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历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5_第1页
2009-2022历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5_第2页
2009-2022历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5_第3页
2009-2022历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5_第4页
2009-2022历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住在富人区的她 2009-2022历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套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森林的大面积减少,水土流失、风沙弥漫,这可怕的景象绝不是,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不认真解决水害、沙害,土地资源流失与人口膨胀所造成的弊病,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空想。大自然的警告,足以。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虚张声势 当头棒喝 B.危言耸听 醍醐灌顶 C.空穴来风 振聋发聩 D.耸人听闻 警钟长鸣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空,成

2、语辨析。文段前面描述的是一系列可怕现状,下文“而是活生生的现实”说明前文说的可怕现状不是胡编乱造、夸大事实吓唬人的,而是真实存在的。C项“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题中不是指流言,故排除。A项“虚张声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与原文意思相符,保留;B项“危言耸听”指故意夸大事实,使人惊异震动,也与原文意思相符,保留;D项“耸人听闻”指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与原文意思相符,保留。 第二空,成语辨析,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时刻警惕大自然发出的警告。A项“当头棒喝”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多用于书面语,不符合文意,故排除。B项“醍

3、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明显不符合文意,故排除。D项“警钟长鸣”意思是警惕的钟声长久地响,比喻时刻保持警惕,符合文意,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由“不是而是”的句式可知,第一空填入词语应与“活生生的现实”构成反义对应关系。第三步,辨析第二空备选词语的含义,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第一空,填入词语与“活生生的现实”相对,应含有虚构或夸大的意思。“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与句意相悖,排除A。“虚张声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不能用来形容“可怕的景象”,排除C。 第二空,“警钟长鸣”意

4、为时刻保持警惕,“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与“警告”的语境相对应,“警钟长鸣”恰当。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森林的大面积减少,水土流失、风沙弥漫”“是活生生的现实”“这可怕的景象决不是”可知,作者想表达的是前文中所提到的景象都是真实存在的,不是没有根据的,所填成语的意思应该表达此意。A项“虚张声势”比喻虽大张声势,但实际虚弱无力,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空搭配“大自然的警告”。B项“醍醐灌顶”指听了高人的见解,使人受很大的启发,不符合语境,故排除B项。C项“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文段“大自然的警告”非语

5、言文字,而是各种灾害,故排除C项。D项“警钟长鸣”比喻持久的保持警惕性,对应文段中的“警告”,符合语境。因此,选择D选项。2.鲁迅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批判中国人的面子心理、看客心态、马虎作风,但他的批判是建立在自省和自剖基础上的,不是_,而是带有一种悲悯和_的。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居高临下 无奈 B.唯我独尊 伤感 C.空穴来风 同情 D.疾言厉色 决绝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较容易的第二空,一个“和”字表示填入的词与前面的“悲悯”构成同义并列,“悲悯”意为哀怜、怜悯、同情、可怜。D项“决绝”意为坚决,与“悲悯”的语义相差过大,故排除D项。 第二步,判断第一空词语

6、。A项“居高临下”意为站在高处、面对低处,前文强调“他的批判是建立在自省和自剖基础上的”,可知他的批判是有扎实的基础,而非悬在空中的,故“居高临下”符合语意。B项“唯我独尊”形容非常高傲自大,一般是用来形容人的,这里要形容的是“批判”,搭配不当。C项“空穴来风”原指消息或传言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指消息或传言的产生毫无根据,与“批判”搭配不当,故排除。进一步验证第二空,A项“无奈”恰好与“悲悯”形成并列关系,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凤凰网2012年6月温儒敏:为什么今天我们还需要鲁迅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分析选项可知,从第二空入手解题更

7、快捷,第二空词语应与“悲悯”为并列关系,由此排除错误选项。第三步,第一空备选词语差异较大,重点分析文意,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悲悯”并列,表达鲁迅批判中国人劣根性的态度。“悲悯”意为哀伤而同情。此处再填入“伤感”或“同情”则语义重复,排除B、C。 第一空,由“建立在自省和自剖基础上”可知,鲁迅批判的视角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居高临下”符合句意。同时由常识可知,鲁迅批判中国人劣根性的用语是很辛辣的,“疾言厉色”不合语境。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他的批判是建立在自省和自剖基础上的,不是”可知,该空表达鲁迅的批判有一定基础。A项“居高临下”指处在高处,

