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黄山市~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及点睛_第1页
2022届黄山市~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及点睛_第2页
2022届黄山市~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及点睛_第3页
2022届黄山市~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及点睛_第4页
2022届黄山市~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及点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

2、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禁止有关公司向我国出售手机芯片,这提醒我们必须加速发展本土核心技术。B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漂泊,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20多年的毛里求斯籍华裔作者之手。C政府鼓励市区学校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D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刷爆朋友圈,引来不少讨论和阅读,人民日报发文回应。2对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悟空曾被封为齐天大圣,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沙僧做过卷帘大将,但后来他们都做了唐僧的徒弟,随唐僧西天取经,(西游记)B诸葛亮一生多次用火攻取得战役的胜利,如: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连

3、营七百里等。(三国演义C武松是一位豪侠之士,他景阳冈打虎是“勇”的表现,醉打蒋门神是“义”的驱使,斗杀西门庆是“恨”的宣泄。(水浒传)D祥子到曹家拉包月,曹先生一家对他很好,很尊重他。一天夜里,祥子拉曹先生回家,不小心撞到石头上,他和曹先生都摔伤了,但曹先生丝毫也没有怪他。(骆驼祥子)3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_。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这种能力

4、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ABCD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是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B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C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D周敦颐爱莲说中写到“莲,花之君子者也。”但人们

5、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5默写古诗文。金樽清酒斗十千,_。(李白行路难)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在晏殊的浣溪沙中也有表达类似感慨的词句,这两句是:_,_。6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

6、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上文是西游记第27回的节选,作者是 朝代 。该回目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叫 。根据文段中的对话描写,说说唐僧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二、阅读7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

7、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如齐之田忌、田婴、田文,韩之公仲、公叔,赵之奉阳、平原君,魏王至以太子为相。独秦不然。其始与之谋国以开霸业者,卫人公孙鞅也。 其他若楼缓赵人,张仪、魏冉、范雎皆魏人,蔡泽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燕昭王任郭隗、剧辛、乐毅,几灭强齐,辛、毅皆赵人也。楚悼王任吴起为相,诸侯患楚

8、之强,盖卫人也。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 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B然后知生于忧患 然六国所用相C独秦不然 独往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D诸侯患楚之强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其始与之谋国以开霸业者,卫人公孙鞅也。3乙文作者认为秦国能统一天下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甲、乙两篇短文,都列举了多位历史人物,其作用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8文言文阅读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

9、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材料一: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材料二: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材料三: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

10、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注:1、这首词写于欧阳修贬官颍州时。2、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1解释(丙)文中的加点字。徙陈州_ 其后虽贵_2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的“记”是一种文体,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判断“记”属于哪类文体?( )A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B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C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3(乙)文中五个句子都是“也”字句。“也”在全文出现

11、了21次,使我们读来摇曳生姿。“也”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那么和“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中的“也”表达的语气相同的一句是( )A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B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C环滁皆山也。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5给丙文中的划线句断句。(限断2处)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坚守的信条,请联系(丙)文中的三则材料,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7从(丁)词中“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和醉翁亭记中

1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欧阳修?结合(丁)词内容,说说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怀体现在哪里。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庾太尉风仪伟长,不轻举止,时人皆以为假。亮有大儿数岁,雅重之质,便自如此,人知是天性。温太真尝隐幔怛之,此儿神色恬然,乃徐跪曰:“君侯何以为此?”论者谓不减亮。苏峻时遇害。或云:“见阿恭,知元规非假。”庾太尉:庾亮,字元规,位至司空,死后追赠太尉。晋书庾亮传说他美姿容,作风严整,动由礼节。怛(d)之:使他害怕;惊吓他。恬然:安静、无动于衷的样子。阿恭:庾亮大儿庾彬的小名。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温太真尝隐幔怛之或云2翻译下面的句子。君侯何以为此?3由

13、选文中对亮大儿的描写,可知庾太尉是一个怎样的人。(写出两点即可)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回忆我的母亲朱 德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母亲是个好劳

