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 课时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2017)六年级上册(2022-2023学年)_第1页
探索宇宙 课时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2017)六年级上册(2022-2023学年)_第2页
探索宇宙 课时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2017)六年级上册(2022-2023学年)_第3页
探索宇宙 课时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2017)六年级上册(2022-2023学年)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 探索宇宙1.本单元通过读图、观察、讨论、建模等一系列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知道太阳系及宇宙中一些星座的基本概况。 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 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

2、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 和“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1)太阳系是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知道宇宙中有无数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知道大熊座、猎户座等主要星座;学习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2)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知道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引力。探索宇宙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探索宇宙的第四课时。通过二年级上册天空中的星体、四年级下册地球、

3、月球与太阳以及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并探究太阳、月球和星星的基本特征、学习了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概念及它们的运动规律,以及探究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引起的昼夜变化,以及地球运动对动植物的影响。因此宇宙中存在的现象对学生来讲已较为熟悉。本课则带领学生重点关注航天器的类型和作用,以及世界航天史上重大事件、中国航天探索的历程和“嫦娥工程”中飞行器的工作原理,以及人类为探索宇宙所做出的努力。但学生对大部分航天器还很陌生,更缺乏直观感性认识,并且本课的信息量特别大。因此,本课需要在课前帮助学生建立起搜集信息和交流汇报的能力,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本课按照学生认知的逻辑顺序安排了

4、四个活动。活动一,学生课前通过查阅资料,认识各种类型的航天器,了解它们是实现人类探索太空梦想的工具,拓宽学生对航天工程的认识。在介绍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航天之旅,感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顺势拓展介绍了人类向太空发送地球信息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开阔学 生的视野,激发好奇心。活动二,了解嫦娥工程飞行器的工作原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自主航天工程成果的自豪感。活动三,在了解嫦娥工程飞行器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模拟试验,让学生动手动脑、学以致用。活动四,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大意义,组织学生讨论人类付出巨大代价探索太空是否值得的问题,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和世界观教

5、育的好契机。通过二四五三个年段相关单元以及本单元前三节太阳系大家族、观察星座、冲出地球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基本特征,以及人类为探索宇宙、认识宇宙中的现象所做的一系列努力,了解了太阳、月球和星星的基本特征、学习了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概念及它们的运动规律,以及探究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引起的昼夜变化,以及地球运动对动植物的影响。本课教学中要重点通过学生动手搜集资料、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分享成果、建立学习共同体,从而突破信息量大、枯燥的学习苦难。六年级学生经过一至五年级的实验教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模拟实验能力,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原理后自己动手模仿整个实验过程,

6、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合作配合等实验习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模拟操作。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六年级的小学生对探索宇宙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一至五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建构了一定的知识体系,对查阅资料具备一定能力,对宇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实验操作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1.认识不同类型的航天器的特征和用途。 2.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感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3.了解嫦娥工程飞行器的工作原理。 4.通过阅读航天失事资料,认识到探索宇宙的巨大风险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价值。【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探索宇宙取得的成就。【教学难点】了解嫦娥工程飞行器的工作原理。教师材料:各类航天器的视

7、频、图片资料。学生材料:地球仪、月球仪、火箭、火箭发射器、嫦娥1号模型。世界、我国航天事业成就的相关资料。1课时探究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意图一、视频导入新课1.同学们,宇宙是神秘的,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一直驱使着人类对它进行不断的探索。2021年6月17日上午9:22,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实现了自主对接,快来看一看吧。2.视频看完了,谁来说说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教师点评学生回答。)1.学生观看视频。2.我国的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这次飞行的时间是三个月。看到祖国取得的成就,见证祖国越来越强大,我感到很自豪。设计意图:巧用近期我国在

8、探索宇宙方面取得的飞跃成就,将学生带入课堂情景,营造探索宇宙之旅的氛围。二、授新(一)认识航天器1.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在课前,老师也布置了预习和搜集有关航天器的知识。大家还记得航天器有哪几类吗?(出示ppt图片)2.是的,第一类是根据航天器的功能来命名,第二类和第三类由于种类太多,命名方式也有多种。看来大家都掌握了,接下来我们结合屏幕上的汇报要求,开展小组汇报。首先有请第一小组。3.小结:感谢第一小组为我们分享载人航天器的相关知识,带我们见证了中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蓬勃发展。接下来,我们有请第二小组,看看他们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知识?4.小结:科学家们、宇航员们明知道在探

