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厚朴汤的临床应用进展_第1页
半夏厚朴汤的临床应用进展_第2页
半夏厚朴汤的临床应用进展_第3页
半夏厚朴汤的临床应用进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半夏厚朴汤的临床应用进展摘要】 通过查阅今年来半夏厚朴汤的临床研究相关文献,对半夏厚朴汤的临床 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半夏厚朴汤在临床上有较广泛的应用,涉及多系统疾病, 包括肺系、心系、脾胃系、肝胆系、五官科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半夏厚 朴汤的药物有效成分复杂,还有待于深入研究,但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半夏厚朴汤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治第22指出:“妇人咽中如有炙肉,半夏厚朴汤 主之。”所谓“炙肉”,古人称之为“梅核气”。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咽神经官能症、慢 性咽炎;半夏厚朴汤由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组成,具有行气散结,降 逆化痰之功效,是治疗“梅核气的”祖方

2、。但是纵观现代半夏厚朴汤的临床应用, 已远远超出了专治梅核气范畴,笔者现就其近年除梅核气以外的临床应用情况做 一概述。1 内科疾病肺系疾病咳嗽郭跃1等治疗1 例感冒后治不得法咳嗽不已,造成痰湿蕴肺,肺失宣降,采 用半夏厚朴汤加前胡、白前、杏仁、橘红、百部、紫苑、桔梗等随症加减共奏燥 湿化痰,宣肺止咳之功, 6 剂痊愈。付玉山2等用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急性支气 管炎经西药治疗后迁延不愈而致久咳,临床观察48 例,结果痊愈15例,显效18 例,有效12例,无效3例,疗效满意。1.1.2 急慢性支气管炎 仲高明3临证化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认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属中医的“肺 咳、暴咳”范畴,证属风寒犯肺者

3、,半夏厚朴汤重用苏叶生姜散寒解表,宣肺止咳。 又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的“肺咳.久咳”范畴,证属痰湿蕴肺者,半夏厚朴汤 重用半夏、茯苓燥湿化痰,均取得较好疗效。周楚雄4等治疗 1 例素有慢性支气 管炎因伤风复发咳喘患者,四诊合参证属痰气郁结,肺气上逆,用半夏厚朴汤加 味8剂,他证消除。翟振忠5治疗1 例素有咳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宿疾, 因情志不舒久病复发,证属脾虚失运,肺失宣降,痰浊中阻,投以半夏厚朴汤加 味 4 剂,诸证悉平。过敏性哮喘 刘水德6认为过敏性哮喘属饮邪上逆,肺气不降,病位在肺系,涉及脾胃, 用半夏、厚朴汤疗效很好。心系病证1.2.1 胸痛翟振忠5治疗1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4、,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右束支不完全 传导阻滞,血压165/100mmhg,中医辨证为胸阳不振,脾虚饮犯,气滞痰阻,治 以培土助阳,利气祛痰行瘀,用半夏厚朴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临证加减,调理 2 月,诸证全消,血压回复140/85mmhg。复查心电图提示大致正常,追访半年未 复发。郭跃1等治疗1例胸痛患者,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假性心绞痛,对症 治疗及中药瓜蒌薤白白酒汤及血府逐瘀汤无效。四诊合参,证属痰浊停胸,气机 郁阻,给予半夏厚朴汤加味化痰理气,宽胸止痛,连服11剂痊愈。缺血性心脏病周楚雄4等治疗 1 例胸胁胀闷不舒患者,西医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心率 58 次/分,偶有心律不齐,心电图提示左室

5、高电压,右前半束支传导阻滞,临证四诊 合参证属气郁痰结,心脉痹阻,给予半夏厚朴汤随症加减调理 2 月,诸证消失。1.3 脾胃系病症1.3.1 胃炎郭跃1等治疗 1 例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西医治疗后好转,但心情不 好及饮食不佳时复发,经辨证属肝胃不和,湿热中阻,用半夏厚朴汤随症加减, 先后服用 15 剂,诸证皆除。郭素芳7用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并用治疗胆汁反流 性胃炎 40 例,治愈 20 例,显效 12 例,有效 6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 95%。 王万卿8等用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68 例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显 效 23 例,有效 37 例,无效 8 例,总有效率 88.

