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实录一、导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这两句诗可谓写尽了登高的豪情。古人登高必赋,他 们或思乡,或怀人,或伤己,或怀古;或喜,或忧,或歌,或哭,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作。 然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昌耀的这首峨日朵雪峰之侧,无论是语言还是情感都为我们呈现 出别样的意味,这大概就是新诗之所以称为新诗的魅力之一。今天我们这堂课有三个学习任务,一是赏析诗歌的标题,二是揣摩诗歌的视角,三是分析 分行和意象。二、赏析诗歌的标题师:首先,我们来看看诗歌的标题一一峨日朵雪峰之侧。老师试着将它改了一下,改成 了一一无名山峰的一边。大家比拟一下哪个好,为什么?生1: “峨日朵雪峰之侧”更好。“峨日
2、朵”应该是当地人一一可能是少数民族对那座 山峰的称呼,虽然我们不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但总比“无名山峰”要好。生2: “雪峰”和“山峰”相比,换了一个“雪”字,感觉大不相同。师:是的。“峨日朵”应是当地藏族或蒙古族对这座山峰的称呼,它给习惯了汉语表达 的我们带来了一种“陌生的新奇感”。另外,“之侧”比“的一边”更简洁,更书面化,还 带有一点文言色彩。事实上,诗人昌耀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表达新奇、文字典雅,注重形象 的美感,这些都是他诗歌语言的标志性特征,诗题也不例外。我们再来看他的另外两首著名诗歌的标题一一“鹿的角枝” “雪。土伯特女人和她的男 人及三个孩子之歌”。和“鹿角”“雪天里的藏族女人和她
3、的家人”相比拟,哪一种表达更 好?为什么?生3:很明显,“鹿的角枝”比“鹿角”好。好在表现出了鹿角那种像树枝一样散开的 美,具有很强的画面感。生4: “雪。土伯特女人和她的男人及三个孩子之歌”这个标题有点奇怪。雪后面加了 个句号,很突兀。“土伯特”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师:士伯特女人其实就是昌耀的藏族妻子,“土伯特”出自清代文献对藏族的称谓。这 首诗写的就是昌耀经历长期离别后见到妻子儿女的场景。标题与“雪天里的藏族女人和她的 家人”相比,文字是烦琐些,但更有情味,更能表现那种家人久别重逢的欢乐。三、揣摩诗歌的视角师:接下来,我们来欣赏诗歌。课前我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为这首诗画一幅 意境图
4、,请看这两位同学的作品(PPT展示,略)。我请两位同学来个一句话点评。生5:左边这幅图是全景式的表现,大气磅礴,长长的飘舞的围巾更是把诗意刻画得传 神入骨。生6:右边这幅图是特写式的,将诗人攀爬雪山的那种紧张感表现得很真实,那只小蜘 蛛给了他坚持的动力。师:读诗就是要有画面感,要抓住典型的景物。两位同学能够将诗歌的语言用图画的方 式予以呈现,这就是一种读诗的能力和创造力。尤其让我佩服的是,两位同学的作品都显示 了一种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如果说左图围巾飘飘已足够诗意,那右图穿短袖爬雪山,也 是非常生猛啊。闲言少叙。下面,请大家听我朗读诗歌的前十行,圈划出其中写到的景物。(师朗读,生在自己的课本
5、上勾画。)师:这十行诗里,总共有几样景物?生7:总共六样: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引力无穷的山海、滑坡的石砾、棕色 的深渊、巨石的罅隙。师:很好。现在让我们从“我”这个攀登者的角度去审视这些景物,看看它们在空间上 是怎样安排的。大家可以就近讨论一下。生8:我们发现,诗中景物以“我”为中心,大致可以从四个方向予以区分:(1)峨日朵之雪在“我”上面,它洁白美丽,令人向往,但又不可触及。(2)滑坡的石砾、棕色的深渊在“我”下面,它们充满危险,时时需要提防。(3)山这边,是身为攀登者的“我”,用指关节死死扣住巨石的罅隙,不愿意坠落,努 力维持着好不容易到达的这个高度。(4)山那边,“我”看见的是彷
6、徨许久的太阳,是引力无穷的山海,太阳正在跃入山海。师:这四个方向的划分,是建立在“我”攀登半壁悬在峨日朵雪峰的某个高处这一独特 的视角之上的。什么是视角?视角,又作“视域”“观察角度”“投影” “透视点”,是从 绘画理论中移植到文学理论的用语,指观察的角度。欣赏诗歌时,尤其是和景物描写有关的诗歌,我们就有必要找到作者的视角,然后通过 想象,从诗句中去寻找去摸索,最重要的是,去还原诗人的经历,进而去揣摩其心理和情感。四、分析分行和意象师:明确了诗人的独特视角,我们再来看诗歌最特别的一行和最特别的一个意象。一行十分特别的诗。师:“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O这一行诗,放在这里,很奇怪。通俗点讲,有点前
