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寄存器组成的节日彩灯电路_第1页
移位寄存器组成的节日彩灯电路_第2页
移位寄存器组成的节日彩灯电路_第3页
移位寄存器组成的节日彩灯电路_第4页
移位寄存器组成的节日彩灯电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双向移位寄存器组成的节日彩灯电路【实验目的】进一步学习维持阻塞型D触发器、双向移位寄存器,学会将其组装成为满足工作条件的电路;研究双向移位寄存器组成的彩灯电路的影响因素;用Multisim方针手段对电路性质做较为深入的研究; 【实验原理】维持阻塞型D触发器置。维持结构L B:基本RS置。维持结构L B:基本RS触发器C, D, E、F:维持-阻塞线路一为克服空翻*现 象D:输入控制端或驱动端Pulse)、i辑图一六个门* asp置占 阻塞-_rh置1维持D(T)nta)置 1 数据输入端ICP时钟脉冲(同步信号) 一 IT实现同步校制作用阻塞封门,*1”开门逻辑功能分析:1)CP=0时,C、D

2、封门,C=D=1, Q维持原态,为CP到来做好准备;2)CP=1到来(上升沿到来)时:正脉冲到来和存在期间,C、D门开门,触发器状态受D端控制;此命令道来, 触发器才能动作,从而实现了同步控制的作用。与此同时,置1阻塞线、置1维持 线和置0阻塞线、置0维持线将克服“空翻”现象。具体分析:Data=0:C=D=1,F=1,E=0。当 CP 上升沿到来时,D、C 开门,D=0,C=1,Q=0;其中D=0连接的置0维持线可以使F维持F=1,从而Q的数据保持不变, 而F连接的置1阻塞线可以使C保持不变,从而克服“空翻”现象;Data=1:C=D=1,F=0,E=1。当 CP 上升沿到来时,D、C 开门

3、,D=1,C=0,Q=1;其中C=0连接的置1维持线可以使E维持E=1,从而Q的数据保持不变, 而C连接的置0阻塞线可以使D保持不变,从而克服“空翻”现象;3)特性方程:Qn+1=D;4)特性表:CPDQn+1f00f115)异步输入在原有基础上添加异步输入端,均为低电平有效。如下图:异黄输入端DSd. Rd :直接置位、复位输入端移位寄存器异黄输入端DSd. Rd :直接置位、复位输入端移位寄存器使用到了 4个维持阻塞型D触发器,其组合电路如图:清零睐冲-cp_n_n_清零睐冲。移位脉冲-TL存数脉冲置数(并行输入)1)1)使用信号清零脉冲存数脉冲与置数通过与非门相连,接到置位端,将置数并行

4、输入;置数:见;移位脉冲:上升沿触发四个维持阻塞型D触发器;串行输入:连接维持阻塞型D触发器的Data端,首位依次连接,达到移位目的;并行输出:连接各个触发器的Q端,彩灯实验用到此信号;串行端口:将移位出来的信号由Q 一一输出;2)驱动方程:D3 = Qn, D2 = Qn, D1 = Qn, D0 = 0;特性表:CPQ3Q2Q1Q0工作过程清零0000清零存数(0101)0101存数CP1 f1010左移一位CP2 f0100左移一位CP3 f1000左移一位CP4 f0000左移一位可见,能够实现移位功能。4)双向移位器存器逻辑图可以通过此电路图实现双向移位作用,当K=0时,从。2输入,

5、即左移;当 K=1时,从Q0输入,即右移。3.集成电路组件74LS194二、集成电路蛆件74LS194 (CI74LS194)四位双向1.管脚图并行蜿出控制端移位寄存器Lt Q& Qi Qz Qm cp SiQ1 Qw Qs CP 国Y R 7JLS194 辅Psr Dp Di Dz P3 PslCR % % Di 队号 D$lG、D 清零(异步)r t?并行输入ts 榛入输入1)引脚说明:引脚号码作用及连接方式1清零,低电平有效,所以当开关闭合时,信号清零2,7右移、左移串行输入,实验使用右移串行输入3,4,5,6并行输入,此处未使用8GND,接地9,10控制端,分别为1,0时右移,0,1时

6、左移11时钟信号,接函数信号发生器12,13,14,15并行输出,分别接发光探头16VCC接+5V恒压源2)功能表:CRCPS0S1功能0XXX清零1f10右移(Q广Q3,SR输入)1f01左移(Q广Q0,SL输入)1f00保持一1f11并行输入【实验内容】1.输入电路原理图使用元件:1)在“TTL元件”中选择74LS194D芯片;2)在“虚拟测量元件”中选择发光探头;3)在“仪器库”中选择函数发生器,并将其频率调至1000Hz (由于计算机计算的 时间比实际时间慢,所以选择一个高频率,让发光探头快速转变);4)在“电源”中选择+5V恒压源和地线;5)用“仪器库”中的“逻辑转换器”生成非门;6