14、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

15、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

16、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早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

17、仅仅吃些小菜叶、高梁,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1895)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過得母亲和父亲决心

18、节衣缩食培养出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从宣统元年(1909)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1919)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

19、。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

20、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

21、宝贵的财产。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愿母亲在地下安息!1这篇散文段是对“很多事情”的具体回忆,可分为两个层次,请你写出第一层次最后一个词语,并简述这样划分的理由。2文章除了表现母亲的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任劳任怨、刚毅坚强的品格外,还表现了母亲哪些优秀品质?请你列举出来。3段

22、中记叙祖父祖母的内容为什么不能删?4“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5朱总司令谦逊忠厚诚恳,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本文的语言特点是?11阅读下文,完成下题。那些雪,那些暖丁立梅南方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雪在南方成灾的时候,她所在的城,也被大雪所困,全城停电停水,一到夜晚,整个城,黑的让人恐慌。那晚,朋友下班回家,曾经灯光活泼的窗口,变得黑沉沉一片。一个城,寂静如荒岛。朋友家在五楼,黑暗中,楼梯充满恐怖地对着她。她迈着沉重的步子上楼,想着那长长的楼梯,她该如何一步一步走到头,心里顿时凄凉暗生,一漫

23、一大片。这时,朋友突然听到身后的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束手电筒的光照过来,暗黑的楼梯上,霎时跳跃着温暖的光芒。朋友回过头去,灯光处,隐约看见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的身影。孩子举着手电筒,温暖的光芒,一直把她送至五楼。朋友说,这辈子,她都不会忘记那束灯光,于漆黑寒冷中,把她无助的心,焐得温热潮湿。我的另一个朋友,也给我讲了一个有关雪有关温暖的故事。那是春节返家的途中,她所乘的中巴车,被大雪困在一座桥上。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一车的人,又冷又饥。大家焦虑不已,一边抱怨着,一边诅咒着外面的雪。突然,雪地里,一个农民远远地来了。肩上担着副担子,担子两头,挑着两只铅桶。扁担头上,挂着一些白瓷缸,随着他的走动

24、,白瓷缸叮当作响。车上有人苦笑说,这个农民真聪明,知道趁火打劫呢,准是高价来卖什么吃的了。近了。一张黑脸庞,笑吟吟地贴在车窗外。大雪的天,他的额上,居然沁出细密的汗。司机打开车门跳下车,他跟司机嘀咕了两句,司机一脸是笑,赶紧把他让上车。他歇下担子,揭开挑来的铅桶,里面热腾腾的,竟全是生姜红糖水。他舀满了一瓷缸,端上,憨憨地笑着对车上人说:“冻坏了吧?生姜茶驱寒,你们将就着喝点,暖暖身子吧。”一车人,都喝了他的生姜茶。一车人的心,都被他的生姜茶烫暖了。大家要给他钱,他吓得双手直摇,连说,使不得使不得,一点生姜茶,哪能要钱呢。赶紧挑起他的空担子,走了。一车人目送他走远,眼前困住他们的雪,也变得可爱

25、起来。一瓷缸姜茶的温暖,从此留在他们心上。看报,看到河北唐山市13个农民的事迹。南方雪灾,让他们坐立不安。他们自掏腰包,自发组成一只抗灾抢险队伍,于大年三十这天,千里迢迢奔赴受灾最严重的郴州,冲到抗灾最前线,吃尽辛苦。他们中年龄最大的3岁,年龄最小的,仅19岁。他们的理由,简单而朴素:当年唐山大地震时,全国人民帮了他们的,现在,是他们回报的时候了。这世上,真诚的付出,从来不会落空当你送出了你的温暖,总有一天,它会带着他人的体香,重又回到你身边,慰藉你的寒冷和困厄。1文章记叙了“有关雪有关温暖”的三个故事,请你概括出来,并归纳这三个故事的作用。2第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试结

