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糖代谢-课件_第1页
糖尿病与糖代谢-课件_第2页
糖尿病与糖代谢-课件_第3页
糖尿病与糖代谢-课件_第4页
糖尿病与糖代谢-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糖尿病与糖代谢糖尿病与糖代谢001糖尿病002糖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类的营养价值主要是供给能量,此外糖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正常人体内糖代谢的中心问题之一是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临床上重要的糖代谢紊乱也主要是血糖浓度过高(高血糖症)和过低(低血糖症)001糖尿病002糖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糖尿病临床表现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多见于1型糖尿病)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临床表现多饮

2、、多尿、多食和消瘦(多见于1型糖尿病)血糖 血糖是指血液中糖,由于正常人血液中糖主要是葡萄糖,且测定血糖的方法也主要是检测葡萄糖,所以一般认为,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4.46.7mmol/L(80120mg/100ml),它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全身各组织都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以氧化供能,特别是脑、肾、红细胞、视网膜等组织合成糖原能力极低,几乎没有糖原贮存,必须不断由血液供应葡萄糖。当血糖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严重妨碍脑等组织的能量代射,从而影响它们的功能。所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正常人血糖浓度虽有波动,但可保持相对恒定在4.46.7mmol/L范围

3、内。这些神经、肝脏等组织和激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使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 血糖 正常血糖及调节血糖食 物 糖 消化,吸收 肝糖原 分解 非糖物质 糖异生 氧化分解 CO2 + H2O 糖原合成 肝(肌)糖原 磷酸戊糖途径等 其他糖 脂类、氨基酸合成代谢 脂肪、氨基酸 正常血糖及调节血糖食 物 糖 消化,吸收 肝糖原 分血糖水平的调节一、神经系统的调节主要通路:下丘脑-植物神经系统-激素-(关键酶- 酶反应) 例如- 下丘脑 迷走N 胰岛-细胞 胰岛素 之外侧核 糖原合成 (直接) 肝脏 血糖 糖异生血糖水平的调节一、神经系统的调节血糖水平的调节二、肝脏的调节 肝脏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4、,是维持血糖恒定的重要器官。它可作为血糖的来源(使血糖) :肝糖原分解糖异生其他单糖转化又可作为血糖的去路(使血糖) :肝糖原合成糖分解转化成脂肪、甘油、其它糖或糖复合物血糖水平的调节二、肝脏的调节 肝脏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是维血糖水平的调节三、激素的调节这是最重要、最有效的调节。两组激素相互协调、制约,维持血糖相对恒定。(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 insulin,Ins) 胰岛-细胞产生,含51个氨基酸残基,是最小的蛋白质类激素1、降血糖的机制(对糖代谢的影响)(1) 促进葡萄糖(glucose)进入肌肉、脂肪细胞(2) 使葡萄糖激酶(GK)活性升高,启动葡萄糖代谢(肝内) 分解代谢 G G

5、-6-P 合成代谢血糖水平的调节三、激素的调节这是最重要、最有效的调节。两血糖水平的调节 (3) 促进葡萄糖利用(分解、合成、转化) 使相关酶活性改变(或) (4) 抑制糖异生 使相关酶活性改变(或) 2、分泌的调节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因素: (1) 血糖 (2) 血浆氨基酸浓度 (3) 升血糖激素,尤其是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等 (4) 胃肠道激素,如胰泌素血糖水平的调节 (3) 促进葡萄糖利用(分解、合成、转化血糖水平的调节 1、胰高血糖素(主要) 胰岛-细胞,多肽,29个氨基酸残基,(M.W=3 485), 通过胰高血 糖素受体介导生物效应 2、其他激素 生长素 来自于垂体嗜酸性

6、细胞 肾上腺素 来自于肾上腺髓质 糖皮质激素 来自于肾上腺皮质束状带(二) 升高血糖的激素血糖水平的调节 1、胰高血糖素(主要) (二) 升高血血糖水平的调节血糖水平的调节肝还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表3-2),在生理情况下,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主要在肝细胞骨转变成葡萄糖,以补充血糖因空腹所致血糖来源不足。这是因为糖异生途径的关键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铜酸羧激酶的活性似肝最高。饥饿或剧烈运动时,肝脏利用非糖物质转变成糖的作用尤为显著。此外,肝所具有的果糖二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在其他单糖转化为葡萄糖的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进食糖类或输注葡萄糖液都可发生一时性高血糖甚

7、至糖尿,而饥饿时则可出现低血糖症状。肝脏利用非糖物质转变成糖肝还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表3-2),在生理情况下,甘油、氨基 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首先是引起糖代谢障碍。因为胰岛素不足时,糖进入细胞减少,糖原合成减少,糖醇解减少,磷酸戊糖通路减弱,三核酸循环减弱,由此而导致肝、肌肉及脂肪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此外,由于胰岛素缺乏,对肝和肌糖原分解抑制减弱,对糖原异生及肝糖生成的抑制过程减弱,以致引起肝糖输出增多糖原分解增多,糖原异生增强,肝糖生成增多,从而导致高血糖。由于糖氧化发生问题,细胞内能量供应不够,患者便会产生肚饿的感觉,于是便多食东西,吃得多,血糖浓度就会增高。当血糖增高超过肾保留葡萄

8、糖的界限值时,葡萄糖便会在尿中排出,出现糖尿。因糖大量排出,带走大量水分而引起多尿。因为经常小便,所以体内流失水分便多。假如体内水分失去过多,血液便浓缩,血浆渗透压增高,便会觉口渴而大量饮水。糖氧化功能发生故障,人体内便要动员脂肪、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因而消耗过多,患者便逐渐消瘦,体重减轻,严重的会出现酸中毒、昏迷及脱水症状。糖代谢紊乱 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首先是引起糖代谢障碍。因为胰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利用葡萄糖减少;肝糖原输出增多;肝、肾糖异生作用增强高血糖症。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高血糖症与糖尿病基因缺陷(遗传性) 环境因素(获得性)受体前缺陷受体缺陷受体后缺陷胰岛素受体异常 胰岛

9、素受体抗体形成 胰岛素信号转导障碍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基因突变 胰岛素抗体形成 高血糖症与糖尿病基因缺陷(遗传性) 环境因素(获得性)高血糖症与糖尿病高血糖症与糖尿病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起病突然,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合理控制热量,争取达到标准体重。2.平衡膳食,保证营养需要。3.避免高糖食物,如:糖果、点心、饮料、 香焦、桔子。 1.不宜参加比赛和剧烈的运动,应循序惭进。2.选择自已爱好的、合适运动,如打网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