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下学期知识点汇总_第1页
高一地理下学期知识点汇总_第2页
高一地理下学期知识点汇总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寒假预习】高一地理下学期学问点汇总1、人口增长的总趋势: 上升趋势; 人口变化的根本缘由: 生产力水平。2、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诞生率和死亡率共同打算的。3、人口增长模式由诞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4、人口增长不平衡:兴旺地区: 人口增长速度慢, 自然增长率水平低, 人口增长稳定甚至消灭负增长。 俄罗斯、德国、日本亚5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 高诞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 高诞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0 世纪 707、人口迁移: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转变。 分类: 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的行政条件。 影响因素:庭。8、二战前后国

2、际人口迁移: 二战前: 缘由: 殖民主义扩张、资本主义进展、地理大觉察、航线开拓; 特点: 从旧大陆到大陆; 从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 二战后: 缘由: 各国、各地区经济进展不平衡; 特点: 从欠兴旺地区到兴旺地区;9、 中国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20 世纪 80 缘由: 打算经济体制; 严格的户籍治理制度; 特点: 有打算、有组织地进展; 方向: 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 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地广人稀的地区。 20 世纪 80 缘由: 改革开放政策; 特点: 自发迁移、民工流淌; 方向: 内地到沿海; 山区到平原; 由经济欠兴旺地区到兴旺地区。

3、10、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迁入地: 有利影响: 为迁入地供给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进展; 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进展。 不利影响: 大量人口迁入,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的治理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迁出地: 有利影响: 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展; 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冲突; 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进一步进展。1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给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12、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

4、预见的时期内, 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 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 该国或地区所能持续供给的人口数量。13、制约因素: 资源、科技进展水平、经济兴旺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对外开放程度14、合理人口容量:依据合理的生活方式, 保障安康的生活水平, 同时又不阻碍将来人口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着区域的经济社会进展战略。15了严峻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16、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1 国际社会提倡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把握在合理规模内。 2 建立公正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终生活质量的公平权

5、利。3 敬重人地协调进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进展战略,既保持好平衡生态,又不断高人们的生活质量。17、城市地域构造模式:同心圆模式18、影响城市内部空间构造的其他因素:1 收入水平;2 历史因素; 3 种族或宗教因素; 4 知名度对于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19、城市内部空间构造随城市进展而渐渐形成和变化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 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拢肯定规模后:构造发生变化。20、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我国的划分:超大城市 1000 万以上、特大城市500-1000万以上、大城市100-500万 、中等城市 50-10

6、0 万 、小城市 500 万以下 城市人口规模21效劳范围比较大。22、不同等级城市的效劳范围是层层嵌套的。23、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24、城市化进程: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24、进展中国家:起步晚, 进展快; 水平低; 进展不合理 消灭畸形进展 ; 处于初期和中期加2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的表现: 生物的多样性削减; 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渣对城市的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 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蒸发, 渗漏产生再安排,也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运动;了日照、风速和风向。2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两个方面:合理:改善环境: 平坦土地、修建水利

7、设施、绿化环境过快: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28、城市化过程中消灭的问题: 环境质量下降; 交通拥堵; 居住条件差;29、缓解措施: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30、如何建设“ 生态城市” :种良性循环。3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农业:32、农业地域的含义:在肯定的历史进展阶段, 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的形成, 是因地制宜进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同一农业地域内, 农业生产条

8、件、构造、经营方式、进展方向具有一样的特征。3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 土壤肥沃; 浇灌条件较好; 气候温存, 光热充分,降水相对较多; 社会经济因素: 地广人稀, 农场规模大; 交通兴旺、便利; 面对国际市场;机械化水平高和科技水平高,; 政府鼓舞支持:距海港近,海运便利, 市场宽阔。 生产构造: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 小麦 羊毛;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 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优点: 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有很大的机敏性和市场适应性。34、季风水田农业:

9、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以季风为主, 雨热同期; 地形以平原为主, 地势平坦, 适宜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7000 年历史 ; 特点: 家庭经营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水利工程量大。35 区位因素: 生产分布: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和西北国营36、大牧场放牧业: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温存,草类茂盛;金低 生产分布: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牛 特点: 生产规模大, 商品率高,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地广人稀, 草场宽阔。 进展措施: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草; 开拓水源; 种植优质牧草和饲料。 借鉴:37 区

10、位因素: 生产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西兰我国的大 城市四周生产作物: 牛奶及乳制品 特点:38、工业区位因素:39产本钱获得最高的利润。的本钱也就不一样。因此, 依据影响本钱的主导因素不同, 工业区位选择可以分为不同的导向型。40 原料导向型工业: 工业特点: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原料运输本钱较高的工业; 市场导向型工业: 工业特点: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产品运输本钱较高的工业; 食品厂、棉布场 动力导向型工业: 电镀厂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典型工业部门: 全部加工组装厂 一般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 技术导向型工业: 典型工

11、业部门: 生物工程、电子制造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周密仪表;41、几种特别的工业类型:大庆、辽阳的石化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 ; 南京、北京的石化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4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世界: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煤炭区位 铁矿区位 港口区位;中国:鞍钢 靠近煤、铁产地 靠近市场43 污染程度: 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 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严峻污染的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污染类型: 大气污染严峻的工厂,布局时应考虑风向,应选择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