7、不着村, 后不着店。“山海”从语意上来讲,放在上面一行更好,“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这样写多好。事实上,昌耀在初稿时就是这么写的。可为什么要改成现在这样呢?让“山海” 孤零零地摆在这一行,还用了一个句号,毅然决然地和后面的“石砾不时滑坡”隔开,颇有 点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感觉。请同学们从本诗独特的视角出发,去揣摩一下诗人这样断句的意图。生9:从“我”悬在半空的独特视角出发,我们发现“山海”在“我”的侧前方,在峨 日朵雪峰的另一侧。“砾石”在哪里?在“我”的脚底下,在峨日朵雪峰的这一侧。师:很好。为什么要将山比喻成海呢?生9:将山比喻成海,写出了山的众多和起伏,也从侧面写出了峨
8、日朵雪峰的高,“我” 所处的位置很高。师:好,你已经进入诗的意境了。古人说:登山那么情满于山。我们读诗也应当有这种身 临其境的意识,仿佛我就是主人公,我此刻就悬在峨日朵雪峰的半山腰。“山海”写出了山 那边的壮丽,这是视觉上的效果。而“石砾不时滑坡”那么是听觉上传来的来自脚下的危险。 这一静一动,一远一近,两样景物形成奇妙的比照。所以,诗人几经斟酌最终决定把它们放 在一行,以强化这种比照之美。那么,诗人为什么又要用一个句号将二者隔开呢?联系前后 的诗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生10:从前面的诗行来看,“山海”是引力无穷的,它的引力大到连彷徨已久的“太 阳”也“决然跃入”,而“石砾的滑坡”似乎
9、又强化了这一特点。从后面的诗行来看,“我 的指关节枷钉一样摸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这两行说明“我” 能置身于那个位置其实非常不容易。师:是的,登山本身是充满危险的。如果是你,你处在那样的情境,会不会感到害怕呢? 意志会不会动摇呢?生10:也许会的。师:成认自己的渺小,并不都是懦弱,而是一种清醒的自我认知,尤其是在大自然面前。 这没什么丢人的。也许有那么一刹那,“我”也想像石砾一样滑坡,去和深渊战斗,去一路 喊杀一路嚣鸣。然而,“我”还是本能地牢牢地将指关节“伽钉一样摸入巨石的罅隙”。“我” 的脚用力支撑,所以才会有“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为什么?这就是人的意志
10、力。别忘了,昌耀可是当过兵,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军人的意志岂容小觑?师:大家看,我们抓住这十行中最特别的一行,从视角出发,上下联系分析,就读懂了 昌耀。由此可见,诗歌的分行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饱含着诗人的思索的。当然,这只是我们 的解读。诗歌的分行有时简直不可“理”喻。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诗是一种音乐, 也是一种语言。音乐只有纯形式的节奏,没有语言的节奏,诗那么兼而有之。”所以,诗和散 文仅就分不分行而言,就绝不是一回事。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曾说:“灵魂中没有乐感的人永远不能成为一个天才的诗人。”我想, 昌耀之所以会如此分行,除了理性的推敲斟酌之外,难以免除他诗性直觉的推动。一个最特别的意象。师:
11、分析完这首诗最特别的一行,我们再来看这首诗最特别的一个意象一一小蜘蛛。蜘蛛这种形象,在古代诗歌里常常是作为反面形象出现的。它相貌丑陋,结网捕食,不 太受人待见。然而,在昌耀的笔下,我们发现这只小蜘蛛真是可怜得很。首先,我们看它生 活的环境,“锈蚀的岩壁”,多苦啊!其次,看它的形体,“小得可怜” o最后,再看它的 境遇,“一只”,孤独而寂寞。“我”看到它的第一反响满意吗?生11:肯定不满意。师:何以见得?从诗句里找一找证据。生11:这个从“我”对“雄鹰”和“雪豹”的渴望中,从“但”这个字眼中,都可以 明显地发觉到。师:但是,这是“我”所处的位置仅能找到的活物,在“我”悬停半壁的独特视角里, 它是