6、2%。吕翠岩9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 炎 51 例,分为治疗组 51 例,给予平胃散和半夏厚朴汤加减,对照组 25 例给予 丽珠得乐冲剂。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反流性食管炎陈利平10用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180 例,结果 125 例痊愈, 47 例好转,无效 8 例,总有效率 95.6%。王文凡11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治疗组 50 例,给予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对照组 32 例给予西药雷贝拉唑肠溶片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临床治愈上明 显优于对照组(PV0.01);王光富13等对本病的临床观察,治疗组给予四逆散和 半夏厚朴汤加减,对照组给多潘立酮

7、治疗,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 差异(PvO. 05)。胃轻瘫综合症袁瞳14应用中药半夏厚朴汤合西药吗丁啉或莫沙必利治疗本病,结果中药 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说明半夏厚朴汤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加肠蠕动,缩 短胃排空时间,有效改善本病的临床症状。胃神经官能症 周楚雄4等用半夏厚朴汤加枳实、莪术、瓜蒌皮、甘草等治疗 1 例本病患者8 剂而愈。周阳15选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 50 例本病患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肝胆系病症 王文鸽16等在治疗肝病患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用半夏厚朴汤加味中西医结合分别治疗肝癌介入化疗术后、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各 1 例,都 取得了满意疗效。其他郁症钟礼勇

8、17用本分加减配合针刺治疗气滞痰郁型郁症 29 例,疗程 20 天,结 果 18 例治愈 5 例显效, 4 例有效,无效 2 例,效果显著。代谢综合征 范春花18在常规控制饮食的基础上,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本病 63 例,结果,2-4 周后血糖、血脂、血压等多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有非常显著 性差异(PV0.05),取效良好。2 五官科2.1 化脓性扁桃体炎周楚雄4等采用半夏厚朴汤合小柴胡汤治愈1例自小苦于扁桃体炎的20 岁 患者,治疗过程中未用抗生素,疗效确切,随访该患者复发次数明显减少。2.2 早期声带小结 声带小结是喉科的常见病之一,对小结尚未形成的早期病变,西医没有有效 的治疗方

9、法,陈远惠19用半夏厚朴汤内服取得了满意疗效,对46 例本病患者临 床观察,痊愈25 例,好转19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95.65%。2.3 甲状腺结节 金国梁20运用半夏厚朴汤加浙贝,猫爪草、生牡蛎、夏枯草、天葵子、莪 术等药物为基础方,临床具体病人随症加减,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儿科 王玉21应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痰气互结,肺失宣降之久咳,痰气互结, 脾失健运之小儿厌食和痰气互结,心神不宁之不寐等儿科病症,每获佳效。外科 仲高明3治疗乳腺囊性增生,既中医“乳癖”证属肝郁痰凝者,用半夏厚朴汤 加味,疗程 3-6 月,疗效很好。结语 半夏厚朴汤是治疗“梅核气”的祖方,现代广泛应用各科疾病,凡证

10、见气郁痰 阻病症,均可用此方加减灵活运用,体现了祖国医学“异病同治”辨证诊治特点。 参考文献1郭跃,崔梅梅.半夏厚朴汤临床应用举隅J.现代中西医杂志.2009,18 (31):3863- 3864.2付玉山,谢沛霖.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久咳48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9:42-43.仲高明.半夏厚朴汤的化裁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04,6(2):41-41.周楚雄,谈宇文.半夏厚朴汤临床应用6例J.咸宁学院学报.2008,22(1):52-54. 翟振忠.加味半夏厚朴汤新用J.河北中医.1987,9(6):7-8.刘水德.半夏厚朴汤治疗过敏性哮喘J.四川中医.1986,4(7): 4

11、5.7郭素芳.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并用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4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 志.2006,20(6): 640-641.王万卿,王岩,王晟.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疗效观察J.四川 中医.2006,24( 8): 60.吕翠岩,丁舟.加味平胃散合半夏厚朴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51例临床观察J.北 京中医.2007,26(11): 731-732.10陈利平.加味半夏厚朴汤治疗返流性食管炎180例J.河南中医.2004,24(1):9.11王文凡.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治疗返流性食管炎50例J.光明中医.2010,25(5):806-807.12杨国利.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6例J.陕西中医.2005,26(1) :29-30.13王光富,郑建本.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0例观察J.实用中 医药杂志.2005,21(6):338-339.14袁瞳.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胃轻瘫综合症38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7) :450-451.15周阳.半夏厚朴汤治疗胃神经官能症50例J.人民军医.1981,(04):78.16王文鸽,刘四清半夏厚朴汤在肝病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报.2008,10(6):178.钟礼勇,半夏厚朴汤配合针刺治疗郁证29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 24 (9) 574-575.范春花.化痰行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