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试讲_第1页
荷塘月色试讲_第2页
荷塘月色试讲_第3页
荷塘月色试讲_第4页
荷塘月色试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5分钟试讲内容荷塘月色朱自(三)教学重点:鉴赏语言美,掌握情景交融艺术手法(四)教学难点:通感的学以致用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整体感知,梳理了本文的结构线索和情感线索。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朱自清先生其人、其文。而对于朱自清先生的创作风格,历来还有这样一种评价:朱自清先生是用语言代替丹青的能手。对于这个评价,同学们是否认同?这种说法可以从课文的哪些段落得以印证呢?对,那当然是本文重点写景的段落,即456自然段,也就是我们上节课归纳的观荷、赏月、览塘边这一部分。那么,作者是如何将一个个景物绘成一幅幅丹青画的呢?下面听老师朗诵,同学思考两个问题:1、如果给这幅丹青画起个名字,你将如何命名呢?2、该幅画

2、中都描绘了哪些景物?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o,nu)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好,哪位同学给这幅画命个名?月下荷塘图第二个问题,描绘了哪些景物?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水但是奇怪呀,作者描绘的景物中

3、没有月啊!怎么又说是月下荷塘呢?学生回答。释疑: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月亮的光泽,荷花怎能呈现出如明珠、如星星、如刚出浴的美人般的色泽与光华?若是在嘈杂暴晒的白日,又何以体味到优雅淡远若有若无的缕缕清香?没有月光的照耀,又何来凝碧的波痕?这正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高妙写法。讲到这儿呀,也许有同学嘀咕了:老师啊,我也见过荷塘,比如北京后海的那片荷塘,也着实让我大饱眼福呢,可是我怎么写起景来总是干巴巴的,一点都不美呢?同学有这样的自觉意识,老师很是欣慰。这说明同学们懂得从课文中取经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了!现在老师将带领大家去拜访文学大师请教如何做到“语言美”如何在写作中美化自己的语言。我们先看这段

4、荷塘描写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一、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通感。(1)比喻:荷叶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当一位亭亭玉立的舞女旋转起来时,裙幅也随之舒展飘逸;而荷叶在微风吹拂下,也舒展摇曳。这一比喻使本来静态的荷叶具有起伏的动态美。)荷花像一粒粒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这个比喻写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像明珠像星星写出了淡月照耀下荷花的晶莹的光泽,绿叶衬托下花朵忽明忽暗的闪光;像“刚出浴的美人”既写出了荷花纤尘不染的丽质,更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从而想到荷花的质朴、清新、纯洁、淡雅和高贵。这个比喻本身还有一个特点,一个

5、本体,多个喻体,这种比喻叫做博喻。)(2)通感:荷香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也是一个比喻,荷香和歌声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都是缕缕、渺茫的,也就是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朦朦胧胧的。但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荷香是嗅觉,歌声是听觉,所以他们是一种感官上的相同,所以这种修辞被叫做通感。本文中海有一处用了通感,请同学们迅速找出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3)拟人:荷花袅娜的开着、羞涩的打着朵儿(:“袅娜”常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这写出了荷花柔软妩媚,“羞涩”也本是专写人的情态之词,于此,写出荷花含苞待放的忸怩之态。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赋予了荷花生命,还使得静

6、态的荷花有了情感,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和妩媚多姿,读此句时,我们仿佛看到这荷花对着读者“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荷叶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一个“挨”字,活画出了田田荷叶像一群光彩照人的少女妩媚多姿的形象。)荷水脉脉的(含情脉脉,流水无声却饱含深情,赋予流水生命和感情。)我们看到,作者之所以把自己领略到的荷塘之美传递给我们,让我们身临其境,最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语言的各种修辞。所以希望同学在以后自己的写作中也学会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达到语言优美的境界。那么本段在语言上还有什么特色呢?让我们下次继续。二:叠词之美不仅是在第四自然段中,整篇文章都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共26处)这些叠词往往容易被大家忽

7、略,但他们也确实为我们感受到的这份美感立下了汗马功劳。比如:形容一个小女孩儿作者1女孩的脸很圆,眼睛很大,头发很长。作者2女孩的脸圆圆的,眼睛大大的,头发长长的。这两个句子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读起来的感觉一样吗?我们感觉作者2笔下的小姑娘更可爱,而且作者2对小姑娘有着深深的喜爱之情,但作者1中却读不到,感觉非常客观。同样的道理,本文中作者大量叠词的运用,一方面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使文字读起来极富乐感。同时叠词充分传达出了作者对于荷塘月色的赞叹喜爱之情,我们从中听出了作者难得的喜悦之情。好,以上就是体现在第四自然段中的修辞之美和叠词之美,那么第五六自然段中语言美又会有怎样的体现呢?对于这两段的赏析研读,将由同学分组讨论完成。作业:背诵第四自然段,并选一景物进行仿写。板书荷塘月色朱自清月下荷塘图:景美荷花、荷叶、荷香、荷波、荷水语言美修辞美(比喻、通感、拟人)叠词美(韵律、感情)内容总结(1)15分钟试讲内容荷塘月色朱自(三)教学重点:鉴赏语言美,掌握情景交融艺术手法(四)教学难点:通感的学以致用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整体感知,梳理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