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工程任务和规模-SD_第1页
03 工程任务和规模-SD_第2页
03 工程任务和规模-SD_第3页
03 工程任务和规模-SD_第4页
03 工程任务和规模-S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龙潭山19.8MW分布式农牧业综合利用光伏电站工程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PAGE 21工程任务和规模工程任务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及发展规划云南省1、社会经济概况云南省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 9731391061147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全境东西最大横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00公里,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八位。全省土地面积中,山地约占84,高原、丘陵约占10,盆地、河谷约占6,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最高海拔6740米,最低海拔76.4米。初步核算,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GDP)达11720.91亿元,比上年

2、增长12.1%,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895.34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927.82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897.75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0:42.9:41.1调整为16.2:42.0:41.8。全省人均生产总值(GDP)达25083元(折合4050美元),比上年增长11.4%。非公经济增加值实现5397.4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6.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省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成功加入全国万亿俱乐部,实现了经济发展新跨越。全省公共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年财政总收入达2975.68亿

3、元,比上年增长13.4%。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10.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增值税完成147.68亿元,下降0.2%;营业税完成418.58亿元,增长22.9%;企业所得税完成146.33亿元,增长7.7%。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09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和交通运输支出分别增长1.7%、15.1%、12.5%、3.9%和76.9%。全年稳定物价成效明显。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3.1,比上年上涨3.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

4、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1%,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4.9%。全年就业形势稳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1.56万人,新增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34.1万人次。年末全省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8.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8%。2013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3056.04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农业产值1639.40亿元,增长6.6%;林业产值293.25亿元,增长12.1%;牧业产值962.55亿元,增长5.7%;渔业产值70.41亿元,增长13.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0.43亿元,增长9.4%。全年粮食总产量3达1824万吨,比上年增长4.3%。油料产

5、量60.7万吨,比上年下降3.4%;烤烟产量103.9万吨,下降6.5%;蔬菜产量1625.4万吨,增长10.4%;园林水果产量571.5万吨,增长11.9%;茶叶产量30.2万吨,增长11.1%;鲜切花产量80.5亿枝,增长12.1%。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4达357.44万吨,比上年增长3.4%;牛奶产量54.51万吨,增长1.5%;禽蛋产量23.24万吨,增长5.0%。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76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5增加值3470.66亿元,增长12.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528.14亿元,增长7.4%;重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942

6、.53亿元,增长16.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4686.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8.9万人,出生率为12.60;死亡人口30.0万人,死亡率为6.43;自然增长率为6.17,比上年下降0.05个千分点。年末全省城镇人口1897.1万人,乡村人口2789.5万人,全省城镇化率达40.48%,比上年提高1.17个百分点。2、资源概况(1)水能资源云南的能源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水能资源的开发前景最为广阔。全省地跨6大水系,有600多条大小河流,正常年水资源总量2256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364万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为90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为3944.5亿

7、度。云南江河水能资源在开发上具有许多优越条件:一是可开发的大型和特大型水电站的比例高;二是水能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开发目标单一,开发选择性强;三是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工程量相对较小,水库淹没损失小,技术经济指标优越。对云南丰富的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正在有计划地展开。位于澜沧江上、装机125万千瓦的漫湾电站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135万千瓦的大朝山电站正在建设。(2)石油天然气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较为匮乏。(3)煤炭资源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滇东北,全省已探明储量240亿吨,居全国第9位,煤种也较齐全,烟煤、无烟煤、褐煤都有。(4)太阳能资源太阳能资源也较丰富,仅次于西藏、青海、内蒙等省区,全省年日照时数在1

8、0002800小时之间,年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在90150千卡之间。省内多数地区的日照时数为210023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为120130千卡。 (5)风能资源云南省风能资源总储量为1.23亿千瓦,风能资源可利用区(年平均风能密度大于50瓦/平方米)面积为4.5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11.48%,风能资源储量为2832万千瓦,约占全省风能资源储量的23.04%;欠缺区(年平均风能密度小于50瓦/平方米)面积为34.8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88.52%,风能资源储量为9459万千瓦,占全省风能资源储量的76.96%。全省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在曲靖市东部、红河州中