8、俯视下面,与“基础”构成了相反关系,符合文意。B项“唯我独尊”一般形容人极端自大,文段的主体是“批判”而不是“人”,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与“基础上”不存在相反关系,排除C项。D项“疾言厉色”一般形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无奈”与“悲悯”构成了并列关系,符合文意。因此,选择A选项。3.后视镜是重要的。坐在驾驶室里,不时瞥一下后视镜,可以看清已走过的路,可以看看后面有无危险。没有后视镜的驾驶过程让人心慌。但若只看后视镜,不看前方,更让人心慌,因为来自前面的冲撞,比来自后面

9、的冲撞更猛烈,也更常见,何况前面的路还长。下列各项与这段文字想要说明的意思最相近的是: A.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历史是一面镜子 C.不忘过去,放眼未来 D.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通读文段,前一部分说的是不要忘记过去,后一部分说的是要放眼未来,与选项对应只有C项符合。A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意思是记住从前的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借鉴,排除;B项“历史是一面镜子”只说到了过去的事,并未涉及将来,排除;D项“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说的是一个事物的两面,而文段并不是只说一件事物,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并

10、列结构,分别论述了开车时看后方和看前方的重要性,本文论述的是具体情景,需要考生结合选项进行一定的引申。文段通过“后视镜”的例子主要讲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看清已走过的路,避免发生危险;二是不能只看后视镜,也要注意前方的道路,因为前方的危险可能比后方还要大,且更常见。A项“不忘过去,放眼未来”全面准确地概括了文段的意思,当选。 B项“两面性”说法过于笼统;C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主要强调要吸取过去的教训,概括较片面;D项“历史是一面镜子”离题较远。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文段先讲了后视镜重要,接着后面正反两面分别论述后视镜的重要性。然后通过转折引出观点:若只看后视镜

11、,不看前方,更让人心慌。最后对这一观点进行解释说明。主旨为转折后的内容,强调了我们不能只看过去,也需要放眼未来。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为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C选项。4.随着电扇、空调的,炎炎夏日中人们手摇蒲扇纳凉的情景已经很难看到了,但、瑰丽多彩的中国扇文化,却一直传承至今,成为人们记忆中绚丽无比的一道风景。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出现 享誉中外 B.普及 源远流长 C.使用 喜闻乐见 D.发明 异彩纷呈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文段语境和词语的含义,由文段“人们手摇蒲扇纳凉的情景已经很难看到”可知,电扇、空调的使用应该是经过了一段时间,而A项“出现”和D项

12、“发明”指某事物刚刚出现,时间区域上较短,两者均不合语境,排除。 第二空,根据文段语境,由文段“扇文化传承至今”“记忆”可知,扇文化历史悠久,且流传至今,只有“源远流长”能够对应恰当,B项当选。故正确答案为B。【知识拓展】溽暑话扇和北京晚报扇乃“户”中之“羽”中有说道,“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立冬。”这是老北京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第一空分析文段语境,即可排除不符合语境的词语。第三步,第二空备选词语词义差别较大,重点分析文意。第一空,由“人们手摇蒲扇纳凉的情景已经很难看到”可知,电扇、空调的使用应该经过了一段时间,

13、“发明”“出现”指某事物刚刚出现,时间上较短,两者均不合句意,排除B、C。 第二空,由“扇文化传承至今”“记忆”可知,扇文化历史悠久,且长期不断流传至今,“源远流长”较“喜闻乐见”更契合句意。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该空应与提示性词语“传承至今”对应,A项“享誉中外”指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赞誉,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B项“源远流长”意思是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能够与“一直传承至今”相对应,符合语境。C项“喜闻乐见”意思是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D项“异彩纷呈”指突出的成就或表现,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答案锁定B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

14、空。电扇、空调“普及”使“人们手摇蒲扇纳凉的情景已经很难看到了”,符合语境。因此,选择B选项。5.关于中国的邻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哈萨克斯坦是最大的内陆国 B.印度最大的宗教是佛教 C.阿富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D.越南与新中国建交最早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A项正确,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B项错误,印度最大的宗教是印度教,信徒人数约占印度人口的80%;C项错误,阿富汗虽位于亚热带,但因远离海洋且海拔高,属于大陆性气候;D项错误,与中国建交最早的邻国是前苏联,于1949年10月2日建交,越南与中国建交于1950年1月18日。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要熟悉我国邻

15、国的一些地理、文化知识。本题综合考查地理、政治、文化知识,很难运用解题技巧解答,需要考对相关知识综合把握。A项正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内陆国家,国土面积为272.49万平方公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 B项错误。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但是当今,印度最大的宗教是印度教。全印度有约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 C项错误。阿富汗位于亚洲中部内陆,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D项错误。1949年10月2日苏联和中国建交,苏联也成为了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50年1月18日,中国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建交。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我国的邻国。 第二步,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欧大陆

