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必修一 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_第1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必修一 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_第2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必修一 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_第3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必修一 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_第4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必修一 第三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讲全球性大气环流最新考纲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知识体系考纲解读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2.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考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1 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eq blc rc(avs4alco1(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eq blcrc (avs4alco1(低纬度环流圈,中纬度环流圈,高纬度环流圈)2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2)六个风带eq blcrc(avs4alco1(B为低纬信风带

2、,D为中纬西风带,F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1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结果,由于大气环流的规律性,使得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全球看,气压带与风带是相间分布的,即两个气压带之间必定存在一个风带。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1)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各有一个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

3、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方法技巧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以北半球为例)2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思维拓展全球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低气压带和西风带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高气压带控制的地

4、区多晴朗天气;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来自大陆东部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降水较多。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向南北移动。(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1 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2 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答案1.C2.D解析第1题,当风力较弱时,雾气不易扩散,S市常被大雾笼罩。第2题,S市位于30N40N太平

5、洋东岸,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2010江苏地理)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右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第3题。3 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答案B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不可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由此可排除选项A、C;又因冰岛位于大西洋,处于欧洲西侧,使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流不可能是东北风,故可排除选项D,选B。下图中、表示气压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45题。4

6、 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A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B低纬信风带东南风C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D中纬西风带西南风5 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时间一致的地理现象是()A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B华北平原正值麦收C东北地区受洪水危害严重D济南昼开始短于夜答案4.D5.D解析第4题,气温高,气流上升;根据风向的偏转情况判断该图示意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情况,故处信风带为东北风;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于动力原因(堆积下沉);北半球的中纬西风风向是西南风。第5题,结合图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特点知此时为北半球春分日或秋分日,四个选择项中,只有D项可能发生。考点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1 1月份气

7、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2 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亚洲(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3 季风1月7月东亚季风A西北风C东南风南亚季风B东北风D西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1 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2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项目成因冬季风夏季风分布地区冬夏季风比较源地风向性质源地风向性质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伯利亚、蒙古西北风寒冷干燥副热带太平洋东南风温暖湿润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南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西伯利亚、蒙古东北风凉爽干燥赤道附

8、近的印度洋西南风温暖湿润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区夏季风强于冬季风方法技巧(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2009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13题。1 N地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2 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AM地 BN地 CP地 DQ

9、地3 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答案1.A2.C3.D解析第1题,采用画图法判断风向。首先过N点画箭头指向低压方向的等压线垂线,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沿箭头方向画向右偏转的风向箭头(此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可以判定方向为东北风(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第2题,M、N地位于高压脊上,气流辐散下沉,天气晴朗;P地位于低压槽内,且大致与槽线重合,多阴雨天气。第3题,M地月平均气压最高值出现在冬季,据此确定正确选项。A项排除,因为此时巴西高原正值雨季;B项排除,尼

10、罗河的丰水期是610月;C项排除,小麦的收获期是夏初;D项正确,我国东北冬季寒冷干燥。(2009广东地理)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4 甲地此时的风向是()A东南风 B西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5 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答案4.A5.C解析第4题,在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即可判断出甲地此时为东南风。第5题,由图可知M地位于低压中心,气流以上升气流为主,同纬度海洋上处于高压控

11、制下,气流以下沉气流为主,M地处于回归线附近,所以原有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M地低气压所切断。考点三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1 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典型分布区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1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随纬度分布(以北半球为例)2 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

12、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都受中纬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控制,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特别提示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

13、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下所示:(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2012北京文综)下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 该游牧活动()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2 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答案1.B2.D解

14、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正确获取图中信息,比如维多利亚湖、赤道等地理事物都是做该题组的切入点。第1题,该地区为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该地游牧活动随着雨季而移动,B项正确。该区域无热带雨林,A项错误。从游牧路线图看并未到达南回归线,C项错误。该地位于东非高原内陆,并不受飓风影响,D项错误。第2题,从图中看该游牧活动大多在南半球,图中显示基塔莱9月份降水开始减少,游牧活动应该开始南移,所以到甲地时最有可能是10月,D项正确。读下图,完成34题。3 图甲b区域所属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位于信风带的背风坡位于信风带的迎风坡沿岸有寒流流经沿岸有暖流流经位于低纬地区,终