9、南部、大理州中部等地,坝区年平均风能密度可达100瓦/平方米,有效时数在2500小时以上;坝区周围的山上,年平均风能密度可达180瓦/平方米,有效时数在3500小时以上。云南风能开发最佳区域有3个:(1)玉溪南部至红河州中南部的泸西通海开远蒙自个旧建水红河元江一带。(2)位于曲靖市东部的会泽宣威富源沾益马龙一带。(3)大理州与楚雄州相交处的下关祥云姚安大姚一带。(6)旅游资源云南以独特的高原风光,热带、亚热带的边疆风物和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闻名于海内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已经建成一批以高山峡谷、现代冰川、高原湖泊、石林、喀斯特洞穴、火山地热、原始森林、花卉、文物古迹、传统园林及少数民族风情等为

10、特色的旅游景区。全省有景区、景点200多个,国家级A级以上景区有134个,其中,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有石林、大理、西双版纳、三江并流、昆明滇池、丽江玉龙雪山、腾冲地热火山、瑞丽江大盈江、宜良九乡、建水等12处,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有陆良彩色沙林、禄劝轿子雪山等53处。有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等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腾冲、威信、保山、会泽、石屏、广南、漾濞、孟连、香格里拉、剑川、通海等1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禄丰县黑井镇、会泽县娜姑镇白雾街村、剑川县沙溪镇、腾冲县和顺镇、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石屏县郑营村、巍山县永建镇东莲花村、孟连县娜允镇等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还有14个省级历

11、史文化名镇、1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1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三江并流、石林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丽江市1、社会经济概况丽江地区地处滇西北高原,金沙江中游,位于东经992310131和北纬25592756之间,东西最大横距 212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2135公里。东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南连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北分别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毗邻。丽江行署所在地大研镇距云南省会昆明市 599公里。全区总面积20 60374平方公里,其中坝区 158649平方公里(含河谷面积10507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7;山区19 01725平方公里,占

12、总面积的 923,初步核算2013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GDP)248811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14.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5、2.1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1407万元,增长6.6%,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126893万元,增长23.2%,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49814万元,增长7.7%,较上年下降5.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09%、70.64%和22.2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0、10.1和3.1个百分点。全市三次产

13、业结构由上年的17.2542.2840.47调整为16.5345.2938.18,“二、三、一”结构继续得到巩固和增强。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较上年下降0.72和2.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3.01个百分点。在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的同时,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比重不断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9.39%,较上年提高2.68个百分点。非公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135.06亿元,较上年增长14.7%,占GDP的比重为54.1%,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75321万元,较上年增长21.6%。其中:上划收入完成217526万元,较上年增收4224

14、1万元,增长24.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57795万元,较上年增收77701万元,增长20.4%。基金预算收入96801万元,较上年下降37.9%。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增值税41608万元,增长20.4%;营业税111364万元,增长39.3%;企业所得税9542万元,增长41.6%;个人所得税3918万元,增长25.6%。非税收入平稳增长,全年非税收入完成175560万元,增长14.8%,其中:专项收入51657万元,增长278.9%;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81501万元,下降12.5%;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0211万元,下降20.6%。全市财政预算支出执行实效性、均衡性明显提

15、高,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环保、农业等各项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32028万元,较上年增支64683万元,增长6.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8267万元,增长11.9%;教育支出195472万元,增长3.4%;科技支出8924万元,增长30.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6982万元,增长4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0334万元,增长4.1%;医疗卫生支出82655万元,增长8.8%;农林水事务支出192521万元,增长10.6%。全年物价指数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较上年上涨2.7%。从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来看,呈现出“七升一平”格局。上涨的七大类中:

16、食品类上涨4.2%,烟酒及用品上涨0.2%,衣着类上涨2.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7%,居住类上涨1.5%,交通和通讯与去年持平。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740413万元,较上年增加84221万元,增长6.6%。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83万公顷,较上年增加0.24万公顷,增长1.30%。粮食播种面积13.58万公顷,较上年增加0.05万公顷,增长0.39%。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到50.57万吨,较上年增加1.4万吨,增长2.86%,实现连续十年增产。全年肉类总产量134000吨,较上年增长0.5%。全年完成

17、全部工业增加值731186万元,较上年增长26.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27.5%。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全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达到50.33%,拉动经济增长7.2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22亿元,较上年增长17.5%,实现利税39.15亿元,较上年增长26.54%,其中:利润总额25.14亿元,增长35.41%。人口低速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目标范围内,人口素质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6.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34。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29元,较上年增加26

18、09元,增长14.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37元,较上年增加943元,增长18.5%。2、资源概况(1)水能资源丽江市水能资源十分富集丽江境内有大小河流91条,年产水量83.6亿立方米。金沙江流经丽江651公里,落差高达890米。国家有关部门从60年代开始做前期工作,规划了上虎跳峡、下虎跳峡、鸿门口、金安桥、鲁地拉、观音岩等6个大型、特大型梯级电站,装机容量达2250万千瓦。金安桥电站已完成预可行性研究,装机容量达250300万千瓦。(2)植物资源丽江市是云南省的第二大林区,全区林业用地面积达15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3%,森林覆盖率为40.3%,活立木储积量1.04亿立方米,被称之为长江

19、上游最后一座绿色堡垒。主要树种为云南松、高山松、云冷杉和落叶松。还有质轻纹细耐久的棋盘用材榷木,花纹色彩各异的揪术、棒术、香椿、青皮、西南桦还有可以提取抗癌药物紫杉醇的红豆杉等;经济林术有苹果、青梅、梨子、龙眼、芒果、花椒、核桃等;观赏植物也十分丰富,山茶、杜鹊、木兰、兰花、百合、报春、龙胆、绿绒蒿等云南八大名花,在丽江应有尽有。(3)矿产资源丽江市具有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多种成矿地质条件,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矿产,矿产资源具有地区特色。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经发现30多种矿产,350多个矿产地,天然气产地一处,几十处地热产地。其中煤、铜、砂金及其建筑材料(大理石、石灰石、石灰角砾岩、瓷土、滑石)等矿

20、种具备一定的优势。(4)太阳能资源丽江从南亚热带到高原山地气候四季变化不大,干湿季节分明。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气温偏低,昼夜温差也很大,以晴天为主。年均气温12.619.9,年均降雨量910毫米1040毫米,全年无霜期为191310天,日照时间为23212554小时。(5)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丽江又一优势资源。境内山河交错、峰奇谷秀,天造地设的山川胜景,让人应接不暇。据有关资料,全区旅游资源覆盖面积为1033平方公里,有开发价值的景点有104处,其中最主要景区有“两山一江一城一湖一文化”,即老君山、玉龙山、长江第一湾、丽江古城、泸沽湖、东巴文化。永胜县1、社会经济概况永胜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丽

21、江市中部,东与华坪县、南与大理州宾川县、楚雄州大姚县接壤,西与古城区及大理州鹤庆县隔金沙江相望,北接宁蒗县。县城距省会昆明474千米,距丽江市政府所在地古城区102千米。总面积495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有2.7万公顷。2013年,辖永北、三川、期纳、涛源、仁和、程海等6个镇,顺州、片角等2个乡,大安、松坪、光华、东山、东风、六德、羊坪等7个民族乡,共有15个乡(镇)147个行政村。县城永北镇海拔2140米,年平均气温13.8,年降雨量629.3毫米。全县有23种少数民族,年末总人口39.3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1万人,占总人口的9.67;农业人口35.56万人,占总人口的90.33;人口

22、自然增长率为2.5。初步核算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138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3587万元,增长17.4%,增速为全市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41975万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达270237万元,增长27.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39170万元,增长9.3%。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7、13、2.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74.8%、15.2%。人均GDP达13857元,增长16.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29378万元,同比增长47.8%;地方财政总收入102082万元,增长4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7元,增长13.