16、腹地,国土面积约271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因此,选择A选项。6.剧本对于( )相当于 ( )对于 正文 A.台词 信函 B.影片 原著 C.人物 公文 D.剧情 标题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题目要求求出两个词的对应关系,可代入求解。 A 项:台词是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正文是信函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二者都是文字,前后逻辑关系一致。B 项:剧本是拍摄影片的一个依据(条件),原著和正文不构成条件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 项:人物是剧本的构成要素,正文是公文的组成部分,但是前者是人,后者是文字,逻辑关系没有A 项严谨,故排除。D 项:剧本体现剧情,二者属于组成关系,标题和正文是

17、并列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7.经媒体发掘而走向台前的众多“最美”事件表明:尽管当代中国社会在急剧的转型时期遭遇了道德价值层面的剧烈动荡与重构,但美德仍然流布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流布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最美”事件是平凡人的平凡作为,而正是这些平凡人的平凡作为,却极好地诠释了道德的实质,即人对自身生活的自主反思和自觉要求。它体现的是人的内在价值追求,而非被动地让自己的行为符合规范。这为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最美”出自平凡 B.崇尚美德永远不会过时 C.道德体现了人的内在价值追求 D.“最美”事件带来的道德启示参考答

18、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 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文段首先引出“最美”事件这一论述话题,后指出“最美”事件诠释了道德的实质,体现价值追求,最后通过指示代词“这”引导出文段的主旨,强调主体是“最美事件”,即“最美”事件对道德的启示。结合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表达,当选。第二步:分析选项。A项,该表述未提及文段论述重点“道德”,故排除A项。B、C两项,均未提及文段的关键词“最美”,故排除B、C项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分总结构,具体论述得出结论,最后一句话为文段的中心句。文段由“最美”事件出发,点

19、出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仍流布着美德;二是这些平凡人的平凡作为体现的是人的内在价值的追求,而非被动地让自己的行为符合规范。最后做出总结“这为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B项全面、准确地概括了文段的内容。 A项过于片面,C项不是文段说明的重点,D项在文段中没有体现。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介绍了“最美”事件的意义:美德依然流布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接着指出“最美”事件诠释道德的实质,“体现的是人的内在价值追求”。最后通过“这”对整个文段做了总结,强调“最美”事件对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文段结构为“分总”,尾句为文段重点句,主要强调“最美事件”对当代中国社

20、会的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D选项。8.批评者该如何批评艺术家?此处的批评当然不只是_的批评、毫不留情的“炮轰”、恨铁不成钢的指责,还包括善意的提醒、温和的建议以及诚恳的交流等等。但是,无论是声色俱厉还是_,都应该坚守一个底线,即真实、善意、有真见解、_内心的操守。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消极 和风细雨 守护 B.苛刻 循循善诱 笃定 C.激烈 推心置腹 遵循 D.严厉 温文尔雅 秉持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空所填的词语与“毫不留情”构成同意并列,轻重程度相同,应该填一个程度较重的词,“消极”与“苛刻、激烈、严厉”

21、相比,程度较轻,排除A项。 第二空是以“是还是”为标志的反义并列,前面“声色俱厉”主要指的是说话的声音和脸色表现出一种严厉的姿态,那么第二空填入的词语应该与“声色俱厉”意思相反,“循循善诱”指引导别人学习,不符合文意,故排除B项。“推心置腹”形容真心待人,不符合文意,故排除C项。“温文尔雅”指态度温和,举止优雅,与“声色俱厉”形成对比,符合文意。第三空,“秉持操守”为常见的固定搭配。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中国青年报2011年6月有多少批评其实在恭维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由两个“、”可知,填入词语应与“毫不留情的炮轰、恨铁不成钢的指责”构成并列关系

22、,由此排除错误选项。第三步,由“无论是还是”的句式可知,第二空词语应与“声色俱厉”构成反义对应。第四步,第三空词语修饰的是“操守”,通过词语的用法进行判断。分析可知,第一空,由两个“、”可知,填入词语应与“毫不留情的炮轰、恨铁不成钢的指责”表意相近,表达一种声色俱厉的批评,“消极”与此不符,排除D。 第二空,由“无论是还是”的句式可知,填入词语应与“声色俱厉”构成反义对应,侧重柔和,“循循善诱”“温文尔雅”符合词义,排除C。 第三空,“笃定”与“操守”均不搭配,排除A。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步。A项“消极”不能与“批评”搭配,排除A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无论声色俱