12、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当地最小风频的地区,工厂宜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下游;44、工业联系: 工序上的联系与原料的联系。 空间利用上的联系45、工业集聚: 概念:在工业进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 形成: 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拢起来。 优点: 还可以共同利用根底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工业集聚的两种状况: 传统的专业化生产集聚区 技术专业化生产集聚区在生产上没有联系,是接近用户、准时反响信息,利用集聚的规模优势,扩大自身的影响.46、工业地域: 概念: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 分类: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缘由: 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 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

13、自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根底:有工序联系或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目的: 吸引投 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 举例: 食品工业:工业联系简洁、规模小、工厂少, 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举例: 钢铁工业区 : 工业联系简单、生产规模大、协作企业多、发育程度高潜力大, 多为综合型, 往往能够形成专业化很强的工业城市。47、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缘由: 查找最优区位。 表现: 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之间的分散。 产品构造简单、零部件种类繁多的简单产品生产,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分布在很多地方。工业的地域联系 条件: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及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可

14、能性】; 意义: 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流淌【重要性】48、传统工业区: 主要分布: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俄罗斯欧洲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等。 特征: 业为主; 历史:20 世纪 5070 年月以后开头衰落,之后很多国家对此进展了长期的改造。 面临的问题: 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峻等。49、鲁尔区的进展、衰落与整治: 区位: 丰富的煤炭资源; 离铁矿较近 充分的水源; 便捷的水陆交通; 宽阔的市场 德国、西欧 。少数重工业部门高度集中。 2050 年月以后 生产构造单一 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 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

15、工 ;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技术革命的冲击; 用地紧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整治措施2060 : 调整工业构造; 调整工业布局 进展第三产业; 优化环境。 借鉴: 乐观进展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迁入的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企业为主,同时对原有的传统工业部门进展大力改造,促进其经济构造多样化; 挑战工业布局, 充分发挥邻近地区的区位优势,使工业布局适当分散;大规模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辽中南工业区的区位优势: 铁矿、铁矿、石油、海洋资源丰富; 交通运输便利; 消费市场宽阔; 水资源缺乏、市场体制薄弱。50、兴工业区:20 世纪 50渐渐形成了以机敏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16、等,日本的“ 硅岛” 意大利兴工业区: 进展条件: 大批廉价劳动力; 20 世纪 70 兴旺的信贷体系; 意大利高度开放的经济 政府的大力支持; 小城镇用地用水便利; 交通便利。 进展特点: 以中小企业为主; 以轻工业为主; 集中了大量同类和相关企业; 生产高度专业化; 工业小区: 概念: 指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 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之间 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 依据现代经营需要, 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任、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 作用: 有助于加强专业化,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本钱, 增加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51 特点: 20 世纪中、后期以来, 在

17、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兴工业快速进展起来。 从业人员水平高; 研发费用高; 增长和更速度快; 产品面对国际市场。 崛起缘由: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 全世界的人才高地52、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适用范围: 运输大宗、笨重的、需长途运输的货物。 大路运输: 优点: 进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机敏、周转速度快、装卸便利、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水路运输: 适用范围: 运输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 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 优点: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自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

18、强, 平稳安全, 治理交通运输方式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和网络化进展。53、交通运输布局:影响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 自然 最根底的限制性因素 技术 可行性因素 社会经济 打算性因素 : 包括经济进展水平、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民族团结、国防需要、资源开发、完善交通网的需要等 交通运输网: 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 依据地区经济的进展和人们活动的需求,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联合, 各种交通运输线交织, 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交通运输线的布局都要受到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的影响和制约; 南昆铁路的建设: 打算意义: 国民经济的进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意义: 经济: 把

19、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结合起来, 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带动沿线经济的进展。激活了我国的铁路网。 社会: 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进展。 战略: 有利于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外向型经济的进展。54、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1.主要交通线的影响表现: 的交通方式进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交通方式的衰落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化。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表现: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和位置。 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 山区运输方式单一,商业网点密度小;平原交通运输多样, 商业网点密度大,沿大路分布。2.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

20、大路干线。3.交通线路的转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富强和衰落。55、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及选制原则: 港口:效率的运作效劳; 大路运输: 选址要求: 交通干线两侧, 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便利直接联系的地点。 水路运输: 自然条件: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56、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化: 采集渔猎时代: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水平低, 进展缓慢; 人地关系思想: 崇拜自然, 恐惊和依靠; 人地关系:a 群体采集、狩猎;b 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cde 农业文明时期: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人地关系:a 耕作和浇灌技术得到进展;b 人类开头大规模改造自然;cde 工业文明

21、时期: 人地关系:abc 环境问题: 局部地区环境污染严峻,全球范围大气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危及人类生存。 技术革命时期: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持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进展; 人地关系:ab 在查找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进展相互协调的道路; 环境问题: 缘由:消灭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产生的缘由: 人口压力、资源得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分类: 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分布特征:a 全球性: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b 局域性: 环境污染、城乡差距、进展水平差异。57、可持续进展: 一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进展; 内涵: 生态持续进展 : 强调进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社会持续进展 目的 : 强调进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经济持续进展 条件 : 强调进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 更要追求改善质量,转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原则: 公正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 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