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_第1页
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_第2页
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_第3页
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探索与实践摘 要 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教学,可有效解决 校企协同育人实施过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 求。通过分析现行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形成原 因,得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注意事项和实践路径。以材料力 学为例,研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过程的特点和注意事项,为校 企协同育人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设计思 路和理论依据。关键词 校企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德融课堂;教学改革;材0前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对应用型本科高校 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对高等学校的思政教育也提出 新的要求。通过校企协同育人,高校可以实现“生产

2、与教学、 学校与企业”的“双精准对接”育人模式。对于企业来说, 校企协同育人可使招聘的人才迅速“上手”企业的各项工作, 实现员工的“零试用期”,提高效率。在校企协同育人的同时, 企业也可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解决生产实际中碰到的技术 难题,推动技术创新和变革,实现高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双 赢”局面。只有实现“双赢”,校企双方尤其是企业的主动 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才能得到拓 展。因此,在校企协同育人理念指导下,明确对预期效果设 定基础上对课程计划的研究2,以及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 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预期培养的研究3,已经 变成摆在高校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面前一个新的研究

3、课题。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教师在各类非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学环节,营造 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将专业课程涉及的道德规范、思想认识 和政治观念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符合国家发展要 求的合格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1。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各环节,实质上是一种课程理 念,而不是增开一门新课。融合性是课程思政最突出的特点, 该理念一经提出便得到广泛认可,尤其成为高等学校教育工 作者探索和研究的热点也。正因如此,有的高校在实施过 程中亦称之为“德融课堂”,如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颁布 的齐鲁工业大学关于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开展“德融课 堂”工作的意

4、见,鼓励和指导教师开展“德融课堂”教学。 1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课程思政是满足校企协同育人要求的有效途径在高等教育传统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以知识传授为 出发点,而学生则以掌握知识甚至考试及格为出发点。校 企协同育人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从工程的角度 转变思想观念,重新审视和设计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以机 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校企协同育人实施过程 中给大学生带来新的机遇,也提出新的要求中国校企协 同育人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校企协同育人标准解读及 使用指南(2018版),特别是工程实践能力、工程与社会、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终身学习等

5、方面的要求,这些能力不是通过某一门或几门专门的课程 就能培养出来的。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提出在很大程度 上补充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相对不足, 恰好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办法。因此,在校企协同育人 背景下,设立课程思政教学以推进高校培养满足发展要求 的合格毕业生就显得尤为重要。1.2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理念变革的需求学科和专业分化是科学发展必然需求,但这并不意味 着可以对育人目标产生整体性误解,否则就容易造成自然 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分离、同专业各门专业课程衔 接有出入甚至相互掣肘、学生不能够学以致用以及服务社 会等现象。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理工科学 生对人文社会科学

6、的不屑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生科学思维的 缺失。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跨学科 交流、多专业间合作以及交叉学科的渗透已经成为常态。 课程思政的提出和实施可以成为一种培育学生精神信仰、 塑造学生完善人格的必要手段,可以涵盖并有机融入高等 教育的整个过程和各个层面,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思 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 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 养,并认清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1.3课程思政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特点呈现出高 度复杂性,对教师、学生、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提出新 的要求,单纯依靠传统思想政

7、治教育课程很难适应当前校 企协同育人的需求和立德树人的目标。因此,专业课程教 师需要结合实际学情,充分挖掘和提炼所授课程的思想政 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培养计划的 教学过程,构建适应校企协同育人标准要求的大思想政治 教育创新格局。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身具有相对固 定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课程思政蕴含的是隐性育人 知识和内容,只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就可成为不可或缺的 重要资源和独特优势。例如,学科历史和专业实践中鲜活 的教育资源更具有生动性和说服性。另外,从社会发展的 需求、教育的本质以及校企协同育人的要求来看,思想政 治教育是所有课程本身应包含的内容和任务,而不能仅仅 依

8、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只有各专业任课教师深刻认 识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本质需求和终极目标, 并充分挖掘和利用每门专业课程所具有的隐性教育资源, 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本科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才 能满足校企协同育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高等教育的 根本目标。1.4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 自由全面发展叽 这就要求现行教育一方面要不断满足学 生的精神需求,以实现人类的全面综合发展;另一方面要最 大限度实现社会资源和力量的整合,以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 发展。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和各种不同文化思潮的冲击,人们的思

