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版】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示儿教案 省赛获奖_第1页
【详细版】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示儿教案 省赛获奖_第2页
【详细版】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示儿教案 省赛获奖_第3页
【详细版】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示儿教案 省赛获奖_第4页
【详细版】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示儿教案 省赛获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示儿设计一、教材分析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公元1126年,金国侵略者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北宋灭亡了,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只剩下半壁河山。陆游一生都在为收复失地,国家统一而奔走、呐喊,临终前给儿子立下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这首诗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抗击金兵未成的遗恨,又有因祖国未统一的无限悲哀,也有对统一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因此,示儿是开展爱国主义情感的绝好教材。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以示儿为点,让进行大量的积累,并以此加深学生对陆游诗人的认识与崇敬

2、。二、学情分析1该年段学情基本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这样的以叙述口气所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意思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诗歌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唯有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2本班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具有比较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诸如生字词学习、读通顺等一般在预习阶段均能得到落实,除特殊情况外,课堂上不必安排此方面专门的活动时间,在过程中随机作一下检测即

3、可。 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相较于同年级其他班,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较高,而形象思维能力则相对弱一些。而且学生间的思维水平、思维结构还有情感发展倾向性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一半左右的学生偏向于对文本内容进行理性分析,因而在“动情感悟”方面会有一定的困难。 本班学生课外收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相对较高,能比较广泛地寻找相关信息,并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初步整理。总体来看,学生信息渠道较多,知识面比较广,能为课堂教学提供较多的课外信息资源。注意适当“压”一下他们,不要让他们太快地发言。鼓励他们进行一些难度更大的活动。三、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基本正确地理解这首诗歌诗句的意思。 2通过示儿与病起抒怀两首

4、诗的对照学习,在反复诵读与想像中感受诗句勾画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感受诗人爱国的情怀,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激荡。四、分层教学目标1下限目标:基本正确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初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能带着个性体验读通全诗。 2上限目标:能从多角度地去体味诗人“悲”的情感,能从个性化的诵读中深切感受贯穿诗人一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的内心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五、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句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感情。六、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上网搜集陆游的生平资料及诗人所写的其它诗歌,了解北宋灭亡的历史背景。 2准备:制作。七、教学过程(一)、揭题引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一首诗,这是我

5、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歌之一,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 再读一遍题目 2、你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吗?(写给儿子们看的诗) 3、陆游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一生留下了近万首诗歌,其中有不少就是专门写给自己的儿孙辈的。在那些诗中,陆游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孙应该如何读书,如何写诗,如何做人,其中比较有名的,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等等。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示儿,却与那些诗截然不同。不同在哪里呢?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诗歌,要求:a、读准字音;b、想想这首诗跟陆游其他写给儿孙的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小组合作:a、检查

6、是否读通诗句;b、讨论交流上面的问题。 3、小组交流汇报学习结果。 a、指名读,正音。 b、这首诗跟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些陆游写给儿孙的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预设一:直接说出这是遗书 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遗书?(抓住学生提到的“家祭”引入下一环节) 预设二:不是在告诉儿孙要怎样作诗做人,而是要儿孙将来把北定中原的消息在家祭时告诉自己。(同样抓住“家祭”引入下一环节) 4、教师板书“祭”,要求跟着老师在桌上写一写,提醒容易写错的地方(左边为两点;还有右上角的写法) 5、“祭”什么意思? 是的,祭,就是祭祀,祭奠逝去的先人,寄托自己的哀思。陆游在这里提到了“家祭”,因为这首诗正是他临终的绝笔,在这

7、首诗里,他是在向儿孙们交代自己的身后之事啊。现在就让我们回到796年前那个北风怒号、大雪纷飞的冬夜,走进诗人陆游的内心世界,走进这首千古流传的示儿绝唱吧。(三)、疏通诗意1、请大家默读这首诗歌,结合下面的注释,想想:你还读懂了什么?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A、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学生解释诗意(有解释不明确的地方提问一下,如:元知,但,九州同) 结合“九州同”简介历史背景:南宋,之所以被称为南宋,是因为之前有一个覆亡了的宋王朝史称北宋。1126年,金国侵略者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北宋灭亡了,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只剩下半壁河山,故称南宋。

8、从中原沦陷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苦苦地等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些在敌人铁蹄下挣扎的父老乡亲,实现九州统一的夙愿啊。可是陆游写下这首示儿诗的时候,中原沦陷、九州破碎,已经整整84年了。 问:孩子,请你们再读一读这一句,你读出了一个什么字? (“空”,“悲”)板书:悲 悲啊,为什么而悲?(为国土沦丧整整84年而感到悲伤;为南宋统治者只顾享乐而感到悲愤;为沦陷区的百姓的苦难而感到悲哀)指名有感情地诵读,读出你的“悲”来。【个别化教学:先考虑由中等生颜晓蕾、陈璐、姜梦雪来读,然后由朗读基础好的季悦、朱瑜、袁婕等同学来读,之后让弱势的霍达、陈志鹏、俞凌峰等同学模仿着读。】 B、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学生解释诗意 板书:无忘 家祭无忘告乃翁啊。同学们,你反反复复地读这两句,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诗人是怎样在嘱咐自己的儿孙啊?(老泪纵横地嘱咐;奄奄一息地嘱咐)3、诗意都读懂了吗?可是,看着诗人一遍又一遍地嘱咐自己的儿子,是不是有一些疑问在你心中慢慢升起? 预设:为什么明知万事空,还要家祭无忘告统一? 为什么临死还念念不忘收复中原? 为什么要儿孙家祭时告诉自己中原收复的事? 4、同学们的问题其实大同小异,大家都想问:陆游为什么临死还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事,是吗?(四)、互文解诗1、让我们来读一读陆游的另一首诗,也许你能从中找到答案。出示:病起抒怀这是在陆游5

