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22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2022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最新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讨论、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受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学问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育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沟通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和进展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把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把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2、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隐秘?出示课题:倒数的熟悉 二、新授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
2、)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展讨论,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 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闪耀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闪耀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由于11=1,依
3、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由于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4、稳固练习:课本24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察。 (2)汇报时有意识地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六第2题:同桌互说倒数。 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3题“推断题”。 3、开放性训练。 ( )( )=( ) ( )=( )( ) 四、总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学问?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教学追记: 倒数的熟悉一课,教学内容较为简洁,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本课的内容。针对本课的特点,教学中我放
4、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争论理解“倒数”的意义,而在这其中,有一些概念点犹为关键,如“互为”,因此我也适当的加以提问点拨。对于求倒数的方法,我同样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自学例题,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但对于“0”“1”的倒数这种特例,我并没有无视它,而是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帮忙学生加强熟悉。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理解杠杆平衡的原理,并通过试验探究,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力量和抽象概括力量。 2经过启发、争论和独立思索、学生主动参加、积极探究,获得了杠杆平衡的条件,学生熟悉水平、实践力量和创新意识从中得
5、到了培育。 3学生在试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学问有机结合,培育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把握杠杆平衡的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学问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 竹竿,棋子,塑料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备材料,导入活动: 1检查课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简洁杠杆)的作业。 学生对比制作要求,自查和同组相互检查。 小黑板或媒体出示制作要求: (1)预备的竹竿长1m,尽量做到粗细匀称。 (2)在竹竿中点打孔,拴绳子时留意绳子的长度,同时留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3)从中点处每隔8cm做
6、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离。 拿出预备好的棋子和塑料袋。检查大小是否一样。 2提醒课题:好玩的平衡(板书) 二、动手实践,探究规律 1、活动一:探究特别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1)假如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一样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学生思索,回答下列问题。“两边所放的棋子要同样多。” 演示:如:左边放3个棋子,右边也必需放3个棋子,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2)假如左右两边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学生思索,说出自己的见解。“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要一样。” 演示。如: 左边塑料袋挂在刻度“4”的点上,右边塑料袋也要挂在刻度“4”的点上
7、,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3)小结: 你有什么体会? 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边两边棋子个数一样,且所挂位置与中点,刻度(距离)要相等。 2活动二:探究在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A) (1)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保证平衡? 也放4个棋子行不行?会产生什么结果? 应当放几个? “放3个。” (2)假如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 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 学生沟通,各自说出自己的见解。 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2上呢? 学生不难得出结果,放3个。 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1上呢? 学生不难得出结果,放6个。 (3)小结: 师:你有什么体会? 左