23、8%;农民人均纯收入5858元,增长20.5%。在主要考核的经济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为为全市第一,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增幅位居全省第一。永胜县2013年县域经济在全省129个县(市、区)县域经济考评中,综合考核排名从2011年全省65位跃居全省第10位,三年累计前进55位,在2012年基础上又前进三位,上升到全省第10位,荣获全省十强县和先进县荣誉称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和农村的居民共享了发展的成果。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达17647元,增长13.8%,增幅居全市第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58元,增长20.5%,增

24、幅为全市第一。2、资源概况(1)水能资源永胜县水能资源丰富,金沙江围绕永胜县长215公里,我县境内水系均属金沙江水系中等支流,有五郎河、马过河、海河、枯木河、三岔河等六条金沙江一级支流,还有二、三级支流47条,山箐水沟1239股,全县降水量约为11.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3.5亿立方米;全县丰水年水量为19.5亿立方米,正常年12.9亿立方米,枯水年9.48亿立方米。我县境内山脉纵横,山高箐陡,落差集中,水能资源蕴藏量约为29.36万千瓦,这些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五郎河下游、羊坪河下游、马过河中下游, HYPERLINK /wiki/%E6%AF%8D%E9%B8%A1%E6%B2%B3 o 母

25、鸡河 t _blank 母鸡河及 HYPERLINK /wiki/%E5%8F%8C%E6%B2%B3 o 双河 t _blank 双河中游以及其它一些河道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达14.78万千瓦,占蕴藏量的50.3。现已开发20205千瓦,占可开发量的13.7,尚可开发12.76万千瓦。(2)旅游资源永胜县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区金沙江中段及丽江、大理、宁蒗泸沽湖三大著名旅游景区的结合部。历史上,是南“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也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祖先的客籍地,在目前形成的滇、川、藏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中,是神奇美丽的香格里拉之东大门,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永胜县以高山、峡

26、谷、坝子、湖泊地貌背景为基础,孕育了永胜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中原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相互影响、渗透、融合,积淀了异彩纷呈的人文旅游资源。(3)矿产资源永胜县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的有金、银、铁、锌、铅、锰、钴、汞、煤、高岭土、石灰石、磷矿、硫铁矿、石棉、石英石、云母、方解石、石膏、硝石、水晶石、重晶石、天然气等25种,具有优势的有煤、高岭土、石灰石、砂金、铜等矿种。已建成的厂矿企业有年产1000吨的宝坪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系统概况丽江市电网现状(1)电源现状1)水电截至2013年底,丽江境内中小水电总装机容量为413MW,全部为中小水电。其中黑白水二级电站、黑白水三级电站、五郎河二级电

27、站、小石丫口电站和铁川桥电站通过110kV电压等级并网,其余水电均通过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并网。丽江市2013年装机情况分县统计结果见表3-1。表3-1 丽江市2013年装机容量统计 单位:MW2)火电截至2013年底,丽江市尚无火电装机。3)新能源截至2013年底,丽江市已开发新能源项目一项,即牦牛坪风电场一期,装机容量为49.5MW。(2)用电情况丽江市2013年全社会用电量为24.3亿kW.h,最大供电负荷为494MW,20072013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3%,8.1%,如表3-2所示。表3-2 丽江市2007-2013年用电情况表 亿kW.h MW(3)电网现状截至2013年底,丽