26、合第两段内容,具体分析那位送生姜茶农民的性格特征。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这世上,真诚的付出,从来也不会落空。当你送出了你的温暖,总有一天,它会带着他人的体香,重又回到你身边,慰藉你的寒冷和困厄”请结合这一“点睛”语段,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上文后的感受。(50字左右)三、应用122019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校举行了“走进老舍,感悟经典”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1以下是一组同学搜集到的诞辰活动的一则报道,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老舍纪念馆推出了“老舍在北京的足迹”展览,串联老舍先生在北京生活、居住过的15处地点,讲述了老舍与北京的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再次将镇院之作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

27、搬上了首都剧场的舞台。和以往一样,今年的演出仍是座无虚席,一票难求。自1958年首演以来,茶馆已上演了700余场,其“成长过程几乎可成为北京人艺一部戏剧史的 写照 在跨度长达60余年的演出历史中,茶馆主创几代更迭,不变的是茶馆本身的经典魅力和主创们苦心孤诣的创作本心。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A迭 (sh) 诣(y) 虚 的第5笔是 竖弯钩B迭 (di) 诣(zh) 虚 的第5笔是 竖弯钩C迭 (sh) 诣(zh) 虚 的第5笔是 横D迭 (di) 诣(y) 虚 的第5笔是 横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和标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A情节 沧桑 。”B情结

28、沧桑 ”。C情节 苍桑 。”D情结 苍桑 ”。2同学们研究老舍先生及其作品,发现其为了描绘城市贫民生活可谓煞费苦心,正如其对联所说“ ,不做七拼八凑文”,请根据以下链接材料内容补全对联。 链接材料:文人老舍是如何捕捉人力车夫特点的呢?青岛文史学者刘增平介绍说,为了仔细描写人力车夫的衣着、动作、形态以及车子的结构、车把的样式,老舍先生常从黄县路走下坡,向右一拐,到青岛当时的“东方菜市”附近洋车夫扎堆的地方,仔细观察人力车的结构和车夫们的形象,跟他们聊天。A宁当三山五岳人B踏遍九州四海路C付出九牛二虎力D四世同堂居老舍3同学们了解到老舍先生不仅是位文学大师,他的书法作品也非常有特点。老舍先生的书法

29、多取自北碑。北碑,又称为魏碑。魏碑上承汉隶,下启唐楷,是一种过渡性的书体。它与隶书相比,则简捷而得其沉雄;与唐楷相比则更丰厚刚健。以下选项不符合以上描述的一项是ABCD4萧伯青说老舍“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吴祖光说老舍“温柔敦厚,和蔼可亲”,共同道出了老舍善与人“和”的品性以及气度上的宽厚和儒雅。下列句子中的“和”字与老舍善与人“和”的品性一致的是A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B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C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5同学们看到了老舍作品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并完成各题。祥子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

30、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上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

31、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本文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_,该作品取材于市民生活,主要描绘了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看完这段文字,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发表感想。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_ A烈日下,强拉车,虽有阴凉不敢躲;暴雨中,苦挣命,纵然浇晕不能停。B读过这段文字,“裹”“砸”“扫”“浇”等动词,我们仿佛感受到祥子在与烈日抗争,与暴雨抗争,与命运抗争。C文章最后一句 “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作者巧妙地表现祥子的艰辛痛苦和风雨

32、飘摇的命运。D老舍笔下的人力车夫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课,烈日下的喘息,风雨中的哆嗦,让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生活中,一道靓丽的风景,让人回味;一份可口的早餐,让人回味;一次跌倒的搀扶,让人回味;一个鼓励的眼神,让人回味。是啊,回味,我们会发现生活的美好;回味,我们会懂得亲情的珍贵;回味,我们会明白友谊的纯真请以“值得回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参考答案一、积累1、A【解析】试题分析:A.正确。B.句式杂糅,去掉“作者之手”。C.搭配不当,把“举办”改为“设立”。D.语序不当,将“

