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春节民俗_第1页
北方春节民俗_第2页
北方春节民俗_第3页
北方春节民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春节北方民俗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官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掸掸土,二十六 炖大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坐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俗传,合子夹八,越过越发,合子夹九,越过越有。初一的饺子,初二面,初三的盒子往家转,一转转了个大元宝,及了咕嘟往家跑。初四烙饼卷鸡蛋,初五破五饺子宴,初六上街把穷扔,初七街头看后生,初八顺星初九蚕,初十祭石保平安。“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北方的年与其他几个地区的年俗有很大的不同。一些北方地 区地地道道的当地人家,几乎家家有佛堂,所供之神有观音、关圣、财神等。不过佛堂的规 模相差悬殊,有地位人家可能是一层小楼,或一间

2、正厅,而贫苦的百姓家可能只有一个小佛 龛。不论佛堂规模大小,除夕夜一律要上供。供桌也叫接桌,桌上的供品成色和数量,自然 是随着佛堂的规模而异的。供品最丰富者为“九堂”,即9 类供品,综合起来有:猪头、雄 鸡、羊肉、馒头、蜜供、套饼、面鲜、水果、百果、花糕、年饭、素饺、素菜等。此外供桌前还要有照例的“五供”,即一只香炉、一对烛台、一对花瓶(筒)。烛台上插 素蜡,香炉内插好手指粗的“子午香”(或藏香)。以上供品午前摆齐,正午开燃蜡点香,俗 称“起香”。从此时起香火不可中断,直到“破五”。明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 曰年年糕”。不难看出,“年年糕”是北方

3、的“粘粘糕”谐音而来。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 均为甜味;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 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北方地区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 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祭祖也是北方一些地区除夕夜的内容之一。北方的一些地区拜年是男人们的事,各家妇 女不到“破五”不许出门送贺,即便很近的邻里,只能在院中说话,也不许进屋,即所谓“忌 门”之陋俗。每当除夕夜,院内铺上芝麻秸时起,即等于宣布“忌门”开始,正月初

4、六,妇 女才开始互相道贺。如一旦打碎器皿,要说“岁(碎)岁平安”。除夕夜不扫地,不倒泔水、垃圾,怕把财 神扫出或倒出;不动刀剪,动则主凶杀或口角;还有不准吃药的习俗,否则会一年生病。(其 实需吃药者,已经生病了,耽误病情,岂不更重!)至于大年初一须吃素,现在可能很少见 了,谁家不是大鱼大肉。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也就是祭灶王,好让灶王“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淮南子.记 论训中说:“炎帝作火,死而后灶。”高诱注曰:“炎帝.神农,以火德与天下,死祭祖于灶 神。”当时祭祖灶神,纯属纪念意义。据说,灶神在家家户户,了解人间善恶,古联曰:“上 天言好事,回宫呈吉祥。”就是保佑这个家庭在新的一年里,平平

5、安安,吉祥如意。一种美 好的愿望。腊月 二十四叫迎春日,有叫扫尘日。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 久。椐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扫尘的习俗。按民间的说法,尘与陈谐音, 新春扫尘有陈陈布新的涵义。就是把一切穷气,晦气统统扫出门。腊月二十五,俗称接玉皇。灶神上天后,玉皇大帝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 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福祸。所以家家祭之以乞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 要谨慎,争取好好表现,博得玉帝欢心,乞福来年。腊月二十七.二十八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洗澡.洗衣服,出去身上的晦气,迎接来年的新 春。腊月二十九小除夕,家中置办酒席,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与户外,叫天香,

6、 通常要三天。腊月三十是除夕。是指每年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除夕中的除字解析为去.易. 交替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福建福建闽南农村的过年习俗有着自己的特色。在农村,农户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 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 入佳境的意思。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 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 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 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

7、”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 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 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 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 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 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淡化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 俗仍保留下来。江苏 江苏各地过年习俗都有一些独特之处。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 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

8、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武进人 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 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 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 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 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 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

