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管理制度8篇_第1页
标本管理制度8篇_第2页
标本管理制度8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 标本管理制度8篇 【第1篇】医院检验科检验标本管理制度(二) 医院检验科检验标本管理制度(二) 1.全科人员要非常重视检验标本,正确采集、验收、保存、检测,避开错采、错收、污染、丢失,否则,应追究当事人责任。 2.检验标本的采集必需严格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包括容器、实行时间、标本类型、抗凝剂选择、采集量、送检及保存方式等。 3.接收标本严格实行核对制度,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床号、标本类型、检验目的等,所送标本必需与检验项目相符。不合要求者退回重送。在核对检验标本的同时,应查对临床医生填写的检验申请单是否正确,完整,规范,如有不符要求者,应予退回,要求在订正以后,再予

2、接收。 4.向外单位送检或接收外单位送检的标本应专人负责并有特地记录。 5.急诊检验标本要准时采集、核对、检验、报告。 6.检测后的各种标本,应保存肯定时间。尤其是脑脊液、心包积液、胸腹水液、胃液等标本,检验后应保存一周,以备查对。 【第2篇】(hiv)艾滋病病毒初筛试验室标本管理制度 (一)、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艾滋病检测最常用的样品是血液,包括血清、血浆和全血。唾液或尿液有时也可作为测试样品。常用的血液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如下: 1、血清样品采集和处理 (1)、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管)抽取肯定量静脉血,室温下自然放置12h,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后再用3000r/min离心15min,吸

3、出血清备用。 (2)、如用滤纸片采样,则手指或耳垂局部严格按常规进行消毒,在刺破皮肤后,快速把滤纸片沾上,切勿让血液滴落在其它物体表面造成污染。采血后要待血样干燥后再包装送检。 2、抗凝血样品采集和处理 (1)、用加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或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静脉血,转移至加有抗凝剂的试管),反复轻摇,分别血浆和血细胞备用。 (2)、应依据试验要求选用适当的抗凝剂,如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可选用k3edta或肝素或枸橼酸钠,hiv病毒分别、核酸定性/定量检测可选用k3edta或枸橼酸钠。 (3)、用于核酸定性检测时,采集的抗凝全血应在48h内分别pbmc和血浆,否则应在2448h内分别血

4、浆和血细胞。 3、采集样品留意事项 (1)、采集样品原则上应按临床采血技术规范操作。 (2)、采集样品时应留意平安,建议采纳真空采血管及蝶形针具,以避开直接接触血液;直接接触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3)、全部的血液、血清、未固定的组织和组织液样品,均应视为有潜在传染性,都应以平安的方式进行操作。 (4)、应象操作未知传染风险样品一样,当心存放、拿取和使用全部可能有传染性的质量掌握和参考物质。用后的包裹应进行消毒。 (5)、采血时肯定要留意平安,采血用一次性注射器,谨慎操作,防止发生刺伤皮肤和造成外界污染。 (6)、离心机要使用密闭的罐和密封头,以

5、防液体溢出或在超/高速离心时形成气溶胶。 (二)样品的保存 1、用于抗体检测的血清或血浆样品,应存放于-20以下,短期(1周)内进行检测的样品可存放于2-8。 2、用于抗原和核酸检测的血浆和血细胞样品应冻存于-20以下,进行病毒rna检测的样品如需保存3个月以上应置于-80。 3、用于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的样品不能长期保存,样品采集时间超过48h则不行检测。 (三)样品的运输 1、试验室间传递的样品应为血清或血浆,除特别状况外一般不运输全血。 2、应采纳who提出的三级包装系统: 第一层容器:装样品,要求防渗漏。样品应置于带盖的试管内,试管上应有明显的标记,标明样品的编号或受检者姓

6、名、种类和采集时间。在试管的四周应垫有缓冲吸水材料,以免碰碎。随样品应附有送检单,送检单应与样品分开放置。 其次层容器:要求耐受性好、防渗漏、容纳并爱护第一层容器,可以装若干个第一层容器。将试管装入专用带盖的容器内,容器的材料要易于消毒处理。 第三层容器:放在一个运输用外层包装内,应易于消毒。在第三层容器外面要贴标签(数量,收、发件人)。 3、血清和血浆样品应在28条件下由专人运输。用于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的样品应在室温下1823运输。每一包装的体积以不超过50ml为宜。 4、运输感染性材料必需有记录。 5、如分别血浆仍有困难,可直接将抗凝血-20以下冻存,采纳冰壶冷藏运输,避开冻