23、厉还是”可知,该空应该与“声色俱厉”语义相反,“声色俱厉”形容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B项“循循善诱”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C项“推心置腹”比喻真心待人。均不能与“声色俱厉”构成相反关系,排除B项和C项。D项“温文尔雅”指态度温和,举止文雅,与“声色俱厉”意思相反,符合文意。第三步,验证第三空。“秉持操守”为常见搭配。因此,选择D选项。9.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摸手机,吃饭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博,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半夜都要从枕头底下掏出手机来看看新闻智能手机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对个人生活和社会交往产生不良影响。针对人们日渐依赖智能手机的现象,专家呼吁要“数字节食”人

24、们应该合理利用智能手机,而不是被手机掌控,全民都需要认识到手机上瘾的危害。根据这段文字,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 A.介绍“数字节食”概念是如何出现的 B.就如何减少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给出建议 C.回顾传统手机时代人们简单而健康的生活 D.说明智能手机在哪些方面给生活造成了影响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首句先介绍了一些智能手机影响个人生活和社会交往的例子,接着强调这种行为已经产生不良影响,给出具体的对策要“数字节食”。接语选择题应该照应文段最后的话题,既然文段最后已经提到人们应该合理利用智能手机,接下来就应该具体说明怎么合理利用,故答案选择B项。 A项,文段已经给出“数字节食”概念的来源,接语选择

25、题需要选择文段中还未介绍的内容,故应排除。C项,“传统手机时代”属于无关话题,文段中没有涉及,应排除。D项,文段第一部分就是介绍的智能手机给生活造成的影响,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出处】新华网中国人日渐依赖智能手机 专家呼吁“数字节食”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下文内容的推断。解答这类题目主要根据尾句进行推断,本题尾句提出一个问题,那么接下来应对这一问题的产生原因或者如何解决展开论述。同时,需要学会排除三种信息,即与文段无关的信息、前文提到的信息、本文提到的信息。文段尾句提出“数字节食”概念,即应合理使用手机,克服手机依赖。依据通常逻辑,下文应介绍具体措施,即如何克服。D项是解决方法,当选。 A

26、项与文段话题脱节,B、C两项文段已有相关论述,均可排除。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开篇阐述智能手机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产生不良影响。最后专家提出呼吁要“数字节食”,全民都需要认识到手机上瘾的危害。文段话题落在尾句上,接下来应针对“专家提出的对策”阐述其具体做法。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符合上述信息。A项“数字节食概念”属于已经论述的内容。C项“传统手机时代简单而健康的生活”与文段尾句话题不一致。D项前文已经提及。因此,选择B选项。10.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效果正在显现,一、二手房价格涨幅回落的城市明显增多,表明在一系列宏观调

27、控政策的作用下,房价增长已经驶入“慢车道”。由此可见,限购令与银行信贷收紧使得房地产市场在供需两方面都受到了抑制。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结论: A.宏观调控政策得到了较好地贯彻执行 B.某楼盘开盘当天就被订购一空 C.银行收到的贷款申请明显减少 D.房地产投资趋势仍在加强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结论:限购令与银行信贷收紧使得房地产市场在供需两方面都受到了抑制。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提及宏观调控政策得到较好地贯彻执行,支持了结论,排除;B项:提及某楼盘开盘当天就被订购一空,间接说明该楼盘并未在供需方面受到抑制,但是,某楼盘并不能代表整体需求状况,削弱程度较

28、低,排除;C项:提及银行信贷申请减少,间接说明房地产市场需求受到抑制,支持了结论,排除;D项:提及房地产投资趋势加强,说明政策并未起到作用,反驳了结论,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反驳题干结论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结论,即“由此可见”后面的内容。要反驳题干结论,可以通过补充论据来说明该结论不正确。题干结论是最后一句,即限购令与银行信贷收紧使得房地产市场在供需两方面都受到了抑制。 A项,指出宏观调控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执行,说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能够起到一定作用,房地产市场会受到抑制,支持了题干结论。 B项,指出某楼盘开盘当天被订购一空,但该楼盘不能代表整体需求情况,

29、属于特殊反例,对题干结论的反驳力度较弱。 C项,指出银行收到的贷款申请明显减少,说明房地产市场确实受到了抑制,支持了题干结论。 D项,指出房地产投资趋势仍在加强,说明宏观调控政策和银行信贷收紧没有起到作用,房地产市场并未受到抑制,反驳了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反驳”,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限购令与银行信贷收紧使得房地产市场在供需两方面都受到了抑制。论据: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效果正在显现,一、二手房价格涨幅回落的城市明显增多。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增加论据。该项表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得到了有效的执行,所以效果良好,具有