9、病永不见。”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 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也随之 逝去。浙江在浙江永嘉楠溪江中下游一带,在刚结婚的第一个春节,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要做米 饼,俗叫“送上门饼”。用白米磨粉炊熟,放在石臼里捣腻,揉成米块,然后放在木雕成的 模具内,印成一个个圆而扁的米饼,正面有图案,如双仙和合、刘海献钱、状元象等人物。 数量要做一担,约 50 双到 100 双。除此以外,还要有猪肉、松糕、长寿面(索面)等。在文 成,拜年叫“貌年”。在绍兴,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每家一年之 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所祭的神像有“南朝

10、圣宗”四字,绍兴人叫祝福菩萨、大菩萨,据说 是宋代的皇帝。南宋灭亡后,遗臣们慑于元朝统治者的淫威,不敢公开设祭大宋君王,因此 只好在夜深人静时悄悄地进行。这种带有民族意识的祭记,后来不仅广为流传,而且增添了 答谢神明保佑和祈求来年幸福的意义。照老年人的说法,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此, 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惮扫、洗刷得干干净净。“五牲福礼”煮好后,盛放 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其摆法都有一定的规矩,如鸡鹅要跪着,头朝福神,表示欢迎 ;一尾 活鲤鱼用红绳穿过其背刺吊在“龙门架”上,用红纸贴住色眼睛,是取“鲤鱼跳龙门”之意。祭典若在深夜举行,气氛更为庄严肃穆。男丁按辈份行三跪九叩大礼

11、,妇女和个别忌生 肖的男丁都要回避。别说百身莫陵的寡妇祥林嫂,就是鲁府的太太、小姐们也是被剥夺祝福 资格的。旧时,浙江东阳一带,进入岁末腊月,民间有一种“抲年鬼”的风俗。“抲年鬼” 从腊月初一开始,到十五结束。因为,这时候旧岁将要辞去,新年就要到来,为了千家万户, 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过新年,因此要把一切人间之鬼抲除干净,以免祸患滋生。广东在广东潮汕地区,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 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 以备过年之用。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 户户厅中大桌上,

12、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 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 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 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 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初二、 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 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

13、俗中重要 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 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在粤西北 的西江肇庆段“小三峡”水面上,至今还生活着一些以船为家的“水上人家”。这些渔民有 些是世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们大多在船上做饭,大多依然烧木柴。渔民们还喜欢在江岸边 空地上种上番薯、油菜、葱、蒜苗等,补贴生活。过年时,渔民们在住处贴上了吉祥祝福的 红幅,他们喜欢在船头贴上“一帆风顺”,在船舱上贴“万事顺意”和“老少平安”,还有独 特的金钱剪纸图案的“红钱”,此外还要在船头放鞭炮、祭祖

14、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 安幸福。海南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 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而北方 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需要说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而 北方所说的过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过在海南乡下,“新年”是不当年来“做”的。海 南俗话“年怕中秋,月怕十五”。一过中秋,乡下就筹备着“做年”:阉公鸡、填肥鸭、圈家 猪、备做年钱。除夕晚上,室室点灯,家室有灯,夜以继日,一连数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罢; 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初一凌晨,无论老少都得起床吃“

15、斋饭”(即为清净洁 白以怀念祖先)。“斋饭”不但类似于伊斯兰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过年必吃鱼 (年 年有余)一样,吃的东西还须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话寓意一年比一年 好),清炒水芹菜(“芹”与“勤”谐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劳劳)、长粉丝(寓意过日 子细水长流)、黄黄的像金元宝状的豆腐干(寓意招财进宝)湖北湖北团风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 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 人头地之意。秭归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荆州、沙市一带, 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

16、“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 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武昌以正月初四为“新婿贺年”, 新女婿回岳家,必须忍受岳家人的戏弄而不得动怒。黄陂拜年的顺序为“初一拜本家、初二 母舅、初三回岳家”。家有亲丧者,必以篮纸写一服字贴在门口,谢绝贺年。在孝感,大年 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 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除夕之夜 12 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 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 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 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 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正月十 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 所以孝感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