33、讨论”和“阅读”的位置互换。据此,答案为A。2、B【解析】B项错误,“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是陆逊,不是诸葛亮。3、C【解析】排列句子顺序:这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如何学会排列句子呢?我们按下列方法进行。(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5)按逻辑意思顺序排列。本题是按照逻辑意思的顺序排列的。要求学生把握其含义。先要整体感知一下语段内容。中的“这种能力”紧承上文内容,承接的“灵魂的品质”,所以应该紧密相连,紧承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小结。因此,应选C。

34、4、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化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A.“数九”指从冬至开始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数到九“九”为止。5、 (1)玉盘珍羞直万钱 (2)学而不思则罔 (3)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羞”“罔”“燕”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6、(1)吴承恩

35、明代 三打白骨精(2)唐僧不辨妖魔,不辨是非,耳根子软(立场不坚定)。【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西游记有关的文学常识。(1)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文学家吴承恩编写而成。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从文中重点词语“白骨夫人”推断,该回目的故事名字叫“三打白骨精”。(2)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

36、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如“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等描写即可分析出唐僧是一个不辨妖魔,不辨是非,耳根子软的僧人。二、阅读7、1D2(1)七国争霸天下,没有一个不招揽四方人才的。(2)秦国最初同他谋划国政以求开创霸业的,是卫国人公孙鞍。3泰国不分国别,广纳贤才,并做到用人不疑,委以重任。4不同。甲文用大量的历史人物的事例,引出“生于忧患”的观点。乙文用事实证明秦国在用人方面不分国别。广纳贤才的特点。论证了广纳贤才对于一个国家的

37、重要性。【解析】1A选拔/发起,兴起。B这样/然而。C唯独/独自。D担心。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莫:没有。四方游士:四方人才。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秦国。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抓住相关句子,“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但是秦国不同,重用“卫人公孙鞅,楼缓赵人,张

38、仪、魏冉、范雎皆魏人,蔡泽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且“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即广纳贤才,并做到用人不疑,委以重任。4考查分析比较能力。甲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生于忧患。乙文,列举秦国重用的人才之多,说明了秦国广纳贤才,更好地论证了广纳贤才对于一个国家强盛所起的重要作用。【点睛】译文甲文,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里被发现,百里奚从奴隶市场上被选拔。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 一

39、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 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 增长他的才能去做他所不能做到的。乙文,七国争霸天下,没一个不招揽四方人才的。但其他六国所用的相国,依然还是自己的宗族子弟或者本国人,像齐国用田忌、田婴、田文为相,韩国用公仲、公叔为相,赵国用奉阳、平原君为相,魏王就是极至了,用了自己的太子为相。但是只有秦国不一样,秦国最初参与国政以求争霸天下的,是卫国人公孙鞅。而秦国任命的其他相国,像楼缓是赵国人,张仪、 魏冉、范雎都是魏国人,蔡泽是燕国人,吕不韦是韩国人,李斯是楚国人。但是秦国都举国听命于这些人,从不怀疑

40、他们的忠心,因此最终得以统一天下,就是这些人的力量。燕昭王任用过郭隗、剧辛、乐毅,几乎把强大的齐国灭亡了,而剧辛、乐毅都是赵国人。楚悼王用吴起为相,诸侯各国都觉得楚国强大起来了而感到害怕,而吴起呢?是卫国人。8、1贬谪;虽然。2B3D4(1)喝醉的时候能和大家一起欢乐, 清醒的时候能够写这篇文章的人就是太守。(2)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是招待宾客(宾客到来)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5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6范仲淹心系百姓,喜好施舍给予,广施爱心,乐于行善,而自己却过着极其俭朴的生活;心系国家,无私无畏,上疏请太后还政,却被贬;他治军有方,军中有老范在,贼人不敢侵犯宋境。这些,

