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课 宋明理学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地位。佛教盛行:起源于印度。公元前后传入中原。东汉明帝后传播。魏晋时期盛行。洛阳白马寺洛阳龙门石窟陕西法门寺法门寺所藏佛骨舍利子江甫春杜牧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动摇佛教盛行(长于治心、思辨哲学,但不讲社会治理)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
2、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长于养生,治世不如儒家,思辨不如佛教)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动摇一、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三教合一 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刻画的是道家宗主老子洞悉世间沧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 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儒学本身的理论缺陷(长于治世,短于思辨)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且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政治腐败,王朝更革代起,军阀割据,战
3、争颇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缺乏治心的手段。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动摇一、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三教合一2、“三教合一”潮流,儒学体系深受佛道影响 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盛,许多知识分子兼修儒、佛或三教并修,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它为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最终儒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一、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泰山红门宫 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一、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三教合一三教图 (清
4、)丁云鹏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3、为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 儒学独尊地位受佛道的冲击,但同时儒学又吸收佛、道精华,使儒学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从而重新确立儒学统治地位。一、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三教合一二、宋明理学含义: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把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在一起的新儒家学说。(阐释义理、兼谈性命)因继承孔孟的道统,又称为道学。是儒、佛、道三家融合的产物宋明理学由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组成宋明理学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陆九渊 王守仁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二、宋明理学(一)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程颢、程颐,
5、朱熹2.主要思想: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和普遍法则;4.发展历程:3.主要经典:儒家伦理道德、人性就是天理的体现;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四书章句集注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明朝确立思想统治地位要存天理,灭人欲。 元以后的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程颢,河南洛阳人,世称明道先生。程颐,世称伊川先生 本朝(宋朝)之治以理学为之根底也。义理之学独盛本朝,以程先生(二程)为之宗师也。 黄震 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自宋以来在历史上以理学大师每多宣讲于此而著称于世。程颢、程颐在此讲学,更使书院地位独特,时与河南睢州的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宋
6、代四大书院。 朱熹(11301200),号晦庵,程颐的四传弟子(杨时“程门立雪”、罗从彦、李侗、朱熹)二程思想的集大成者。 朱熹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理”是什么?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理条理、道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应遵循的原则“三纲五常”等道德规范就是“天理”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人伦者,天理也。” 形而上者无影无形,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气) 朱子语类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
7、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性即是理。 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 二程遗书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致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格物的做法) 朱熹近思录致知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朱熹近思录致知 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也。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五 “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则与禽兽何异矣。” “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弗知,则至于天理灭而不知反。”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问:
8、“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朱子语类“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论语乡党 二、宋明理学(二)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心即理也”,心是世界的本原;提出“发明本心”(内心反省)以求理。“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的思想将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号称“心学”二、宋明理学“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一、中国大儒,国之重器二、大咖是怎样炼成的三、心外无物,知行合一(二)陆王心学明朝那些事儿明太祖朱元璋护国名臣于谦超级奸臣严嵩改革达人张居正下海公务员郑和
9、直臣标本海瑞一代名将袁崇焕身残志坚魏忠贤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学”的集大成者。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旷世奇儒王阳明 明代最牛文人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先生承绝学於词章训诂之後,一反求诸心,而得其所性之觉曰良知,因示人以求端用力之要,曰致良知.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之深切著明者也。明朝一哥字在心中 明代奇人徐渭说:“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守仁则以人掩其书。”王阳明之书遒迈冲逸,人称“如宿世
10、仙人生具灵气,故其韵高冥合”。 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大咖是如何练成的?一、少年聪悟,敏而好学 王阳明出身书香世家,其父曾状元及第。据传在王阳明5岁的时候已经能够默诵诗书。11岁曾作蔽月山房: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在祖父的指引下,王阳明自小就博览群书,孔孟之道,唐诗宋词所涉颇广,尤其喜欢读孙子兵法,为后来更为深入的求学奠定了基础。二、胸怀大志,心忧天下 年谱记云,先生于十一岁时,尝问塾师曰:何为第一等事?塾师曰:惟读书登第耳。先生疑曰:登第恐未为第