10、2岁那年,因为竭力主张朝廷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结果却被昏庸腐败的朝廷随便找了个借口罢免了官职,他忧愤成疾,大病数十日。病体初愈时,他写下了这首诗。 2、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根据注释试着大致读懂它。 3、这首诗里最感动你的,是哪一句? A、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作为一个被削职罢官的平民,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而在示儿一诗中,我们分明看到,他何止是“位卑”时不敢忘忧国,他是(临终未敢忘忧国;死后不能忘忧国)引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的一生,是和“忧国”二字紧密相连的。在他出生的第二年,中原就沦陷了。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爱国志士,他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早年就立

11、下了杀敌报国的壮志。他的一生都在为抗击金兵、收复失地而奔走呐喊,整个一生啊。如他自己所说,他是(事定犹须待阖棺)。 如今,阖棺的时候真的到了,可是,他真的“定”了吗?没有啊。他还在悲(但悲不见九州同);他还在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子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就是陆游,这就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这就是“死亦不能忘忧国”的陆游,这就是“阖棺仍不忘忧国”的陆游。 B、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正是这样一个“未敢忘忧国”的陆游,正是这样一个“犹须待阖棺”的陆游,在他主战的愿望一次次遭受挫折,在他想到沦陷区的父老一年年忍受苦难的时候,他向着苍天、向着大地、向着冥冥中的神灵发出了这

12、样的呼喊(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孩子们,仔细读一读这两句,用你的心读一读这两句,你看,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你听,听到了他怎样的呼喊?请你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交流学生的写作片段。 4、齐读病起抒怀(五)、归总提升1、陆游最敬重的先贤就是诸葛亮,他夜半挑灯更细看,看的就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在出师表中,最感人的一句话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陆游的一生,可以说是为了收复大业而鞠躬尽瘁,可是,不同于诸葛亮的“死而后已”,从他临终的示儿,从他对儿孙的反复嘱托,我们都可以看出,他是死而不已啊。 2、让我们在陆游的诗句中,寻找他八十五年人生道路上留下的心声吧。 在20岁的时候,陆游立

13、下了这样的志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在48岁的时候,陆游从军边关,在满天飞雪和凛冽的寒气中,他这样高唱(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 在52岁的时候,他因为主战而被罢官,备受迫害,大病不起,他仍然坚定地说(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在68岁的时候,这位年将古稀的老人终日缠绵病榻,可是他魂牵梦绕的依然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10年的寒冬,这位老人85岁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窗外,是北风凄厉的呼号,屋内,昏暗的烛火下是烛泪在流淌。面对着床前哀戚的儿孙,这位老人留下这千古绝唱(齐读示儿)3、发现了吗?在所有这些诗句中,或隐或显

14、地都贯穿着同一个字,这就是(国)。就像在示儿这首诗中,他悲的是国土的沦陷,他念念不忘的,是国家的统一。这个国字,这种情怀,融入了他整个的生命啊。而示儿则是这个国字,这种情怀,最集中、最深刻的体现。 齐读示儿4、这个国字,这种情怀,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我国现代的一位爱国志士,著名作家朱自清曾经这样评价陆游和他的示儿。(出示)轻轻地跟着老师一起读,好吗? 示儿是临终之作,不说别的,只说“北定中原”,这正是他的专一处。这种诗只是对儿子说话,不是什么遗疏遗表的,用不着装腔作势,他尽可以说些别的贴心的话;可是他只说这个,因为这正是他最贴心的话。诗里说“元知万事空”,万事都搁得下;“但悲不见九

15、州同”,只这一件搁不下。他教儿子“无忘”,正可见他自已的念念不“忘”。这是他的爱国热诚的理想化;这理想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家至上”的信念。因此,在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真正的爱国诗人。 朱自清选集 “真正的爱国诗人”,这个称呼,我以为这就是对陆游这位南宋诗人在阖棺之后的论定,这也是千万代后人对这位千年前的诗人最崇高的祭奠。八、探索与反思示儿是浙教版第十一册21课古诗四首之一。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临终之作,其诗中充分流露出来的至死不渝的爱国热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面对这样的古诗名篇,作为六年级的教材,我们该怎么来组织教学呢?我力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对高

16、段小班化语文教学的突破: 1、淡化诗意解释,强化情感体验。 古诗以凝练的语言叙事、写景、抒情、构境,因其凝练而形成了许多极富美学张力的空白处。这种空白是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填补、以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的。这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而我们通常的古诗教学往往强调对古诗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这样做固然使得我们的理解变得清晰,但同时也是对诗歌美感的一种破坏,总的说来我以为仍然是得不偿失的。因此,今天的课堂上,我将尽量把诗意的解释进行淡化处理,而着力于引导孩子们去体验、把握诗歌情感的脉搏,让他们与诗人的心灵作一次近距离的直接的对话。 2、适度拓展学习,力争全面感知。 示儿这首诗之所以感人,我以为并不仅仅因为这首诗本身,其实感动一代代人的,更是它的作者诗人陆游。陆游一生是悲剧性的,他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可以说是在对收复中原的渴望中度过的,然而这种渴望却最终成为了千古的遗憾。示儿,正是这一生的渴望和千古遗憾的集中爆发。因此,要真正读懂示儿,就必须读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