30、加强作用。B项:不明确项。该项的这个楼盘虽说明了在供需两方面没有受到抑制,但某个楼盘的情况不代表整个房地产市场整体需求状况,故整体市场状况不明,不具有削弱作用。C项:增加论据。该项说明银行信贷收紧起到了一定作用,对抑制房地产市场有益,具有加强作用。D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房地产投资趋势仍在加强,表明房地产市场供给继续增加,说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并没有起到抑制作用,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选择D选项。11.阴晴圆缺:月亮 A.潮涨潮落:海洋 B.天高云淡:金秋 C.暮鼓晨钟:时光 D.稍纵即逝:机会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月亮会有阴晴圆缺的变化,且阴晴圆缺是月亮的一

31、种正常的自然现象。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海洋会有潮涨潮落,且潮涨潮落也是海洋的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与题干对应关系完全吻合,当选;B项:天高云淡是形容天空的,与金秋无关,与题干逻辑关系不相对应,排除;C项:暮鼓晨钟并非一种自然现象,与题干逻辑关系不相对应,排除;D项:稍纵即逝也并非一种自然现象,与题干逻辑关系不相对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12.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各大电视台不可能播报以下哪条新闻? A.两伊战争 B.海湾战争 C.东欧剧变 D.星球大战计划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B项符合题意,“海湾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

32、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发生在1991年。A项“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爆发于1980年,结束于1988年。C项“东欧剧变”是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发生根本性改变。D项“星球大战计划”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研议的一个军事战略计划。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13.束缚:摆脱:自由 A.紧张:消除:放松 B.雨天:改变:彩虹 C.引力:克服:超重 D.货物:出售:流通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束缚、摆脱、自由是对应关系,且具有逻辑性,自由需要摆脱束缚;且束缚与自由是一对反义词。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33、。A项:紧张、消除、放松具有逻辑关系,放松需要消除紧张,且放松与紧张是一对反义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B项:雨天、改变、彩虹没有相应的逻辑关系,且雨天与彩虹不是反义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超重不是由于引力而造成的,且超重与引力不是反义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流通需要出售货物,但流通与货物不是一对反义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14.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

34、等)。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自我意识的是: A.小王觉得自己在单位的朋友很少 B.小张觉得自己性格外向 C.小黄认为自己不适合经商 D.小李认为自己的体重超标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找出定义的关键词。“小黄觉得自己不适合经商”,经商是否必然属于能力的范畴无从界定,因此,C项不够明确,需与其他选项进行比较;D项“小李认为自己的体重超标”,属于自我意识的身体状况中的体重,符合定义要点。A、B、D三项在定义中都有明确的对应,相比之下C项的经商是否属于能力范畴不明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自我意识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涉及自我意识所包含的多项内容,在解题

35、时应严格依据其具体内容分析选项。自我意识的定义要点:身体状况;心理特征;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A项,觉得自己在单位的朋友很少,是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符合要点。 B项,觉得自己性格外向,是对自己的心理特征的认识,符合要点。 C项,认为自己不适合经商,并不涉及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特征或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不属于自我意识。 D项,认为自己的体重超标,是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的认识,符合要点。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特征;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朋友很少,属于“自己和他人关系”,符合定义;B项:性格外向,属于

36、“自己的心理特征”,符合定义;C项:不适合经商,属于个人职业规划范畴,没有明确体现出身体状况、心理特征、与他人的关系,与关键信息均不匹配,不符合定义;D项:体重超标,属于“自己的身体状况”,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15.小区内空着一排相邻的8个车位,现有4辆车随机停进车位,恰好没有连续空位的停车方式共有多少种? A.48 B.120 C.360 D.1440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题目要求求出“恰好没有连续空位的停车方式有多少种”,即排列组合中“不相邻问题”,可使用插空法求解。四辆车停进四个不同的车位,共有种方式。然后在四辆车空出的5个空当中选出4个,即可满足“没有连续空位的停车方式”,共

37、种方式。则满足条件的停车方式一共有:245=120种。故正确答案为B。16.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指的是: A.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B.解决约1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解决约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改善约1亿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状况 C.促进约1亿城镇人口就业,解决约1亿城镇人口就近就医问题,解决约1亿城镇老年人口养老问题 D.引导约1亿农民工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就业,促进约1亿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减少约1亿贫困人口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