12、唯一的伙伴。用一句流行语来讲,就是理想很饱满一一生(齐):现实很骨感。师:没方法,理想和现实的这种落差真是常常令人痛苦不堪。然而,为什么“我”最终 接纳了它并与它一同默享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呢?注意,是“快慰”,快乐而欣慰!大家不 耍急着回答,可以就近小范围讨论讨论,看看能给出几种解读。生12:或许是“我”的悲悯情怀让“我”改变了对小蜘蛛的态度,这只小蜘蛛就好比 社会上那些艰难生存的小人物。生13:我们觉得昌耀从这只小蜘蛛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师:为什么这样说?生13:感觉。猜的。师:很好。这就是读诗的直觉。写诗需要直觉,读诗也一样。你们的直觉是相当敏锐的。 大家看,诗的初稿写于1962年,那年
13、昌耀只有26岁。他当时因为被错划为右派而正在青海 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处境很差。大家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去查查作者的资料。其他 同学呢?还有新的解读吗?生14:我们认为小蜘蛛是另一个攀登者,它虽然小,但它也攀登到了这个高度,这让 “我”改变了态度。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这就叫诗无达诂,这就叫见仁见智,这就是诗歌的张力所在。 如果我是昌耀,我会把小蜘蛛当作我的精神导师,因为是它给我以思想的启蒙一无论环境多 么艰苦,唯有适者才能生存。师:总之,有了这只小小的蜘蛛,“我”不再孤单。蜘蛛虽小,但它也一样出现在这样 的高度,而且它并不宣示什么,仿佛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它的出现,它的沉默,使一切自
14、以为是和虚张声势都失去了分量。所以,奋斗固然重要,高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奋 斗和高度的态度,这才是真正难以企及的,但又是我们应该具有的精神高度。师:年轻的昌耀遭遇人生的不公,被迫接受极其艰辛痛苦的劳动改造。他忍受着饥饿, 忍受着苦役,忍受着无望的生活。借这只小小的蜘蛛,他给自己编织了一张弹力十足的网, 激发了自己抗争的豪情,激发读者和自己一起思考,思考青春的态度,思考人生的意义。在 他的另一首著名的短诗荒甸中,昌耀这样写道:而我的诗稿要像一张张光谱扫描出一一这夜夕的色彩,这篝火,这荒甸的情窦初开的磷光这就是昌耀的倔强和诗意,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和张力。没有昌耀,荒甸永远荒凉;没有 诗歌,昌耀可能就挺不过那艰难的岁月。五、作业布置师:最后,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铝合金门窗行业供应链合作协议书3篇
- 2025版离婚子女房产分割与抚养费支付执行协议书
- 2025年度绿色装修材料认证采购合同
- 2025年度生态公园防水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2025年第三方健康机构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碳硫分析仪合作协议书
- 前台文员的礼仪与形象塑造计划
- 多样化评价方式的探索计划
- 职业发展规划思路计划
- 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划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典礼-开学典礼校长致辞
- 生物(A版)-安徽省合肥一中(省十联考)2024-2025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和答案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课件
-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压强》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 《智能传感器技术》课件
- SaaS服务具体应用合同范本2024版版
-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 政治试题(含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旅居康养行业全国市场开拓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知识产权培训内容课件
- 食品检验员聘用合同样本
- 2025年幼儿园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