41、都是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体现。7“白发戴花君莫笑”,“苍颜白发”,“白发”指的是自己,这样的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这样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俨然刻画出他率真不羁,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醉态和狂态。春景如画,游人如织,那绿杨丛中架儿中的少女,更是春意荡漾,船中的太守,此时也顾不得有谁在窃笑了,他情不自禁在皤然白发上插入一朵鲜花、添上一段春色。让丝竹繁奏、将酒杯频传,忘却贬官颍州的烦恼吧,看着山水之美,百姓和乐,宾客欢乐,他在春醪中沉醉了,他要与民同乐。【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

42、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徙”:贬谪。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虽”在现代汉语中也是“虽然”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考查文学常识。B说法正确。即“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A“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是“铭”。C“记”没有“说明”的功能。3考查文言虚词。D项和“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中的“也”表达的语气相同。都是表陈述的语气。而ABC三项都是表判断的语气。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

43、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述”:记述、描述。“以”:因为。“重”:引申为“吃”。“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判断句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译为:范仲淹作将领,号令清楚,爱护士兵。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6提干要求联系丙文中的三则材料,说说范仲淹是怎样践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信条的。要想捕

44、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是说范仲淹心系百姓,喜好施舍给予,广施爱心,乐于行善,而自己却过着极其俭朴的生活。“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是说他心系国家,他治军有方,军中有老范在,贼人不敢侵犯宋境。“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是说他无私无畏,上疏请太后还政,却被贬。7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45、。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一问,“白发戴花君莫笑”,“苍颜白发”,刻画出他率真不羁、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醉态和狂态。二问,题干要求说说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怀体现在哪里。浣溪沙写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堤上,游人如织,笑语喧阗;湖上,画船轻漾,春水连天。好一幅踏青赏春的图画! 然而,这图画的点晴之处,却不在堤上、湖上、而在湖岸边、院墙内、高楼下。那绿杨丛中荡起的秋千架儿、那随着秋千飞舞而生的盈盈笑声,才是青春少女的欢畅、才是春天气息荡漾的所在;唯因它曾经深锢墙内,故如今鼓荡而出,便分外使人感染至深。船中的太守,此时也顾不得有谁

46、在窃笑了,他情不自禁在皤然白发上插入一朵鲜花、添上一段春色,让丝竹繁奏、将酒杯频传。写出了他在沉醉与春醪、春景、春人中,这些都是与民同乐情怀的体现。【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译文:(一)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

47、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二)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48、三)又上书太后请归还政权于仁宗皇帝,没有得到答复。然后被罢黜,到陈州作判河中府。范仲淹作将领,号令清楚,爱护士兵,对于前来归附的各部羌人,诚恳接纳,信任不疑,因此西夏军队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仲淹内刚外柔,性情极孝,因母亲在世时家中贫穷,以后虽然显贵,没有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够自足。喜欢施舍给予别人,在里巷中设义庄,以赡养族人。博爱乐于善行,士人大多出于他的门下,即使是里巷百姓,也都能说出他的名字。死的那天,四方之人听说的,都为之叹息。9、1曾经有人2君侯为什么做这样的事?3风度仪容奇伟出众,高雅稳重,处变不惊。【解析】1文言实虚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

49、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尝”:曾经。“或”:有人。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2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何以”:为什么。“为”:做。“此”:这样的事。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3把握好文言文

50、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亮有大儿数岁,雅重之质,便自如此人知是天性”是写风度仪容奇伟出众。“温太真尝隐幔怛之,此儿神色恬然”“乃徐跪曰”是写高雅稳重,处变不惊。【点睛】译文:太尉庾亮风度仪容,奇伟出众,举止稳重,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一种假象。庾亮有个大儿子,只有几岁,那种高雅、稳重的气质,从小就是那样,人们才知道这是本性。温太真曾经藏在帷帐后面吓唬他,这孩子神色安详,于是幔慢地跪下问道:“君侯为什么做这样的事?”與论界认为他的气质不亚于庾亮。他在苏峻叛乱时被杀害了。有人说:“看见