28、江市电网共有220kV变电站2座,主变总容量为630MVA,其中220kV丽江变主变容量为2150MVA,220kV华坪变主变容量为150180MVA;220kV线路5回,线路总长度301.66km。截至2013年底丽江市电网共有110kV变电站25座,变电容量为988.5MVA;35kV变电站57座,变电容量为348MVA;110kV线路830km,35kV线路1417km。丽江市110kV及以上电网现状图见图3-1。图3-1 丽江市2013年110kV及以上电网地理接线图(4)丽江电网存在的问题1)丽江电网位于主网边缘地带,与主网联系相对较弱,一旦与主网解列后频率和电压的稳定问题突出。枯期

29、丽江电网重要输变电设备发生故障跳闸,区县电网瓦解的可能性非常大,而汛期系统小电出力过剩,地区电网稳定问题突出,厂网协调难度大。2)丽江110kV 系统多为单线、单变运行,备自投装置配置少,单一元件故障造成电网事故的风险大。3)电力供应存在季节性、阶段性、突发性矛盾,计划用电压力大,电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4)丽江地方电网无功管理未做到“分层分区,就地平衡”,局部电网电压过高或过低。主要原因:一是电网结构不合理,电源分布不均,供电半径大;二是丽江地方小水电站均为径流式电站,发电出力受天气、季节影响较大,无功电压调节性能差;三是电网无功补偿装置不足,部分区域变压器不能有载调压。5)线损率较高,主要原

30、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系统电压长期偏低运行,导线输送电流增加;二是110kV、35kV线路线径小,部分110kV线路截面仅120mm2,所有35kV线路截面为95mm2,且使用年限长。丽江市电力系统规划(1)负荷预测根据云南省“十三五”电网规划研究负荷预测结果,丽江市负荷预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表3-3 丽江市负荷预测结果(2)电源规划1)中小水电根据丽江市“十三五”电网规划,丽江中小水电装机进度情况如表3-4所示。表3-4 丽江市电源装机进度表 单位:MW 至2015年,丽江市中小水电装机约达481.5MW,至2020年约达542.6MW。2)火电20142020年间,丽江市规划火电1座,即华坪

31、煤矸石电厂,场址位于华坪县,装机规模2150MW,预计2020年投产。3)新能源项目规划至2020年,丽江市风电装机约达224MW,光伏装机约达40MW。其中在建新能源项目1项,为牦牛坪风电场,位于宁蒗县,总装机126MW,分三期建设完成,一期49.5MW已于2012年投运,二期49.5MW正在建设,计划于2015年投产,三期27MW预计2016年投产。规划新能源项目2项,分别为七河风电场和落雪坪风电场,七河风电场总装机49.5MW,计划于2015年投产,落雪坪风电场总装机88MW,其中风电48MW,光伏装机40MW,计划于2015年投产。丽江“20142020年”新能源项目情况如表3-5所示

32、。表3-5 丽江市电源装机进度表 单位:MW(3)电网规划丽江市“十二五”期间共新建500kV变电站1座(500kV太安变,主要配套云铝电解铝项目和500kV梨园电站、阿海电站的电力送出),共新增500kV主变容量合计1500MVA,新增500kV线路723km。丽江市“十二五”期间共新增220kV变电站1座(200kV凤鸣变),扩建220kV变电站1座(220kV华坪变),新增220kV降压变容量共480MVA。丽江市至2015年电网共有220kV变电站3座(220kV丽江变、凤鸣变、华坪变),变电容量达780MVA,其中丽江变变电容量为300MVA、凤鸣变变电容量为300MVA、华坪变变电

33、容量为330MVA。220kV电网基本形成以500kV太安变为中心,地方骨干电源为支撑的双回链式结构网架,各分区之间通过联络线路具备事故支援能力。永胜宁蒗两县电网现状(1)永胜宁蒗两县电源现状截至2012年底,永胜宁蒗两县中小水电总装机容量为95.45MW,其中小石丫口电 站(5MW)以110kV电压等级接入系统,其余电站均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系统。 截至2012年底,永胜宁蒗两县有1座风电场,即牦牛坪风电场,装机49.5MW。(2)永胜宁蒗两县用电现状永胜县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为2.84亿kW.h,最大供电负荷为65MW,20072012 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1%,5.8%,如表

