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17-免疫缺陷病课件_第1页
医学免疫学17-免疫缺陷病课件_第2页
医学免疫学17-免疫缺陷病课件_第3页
医学免疫学17-免疫缺陷病课件_第4页
医学免疫学17-免疫缺陷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欢迎来到医学课堂欢迎来到医学课堂 第二十二章 免疫缺陷病北京协和医学院 免疫学系 高 扬 第二十二章 免疫缺陷病北京协和医学院 免疫学系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所导致的免疫功能障碍,进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涉及免疫细胞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免疫分子或信号转导的缺陷。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免疫缺陷病分类1)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病2)主要累及的免疫成分不同分为a.体液免疫缺陷,b.细胞免疫缺陷,c.联合免疫缺陷,d.吞噬细胞缺

2、陷,e.补体缺陷。免疫缺陷病分类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点: 1)感染; 2)肿瘤; 3)自身免疫病; 4)具有遗传倾向。 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点:医学免疫学17-免疫缺陷病课件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一、原发性B细胞免疫缺陷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一、原发性B细胞免疫缺陷 X连锁隐性遗传, 女性多为携带者。该病的发病机制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Bruton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 Btk)基因缺陷。Btk为一种信号分子,主要表达在所有的B细胞(包括前B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上。在B细胞正常发育过程中,前B细胞受体与Btk偶联,通过Btk转导信号,使前B细胞发育为成熟B细胞。

3、患儿前B细胞因Btk缺陷而不能转导信号,而使B细胞发育停滞于前B细胞阶段。1.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X连锁隐性遗传, 女性多为携带者。该医学免疫学17-免疫缺陷病课件 临床表现 患儿出生后6-9个月(?)出现症状,反复发生化脓性感染,20%患儿伴自身免疫病。血清中IgS水平明显降低或缺失,对抗原刺激不能产生抗体应答,血循环中B细胞数目减少,淋巴组织缺乏生发中心和淋巴滤泡,但骨髓中前B细胞数正常, T细胞数和功能正常。 临床表现2.性联高IgM综合症 发病机制是X染色体上的CD40L(CD154) 基因突变,活化的CD4+T细胞不表达CD40L, T细胞与B细胞的协同作用受阻, 不能诱导B细胞进

4、入增殖,导致Ig类别转换障碍。2.性联高IgM综合症发病机制是X染色体上的CD40L(CD临床表现 患者血清IgM增高, IgG、IgA和IgE均明显降低或缺乏, IgD正常或增高。患者估算B细胞和T细胞发育正常;外周血和淋巴组织中可见大量分泌IgM浆细胞,但对TD抗原仅有弱的IgM应答,主要表现为反复胞外菌感染。临床表现医学免疫学17-免疫缺陷病课件二、原发性T细胞免疫缺陷DiGeorge综合症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T细胞活化和功能缺陷 T细胞膜分子表达异常或缺失(如CD3或链基因变异、ZAP-70基因变异)图19.10二、原发性T细胞免疫缺陷DiGeorge综合症 先三、联合免疫缺陷1. 重

5、度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1) X-性连锁SCID IL-2链基因突变。T细胞发育停滞于Pro-T阶段。患者 T细胞和NK细胞缺乏或显著减少。B细胞数正常但功能障碍。三、联合免疫缺陷1. 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1) X医学免疫学17-免疫缺陷病课件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CID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 ADA)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urine nucleotide phosphorylase,PNP)缺陷图19.9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CID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MHC I类或II类分子缺陷MHC I类分子缺陷 (TAP基因突变): CD8+T细胞

6、功能缺陷MHC II类分子缺陷 (调节MHC II类分子表达的基因缺陷): CD4+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受障MHC I类或II类分子缺陷MHC I类分子缺陷 (TAP基Wiskott-Aldrich综合症(WAS) (伴湿疹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陷病) 是一种T细胞、B细胞和血小板均受影响的疾病, 临床上以湿疹、血小板减少和极易感染化脓性细菌三联为特征. WAS蛋白表达于胸腺和脾的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上, 能与Cd242结合. Cd242是一种小分子的GTP结合蛋白, 能调节细胞骨架的组成, 并在T细胞和B细胞相互协同效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 其它SCIDWiskott-Aldrich综合症(WAS

7、) (伴湿疹血小4.补体系统缺陷4.补体系统缺陷5.吞噬细胞缺陷吞噬细胞趋化作用(白细胞懒惰综合症)、粘附能力(整合素亚单位CD18基因突变所致的白细胞粘附缺陷)和杀菌活性(NADPH氧化酶系统基因缺陷所致的慢性肉芽肿,NADPH +2O2NADP+ + 2O 2 -)发生障碍Chediak-Hagishi syndrome: A defect in a gene encoding a protein involved in intracellular vesicle formation causes a failure to fuse lysosomes properly with phag