9、索宇宙方面异常艰辛,甚至会面临生命危险,但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了人类文明的前进,他们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这场探险的旅程。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第五小组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信息?5.小结:感谢第5小组带我们遨游星际,今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科技发展,是一代代科学家通过不懈努力、拼搏奋斗,才换来的圆梦在今朝。1.三类,分别是载人航天器、空间探测器、登陆器。2.第一小组:我们小组汇报的是载人航天器,航天器又称空间探测器。1957年苏联发射的“人造卫星1号”;1961年“东方1号”;1969年 “阿波罗11号”;2003年神舟五号;2005年,神舟六号;2008年,神舟七号;2011年,神舟八号;2021年

10、,神舟九号;2013年神舟十号。3.第二小组:中国自主研发的天和空间站,6月17日18:48,航天员聂海胜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宇航员聂海胜,曾说:“我已年过半百,但为航天事业拼搏的心依然年轻,只要国家还需要我仍会勇往直前。”二十世纪90年代,中国也递交过要加入国际空间站的申请,但是却遭到美国的排斥和抵制,终于,在2021年6月17日18: 48,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4.第五小组:我们小组汇报的内容是空间探测器。空间探测器,又称深空探测工作,它根据用途不同,可以分为月球探测器,太空探测器等。美国分别于1972年和1973年发射了两个可以飞离太阳系的太空探测器

11、。在1970年,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器带着“祝融号”火星巡视车成功降落火星表面,首次实现了中国人的行星探测。设计意图:认识常见航天器的类型,感知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人类探索太空的巨大作用,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典型事件。感悟人类的无限创造智慧,培养学生的天文素养。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交流汇报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课后探究兴趣,激发学生关心人类、关注是否存在外星生命的热情尽可能地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在深空探测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从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太空资源开发的可能,从国家政治军事利益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进展。

12、(二)了解探月工程嫦娥工程1.2004年,我国正式实施月球探测工程,也给它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嫦娥工程”。嫦娥工程是我国完全自主创新的探月工程。2.先来观察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的结构特点,猜测一下这与它们执行的任务之间有什么联系?3.再观察一下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又有什么共同点?这与它们执行的任务之间有什么联系呢?4.出示图片,补充介绍。1.嫦娥工程的5个家族成员全部发射成功,并取得圆满收官。2.他们都有太阳能板,都是用来绕月飞行,探测月球情况,为后续的着陆做准备。它们两位成员完成了嫦娥工程三步走中的第一步“绕”。3.他们都着陆了,都实施了月球表面的探测。三号着陆正面,四号着陆背面,五号

13、实施返回,也就是嫦娥工程的第二步“落”和第三步“回”。设计意图:认识嫦娥工程家族的五个“成员”,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全过程,体会当科学家面对未知和复杂问题时,是如何将制定计划和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模拟探月工程嫦娥1号1.原理大家明白了,接下来我们来进行模拟实验,需要哪些模型?2.给大家3分钟时间进行模拟,并组织好汇报语言,稍后找小组展示。时间到!有请第4小组为我们展示。3.第四小组配合非常默契,分工明确,展现了集体智慧。他们展示的是否正确呢?我们来看一段嫦娥探测器飞离地球奔向月球的科普视频。1.地球仪、月球仪、火箭、火箭发射器、嫦娥1号模型。2.点火!火箭发射升空

14、后,到达大气层:一级分离;二级分离整;进入12小时轨道,进入24小时轨道,进入48小时轨道,进入116小时轨道飞向月球,进入绕月12小时轨道,进入3.5小时轨道,进入绕月环形轨道在空中探测月球。设计意图:模拟嫦娥工程绕月飞行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感受中国自主航天工程成果的自豪感。(四)感受探索宇宙的艰辛1.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全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人类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介绍万户、南仁东、苏联联盟1号飞船、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等事例。)2.那么对比探索宇宙的价值与牺牲你认为探索宇宙是否值得?3.小结:同学们都表达了自己对探索宇宙的观点,的确,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航天事业的艰辛和风险,看到了一代一代的航天人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的信念,看到了无论怎样的灾难和困难都阻挡不住人类走出地球的脚步。1.观看图片和视频。倾听与思考。2.我认为,这是值得的,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待在这个摇篮中,行星是有寿命的,人类需要不断的探索新的家园。我认为探索宇宙是值得的,虽然这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