34、3-6所示。表3-6永胜县2007-2012年分行业用电情况表亿kW.h、M年份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072012增长率第一产业4-7.8%第二产业0.911.081.221.261.521.6412.5%第三产业0.30.330.340.360.360.395.4%居民生活0.60.650.780.790.860.672.2%全社会用电量2.022.282.552.622.932.847.1%负荷4955606168655.8%411541654215426543154369宁蒗县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为1.07亿kW.h,最大供电负荷为28MW,2007201

35、2 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1%,8.9%,如表3-7所示。表3-7宁蒗县2007-2012年分行业用电情况表亿kW.h MW年份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072012增长率第一产业0.0020.0020.0020.0030.0030.00414.9%第二产业0.40.410.440.480.490.515.0%第三产业0.060.180.1916.1%居民生活90.320.350.3713.1%全社会用电量0.6920.7620.8620.9631.0231.079.1%负荷1820232527288.9%378537903795380038053821(3)永胜宁蒗

36、两县电网现状永胜宁蒗两县电网目前的最高电压等级为110kV。截至2012年底,永胜宁蒗两县 有110kV变电站8座,主变容量共计181.5MVA,详情如表3-8所示。表3-8永胜宁蒗两县110kV变电站详表名称主变容量(MW)主变台数(台)无功补偿(Mvar)梨儿园变51.52六德变40110期纳变2022x0.9鲁地拉施工变2012x4.8战河变12.511.2清泉变12.51无丫口变12.51无永宁变12.51无合计181.510.4电力平衡1)平衡原则1)考虑丽江市现有电源和20142020年规划新增电源及负荷预测值进行平衡,平衡结果盈亏即表示可外送的电能和需要补充的电能的数量。2)只考

37、虑现有、在建及核准电源参与平衡。3)地方小水电出力:根据丽江市水电出力特性,丰期为9月,水电出力取装机容量的100%;枯期为4月,水电出力取装机容量的30%。4)火电机组丰季安排检修,枯期火电全开机,自备电厂不参与平衡。5)丽江市规划新能源项目中既含风电又含光伏,光伏电站晚间无出力,因此电力平衡需分晚高峰和腰方式进行,电源出力特性结合我院近期完成的风电、光伏电站接入系统资料和云南“十二五”风力发电出力特性与集群效应研究。晚高峰(20:00):负荷:丰季负荷按92%考虑,枯季负荷按100%考虑;风电出力:丰季出力50%,枯季出力80%;光伏电站无出力。腰方式负荷:丰季负荷按晚高峰的79%,枯季负

38、荷按晚高峰的77%;风电出力:丰季出力40%,枯季出力70%;光伏电站出力:丰枯季均按90%考虑。(2)平衡结果丽江市电力平衡结果如表3-9所示。表3-9 丽江市电力平衡结果 单位:MW根据220kV丽江市电力平衡结果,不计新能源项目时,丽江电网20142020年全年均有电力缺额,缺电形势较为严峻。2015年最大电力缺额为504MW;至2020年,电力缺额达383MW。在计及新能源项目(牦牛坪、七河风电场、落雪坪)后,丽江市缺电局面将得到一定的改善,2015年最大电力缺额降为347MW,2020年降为205MW。龙潭山光伏电站投产后,可进一步缓解丽江电网供电压力。(3)永胜县电力平衡根据永胜县负荷预测结果及电源开发情况,进行电力平衡计算,其中,平衡结果未考本项目出力,结果见表3-10。表3.2-1 永胜县电力平衡结果表单位:MW地区20142015201620172020枯期丰期枯期丰期枯期丰期枯期丰期枯期丰期永胜县-514-57-2-62-4-68-5-94-32注:平衡未考虑备用根据国能新能2014406号文之规定利用建筑屋顶及附属场地建设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项目备案时可选择“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或“全额上网”中的一种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