8、osomes.5.吞噬细胞缺陷吞噬细胞趋化作用(白细胞懒惰综合症)、粘附能医学免疫学17-免疫缺陷病课件第二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继发性免疫缺陷主要发生于出生后较晚期。许多因素可以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常见的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因素有营养不良、感染和药物。第二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继发性免疫缺陷主要发生于出生 2012年10月底艾滋病疫情数据 30年前首例艾滋病被发现以来, 已经造成500万人发生艾滋病,约3500万人受HIV感染。 截至2011年10月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4,459例,估计我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78万 。2011年全国新发艾滋病病

9、毒感染者约4.8万 ,经性途径传播为主,并且持续增高。 数据显示,经性传播所占比例,1985年2005年为11.6%,2011年1月9月达75.2%。 2012年10月底艾滋病疫情数据 2012年10月底艾滋病疫情数据 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92191例,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383285例。 2012年前十个月中国内地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8802例。其中,艾滋病病人数为34157例,较去年同期增加12.7%;艾滋病死亡人数为17740例,较去年同期增加8.6%。 经性传播者所占比例为84.9%,比去年同期增长7%,其中男男同性性传播所占比例为21.

10、1%。 HIV epidemic in China艾滋病在中国流行的形势 Sex 性传播Blood 血行传播Family家庭Children儿童Source Population 源头人群Bridge Population 桥梁人群General Population 一般人群HIV epidemic in China艾滋病在中国流行2009年全国艾滋病疫情估计结果地理分布图 2009年全国艾滋病疫情估计结果地理分布图 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分布(截至2009年底) 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分布(截至2009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人数分布(截至2009年底) 全

11、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人数分布(截至2009年底) 1985-2010年10月全国报告HIV感染者按年份分布(数据为卫生部公布各省当年报告数汇总) 1985-2010年10月全国报告HIV感染者按年份分布(85-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AIDS53523295238126136230233714102861201265275507909107421450920056292912769534157HIV(+)4922162612745311567

12、2649334333064677520182199732216914760640711440704816160081682495000048000347451985-2012年10月全国报告HIV感染者按年份分布 (数据为卫生部公布各省当年报告数汇总)85-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1995-2009年我国艾滋病哨点监测 HIV抗体检出率变化趋势 1995-2009年我国艾滋病哨点监测 HIV抗体检出率变化病例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传播途径构成 病例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传播途径构成 中国艾滋病疫情流行特点(2009年)艾滋病疫情总体呈低流行态势,但在局部地

13、区及特定人群出现高流行;艾之病疫情上升速度进一步减缓; 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 艾滋病受影响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多样化。中国艾滋病疫情流行特点(2009年)艾滋病疫情总体呈低流行态HIV/AIDS: Reported vs EstimatedReported cases(264,302)Estimated number(700,000 PLWA)Iceberg1000万HIV/AIDS: Reported vs Estimat中国艾滋病流行的几个可能趋势随着传染源的不断累积和高危行为的蔓延,我国艾滋病疫情还会继续加剧;随着监测工作的加强,艾滋病疫情会相继发现;经吸毒传

14、播所占的比例将有所下降,经性传播所占的比例上升;男/男性行为人群可能会成为我国艾滋病流行的重要人群;如果没有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措施,艾滋病将向感染者的配偶、子女及一般人群中扩散;艾滋病发病和死亡会持续增加。 中国艾滋病流行的几个可能趋势随着传染源的不断累积和高危行为的艾滋病防治条例 2006年3月1日起实施 中国国务院2月12日公布了温家宝总理日前签署的艾滋病防治条例,条例规定了各级政府防治艾滋病的责任,并明确了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权利和义务。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向农村艾滋病病人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品,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免费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治疗和咨询。 条例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传播艾滋病。 该条例2006年1月18日国务院第122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将于3月1日起实施。艾滋病防治条例 2006年3月1日起实施 中国国务院HIV病毒p24HIV病毒p24医学免疫学17-免疫缺陷病课件gp120gp41异二聚体gp120gp41异二聚体医学免疫学17-免疫缺陷病课件HIV如何进入靶细胞HIV如何进入靶细胞HIV的感染过程HIV的感染过程医学免疫学17-免疫缺陷病课件HIV感染的细胞CD4T细胞(直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