9、想变得日益多元化, 因而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就是如何在多元中求统 一、在多样性中求主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最终实现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在保 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根本地位和创新发展的同时, 不断挖掘和利用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鼓励 和引导专业课程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每位专业课程教师都肩负有 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这是每位教育者的使命和担当。2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1学校对课程思政缺乏政策导向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部分高校为提高竞争力,为 了所谓的“排名”,非常重视教师的学历及科研能力,却 偏离

10、了高等教育的初衷,弱化了教师的本职工作。在评价 和职称晋升等方面,许多评价指标主要考察教师的科研情 况,对教师考核重科研而轻教学,偏重考察教师的论文发 表和项目经费等情况,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更简单化为 对教学工作量的数量考核,将教学工作量视同教学质量。 在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政策导向下,高校各专业的培 养方案是否合理、执行是否到位等教学环节的检查也就流 于形式,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支持和鼓励更是无从谈起。2.2教师对课程思政缺乏正确认识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注重 在“授业”中“传道”,让“冰冷”的专业知识承载“鲜活” 的思想价值,在专业知识传播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 教育

11、,真正做到春风化雨和润物无声。目前,这种课程思 政的教育理念尚未在高校教师中形成广泛共识,更没有转 化为高校专业课程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师缺乏正确认识主 要有下几种情况。1)部分专业课程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对思想政治教育重 视不足,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仅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的工作职责范围。 甚至个别专业课程教师标榜所谓“学术自由”,在课堂上 说一些不负责任、误导学生的话语,更有甚者宣传西方价 值观和攻击我国现有制度,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2)部分专业课程教师虽然认同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思想上不够重视、理解上有偏差或 者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等限制,

12、课堂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 引入显得唐突而牵强,游离于专业知识之外,不能做到有 机融入,这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 这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严重脱节, 在专业课堂上看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存在,课程思政 更是无从谈起,甚至连专业知识的教学效果都受到影响。3)任课教师不能做到知行合一,使得课程思政的教学 效果大打折扣。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简单 的课堂上言语的说教,更需要任课教师行为上做表率。如 果一名教师不能够做到身正为范和知行合一,即使课堂上 讲的内容再精彩,也无法得到学生的信服,课程思政的教 学效果更无从谈起。2.3学生对课程思政认可度不高课程思政

13、教学改革成功与否最终体现在学生的认可和 接受程度上,最终要以其对大学生实际的价值体验与世界 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起到多大作用为检验标准。由于 学校政策导向偏差和教师认识不足、教学水平不足等方面 的原因,一些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无法将 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合,使得学生对 该教学方式认可度不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最终无法做 到引起学生共鸣,收不到立德树人的最终效果。所以应采 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程度,激发学生的专业学 习兴趣,这是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重要保障。3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3.1制度保障,激励和引导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理念

14、诞生了、思路清晰了, 最终能否实施或有好的实施效果,关键还要靠学校层面的 制度来保障和落实。学校层面的保障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 方面。3. 1. 1建立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 学校、教务处与相 关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要明确义务、落实责任,形成一个 完整的管理闭环链条。学校党委应担负起主体政治责任与 领导责任;教务处应加强对各类课程授课情况的引导、督促、 考核,确保课程思政落实到位;人事处、宣传部、学工部、 组织部等职能部门是关联责任单位,肩负着从不同工作角 度支撑体制机制建设的职责;各二级学院都是直接责任单 位,肩负着开发与挖掘本学院负责课程育人功能的职责。3.1.2制定科学的激励约束和评价机制将课

15、程思政 机制建设与实际实施效果纳入各部门、二级学院和任课教 师的考核指标体系,将其作为重要指标加以考核和激励。3.1.3加大对专业课程教师的培训力度,完善相关师 资培训机制专业课程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最终实 施者,能否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取决于专业课程教师的育 人意识、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注重和加强专业课程教师 在内的全体教师的相关培训,将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与职业 素养提升全方位融合于课程思政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励和 引导广大专业课程教师担负起“传道”与“授业”的责任, 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塑造学术品格和职业素养,成 为学生“德”与“智”同时健康成长的学业导师和人生导师。 例如,齐鲁工业大学

16、先后于2015年和2016年发布齐鲁 工业大学关于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开展“德融课堂”工作 的意见和齐鲁工业大学“德融课堂”实施方案,在 工作量计算、年度考核以及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鼓励和指导教师开展“德融课堂”教学。3.2教师重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执行者,更是课程思政教 学质量提升的决定因素。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专业课程教 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专业使命感和职业能 力,才能确保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质量与效果。为了提升 自身综合素质,专业课程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1)采取多重途径强化对本学科、本专业内在价值、本 身使命和社会价值的深入认知,认清