7、)选择开关、电阻;用导线将原件连接成下图:(Vcc和GND可接可不接)二二1074LS194DT+廿.用.担.牛二二1074LS194DT+廿.用.担.牛为了达到使彩灯先逐一变亮,再逐一熄灭的目的,应使右侧芯片的qd端口取 非连接到左侧芯片的SR端口。其特性表应为如下:CPQ0Q1Q2Q3Q4Q5Q6Q7工作过程清零00000000清零CP1 f10000000右移一位CP2 f11000000右移一位CP3 f11100000右移一位CP4 f11110000右移一位CP5 f11111000右移一位CP6 f11111100右移一位CP7 f11111110右移一位CP8 f1111111

8、1右移一位CP9 f01111111右移一位CP10 f00111111右移一位CP11 f00011111右移一位CP12 f00001111右移一位CP13 f00000111右移一位CP14 f00000011右移一位CP15 f00000001右移一位CP16 f00000000右移一位运行此时,打开开关K,开始运行,发现彩灯从左到右逐一变亮,全亮后又从左向右逐 一熄灭,周期性重复。输出结果使用“逻辑分析仪”分析发光探头亮灭周期和顺序:其中“逻辑分析仪”的各个管脚同97LS194的并行输出管脚依顺序相连。电路连接图如下:逻辑分析仪的显示结果为:逻辑分析仪的显示结果为:诸 Logic A

9、nalyzer-XLAl21.S!38mTrg-sf234诸 Logic Analyzer-XLAl21.S!38mTrg-sf2345a01。0J.LTnUTmUTrailTeas 150NClodz_k.t-ClockCbcfeDv2bhITsralOTmlL|Tas 14T*15TSZD15通过以上两图可以发现,各管脚信号依次右移,测得发光探头1熄灭时间为8.01ms, 发光探头2周期为16.019ms,与设计假设相一致(时钟信号为1kHz,整个亮灯周期为 16ms,每个发光探头亮、灭的时间均为8ms)。4.研究改变彩灯亮灭顺序及方式的参数1)改变亮灭顺序(右移变为左移):在实际中一般不

10、需要做这种改变。因为为了改变亮灭顺序,直接将发光探头的为制作相应调整即可。但是出于节省材料的考虑,改变S0S1的高低电平(变位01),再把左侧Q0取反, 接到右侧74LS194的SL管脚即可。2)改变亮灭方式在实际中更多的是改变灯的亮灭花样,即亮灭方式。仍然采用右移方式,为了改变亮灭方式,只能改变左侧74LS194的SR管脚的输入 信号。SR为左侧Q0管脚取非:此时得到的亮灭方式为“闪烁式”,即每个发光探头都交替亮灭,周期均为2ms。逻辑分析仪显示结果:SR为其他管脚取非:此时得到的亮灭方式为“集群式”,即看起来好像是几个连续的光点集体向 右移动,此时若连接SR的是第k个管脚(从左至右),则每

11、个发光探头的亮灭 周期为2kms,“闪烁式”为该方式的一种特殊情况。逻辑分析仪显示结果(将Q1取反连接到SR):每个发光探头的周期为4ms。23452345STamlGTeiillTg 12TeralSTeraHTern 15Tas ISacckjut!- _1b_r111.11.111 i L1l:!l11111nn;!:_-1_i_r_4_l:-1=_1i1_rL _L : LJj-1 :11:11|!III 111111111111111111i1iiiii1iii1iiiiiIiiiI111I1iiiiiiiii|iii;IjjjI11iii2.590 m-7.5M ns|XkcJ 4

12、.0 ms其他方式其他亮灭方式还有很多种,在此举一个较为常见的亮灭方式。即从左至右 每个发光探头依次点亮,且在整个过程中只有一个发光探头处于发光状态。类 似于光斑的向右移动。在此称之为“光斑式”。实现方法:可以使SR Q6Q7,即通过一个非门和一个与门实现,但是这 种方法的问题是,起初所有发光探头都没有亮,需要将其中一盏或几盏激活。 即需要一个开关连接SR激活电路,激活之后断开开关。电路如下:逻辑分析仪显示结果:J45J453r?TmK-leraLJTeraiUTg L5|O2574 255 us除了上述几种方式以外,还有其他多种亮灭方式,在此不一一列举。【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于双向移位寄存器的原理和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并探究了双向移位 寄存器组成的彩灯电路在亮灭顺序和亮灭方式上的影响因素。其中的一些亮灭方式,如“闪 烁式”、“光斑式”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虽然不知道实际是否采用这种电路,但是能够通 过所学知识,将这些方式实现就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