51、阿恭的样子,就知道元规不是装假。”10、1印象(或“至今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理由:(1)27段,是在贫苦的家境中表现母亲的品质;(2)813段,是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表现母亲的平凡和伟大(或社会生活中体现母亲的平凡与伟大)。2爱憎分明、有远见,识大体(深明大义)、同情革命支持革命3写祖父祖母是为了衬托母亲,说明劳动家庭的勤劳是言传身教、代代相传的。4(1)母亲勤劳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推动着历史的发展(或为我们的民族做出来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是劳动人民的。5平实质朴(自然),

52、饱含深情【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梳理文章的内容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合并叙写同一内容的语段,然后概括分析作答。阅读文章文段,其中27段重点叙写了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表现了一个家庭妇人的勤劳俭朴、宽厚仁慈、任劳任怨的高贵品质。813段重点叙写母亲在大是大非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平凡与伟大,表现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朴素的阶级觉悟,仇恨为富不仁者,支持和慰勉作者参加及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的影响。据此,这部分大致可以划分成两层:一层是母亲在家庭中表现出来的美好品质;一层是母亲在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平凡与伟大的品质。据此理解作答。2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

53、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阅读文本内容,“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爱憎分明;“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有远见;“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深明大义;“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支持革命。据此可概括作答。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

54、综合分析。文章第7段中记叙祖父祖母他们勤劳一生,并说“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说明劳动家庭的勤劳是言传身教、代代相传的。据此理解作答。4试题分析:理解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作答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结尾部分的文字一般来说,结构上有总结、照应前文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抒发情感的作用。语句“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内容上,概括了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是“平凡的”,同时指出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推动和创造着历史的发展。结构上,总结全文,与文章的

55、题目和开头相呼应,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据此理解作答。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语言特急的理解。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章运用平实质朴的语言,饱含深情地叙写了母亲勤劳、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据此理解可作答。11、1小孩用手电照“我”的朋友上五楼。一农民免费送生姜茶给大雪中困在桥上中巴车里的乘客喝。唐山农民自费组队赴郴州抢险救灾。文章通过三个故事告诉我们:身处这个世界上,我们应怀一颗感恩之心生活,学会付出爱。2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突出停电后城市和楼梯的恐怖,反衬那束手电光芒带给她的安慰之大,给人带来的别样的光明和温暖。3示例:“一张黑脸庞,笑吟吟地

56、贴在车窗外。”从这一神态描写中看到了农民的憨厚个性。“他舀满了一瓷缸,端上,憨憨地笑着对车上人说:冻坏了吧?生姜茶驱寒,你们将就着喝点,暖暖身子吧”从神态和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了那位农民的憨厚、淳朴、善良。“大家要给他钱,他吓得双手直摇,连说,使不得使不得,一点生姜茶,哪能要钱呢。赶紧挑起他的空担子,走了。”从这段的描写中看到了那位农民的无私和富有爱心。4示例:“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身处这个世界上,我们应怀一颗感恩之心生活,学会付出爱。在温暖他人的时候,芬芳自己。【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先要理清三个故事的内容,然后按照:谁+怎么做+结果来概括。本文所告诉的道理需要从文

57、章中最后一段总结出来。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仔细分析这个句子可以发现这是一句环境描写的句子,然后根据环境的特点来分析那对父子的形象即可。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根据文章对“农民”“车上的乘客”的具体描写来分析那位送生姜茶农民的性格特征即可。“笑吟吟”、“憨憨地笑着”,从神态描写中表现出那位农民的憨厚、淳朴;“他的额上,居然沁出细密的汗”、 “你们将就着喝点,暖暖身子吧”从外貌和语言描写中表现出那位农民的热情、善良。“大家要给他钱,他吓得双手直摇,连说,使不得使不得”,从动作和语言描写中表现出那位农民的无私和乐于助人。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章的主题“付出总有回报”来谈读了本文的感受,言之有理即可。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三、应用12、1 D B 2C3A4B5 骆驼祥子 B 【解析】1(1)“迭”读di,“诣”读y,“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