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_第1页
《木兰诗》教学设计_第2页
《木兰诗》教学设计_第3页
《木兰诗》教学设计_第4页
《木兰诗》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木兰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木兰诗是河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 单元的课文都是诗歌,意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在诗歌 诵读中享受诗歌的美。这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一个带有传 奇色彩的故事:古代农家女子花木兰在边关告急之时,挺身而出, 女扮男装,替父参军,杀敌立功,辞官回家的故事。在明朗刚健、 质朴生动的语言表达中,洋溢着浓浓的民歌情味和朴素的情感。二、设计思路木兰参军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学生对内容比拟了 解,对人形象也有较为全面的理解,但原有理解大多是浮浅的, 片面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他们对人物干瘪粗糙的理解转化为 饱满细致的解读,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解读能再深入、细

2、腻一些, 所以我设计了屡次质疑,意在引导学生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进行 个性化、细腻化的解读。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也有许多精妙之处,但对于初一同学来 说并不好理解,我设计让学生在改写比照中品味比拟,学习本文 写作手法上的精妙。按照新课标的精神,为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我采 用了质疑的方式对人物形象、写作手法进行学习,在质疑中既让 学生有鲜明的印象,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以学 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教师简单的设疑、点拔和讲析,发动学生积极广泛的参与。三、教学方法按照以上设计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 法:1、诵读品味法。在反复诵读中品读质朴生动的语言,理解 诗情

3、、诗意,体会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2、质疑讨论法。教师提出质疑观点,学生讨论探究,在比 较中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析,促进学生深入的理解。3、比拟阅读法。将文中的木兰形象与美国动画片花木兰 中的木兰形象作比照,引导学生找出差异,使学生有更鲜明的理 解。四、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2、学习本文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详略得当的叙 事手法;3、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合作讨论的学习习惯。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豫剧花木兰中的“谁说女子不如男” 一段)这是豫剧花木兰中的一段,唱词大胆质疑了 “女子不如 男”这一传统观点,今天这节课我们也在一次次的质疑中完成学 习任务,好吗

4、?(二)导学过程1、质疑人物形象都说木兰是个金戈铁马的大英雄,可老师觉得并非如此,你 同意吗?木兰“叹息”不专心。第一段中“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一句,木兰不好好干 活,唉声叹气地想心事,干活不专心。你同意吗?明确:木兰停机的叹息,显示她没有心思织布,内心的不平 静,引出母女对话,说明木兰替父参军的缘由。从中看出木兰深 明大义,既体贴父亲年老无力,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家卫国的 大计,于是毅然决定替父参军,表现了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木兰想家不坚强。文章两次提到“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未到战场便 思念爹娘。别人是“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可木 兰却是未到战场先思家,一点也不坚强,你

5、以为呢?明确: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因为她毕竟还是个年轻女子, 对家乡对父母毕竟是有依恋之情的。这样突出了她的女子身份, 细致刻画出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非但没有削弱她的英雄形象, 相反使她的参军举动更富有传奇性,更引人入胜,使故事更富真 实性,人物形象也更饱满。木兰辞官有点傻。“了动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凯旋归来,高官厚 禄,可她却辞官回家,看来木兰有点傻。你觉得呢?明确:木兰不做高官,不要厚禄,只要一匹千里马赶回家去, 可见其归心似箭,更突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她依然眷 恋着家乡的耕织生活,依然是爷娘的纯真女儿。木兰形象的辩论。大多数人认为木兰是巾帼英雄,也有人认为她只是传统孝

6、 女,你侧重那方观点呢?(多媒体显示背景资料)木兰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当时正是我国佛教的鼎盛时 期,佛教思想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儒教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原来处于正统地位的儒家“孝道”思想被大大地削弱。许多人由 于受佛教思想的影响,纷纷斩断六根,出家为僧。“南朝四百八 十寺”就应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吧。在儒家看来,“父母在,不远 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佛教和儒家思想的这种冲突,在 民族关系复杂的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激烈。因此有人认为作者 通过塑造“木兰”这一孝女形象来改变世风,向世人召唤失落的 孝道思想。这也许便是作者创作木兰诗的意图。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能否在文中找到根据呢?(同学们自由

7、辩论发言,可说明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反驳对 方观点,言之有理即可。)小结:聪明、勇敢、勤劳、孝顺、不慕富贵的女英雄木兰,无疑是不平凡的。但她的思念父母、梳妆打扮也让我们看到了其 作为女性细腻、真实与平凡的一面。正是因为这种不平凡中凸现 的平凡,作品的人物形象才更加饱满而圆润,从而成为不朽的文 学经典。2、质疑写作手法经过大家的探究和辩论,我们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了木兰这一 经典形象。虽然对人物形象的反驳我以失败而告终,但我还要质 疑这首诗的写作手法,我觉得诗中有许多地方还欠推敲。出征准备太罗嗦。我认为“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的描述太罗嗦。现在 我把它改为“各市买用具,准备奔边关”。这样言简意明,惜墨

8、 如金,你同意吗?明确:原文好,好在通过排比句渲染了战争气氛和离家出征 前紧张而又周密地准备戎装的过程。战争描述太简单。沙场征战中,木兰是如何运筹帷幄,如何英勇作战,课文都 惜墨如金。请同学们结合本诗的语言,试描写一二句。如:鼓擂 惊敌胆,剑出退胡骑;旷野尸成堆,大漠血流河等。并把自己写的 诗句插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后,比照一下,怎样 更好呢?明确:诗的重点不是讴歌主人公驰骋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是颂扬她勇于献身、不图荣华的高尚情操,所以只用六 句对战场和战争做了最高度的概括。这样详略得当,使主题更加 突出。结尾比喻不恰当。结尾比喻不太好,把人比为兔子。现在大家把兔子换作人, 看该如何说,是不是更好?明确:结尾以妙趣横生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替父参军 多年而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做了讴歌和赞美。正因如此,有人 评论道:“此结最着题,又出奇语,假设缺比四句,使六朝诸公补 之,未必能道此。”小结: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的杰作,选材精当,用词准确,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而富有感染力,不愧为“汉乐府” 中的代表作。3、写写心目中的花木兰(播放美国动画片花木兰片段)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中木兰被描绘成了一个大大咧咧、不 懂三从四德,不会女红,成天骑马,充满了男孩子特点的形象。 我以为文中的木兰太完美,有些不自真实,所以我更喜欢美国动 画片花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