15、年受上升气流的影响A BC D4 影响图乙所示气候类型与图甲a区域气候类型共同的大气环流形势是()A赤道低气压带 B西风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 D信风带答案3.A4.C解析第3题,b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虽然该地纬度稍高,但由于位于信风带的迎风坡并受巴西暖流影响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第4题,图乙所示气候类型最典型的特点是雨热异期,知其为地中海气候,成因是受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a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故二者共同的大气环流形势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练出高分一、选择题下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 图1中C所表示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

16、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2 图2中箭头能正确表示图1中D风带风向的是()A BC D答案1.C2.B解析第1题,C位于60S70S之间,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第2题,结合D风带所处的纬度位置知其为南半球西风带,其风向为西北风。读图,回答34题。3 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示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B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C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DQ地位于信风带4 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干燥BQ地盛行东北风C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答案3.A4.C解析第3题,低纬环流圈位于赤道低气压带

17、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从b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可知其为赤道低气压带,则可以判断图示环流位于南半球。第4题,根据图中各气压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相对方向可以判断该图为北半球的中纬环流,所以可以判断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湿润,Q地盛行西南风。下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月份与日期)。读图完成56题。5 导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黄赤交角的存在B高低纬地区的气压差异C地球的自转运动D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6 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A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同步B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C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相反D超前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答案5.A6.B解析第5题,黄

18、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第6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并结合图可知,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时,赤道低气压带在南半球;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赤道低压气带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且向北回归线方向移动;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时,赤道低气压带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且向南移动。由此可知,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滞后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 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A1月、西北风 B7月、西北风C1月、东南风 D7月、东南风8 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19、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受地形的影响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答案7.A8.B解析第7题,由示意图可以看出,在亚洲内陆高纬度地区形成了高压中心,应为北半球的冬季,从图中可直接读出M地风向为西北风,A项正确。第8题,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 图示甲、乙盛行风中()A甲风七月最为盛行B乙风一月最为盛行C乙为西北季风,由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地区D甲为西北季风,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10在甲风盛行的季节()A苔原地带驯鹿向北迁徙B新疆草原一片葱绿C阿尔卑斯山雪线抬升D亚洲高压势力强盛答案9.D10.D解析澳大

20、利亚西北部也是重要季风区之一。第9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由于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形成西北季风;冬季(7月)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形成东南季风。第10题,甲风盛行时为南半球夏季,为1月份,此时北半球为冬季,亚洲高压势力强盛。下图为“沿60W和120E经线圈部分陆地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O为极点,A、B均位于赤道上,表示气候类型。读图回答1112题。11与气候类型的形成有关的气压带或风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西风带A BC D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类型的

21、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和都是雨林气候,和都是草原气候C气候类型所在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D处常年盛行上升气流答案11.D12.B解析O点为极点且位于大陆上,说明图示范围位于南半球,据题干信息可以判断出地位于马来群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地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气候类型分别为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地位于南极,为极地气候;位于南美洲,气候类型分别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二、综合题13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

22、题。(1)写出图甲中表示纬度为30、60的点的字母分别是_、_。(2)写出图甲中B处风带的名称_,它与图乙中_(a或b)风带风向相一致。(3)写出图甲中C处气压带和D处风带的名称,判断两者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在图乙所示季节该气候的特征。(4)分别分析N、E两气压带的形成原因。(5)考虑海陆分布等实际情况,此季节b处的气候特征是_。答案(1)CE(2)东北信风带a(3)C副热带高气压带,D西风带。地中海气候。炎热干燥。(4)极地地区终年寒冷,气流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N)。寒冷的极地东风与较暖的西风相遇,暖湿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使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E)。(5)高温多雨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C、E分别为30和60纬线。第(2)题,图甲中B处风带为东北信风带,根据图乙中风向右偏可知图乙为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