7、融。 6、特别状况下如需对个别样品进行复测,可以用特快专递形式投寄,但必需按三级包装系统将盛样品的试管包扎好,避开使用玻璃容器,以保证不会破裂和溢漏。 (四)样品的接收 1、含有感染性样品的包裹必需在具有处理感染源设备的试验室内由经过培训的、穿戴防护衣的工作人员打开,用后的包裹应进行消毒。 2、核对样品与送检单,仔细核对标本上病人姓名、年龄、性别、病区、床号、住院号是否与申请单符合。检查样品管有无破损和溢漏,如发觉溢漏应马上将尚存留的样品移出,对样品管和盛器消毒,同时报告有关领导和专家。 3、检查样品的状况,观看标本的量、标本类型、是否抗凝或有小凝块样品,记录有无严峻溶血、微生物污染、血脂过多

8、以及黄疸等状况,推断标本是否符合检验要求。假如污染过重或者认为样品不能被接受,则应将样品平安废弃。并要将样品状况马上通知送样人。 4、打开标本容器时要当心,以防内容物泼溅。样品处理时若内容物有可能溅出,则应在生物平安柜中戴手套进行。同时应戴口罩、防护眼镜,以防皮肤或粘膜污染。 5、因特别临床治疗导致自发荧光的样品不行用于荧光方法测试。 6、接收样品时应规范填写样品接收单。 7、不符要求的标本,必需准时填写退回理由单,准时通知送样人,说明状况,重新留取。不符要求的标本与可疑含有感染性样品用后的包裹同检验后的标本一样进行消毒或无害化处理后废弃。 (五)标本检测 1、离心机要使用密闭的罐和密封头,以

9、防液体溢出或在超/高速离心时形成气溶胶。复核标本接收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在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根据标准化操作规程。 2、在标本足够的状况下,不能铺张、随便丢弃或损坏标本。应象操作未知传染风险样品一样,当心存放、拿取和使用全部可能有传染性的质量掌握和参考物质。用后的包裹应进行消毒 (六)、标本处理 检验标本先用含2-3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半小时,再用高压锅高压消毒。然后用双层专用黄色医用垃圾袋专人收集全部废弃医用垃圾。送特地存放医用垃圾处统一焚化处理。并做好登记。 【第3篇】医院医技管理制度-标本收检及保存制度 第五医院医技管理制度-标本收检及保存制度 1、每天认真核对病房送检的各类标本,发觉不符

10、合送验要求的标本应准时与病房联系补送。 2、应准时检验各类标本,对急诊标本优先处理。并将结果主动报告给临床,当日标本当日报告。一般标本按检验要求报告。 3、对不属于马上或当日检验的标本应分别血清后置于4度冰箱保存。以免影响结果。 4、对检验样品均应编号,重复核工业对无误后,开头检验。 5、检测后的剩余标本(除尿,粪,痰)应保24小时后再行处理,以便复测。 6、检验报告单每天登记并核对无误后发送至门诊及病房。 【第4篇】医院医技管理制度-病理室接收标本制度 第五医院医技管理制度-病理室接收标本制度 (一)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一般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

11、员必需: 1、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仔细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全都;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需仔细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发觉疑问时,应马上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状况。 3、仔细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仔细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晰,包括:患者基本状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患者临床状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状况(包括原病理号和

12、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具体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明确地址、邮编及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四)下列状况的申请单和标本不予接收: 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 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 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 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 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 6、标本严峻自溶、腐败、干枯等; 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 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精确 性的状况。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不予存放。 (

13、五)、申请单和标本的编号、登记 1、病理科验收人员应在已验收的申请单上注明验收日期并准时、精确 编号(病理号),并逐项录入活检标本登记簿或计算机内。严防病理号的错编、错登。 2、标本的病理号可按年编序,或连续性(不分年度)编序。 3、同一病例同一次的申请单、活检标本登记簿(包括计算机录入)、放置标本的容器、组织的石蜡包埋块(简称蜡块)及其切片等的病理号必需完全全都。 4、病理科应建立验收人员与组织取材人员之间申请单和标本的交接制度。详细交接方法由各医院病理科自行制订。 5、在病理科内移送标本时,必需确保平安,严防放置标本的容器倾覆、破损和标本的散乱、缺失等。 (六)、标本的预处理标本验收人员对

