初,有“插枝”或“接枝”的个别事例,如“八仙过海”,就是从古茶树上用“插枝”方法传承的。但真正产生无性“株系”,是在五十年代推广短穗扦插技术以后,如黄枝香、八仙过海、玉兰香、芝兰香等,近期更由于嫁接换种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传承老丛茶树的一种有效方式。有性繁殖:提倡

19、在有性系中选优,目的是发现新的遗传变异。虽然“有性”株系的亲子基因型不同,不能直接传承老丛,但在遗传上,至少知道亲本的一方是优良的。有性系第一代的个体中,仍有可能存在优良的单株,选择的机会是存在的。传说现存的“宋茶”中,有的是古“宋茶”的种子后代。老丛树相应的保护措施:4、岭头单丛岭头单丛茶,又称白叶单丛茶,其发源于饶平县浮滨镇岭头村海拔1032米的双髻娘山。1961年由岭头村民从野生水仙茶中选育而成,现在广东省内生产面积最大,多次被评为国家名茶。4、岭头单丛岭头单丛茶,又称白叶单丛茶,其发源于饶平县浮滨镇5、金萱、翠玉金萱、翠玉是台茶 12 号和台茶13号。系台湾省茶叶改良场原场长吴振铎教授

20、选育的,属灌木型早生中小叶种型的乌龙茶良种。适应性广,扦插、种植成活率高,优质高产型。加工品质:易加工出品种特色风格,香气高雅飘溢,香入汤入味;金萱具高雅奶香,翠玉具玉兰花香兼蔗糖香,热香阵阵清香,冷香持久。伍锡岳教授、郑永球教授等在1997年5月考察福建平和县台商茶厂后,首批引进金萱、翠玉品种的扦插苗2万株,随后饶平、潮安、梅县、罗定、紫金等地也引种,经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对首批引种在本所的金萱、翠玉两个品种,进行观察、鉴定、评价后,大量繁殖、大面积种植,并向全省各地推荐、推广。现在廉江、梅县、紫金、东源、揭西、阳春、揭阳大南山侨区等地种植面积较大,截止2008年,栽种面积达 1 333.3h

21、m2。5、金萱、翠玉金萱、翠玉是台茶 12 号和台茶13号。系台湾7、青心乌龙 经大陆台湾学者多次考察认证,建瓯市的百年乌龙确是青心乌龙的母树。1990年9月闽台茶叶学术研讨会台湾代表吴振铎教授考察最终证实并明确对外公布:福建省建瓯市的矮脚乌龙老树正是台湾乌龙珍品“青心乌龙”、“冻顶乌龙”的母树,并立碑石刻“百年乌龙”永志海峡两岸茶叶亲缘相依的关系 。 据西湖龙井资讯平台3月25日讯:据台媒报道,福建省长苏树林25日上午率团参访以冻顶乌龙茶闻名的南投鹿谷乡,体验了一趟茶产业和茶文化之旅。他期许两岸的百姓一起共享茶的发展成果与茶的文化。由于冻顶乌龙茶是清朝时期自福建省武夷山移植过来,苏树林于接受

22、媒体访问时表示,福建是茶的发源地,茶在福建及台湾都是吉祥物,“一杯清茶、两岸情缘”。 7、青心乌龙 经大陆台湾学者多次考察认证,一、良种繁育的特点、任务和意义二、茶树良种的繁育途径及表现特点三、茶树良种茶开发子项目三 茶树良种的繁育推广一、良种繁育二、茶树良种三、茶树子项目三 茶树良种的繁育推广子项目三 茶树良种的繁育推广一、良种繁育的特点、任务和意义(一)特点1、大多数茶树良种兼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特点2、繁殖年限长从开花结实到死亡,年年可繁殖 繁殖系数大单株数年之后可繁殖数十万株3、茶树异花授粉植物,难保持良种纯度。4、茶树是叶用作物。繁育种子和留蓄扦插与鲜叶生产有矛盾。5、茶树是多年生植

23、物。经济年限较长。因此,品种的优劣和种苗的好坏对茶叶生产有长期的影响。子项目三 茶树良种的繁育推广一、良种繁育的特点、任务和意义子项目三 茶树良种的繁育推广(二)任务1、扩大良种繁殖系数的技术2、防止品种混杂退化,保持和提高现有良种种性。良种繁殖过程中的种性及纯度保持技术(三)意义1、有助于生产上的高标准种植和管理,创造高效益2、种性优,群体优,有助于开发优质产品,高质量3、茶园芽叶生长高度一致性,有利于机械化子项目三 茶树良种的繁育推广(二)任务二、茶树良种的繁育途径及表现特点(一)有性繁殖1、有性繁殖的概念 也称种子繁殖,指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胚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

24、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由种子繁殖成新个体,称实生苗或有性苗。、有性繁殖的特点变异严重,茶树很不整齐一致,产量低品质差实生苗对不良环境和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方法简单、成本低有些品种结实率较低,有的甚至不结实,难以满足有性繁殖的需要二、茶树良种的繁育途径及表现特点(一)有性繁殖子项目三 茶树良种的繁育推广(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概念 无性繁殖也称营养繁殖,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因其不涉及性细胞的融合,所以,后代一般不发生遗传重组,因而在遗传组成上和亲本是一致的、无性繁殖的特点遗传性稳定,群体整齐一致,易取得高产优质。有利茶园管理,便于机械化操作可克服不结实良种的繁殖问题幼龄期生长迅速,成园投产快。花工多,种植成本高(6)母树的病虫害容易传播给后代,抗逆能力比实生苗弱(7)无性苗包装难,远途运输较麻烦。子项目三 茶树良种的繁育推广(二)无性繁殖子项目三 茶树良种的繁育推广、无性繁殖的方法短穗扦插是最常用的无性繁殖方法,特点方法简便,繁殖系数大压条方法简便,易管理,成苗率高,生长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