17、和增强自身的社会使 命感和责任感。2)专业课程教师应坚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与重大决策、 政治理论,坚持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注重专业知识、 科研积累和思想认知的同步提升,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与 价值引领相结合,能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贯穿 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3)学校也应提供多种途径和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的交流与学习,帮助教师组建多 学科背景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从根本上 解决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无法真正融合的问题。4)专业课程教师要对课程思政进行理论研究和学习, 形成符合实际和可操作性强的理论体系,以便指导解决专 业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培养方案

18、以及教师评价体系等一 系列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囱。3.3精心设计,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过程是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专业 课程教师应着重考虑课程理念的选择,根据实际学情确定 课程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评价的效果,将思想政 治教育元素贯穿融合于课程实施全过程。1)密切关注和掌握实际学情,随时关注实际教学过程 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密切关注学生的实时思想状态 和生活实际,一切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学生的真实情况为出 发点,选择合适的知识点融入恰当的思政案例对学生开展 思想政治教育。2)任何一门专业课程都能也应该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 学所需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在实施过程中坚持知识传授

19、与思想引领的有机结合,注重情感与态度的共鸣,使“传道” 与“授业”能够有机结合、同步进行。3)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显著增强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根据学习进阶理论,“学生对某一主题的概念学习需要分 阶段(或者学段)进行,每一阶段对该概念的学习都是在 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加深或延展” 6。因此,选择恰当 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还要考虑 学生的学习规律、接受能力以及实际思想状况。4)对于一名教师来说,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 育活动的终结,每门课程的课时有限度,但真正的教育应 该贯穿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全过程,学生所处的各种客观社 会环境是课程思政教育素材的重要来源。3.4思想政治教

20、育,身教大于言传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德才兼备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教师必须做到知行合一,对 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是课堂上简单的言语说教, 更需要任课教师行为上做表率,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得到 学生的信服,教师的言语和说教才有力量。教师的表率作 用可从小的细节做起,举例如下。1)提前10分钟到教室,授课资料齐全,课前关闭手 机等。如果专业课程教师能够做好这些小的细节问题,就 可以向学生传达一种信息,即“我是在认真对待这堂课”, 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潜引默化地学习到认真做事的态度, 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2)处理突发事件有预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可避免表1材

21、料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目标材料力学课程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 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具 备系统的机械科学与工 程的基础理论、机械设 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门 知识,从事机械结构、 装置和装备的设计,采 用合理工艺和方法制造 相关部件,将机、电、液、 气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 机械系统设计工作的高 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能够准确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和定理,正确把握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 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 础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及工程实践提供 所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解决方法;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具 备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理论分析能力、 实验能力、抽象思维能

22、力,能够解决机械 工程领域的力学问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目标材料力学课程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 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具 备系统的机械科学与工 程的基础理论、机械设 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门 知识,从事机械结构、 装置和装备的设计,采 用合理工艺和方法制造 相关部件,将机、电、液、 气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 机械系统设计工作的高 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能够准确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和定理,正确把握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 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 础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及工程实践提供 所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解决方法;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具 备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理论分析能力、 实验能力

23、、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解决机械 工程领域的力学问题;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使学生树立 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好 经济与安全的矛盾,并备一定的创新精神专业教学内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社会责任感教育第2章轴向拉伸和压缩 第3章扭转自我修养和情商培养第4章弯曲内力社会责任感教育第5章弯曲应力 第6章弯曲变形挫折教育第7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唯物辩证法和矛盾论第8章组合变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第9章能量法的培养第10章超静定结构唯物辩证法和矛盾论第11章压杆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义胡克定律的多种表现形式广义胡克定律的多种表现形式广义胡克定律的含义,即同一方 向的应变由多个方向的应力

24、引起 多个不同特点的例题都考查了相 同的知识点,解题思路一致四种强度理论的应用范围和条件表2材料力学第7章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专业教学知识点德融寄语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表现出不同形式。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追根溯源、去伪存真,抓住事物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万物是联系的,并且这种联系是客观的、多样的、普遍存在 的。我们要善于发现这种联系,由此及彼、去伪存真,以便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但其本质或目的不变。因此,事物变化时我们要注意观察其 变化,探究其根本,做到处变不惊,方可立于不败之地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成立的真理,每一个所谓正确的结论或理论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