11、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龙山公(阳明先生之父)闻之,笑曰:汝欲做圣贤耶? 正因有这一问,才会有二十五年后谪官龙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之余,恍若有悟。 尼采是抱着一匹被主人鞭笞的老马痛哭之后,从此“疯掉”,转身进入他的哲学王国。 王阳明是举着“读书学圣贤耳”的旗帜狂起来的,从此走上他漫长、痛苦、纠结的悟证之路。大咖是怎样练成的? 三、仰慕圣学,三变得道 1489年王阳明谒见大儒娄谅,探讨宋儒格物之学。娄谅对王阳明说:“圣人必可学而至”。 “泛滥词章之学,遍读朱熹之书” 王守仁曾认真格竹七天,未有一得。困于其思,思而不解,身心憔悴。 “龙场悟道,道在心中” 贵州修文县内的崇山峻岭让王阳明想到了孔子
12、厄于陈蔡的凄美画面,他开始思考:“圣人处此,更何有道?” 夜风习习,月光如练,他忽然洞悟格物致知之要义原来此道就在心中! 大咖是怎样练成的? “戎马倥惚,知行合一 王阳明平定了江西宁王朱宸濠之乱反遭奸人构陷,经历此番构陷罗罪之后,王守仁更为深刻地体验到从外在的现实世界寻找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帝国危机的制衡力量已无可能,开始从寻求心灵支柱,更为深刻地体验到“良知”于人的意义和作用,一年后他提出了“致良知”的重要哲学命题。 自此,王阳明走入了黄宗羲所说的个人学术的第三个阶段:“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无非。开口即得本心,更无假借凑泊。如赤日当空,而万象毕照。” 先生之学,已至化境。
13、大咖是怎样练成的?此心光明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门四句教 公元1528年,先生病情加重,行至南安急剧恶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学生周积说:“吾去矣!”,周积潸然泪下,问:“何遗言?”先生微笑着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圣 人 立 言“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理)“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人胸中各有个圣人”“满
14、街人都是圣人。”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以增益其所不能”者,皆所以致其良知也。 传习录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重点就是要人们时刻把良知贯彻到行为实践中去,“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工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反對一味静坐、凭空索想。然而,任何一门学问谈偏了,都会产生流弊,理学后来会出现空疏之风,正是源自明朝后期阳明心学的流弊。 论及教人,元晦(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总结),二陆(陆九渊和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
15、之教人为支离。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格物”“格心”之争鹅湖之辩赏花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二程说:“天生的。”朱子说:“对,天生的。”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美丽的。”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同: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世界本原异:程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本心即“理”。父子关系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
16、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道德修养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决定的;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不要偏离天理 。异: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要求和途径不同。“理”是本原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心”是本原儒家伦理道德是天理(礼=理)通过“格物致知”以明“理”“存天理,灭人欲”人心固有天理(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求“理”“致良知”成圣成圣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治学方法的区别朱熹: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陆九渊:应该让弟子们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 著作数量相差悬殊朱熹:一生著书209卷,编纂书籍210卷,注释38卷,校勘72卷。陆九渊
17、:没有专著留下,只是后人为他编纂了文集。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审视宋明理学,历经了数百年的沧桑,我们看到在礼教压制下哭泣的生命,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变得提拔高大的灵魂。课堂探究:请你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分析宋明理学的影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八目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翻开历史一查满
18、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三寸金莲”对妇女的戕害“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三从四德“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积极性:消极性: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从哲学高度论证了专制统治、等级秩序的合理性,更加思辩化、哲理化(传统儒学有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神学倾向);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崇尚气节、修养,讲求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些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有积极作用。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
19、的自然欲求,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三、宋明理学的影响【解析】“决定宗教兴亡”表述过于绝对,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故A项错误;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化,再结合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可得出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广泛传播,故D项错误。【答案】C1、(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2、(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解析】人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A项错误;人性本恶是荀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论,并对其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错误,D项正确。【解析】明清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个人房屋售卖合同范本
- 买卖注册公司合同范本
- 出租钢琴合同范例
- 倒板合同范本
- 出口经营合同范本
- 个人租车协议合同范本
- 医疗器械借用合同范本
- 制做安装合同范本
- 别墅门订购合同范本
- 二手机械车位转让合同范本
- GB/T 7631.5-1989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5部分:M组(金属加工)
- GB/T 41326-2022六氟丁二烯
- GB/T 19470-2004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网
- GB/T 18913-2002船舶和航海技术航海气象图传真接收机
- 高中教师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六篇
- 烹饪专业英语课件
- 3d3s基本操作命令教程课件分析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晨读课件
-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讲义课件
- 河南大学版(2020)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法律方法阶梯实用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