14、已验收的标本酌情更换相宜的容器,补充分量的固定液;对于体积大的标本,值班取材的病理医师在不影响主要病灶定位的状况下,准时、规范地予以剖开,以便充分固定。 (七)、标本的巨检、组织学取材和记录对于核验无误的标本,应根据下列程序进行操作:肉眼检查标本(巨检);切取组织块(简称取材);将巨检和取材状况记录于活检记录单上(活检记录单印于活检申请单的背面)。 【第5篇】附五医院检验科标本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科标本管理制度 一、全部检验标本的采集和送检均应符合相关的检验要求。 二、凡病区采集的标本,应有特地的送检登记本,具体记录病人姓名、送检项目、采集者等信息,在标本送达检验部门时由检验人员核对标本后签名;

15、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接收人员应注明状况,并将送检登记本交由病区护士站保管。 三、标本接收人员应对送检标本做出初步的质量推断,对于溶血、污染、有凝块、标本量不精确 以及所用容器(或试管)不正确等状况,原则上应予以退回,并在专用拒收标本登记本上作出具体记录;若所送标本为不行替代或难以再行采集,先联系医生,在不会严峻影响检验质量的前提下可将检验结果供应给临床作为参考,并将具体状况记录留底。 四、检验科人员不得接收门诊已抽好的血样标本,以防止假冒。如确有需要,须在检验单上作必要的说明。 五、各部门标本接收人员在接收病区送检标本时,应对其进行初步分类、编号;对于需准时处理或检测的标本,应单独分类并将其

16、交给检测人员。 六、检测人员在预处理标本时应防止标本遗漏、污染、倒翻或编号模糊、混乱,消失意外时需准时报告组长或科主任,必要时联系医生和病人重新留取、采集。 七、凡门诊血常规标本仅在当天进行保存,病区血常规、生化、免疫等血标本保留7天,对于血型、肝炎标志物、hiv、梅毒等检测项目的血标本,原则上保留7天,条件允许时可作更长时间的保存。 八、凡保存的血标本均放置于4冰箱,由当班人员每日记录冰箱温度。 九、一般的检验废弃标本由科室工勤人员放置于特地的医用垃圾袋内,运输到医院统一支配的处理中心进行处置;废弃的血标本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作相应的记录;对于传染病标本,根据传染病相关规定执行。 十、任

17、何试验室人员不得私自处理、保存和外借标本,因工作或科研需要时,应请示部门组长和科主任,并需得到其认可。 【第6篇】病理科废弃标本及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度 1、 目的 建立病理废弃标本及医疗废物的平安处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确保医疗平安和环境平安。 2、 使用范围 病理科。 3、 废弃标本的处理 (1) 处理制度: 1) 病理标本在取材后标明日期,放于标本柜内(冷藏更好)。 2) 按行业规范,报告发出2周后由专人负责处理(本科室4周)。 3) 按生物标本处理要求,废弃标本经火化处理。 (2) 处理流程: 1) 医师取好材后将标本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并贴上取材人姓名和日期的标签。 2) 将装好标本的黄色垃圾袋

18、放入专用盒内盖上盖子并贴上取材人姓名和日期的标签。 3) 将装好标本的专用组织盒放入标本贮存室柜内。 4) 工人一般每月检查一次标本箱,清理到期的标本。 5) 将到期废弃标本运至后勤指定地点,与管理人员签字交接。 6) 管理人员通知殡仪馆,将废弃标本作火化处理。 4、 医疗废物的处理 (1) 处理制度: 1) 医疗废物必需放入贴有医疗废物的专用垃圾筒内。 2) 放置医疗废物的专用垃圾筒内必需使用黄色垃圾袋。 3) 医疗废物由病理科工人负责收集。 4) 收集后的医疗废物由工人运输到医院指定地点。 5) 公司派专人收取,并作焚烧处理。 (2) 处理流程: 1) 工人将装有医疗废物的黄色垃圾袋袋口扎紧,用封条贴住袋口。 2) 每天上午7:00与下午4:00运输到后勤指定地点(医技楼后面)的接收人员交接,放入其供应的黄色医疗废物运输箱内,贴上封条,最终签名确认。 【第7篇】标本采集管理制度格式 一、护士应把握各种标本的正确留取方法。 二、采集标本严格遵医嘱执行。 三、标本采集前仔细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和检验单逐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四、标本采集时要携带检验单再次核对确认病人(必要时病人参加确认)。 五、输血、配血抽取标本时,必需两人核对后抽取并签名。 【第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