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优质课件_第1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优质课件_第2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优质课件_第3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优质课件_第4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优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 背影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亲情是一株古老的藤,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和对往事的缠绵。然而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有一天我们真正长大,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会点去重新审视父亲时,才真正读懂他那颗深沉而柔软的心。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朱自清的背影,一同感受这一熟悉而又陌生、清晰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现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共同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沉情感吧。必备知识02必记字词03初读课文04精读课文05CONTENTS 教学目录 学习目标01课堂小结06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

2、”,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3.感悟本文所表现的父子情深,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的气息。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等。走近作者必备知识创作背景1917年冬天,朱自清的祖母去世,他的父亲朱鸿钧被解职,生活困顿。朱自清从北京赶赴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朱自清回北京念书。父子二人同到南京后,父亲送朱自清到浦口火车站坐车,背影记载的便是他们在浦口必备知识火车站分别时的情景。1920年朱自清从北大毕业后,曾在杭州、扬州、台州、

3、北京等地任教,与父亲产生了一些隔阂。1925年的一天朱自清收到父亲的信,泪如泉涌,写下了这篇经典散文。文学常识 散文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散文专指表现作者情思的叙事、抒情散文。散文的取材广泛,包容大千世界,表现人生百态。散文的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必备知识散文的第一要素是表现自我的真实情感,而其形式的自由,便于作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抒发情感。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等。字音字形必记字词交卸( )蹒跚( ) 赋闲( ) 惦记( )簌簌( ) 琐屑

4、( )踌躇( )迂腐( )颓唐( )举箸( )xifschu chpn shndinsu xiytuzh差( )差错( )差事丧 ( )差等( )奔丧( )丧失chchi chsnsn藉( )狼藉( )慰藉jji ( )参差 c 词义理解必记字词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赋闲:这里指失业在家。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衰颓败落。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情郁其中:感情积聚在心里。琐屑:细小而繁杂(的事)。 大去:与世长辞,一去不返。这是对死的委婉说法。不能自已: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5、的感情。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认真阅读课文,捕捉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词语,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研读课文时解决。1.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自主学习初读课文第二部分初读课文划分层次第三部分(1)开篇点题,难忘父亲的“背影”。(2-6)叙述“我”跟父亲回家奔丧的有关情节,望父买橘,刻画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第一部分(7)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对父亲的深切思念之情。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两年前作者与父亲奔丧完毕,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初读课文自主探究2.在送行过程中,

6、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1)亲自送行 (2)照看行李 (3)讲定价钱 (4)送子上车 (5)选定座位 (6)叮嘱儿子(7)嘱咐茶房 (8)为子买橘3.在父亲这些细致入微的一言一行中,你认为文中哪一个细节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为子买橘。“攀”“缩”“倾”,这一系列动词,没有修饰渲染,却细腻而又简练地描写出父亲攀爬月台的过程,突出了其动作的艰难,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疼爱儿子的慈父形象。1.题目叫“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找出来并进行归纳小结。第一次:思背影精读课文思念父亲 分析讨论第二次:望背影第三次:别背影第四次:忆背影望父买橘 父子分别 别后怀念四次2.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

7、泪?请分别指出。(1)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悲哀的泪(2)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感动的泪(3)背影远去,依依惜别惜别的泪(4)再现背影,泪光莹莹伤心的泪四次3.这四次背影和四次流泪,与文章主旨有什么联系?艰难的步履,不辞辛劳、不怕麻烦地送“我”到车站,并为“我”买橘;“我”被这浓浓的父爱深深感动,流下了眼泪。有悲哀的泪、感动的泪、惜别的泪、伤心的泪,饱含着儿子对父亲的爱。这四次背影和四次流泪凝聚了父子深情。4.背影中父亲送儿子上学时,身为儿子的朱自清“那年已二十岁”,他本不让父亲送,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你赞成朱自清父亲的这种做法吗?为什么?观点一:我赞成朱自清父

8、亲的做法。因为在父母眼里,儿子年龄再大也永远是个孩子,父亲坚持要送儿子,这体现了深沉的父爱,父亲在为儿子做事时是满足和快乐的,我们应该理解朱自清父亲的心情,理解他这种做法。观点二:我不赞成朱自清父亲的做法。虽然他的做法是爱子的表现,但是这种做法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极易使孩子养成依赖心理。5.“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文中作者一再说自己“聪明过分”“太聪明”,他为什么这样说? “太聪明”在这里用的是反语,实际上是指“一点儿也不聪明”,因为“我”当时只知道批评父亲,却不能体谅父亲爱子的心情。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那时未能体会、理解父亲的深爱而悔恨、自责的

9、心情。6.文章中,“我”对父亲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变化:就文中着力记述的车站送别这件事来看,作者对父亲的感情一直是深厚的,只是有时略有些不耐烦。作者的不耐烦体现在:看到父亲送站时向脚夫讲价钱,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看到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觉得他“迂”。就文章整体回忆往事的角度来看,作者其实在文章开头和结尾隐约透露出父子之间曾有过隔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父子双方境遇的变化,“我”对父亲的情感从冷漠、不满,慢慢变成了理解和思念。原因:一是父亲对“我”很体贴,让“我”感动;二是“我”本来就对父亲怀有深情,因而车站送别时,父亲的行为让“我”的内心感到了强烈的震撼。文章通

10、过刻画父亲的四个背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细心体贴、疼爱孩子、关心孩子、仁慈伟大的父亲形象,同时通过“我”的体会与流泪,表现了父子情深这一爱的主题。课堂小结课文主旨背影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父亲四个背影:思背影望背影别背影忆背影我四次流泪:难过的泪感激的泪惜别的泪辛酸的泪父子情深14 背影第2课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父子情深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人间至情。那么这人间至情蕴含在作品的何处呢?感人的力量又是从何而来?带着这些问题,请让我们再次走近背影。精读课文02课堂小结03写作培优04教材课后习题05CONTENTS 教学目录 学情回顾01

