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功能参考课件_第1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参考课件_第2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参考课件_第3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参考课件_第4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参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1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1 第一节 神经系统总论一、神经系统的组成(解剖)2第一节 神经系统总论233二、神经元4二、神经元41、基本特性: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51、基本特性:52、基本功能: 接受信息整合信息传递 信息 神经-内分泌功能 62、基本功能:6三、神经胶质细胞7三、神经胶质细胞788功能: 1)支持作用2)修复和再生作用3)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4)绝缘和屏障作用5)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6)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7)吞噬作用9功能: 1)支持作用2)修复和再生作用3第二节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一、突触分类:化学性、电突触2 经典的突触传递10第二节 神经元之

2、间的联系1011113、结构特点:突触前、后膜比一般的神经 元膜增厚约7nm间隙较宽,约2030 nm, 其间有粘多糖和糖蛋白突触小体内有许多的线粒 体和囊泡(囊泡内含递质)突触后膜上有相应的受体123、结构特点:突触前、后膜比一般的神经121313141415154、突触传递的过程164、突触传递的过程1617175、突触后电位185、突触后电位1819196、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 取决于同时产生的EPSP与IPSP的代数和7、突触传递的调节 前膜: 取决与进入末梢的Ca2量突触前膜受体加速或减慢对递质的重摄取和酶促代谢过程 后膜:后膜受体可改变206、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20212

3、18、突触传递的可塑性(1)强直后增强 对象:突触前末梢 所受刺激:短串强直刺激 现象:突触后电位明显增强 机制:使Ca2在突触前神经元内积 累,以至于胞质内Ca2的结合 位点全被占据,细胞内游离Ca2 的浓度持续增高,使突触前末梢 持续释放神经递质,导致突触后 电位增强。228、突触传递的可塑性22(2)习惯化和敏感化 习惯化 对象:突触 刺激:低强度持续 现象:突触对刺激反射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机制:重复刺激使Ca2通道逐渐失活, Ca2内流减少,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减少。 敏感化 对象:突触 刺激:高强度持续 现象:突触对刺激反射逐渐增强,传递效能增强 机制:激活了腺苷酸环化酶,cAMP产生

4、增多, Ca2内流增加,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增多23(2)习惯化和敏感化23(3)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 LTP 对象:突触前末梢 所受刺激:短串,快速,高频、高强度 重复刺激 现象:突触后电位快速、持久明显增强 机制:突触后神经元胞质内Ca2增加 LTD 对象:突触前末梢 所受刺激:低频,长时间刺激 现象:突触后电位明显减弱 机制:突触后膜受体密度降低24(3)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24二、非定向突触传递特点: 1、并非一一对应 2、曲张体与突触 后成分之间的距离一 般大于20nm,有的可超过400nm 3、作用部位分散而无特定靶点 4、递质扩散的距离较

5、远,且远近不等,造成传递时间长且长短不一5、释放的递质能否产生信息传递效应,取决于突触后成分上有无相应的受体25二、非定向突触传递特点:25三、电突触传递特点:1、双向传递2、电阻低、速度快, 几乎不存在潜伏期意义:发生在同类神经元之间,具有促进神经元同步化活动的功能。26三、电突触传递特点:意义:发生在同类神经26四、神经递质和受体(一)递质(neurotransmitter)1、概念:突触前膜释放的化学物质称为递 质。2、神经神经递质的确定条件1)突触前神经元中合成,有合成递质的 前体和酶系统。2)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受到适宜刺激时,能从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出来。3)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

6、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4)存在使其失活的机制。5)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 27四、神经递质和受体273、递质的分类1)按分泌部位分为:中枢神经递质和外周神 经递质2)按化学性质分为胆碱类、胺类、氨基酸 类、肽类、嘌呤类、 脂类和气体类等4外周神经递质1)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外周胆碱能纤维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躯体运动神经纤维(神经-肌接头处)。2)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大部分交感节后纤维均为肾上腺素能纤维。3)嘌呤类/肽类目前认为

7、,植物神经系统除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外,可能还有第三类纤维,即嘌呤或肽类递质。283、递质的分类1)按分泌部位分为:中枢神经递质和29295、递质共存 戴尔原则6、递质的代谢 循环305、递质共存30(二)受体1、概念: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 (递质、调质、激素等)特异性结 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 子,其体质为蛋白质。 配体2、特性: 特异性; 饱和性; 可逆结合性; 活性可变化性,包括反应性(致敏现象)或受体 数目(上调)和反应性(脱敏现象)或数目 (下调)。31(二)受体313、受体的分类(1)离子通道型(2)G蛋白偶联受体或促代谢性受体32324、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 胆碱能受体 胆碱能受体分为毒蕈碱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M-R)和烟碱受体(nicotinic receptor,N-R)两型。 肾上腺素能受体 氨基酸受体334、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3334343535五、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一)、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 反射36五、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36(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37(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37(三)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1、单向传播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