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归园田居》教案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归园田居》教案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归园田居》教案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归园田居》教案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归园田居》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归园田居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于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 一首诗歌,它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作品。写的是田园之乐,实际说明的 是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声。学习该诗,有助于学生了解山水 田园诗的特点,感受者作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同时可以培养学生 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初步掌握了读诗的 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但是还未能形成成熟的稳定的 学习方式。同时,本单元学习是高中第一次接触古代诗歌,诗歌语言 上的障碍和时间上的跨度对他们来说都是学习上的困难。因此教师要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他们设置学习情境,提供合作探究 的机会。教学

2、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陶渊明其人其文,抓住重点词句, 领会诗歌真挚的情感。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把握诗人情感的转变;通过自主、合作、 探究,解读意象体会诗人的田园情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归隐行为,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 美情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以散文化的语言写作和意向的解读体会不一 样的田园世界。难点: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体会诗 人情感。教学设计:一、导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曾饮酒而歌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也曾感叹:“衣沾缺乏惜,但使愿无违”;他给世人描绘了一幅: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也留下了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3、的乡村风光。他便是“当今隐逸诗人之宗”称号的陶 渊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大师给我们描绘的田园风光,去感 受他的诗情画意,我们一起来学习归园田居(其一)。二、学习目标:.了解作陶渊明其人其文,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诗歌真挚的情 感。.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把握诗人情感的转变;通过自主、合 作、探究,解读意象体会诗人的田园情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归隐行为,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 审美情趣。三、检查预习1.生读,正字音;2.齐读,试着体会情感。四、解题我们都说眉目传情,而题目就像人的眼睛一样,可以给我们传递 出很多有效信息。那今天这首归园田居可以给我们传递出哪些信 息呢?题目中最关键的一个字

4、是哪个字?明确:“归” 从“归”字,我们可以联想到哪些问题呢?明确:从何而归?归向何处?为何而归?归去如何?我们今天就带着这样四个问题一起来进入文本,感受陶渊明先生 的诗歌人生。五、解读诗歌(一)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 得返自然).尘网、樊笼指的是什么?作者又是如何自指的?想表达什么情 感?明确:官场;羁鸟、池鱼(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对官场的厌恶。因此,陶渊明想要从暗无天日的繁杂官场生活之中逃离出来,那他准备归去何处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问题一一归向何处(二)归向何处?明确:田园1.1.陶渊明先生的田1.陶渊明先生的田1.陶渊明先生的田里有什

5、么?请找到相关诗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为 了可以让大家更形象的感受陶渊明先生的田园,我给大家简单画一 下。.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五分钟后学生展示自己写的散文化语言,师点评。大家写的非常好,情感饱满引人入胜。如果我们用一两个词语来 概括这样的田园风光那一定是:宁静、恬淡。所以我们说陶渊明先生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田园画卷。想要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 喜爱及向往之情。那接下来我们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陶渊明先生为我们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什么样

6、的画 面?如果是在考试当中,这道题你该如何作答呢?明确:三步走,第一步:概述,这是一幅恬淡宁静的田园风光; 第二步: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就是我们刚刚做的练习);第三步:作 者的情感。其实我们都能想到答案,只是很多时候会遗漏某个点,通过今天 的讲解可以明确,三步走方针,缺一不可。那这么多的意象诗人是如 何安排的,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这些景的?意象分析:方宅、草屋、榆柳、桃李都是近景,地方不大也不奢华, 但却是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是自由的王国。村庄、炊烟是远景,看上去一片祥和之气,富有生活气息。狗吠、鸡鸣是动态的,是吵闹的,但实际却写出了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手法:A.远近结合B.以动称静C.白描白描

7、: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单用墨色线条勾勒而不修饰和渲染烘托。 在文学之中,是说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小结:诗人捕捉了中国农村司空见惯的事物,用白描的手法给我 们绘制了一幅优美而有意境的画面。这个画面,由远有近、有浓有淡、 有动有静,与尘网和樊笼般的官场生活形成鲜明的比照。我们说,一 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景也就给我们传达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 静、和谐的心境。讲到这里,同学不禁要想一想了,诗人不喜欢官场生活,也可以 选择别的方式,为何一定要归园田呢?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一一为何 而归。(三)为何而归?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先解读,俗:世俗;韵:本性、气质,本性是热

8、爱丘山的;在南边 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拙是一个自谦的词, 作者认为自己的这种归隐田园,读书种地饮酒写文章就是一种拙志。 陶渊明先生曾在五柳先生传中这样说道:“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我们可 以看出,陶渊明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他却 安然自假设,常常写文章以自娱,偶尔会透漏出自己的情趣志向。志, 是他自己渐渐显露出来的生活志趣,比方读书饮酒写文章。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处在一个浑浊不堪的环境中会非常压抑没有自由。因此他是想要追求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诗人把自己这种志向称为拙志。.既然诗人如此向往田园,他为何要出

9、仕?学生回答(家里穷、爱喝酒 有志向等)可补充:杂诗中也 有这样一句:“忆我少年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翩思远翥。” 回忆起我少年的时候,即便没有遇到什么值得开心的事心里也充满喜 悦。因为那时的我有雄心壮志可以飞越四海,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 远远飞去。因此我们说陶渊明早年虽家境贫寒,但有大济苍生之理想, 再加上学而优那么仕的儒家思想影响,陶渊明便走向了仕途。师小结:因为家贫,因为有大济苍生之理想,因为学而优那么仕 的儒家思想影响。但因为东晋末年权力之争激烈,陶渊明不愿意成为 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们争权夺利 的工具,但是学而优那么仕的思想却将他死死地束缚在了野

10、心家们政治 斗争的罗网之中,因而十分痛苦,才觉得十三年好像三十年一般漫长, 着实痛苦难熬。所以我们说他从官场的一个华丽转身是为了追求精神 上的独立和自由。那他得到他想要的自由了吗?(四)归去如何?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解析:A.外表上:庭院内一尘不染,空空的房间内有的是安闲舒适;久困于 樊笼里毫无自由,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B.深层次:无尘杂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对官场生活的厌 恶。虚室是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有余闲可以洗涤心灵享受自由。久, 更表达出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度日如年。而复,说明他终于可以重 返自然,不仅如此,这个复也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真正地

11、从冗杂、 昏暗的官场生活中逃离出来。六、拓展之前郑思源同学给大家推荐摘抄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的 句子。我们知道月亮代表梦想,是遥远皎洁的,每个人都看得到却很 难触及。六便士代表财富,是大多数人选择的方向。选择月亮的人很 难为别人所理解,即使得不到金钱,那些追逐梦想的人在追逐的过程 中依然很快乐,就像陶渊明一样可以坚守自己的拙志。那同学们在面 对月亮与六便士的时候会如何选择呢?(生讨论发言)七、结语有一局部人放弃仰望天上的月亮而选择低下头捡地上的六便士。 六便士的重要性在生活秩序中大于月亮,人们自然选择对自己更加有 利的六便士。那些选择月亮的勇士在人群中多么渺小和孤立,得不到 家人朋友的理解,被他人嘲笑,逆着社会的主流前行,困难重重。尽 管如此,还是有人放弃一切去找寻属于自己的月亮。所以我们说,生 活远不止眼前的一日三餐,更有诗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