8、右两边棋子个数与刻度数的积要相等。 3活动三:探究在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B): (1)问题: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 (2)试验活动: 学生动手进展试验活动。 将试验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供应表格,引导学生绽开活动。 右刻度 所放棋子数 乘积 (3)汇报结果。 学生发觉: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 (4)从表中你发觉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什么比例? 学生观看表中两个量的变化状况,不难发觉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三、应用规律,体会揣摩 1根本练习: 母女俩在玩跷跷板,女儿体重12千克,坐的地方距支点15分米,
9、母亲体重60千克,她坐的地方距支点多远才能保持跷跷板的平衡? 提示:从新课探究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体重和坐的地方距支点的长度成反比例。因此,可直接设她坐的的地方距支点的距离是x分米。可以得到方程 60 x=1215 解方程得x=3 答:她坐的地方距支点3分米才能保持平衡。 2综合练习: 桌子上有一个天平,天平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可以滑动的托盘,天平的臂上各有几个相等的刻度。现在要把1克,2克,3克,4克,5克五个砝码放在天平上,且使天平左右两边保持平衡,该怎样放? 提示:(1)依据臂长和质量成反比例 (2)先确定每个托盘中所放砝码的总质量,在确定臂长。 四、回忆整理,反思提升 1谈收获。 师:通过
10、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学问?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讨论这些学问的? 2评价。 师: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足吗? 可实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进展。 板书设计: 好玩的平衡 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边两边棋子个数一样,且所挂位置与中点,刻度(距离)要相等。 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 作业设计 根底: 1、用边长20厘米的方砖铺一块地,需要20 xx块,假如改用边长为40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综合: 2、有一位菜贩很不狡猾,他有一架动过手脚的天平。这架天平的两臂不等长。有一天,当他向农夫们购置实际重5千克的白菜时,就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较短这一侧,这样称起来较
11、轻,天平显示只有4千克重;而当他把白菜买出去的时候,他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较长这一侧,这样称起来白菜会有多少千克重? 提示: (1)可以像例题中一样,用列表的方法做。 (2)依据臂长与质量成反比,列方程求解。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二册第3637页例4、例5及做一做,练习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正确地计算出圆柱的体积。 2、培育学生的迁移力量、规律思维力量,并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体验转化及极限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多
12、媒体课件、圆柱形容器、水、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激凝导入 师: 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养成节省用水的好习惯。可前两天,教师家的水龙头出了问题,你们看,一刻钟就滴了这么多水。(出示装有水的圆柱容器。) (1)启发思索:容器里面的水形成了什么外形?(圆柱)你能知道这些水的体积吗?你能想什么方法知道它的体积? (2)生答复。 2、出示橡皮泥捏成的圆柱体。 那你有方法求出这个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吗? 生(热忱的):教师将它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就可以了! 3、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结:这么说同学们都有方法将一些圆柱形的物体转化为长方形或正方体来求它们的体积,大家真了不起!那假如我们要求某些建筑如
13、(出示课件:人民大会堂东门前的门柱和压路机大前轮)宏伟的人民大会堂东门前的一个圆柱形门柱的体积,或者求压路机圆柱形大前轮的体积,还能用刚刚同学们想出来的方法吗?(不能) 那怎么办? 学生试说出自己的方法。 师:看起来前面这些方法虽然可行,但有肯定的局限性,我们必需找到一个解决任意圆柱体积的方法才行,是不是?今日,就让我们来共同讨论解决任意圆柱体积的方法。(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经受体验、探究新知 1、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师:你们准备怎么去讨论圆柱的体积? 小组同学争论讨论的方法。 2、学生动手操作感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体验。(操作学具,进展拼组)。 (2)学生小组汇报沟通:
14、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依据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得出圆柱体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 (3)想像:假如把圆柱像这样等分成32份、64、128份后再拼起来,会怎么样?有怎样的变化趋势?分成很多份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近似长方体的长越近似于直线,这样整个图形越近似于长方体。假如照这样分成无限多份,拼出的图形就是长方体) 3、教师课件演示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 4、师生共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圆柱面积高 V = Sh 5、稳固公式 V、S、h各表示什么? 知道哪些条件就