38、报告中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需要考生准确了解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内容。个别选项可采用排除法。2014年我国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B项“解决约1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显然错误,排除。要快速准确的作答本题,需要考试了解相关时政内容。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

39、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热点。 第二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因此,选择A选项。17.最早对西方的写实油画表示莫名惊叹欣赏的,是康有为、梁启超一辈。他们对光影效果、 的视觉幻象,及西洋宗教画所体现的人文情怀,都表达了由衷的激赏。

40、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眼花缭乱 B.惟妙惟肖 C.光怪陆离 D.栩栩如生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填入空格的词是用来形容“视觉幻象”的,与前文中“写实”一词对应可知,康有为、梁启超一辈惊叹的是视觉效果的逼真,故可以排除A项用来比喻事物复杂,无法分辨清楚的“眼花缭乱”和C项用来形容形象奇特、色彩斑斓的“光怪陆离”。 B选项“惟妙惟肖”与D选项“栩栩如生”均可表达逼真,但前者更侧重于模仿或描写,与“视觉幻象”搭配不够准确,排除B项;后者则侧重于表达十分逼真,像活的一样,与前文的“写实”对应更为恰当,D项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广州日报2012年3月写实绘画不是未来艺术市场的收

41、藏方向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辨析近义词的侧重点,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句中陈述的对象为“写实油画”,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写实”逼真的特点相吻合。“眼花缭乱”侧重多而杂,“光怪陆离”侧重离奇多变,均与此不符,排除A、C。“惟妙惟肖”和“栩栩如生”都有逼真的意思,区别在于“惟妙惟肖”侧重形似,意思是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栩栩如生”侧重神似,意思是刻画、描写、创作得像活的一样,好像在动。此处用来形容油画中刻画的视觉幻境,用“栩栩如生”更恰当。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该空修饰“视觉幻象”,根据前文“写实油画”可知,这种“幻象”应是非

42、常逼真的。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眼花缭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C项“光怪陆离”指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二者均没有“逼真”之意,排除A项和C项。再比较B项“惟妙惟肖”和D项“栩栩如生”。B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文段中没有体现出“描写”或“模仿”的意思,排除B项。D项“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真的一样,与“视觉幻象”搭配得当。因此,选择D选项。18.精神病其实不是一个病理学的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假如家属或权力机构强行把一个人送入精神病院,那么,这个人几乎只能被诊断成“精神病人”。家属和权力机构对他的“症状”的描述,成为判断他是否是精神病人的重要信

43、息。而他如果说受到了迫害,并进行反抗,则恰恰符合精神病诊断标准中关于“妄想”、“躁狂”之类的描述。他的自辩权利也被这个无敌的逻辑取消:你说自己不是精神病,那么,你恰恰在此时是,是因为你拒绝承认自己有病,这正是精神病人的一种表现;而你承认了,你当然就是了。以下哪项最可能从上述断定中推出? A.精神病的诊断标准仅仅是“精神病人”的家属或相关权力机构的指控 B.家属或权力机构将某人送入精神病院,只是为了让他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C.大多数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其实并没有精神病 D.在自己是否患有精神病这一问题上,被强制关入精神病院的个人表达是苍白无力的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通读题干,逐一分析选项:

44、 A项:题干中为“家属和权力机构对他的症状的描述,成为判断他是否是精神病人的重要信息”,并非“精神病的诊断标准仅仅是精神病人的家属或相关权力机构的指控”,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题干中无任何关于家属将某人送进精神病院的目的描述,选项描述无中生有,不能推出,排除;C项: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病人有没有精神病无法得知,题干中无任何相关描述,排除;D项:由题干的最后一句可以得知,“精神病人”对自辩的表达是没有效果的,都会被无敌的逻辑取消,可以推出,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能够由题干信息推出的一项,需要准确把握题干的细节信息,不要偏离题干所表达的意思,也不要扩大或缩小题干的范围。题干

45、细节信息:假如家属或权力机构强行把一个人送入精神病院,那么,这个人几乎只能被诊断成“精神病人”。你反抗,你就会获得“妄想”“躁狂”之类的描述,你承认,你就是精神病了。 A项,题干未涉及精神病的诊断标准,无法推出。 B项,题干未涉及家属或权力机构将某人送进精神病院的原因,无法推出。 C项,题干未涉及精神病院中的精神病人有无精神病,无法推出。 D项,根据细节信息可知,被送入精神病院的人无论承认自己有精神病还是不承认,都会被认为是患有精神病。即个人的观点毫无意义,结果都是一样的,可以推出。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题