11、文章以“背影”为线索,四次描绘了父亲的背影,刻画了一位慈爱且伟大的父亲,四次写自己的流泪,表现了浓浓的父子深情。重点内容学情回顾这篇课文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除了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典型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外,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也作了传神的描写,在结构安排和详略的处理上也颇具匠心。请认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分析讨论精读课文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体会这四句朴实而简洁的话包含了父亲怎样的深情?一、朴实的语言描写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怕别人照顾不周,决定亲自送“我”。简洁朴实的话语充分体现了父亲对“我”的深切关怀。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

12、要走动。一切准备妥当后,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父亲的关怀无微不至。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儿子路途平安与否,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时才能放心。单简的话语中饱含着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牵挂。4.进去吧,里边没人。走了几步又回过头,表现了父亲对“我”的不舍;“里边没人”表明父亲怕“我”离开座位而丢失行李,写出了父亲的细心。简单的话语中饱含着父亲对儿子深深的不舍。小结:这四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实,但朴素的言语中含有深沉的爱;平淡的语言里有不平静的心情,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牵挂之情。阅读下面选段,体会其中动词使用的精妙。我看见他

13、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二、传神的动作描写“攀”写手向上伸抓的动作,可见月台之高、陡;“缩”写脚的动作,表明两脚无处可蹬;“倾”写身躯的动作,表现行动不灵便,照应上文“父亲是一个胖子”。这一系列动词,没有修饰渲染,却细腻而又简练地描写出父亲攀爬月台的过程,突出了其动作的艰难,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疼爱儿子的慈父形象。本文结构安排巧妙,叙述详略得当。阅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本文

14、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为什么又要写与主题关系不大的第2、3段内容?三、结构安排巧妙,详略得当第2、3段主要交代了家中惨淡的境况。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微,为父亲“背影”的出现营造了惨淡、悲凉的气氛。惨淡的境况与父亲对儿子的满腔温情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出父爱的崇高。父亲在这样艰难的逆境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要比在顺境中所做的可贵许多。这种特定环境下的“背影”充满温情、饱含深意。这样安排,更好地突出中心。2.文中四次出现“背影”,作者重点刻画详写的是哪一次?从哪些角度描写父亲的“背影”? 第二次“望背影”【描写角度】穿戴: 黑、深青; 走路姿势: 蹒跚 ;爬月台时的

15、动作:攀、缩、倾。这次“背影”集中地体现了父亲待“我”的全部感情,这“背影”使“我”念之心酸,感愧交并!3.文章最后一段属于补叙,这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文章最后一段补叙了“近几年来”父亲的状况,着重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理解与体谅,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动因,并照应第6段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很好地收束了全文。 文章通过追忆作者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父亲形象,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表达出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课文主旨课堂小结背影思念父亲难忘背影开篇点题回忆往事买橘送别怀念父亲再忆背影结尾照应父子情深四个背影四次流泪板书设计课堂小结白描本文写父亲,采用

16、白描手法,用质朴的文字,把当时的情景如实地写出来,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请你学着用白描手法写一个描写人物的片段。(300字左右)写作培优【写法指导】使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时,注意以下两点:(1)突出重点。在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人物时,要有全局视野,选择最具特点的部分,勾勒人物形象,不求细致,只求传神表达情感。此外,还要注意描写的直接性,避免衬托和渲染。(2)用语要精简、概括。白描手法不用华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要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一、朗读课文,把写背影的文字找出来,联系全文细细品味,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教材课后习题先描

17、写外貌衣着,然后用特写镜头细致地展示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并用“我”的情感反应烘托这个背影。作者描写背影的镜头是一个“慢镜头”,一方面是因为父亲的动作确实不利索,另一方面也是详细描写、展现形象的需要。这个“慢镜头”到父亲爬上月台就停止了,父亲的背影也就定格在了那里,深深地触动了“我”,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所以作者写得这样详细。2.文章第6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二、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见第一课时精读课文三、第4段写

18、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细读这一段,注意文中的细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的。父亲先嘱咐茶房“陪我同去”,可又“终于不放心”,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从文章的表层看,通过这些言行,能看出父亲是个细致的人,同时还能感觉到父亲对“我”非常爱护,甚至有点儿爱护过头了。从文章的具体描写看,如父亲的“再三嘱咐”“终于不放心”“踌躇”“终于决定”,则体现了父亲犹豫反复的心理过程。父亲对儿子有深厚的感情,但这种感情是含蓄的,他既不放心儿子,想与儿子多待一会儿,又放不下“言出必行”的父亲架子,丢不开父子之间的隔膜,所以从“说定不送我”到“决定还是自己送我”的转

19、变才那样充满犹豫与踌躇。四、本文的语言素朴而又典雅,简净而又细致,试以下列语句为例,加以赏析。1.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语句都很短,没有多余的话,其中“典质”“亏空”“惨淡”“赋闲”等词很典雅。短促的语句将事件、氛围、原因概述得清清楚楚,给读者一种忙碌、沉重的感觉。2.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作者基本上是以叙述代描写,表现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父亲拣定椅子,反复叮嘱,都是极琐碎的事,作者却不厌其烦地一一写来,看似细碎,却并不让人觉得繁冗,因为这点点滴滴,都是父爱的真实流露。另外,写“我”用父亲“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座位,点出一个重要的细节,变换了叙事的视角,减少了从一个角度连续叙事的单调感。 3.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作者使用白描手法,笔法简净,却细致而传神地勾勒出了父亲的形象。这三个句子看似平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