15、可以求圆柱的体积? 、知道底面积和高可以直接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b、知道底面半径和高,可以先计算出底面积,再计算体积; c、知道底面直径和高,要先算出半径,再算出底面积,最终才能计算出圆柱的体积。 学生答复后师板书。 6、教学例4、例5。 课件分别出例如4、例5,让学生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实践练习 1、出示课件:人民大会堂东门前的门柱和压路机大前轮的有关数据求出它的体积。 2、拓展延长:同学们到工厂参与社会实践。工人师傅拿出一块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5厘米、4厘米的长方体,问:同学们,现在我们要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体积最大的圆柱体,你们想一想,圆柱的底面直
16、径和高应是多少?小林想了想说:我知道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林是怎样想的吗?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四 教材及学情简析: 本节课熟悉圆柱是在学生学习了几种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学生已具备了肯定的空间观念。圆柱又是一种比拟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许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熟悉。因此,教学时可以从直观入手,帮忙学生形成圆柱的正确表象,让学生通过观看、想象、操作、推理、争论等活动,熟悉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把握圆柱的特征,探究圆柱的侧面绽开图,进而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
17、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此外,该学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力量,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理运用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动手实践、合作沟通等方式猎取数学学问。 教学目标: 1、帮忙学生建立圆柱的正确表象,知道圆柱各局部的名称,在操作活动中探究圆柱的特征。 2、通过观看、想象、操作、争论等活动,培育学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建立圆柱的正确表象,熟悉圆柱各局部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猜测验证的过程理解圆柱的侧面绽开图的特征。 教学预备:课件、圆柱体、长
18、方体、正方体、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比照引圆柱 1出示圆。 还记得圆是什么图形吗?(平面图形) 2出示柱。 教师只要在后面添上一个字,立刻就变成立体图形了,同学们猜是什么? (由圆到圆柱,推想发觉圆柱是立体图形。) 3想圆柱。 信任同学们都见过圆柱,想想印象中的圆柱是长什么样子的? (唤起学生对圆柱的已有阅历。) 4摸圆柱。 教师为每组预备了一袋立体图形(袋子里有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里面就有圆柱,同学们尝试不用眼睛看,就凭双手摸出来。 5谈圆柱。 在刚刚摸的过程中,你是怎样区分圆柱体与长方体、正方体的? 6引新课。 看来这圆柱还真是与众不同,今日我们就来好好地熟悉它。 【设计意图:
19、通过回忆圆到消失圆柱,是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过程;从学生凭空思索圆柱的外形到亲身体验摸圆柱的形体,唤起了学生对圆柱的已有阅历,更清楚地感知到圆柱体与长方体、正方体的异同,突出圆柱的外表特征。】 二、独立自主学圆柱 1熟悉圆柱的几何图形。 (出示实物圆柱)这是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假如从一个角度看它,最多只能看到两个面,所以通常我们把圆柱体画成下面的外形课件演示从实物的圆柱到数学中的圆柱的抽象过程。 2自学课本,熟悉圆柱各局部的名称。 同学们拿起圆柱自学课本第31页的内容,看看介绍了圆柱的什么学问。 3共享自学成果。 4加深理解,学生相互指一指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我们熟悉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0、,请同学们拿起圆柱指给旁边的同学看看。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安排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学圆柱各局部的名称等最根本的概念,培育学生的自学力量,体验通过自身努力猎取学问的胜利感,同时也为后面自主探究圆柱侧面绽开图的特征做好预备。】 三、猜测验证探圆柱 1、以制作一个圆柱的话题为主线,探究圆柱的侧面绽开图的特征。 假如要做一个这样的圆柱,需要剪出哪些图形来制作呢? 除了需要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做圆柱的底面以外,那侧面应当用什么图形做呢?同学们猜一猜,假如把侧面剪开,绽开后可能是什么图形?动手剪一剪看。 怎样剪才能得到长方形? (通过猜测到动手操作,验证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得到长方形。) 2探究
21、圆柱的侧面绽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和高的关系。 为什么剪出来的长方形有长有短、有宽有窄?长方形的长和宽毕竟与圆柱的什么有关系呢?同学们争论争论。 3汇报并总结圆柱的侧面绽开图的特征。 小结:把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绽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协作课件演示) 4借助练习稳固特征,并从中渗透圆柱的侧面绽开图的其他状况。 依据圆柱的侧面选择适宜的底面。 依据圆柱的底面选择适宜的侧面。 【设计意图:以制作圆柱为主线,通过动手操作、猜测验证、合作沟通等方式,探究圆柱的侧面绽开图的特征,这是从认知几何到实证几何的过程。首先让学生把握侧面绽开的一般
22、状况沿高剪开得到长方形;然后再通过练习题的方式将侧面绽开的特别状况(正方形)及其他状况(平行四边形和不规章图形)加以延长,在保证学生把握根底的前提下做到数学学问和数学思想的有益拓展。】 四、梳理新知用圆柱 1梳理新知。 师导。 同学们看,我们今日学到了关于圆柱的什么学问? 生谈。 请同学们当推销员介绍一下你所熟悉的圆柱 2运用新知。 根本练习(以书面的形式消失)。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 )面,它们是( )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 )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圆柱有( )条高,它们的长度都( )。 假如把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 )剪开,绽开后得到一个( ),它的长等于圆柱底