46、干提到家属或相关权力机构的指控是判断的重要信息,不代表是唯一标准,“仅仅是”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题干中未提及家属将其送进精神病院的目的,话题不一致,排除;C项:题干中未提及精神病院中的精神病人有无精神病,话题不一致,排除;D项:题干最后一句话表明“无论你承不承认自己有病,你都有病”,说明病人的自辩是苍白无力的,可以推出。因此,选择D选项。19.某项工程,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要30天完成,乙施工队单独施工需要25天完成,甲队单独施工了4天后改由两队一起施工,期间甲队休息了若干天,最后整个工程共耗时19天完成,问甲队中途休息了几天? A.1 B.3 C.5 D.7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赋值此

47、项工程的工程量为150,则此时甲的效率为5,乙的效率为6。甲单独施工了4天,剩余工作量15045130。因整个工程共耗时19天,所以乙工作了19415天,15天共计施工61590,故可得剩余工作量1309040,是由甲施工完成的,需要4058天完成,则在剩下的15天当中,甲中途休息了1587天。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工程问题。工程问题的核心公式为: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已知甲工程队、乙工程队的工作时间,可将工作总量赋值为两队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进而可算出两队的工作效率。再根据实际工作时间,分别计算出乙队、甲队完成的工作量。设工程总量为60,则甲每天工作量为3,乙每天工作量为4。乙

48、一共干了12-3=9天,工作量为94=36,剩下60-36=24,需要甲干243=8天,甲队中途休息了12-8=4天。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时间类,用赋值法和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赋值工作总量为150(30与25的公倍数),则甲的效率是5,乙的效率是6。第三步,可知乙队工作了19415(天),设甲队休息了x天,可得1505(19x)615,解得x7。因此,选择D选项。20.关于地球资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资源主要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人口资源 B.地热能的利用会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 C.水是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组成相互联系的水圈 D.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

49、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B项表述不正确,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一种无污染、可再生的清洁能源。A、C、D项表述均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本题用关键词法解题。注意D项“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人口资源”,人类属于动物,在这里不能把动物资源和人口资源并列在一起,选项说法有误,应选。A项正确。水圈,地质学专业术语,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也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它指地壳表层、表面和围绕地球的大气层中存在着的各种形态的水,包括液态、气态和固态的水。 B项正确。化石燃料也称矿石燃料,是一种烃或烃的衍

50、生物的混合物,其包括的天然资源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是由死去的有机物和植物在地下分解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 C项正确。从防止大气污染的角度来看,地热能本身是一种清洁能源,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 D项错误。生物资源是生物圈中一切动、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的总和,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大类。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球资源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热能是清洁能源的典型代表,使用并不会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因此,选择B选项。21.从所给四

51、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A.A B.B C.C D.D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图形元素构成凌乱,考虑数数。观察可以发现,题干图形分别由1、2、3、4、?种元素构成,为连续自然数列,故所求图形应由5种元素构成,满足条件的只有A项。 故正确答案为A。22.学前儿童低估有意识的人的思维,而高估无意识的人的思维,甚至一个成年人显然在进行思考时,他们也认为这个人并非在思考着;他们似乎对自己或其他人可能在思考什么,没有多少认识。同时,他们却高估某个沉睡中的人所具有的自我知觉和决断能力。上述论断的前提假设是: A.成年人对人类思维的判断是比较合理的 B.学前儿童的判断能力

52、不太成熟和稳定 C.沉睡中的人所具有的思维能力并不容易为人所了解 D.学前儿童也是在积极主动地作出心理判断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学前儿童低估有意识的人的思维,而高估无意识的人的思维。论据:无明显论据。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题干中认为学前儿童的思维判断存在问题。要使题干论断成立,则须假设与之相对的成年人对思维判断是正确的,故A项为正确答案,当选;B项:提及学前儿童判断能力不成熟和稳定是通过整个文段能够得到的一种结论,而并非支持论点成立的一种理由,因此,无法支持,排除;C项:沉睡中的人所具有的思维能力不容易为人所了解,无法证明学前儿童是否高估了对其的判断,无

53、法支持,排除;D项:学前儿童在积极主动地作出心理判断,无法证明其是否低估有意识的人、高估无意识的人这样一个题干观点,无法支持,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题干论断所需的前提假设,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其中的漏洞,并将其补上,能够表达此类意思的选项就是题干论断所需的前提假设。题干认为学前儿童在思维判断方面存在问题,而题干论断是以成年人的角度对学前儿童的思维做出判断,那么要保证题干论断成立,就必须假设成年人对思维的判断是正确的,才能说明学前儿童的判断确实存在问题,A项就表达了这层意思,是题干论断所需的前提假设。其他三项均不能确保题干结论必然成立,不是题干论断所需的前提假设

54、。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假设”,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学前儿童低估有意识的人的思维,而高估无意识的人的思维。论据:无。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补充前提。该项表明只有成年人的判断合理,才能以成年人为标准说明学前儿童的不合理,具有加强作用。B项:不明确项。该项未详细说明“判断能力”是否是有关对成年人思维能力的判断能力,以及“判断能力不太成熟和稳定”的具体表现到底是低估还是高估不同情况人的思维,不具有加强作用。C项:不明确项。该项表明沉睡中的人思维能力不易为人所掌握,所以无法确定学前儿童的判断能力,不具有加强作用。D项:无关选项。该项

55、学前儿童的努力程度,与题干学前儿童的判断力是否良好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23.周期性经济危机发生时,往往也是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时候,个人应该利用这一时期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参加那些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给自己补课补就业技能、创业能力和一般性素质。通常,在一次危机之后,会迎来一个经济繁荣时期。这个新的经济繁荣是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会大幅度提高。谁在劳动力市场低谷时期积攒了就业能力,谁在随后的繁荣时期就能抓住机遇。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加快提升劳动者素质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手段 B.劳动者不应对经济低迷时期的就业市场丧失信心 C.产业结构升

56、级促使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 D.经济危机时期也可以是个人提升能力的好时机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介绍人们应该利用经济危机增强自身的能力。而后通过对经济危机之后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会大幅提高的阐述,说明提高就业能力对于经济危机之后抓住机遇的重要性。文段为总分结构,重点强调经济危机时应该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对应D项。 A项,“摆脱经济危机”为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及,排除。B项,“丧失信心”为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及,排除。C项,偷换概念,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不等于产业结构升级,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文本为提出观点解释原因强调观点的结构

57、,归纳概括文段的观点部分,选择与之相符的一项。文段首先指出周期性危机发生时,个人应该利用这一时期提升自己。接着对此加以解释。最后强调这一时期积攒了就业能力,就能在繁荣时期抓住机遇。故文段强调的是要在经济危机时期提升自己,B项表述相符。 A项“产业结构升级”不是危机时期。C项文段没有提及。D项“信心”不是文段论述的内容,文段说的是要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说明个人应该充分利用周期性经济危机提高自身素质。接着说明这样做的原因,即“通常危机之后会迎来繁荣时期,而这时候对劳动力就会有更高的要求”。最后重申在劳动力市场低谷积攒就业能力的重要性。文段首尾两句均

58、为观点的论述,强调了劳动者应该充分利用经济危机时期提高个人能力,中间两句话是对于这个观点的原因的表述,属于解释说明的内容。因而文段结构为“总分总”,重点句是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经济危机时期也可以是个人提升能力的好时机”是对重点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D选项。24.报纸受出版时间的限制,广播电视受播出时间的限制,而互联网媒体没有发布时间的限制,加上制作、发布的简便,使得新媒体的时效性远远胜过传统媒体。原先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现在,新闻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经常见到的情况是,新闻的传播与事件的进程同步。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互联网媒体新闻发布具有

59、实时性 B.新媒体重新诠释了“新闻”的定义 C.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存在较大差异 D.新闻的传播应注重与事件同步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首句对比报纸、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媒体,指出“新媒体的时效性远远胜过传统媒体”。也正因为此,现在的新闻与以往相比在时效性上有了质的提高,即“新闻的传播与事件的进程同步”,故文段重在说明,新媒体改变了新闻的含义,结合选项可知,B项为文段中心的同义替换。 A、C两项是文段开头介绍背景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D项中“应”与文意不符,新闻传播与事件同步已经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结果,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篇将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媒体进行对

60、比,阐述新媒体的时效性远胜传统媒体,紧接着阐述正因为新媒体时效性的提高,原先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而现在的新闻是正在发生的事实,最后进行补充说明。文段结构为“分总分”,主旨句是第二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主旨句的同义替换。A项和C项对应文段第一句,偏离重点。D项缺少话题主体“新媒体”。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总分结构,提出观点具体论述,选择与观点句表意一致的一项。文段首先指出互联网媒体的特点使得它的时效性远胜传统媒体,接着借新旧新闻的不同定义,进一步阐述了互联网媒体时效性具体是怎样的,即具有实时性。A项准确地概括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