23、面的”( ),宽等于圆柱的( )。 推断说明。 推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圆柱,为什么? 3回归生活,发觉圆柱。 在生活中,你观察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设计意图:梳理新知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过程,先由教师引导总结的目的是为了照看全体,再让学生相互介绍今日所学的学问,是为了每一个学生主动参加其中。而练习的设计则分为三个层面,先是通过书面练习准时检查全体学生对根本学问的把握状况,然后在这根底上让学生尝试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接着让学生带着新知回归生活,发觉早已存在于自己身边而未曾发觉的圆柱形物体,从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观赏了解悟圆柱 1观赏自然界以及人类生活、生产中有关圆柱的图片。(课件演示)
24、圆柱在咱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柱的世界 2介绍圆柱的高在生活中的其他叫法。 (高的别称是学问的拓展,也是为后续学习圆柱的外表积和体积做预备。)3感悟圆柱,畅谈收获。 同学们,只要我们用发觉的眼睛看生活,其实,生活中到处都布满着数学,看完刚刚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放大圆柱的内涵介绍可乐罐的神秘。 有没有发觉可乐、百事、雪碧、健力宝等等的这类罐装饮料,它们的外形、大小都是一样的,这里面就隐蔽着关于圆柱的商业隐秘,想知道吗?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圆柱的图片,让学生知道原来自然界里处处都有圆柱,只是我们没有留意、没有发觉而已。而聪慧的前人早已意识到圆柱的独特之处,
25、并懂得将其特征运用在生活和生产当中,从而使学生感悟到圆柱(数学)那无穷无尽的魅力和人类才智的无限。最终介绍可乐罐的神秘,是为了将学生对圆柱的熟悉面再往深层次扩大,赞叹数学的奇异之余,到达课尽,而意未尽的效果,促使学生越来越喜爱数学】 六、学以致用做圆柱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利用课本第147页的图样,自己动手做一个圆柱。 【设计意图:学是为了用。所谓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得学会用回生活,这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表达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以做圆柱作为课后的作业,一是供应了稳固圆柱最根本的特征和学以致用的时机;二是让学生有一个亲身体验做一个圆柱的过程,为课外制造一个沟通数学的话题。】 板书设计: 熟
26、悉 圆柱 2个底面:是完全一样的两个圆 很多条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突出教学重点,帮忙学生整理新知;设计别出心裁,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益。】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熟悉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把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依据试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和肯定的空间想象力量。 3、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剧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把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具预备: 每人一个圆锥,师预备一个大的圆锥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350-1:2023/AMD1:2025 EN-FR Amendment 1 - Household electric cooking appliances - Part 1: Ranges,ovens,steam ovens and grills - Methods for measuring performance
- 【正版授权】 ISO/IEC 23009-9: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Dynamic adaptive streaming over HTTP (DASH) - Part 9: Redundant encoding and packaging for segmented live media (REaP)
- 2025年新媒体运营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视觉艺术与设计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数字营销专业能力测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数字内容编辑与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房地产经济学课程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初中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跨文化交际与国际理解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化学工程及工艺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国际经济与金融合作中的文化差异与应对策略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中考数学二诊试卷
- 劳动铸就梦想奋斗开创未来课件-高一下学期五一劳动节励志主题班会
- 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2024年高考真题-地理(河北卷) 含答案
- 西方文论经典导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JYC全自动变频抗干扰介质损耗测试仪
- 最新三年级英语上册26个英语字母(课堂PPT)
- 《ICP样品全处理》PPT课件.ppt
- 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 英国文学 萧伯纳 简介.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